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能力形象塑造研究

2016-04-04张琦

时代农机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公众理念大学生

张琦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 132011)

大学生就业能力形象塑造研究

张琦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吉林 132011)

大学生就业能力形象包括就业能力理念形象、就业能力形象及就业能力视觉形象。大学生就业能力形象传播的途径多样,通过传播,能够建立信心,提高广大师生的就业能力形象意识,提升学校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大学生;就业能力形象;传播

所谓形象(identify),是指公众对组织的个别或整体特征的总体印象和评价。组织进行形象塑造的目的就是通过向公众展示富有个性魅力的组织形象来赢取公众对组织的理解、认同、支持,提升组织在公众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所谓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又称可雇佣能力、可雇佣性,通常被认为是“在特定劳动市场的胜任素质或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形象(students employability identity)就是大学生及其大学生所属的院校、院系、专业在当前劳动力市场的胜任素质、匹配度及公众对其在未来职业适应能力的整体印象和评价。从形象的主体来看,它既可以是大学生个体层面的自身形象要求,也可以是学校、院系等组织层面的形象要素。

1 大学生就业能力形象的结构

从构成的三个层次来看,“大学生就业能力形象”由视觉形象、理念形象、行为形象构成。其中视觉形象是理念形象、行为形象的外在表现,是公众对就业个体及其个体所在学校院系的视觉形象。就业理念形象是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的基础,是三者中最关键的一环。

(1)就业能力理念形象。组织理念形象由组织的价值观、使命、目标、个性等构成,价值观是理念的核心。因此,一所高校所秉承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理念,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该校将哪些能力视为对本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获得这些能力。它反映了一所高校在当下对现实及未来就业服务模式的深刻理解,是一所高校在就业服务理念上区别于其他院校先进、独特的个性,也是该校高层领导者眼界和水平的集中体现。将理念进一步融合广大师生观念、引导和激励师生行为,理念逐渐由内向外辐射和传播,争取更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根据用人单位及相关专家的调查发现,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团体沟通合作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社会交往及自我展示能力等是被提及最多的能力要素。随着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就业单位越来越注重“一专多能”的人才。这就意味着高校还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学科专业前沿动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学校优势资源、发展定位等,在理性思考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行业发展及该校学生、独特的就业能力要素。从“行业——学校——学生”三个层面、“共性——个性”两个角度去构建就业能力要素库,并对要素库的内容进行持续的评估和调整,使得无论是企业、学校还是大学生本人都能更为全面、灵活地确定既能适应当下,又能面向未来,既符合共性,又具有个性的就业能力要素目标及就业需求,为进一步大学生能力培养理清方向。

如何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能力也是高校就业能力理念的重要内容。以前,高校常常采取“通识知识学习+专业学习+社会实习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就业能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种资源加以整合共同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更具现实适应性,在不久的将来,高校不仅要培养优秀的人才,更是要以就业服务工作为引擎,吸引更多相关的行业组织、生涯发展专家、学生家长、政府等各类公共资源、共同打造适合劳动力市场需要的人才,共同分享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带来的收益。

(2)就业能力行为形象。行为形象是理念形象在组织及其成员行为上的具体表现,反映了组织理念对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引导、规范和约束。就业服务部门是高校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专门机构,是高校及其毕业生连接社会市场的纽带,也是高校与广大公众在就业问题上进行沟通交流的“公关”部门。就业服务部门应灵活构建适合该校学生,顺应社会人才培养需要的就业能力理念体系。作为个体就业能力的促进者,在原有的就业课程之外开展专家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咨询,举行就业创业活动,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作为资源的整合者,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吸引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作为信息的搜集和发布者,应在掌握相关就业政策法规、就业形势、招聘形势等信息基础上建立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传播集散中心。

专业知识技能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而这两者与专业教育实践密不可分。鼓励专业教师主动更新知识技能,积极参与行业实践,有效利用全校范围内的学科资源和人才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开展特色的专业教育实践。为引导和鼓励广大师生行为,制定与学校就业理念相符合的、科学的就业能力评价机制,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例如制定就业能力评价指标、相关职业资格认证、举办技能大赛等。

(3)就业能力视觉形象。视觉形象是组织理念的视觉体现,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能体现组织理念及行为模式的视觉标识。通常包括组织的符号特征(如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外部特征(如自然环境、室内设计等)、产品特色(如产品的样式、外观、包装等)、技术设备特征(采用何种独特技术、流程进行生产加工等)等等。例如制定能够体现学校就业能力理念的校训、口号,设计与就业能力理念相符合的院徽、技能大赛的活动标识、比赛项目等。

2 开展就业能力形象传播的价值

国内高校就业能力形象传播不仅要通过校内师生传播,也要对行业组织、家长等社会公众进行外部传播;传播内容不仅要以招聘信息、面试宣讲会为主,而且要对学校的就业能力理念、培养模式等进行传播:在传播策略上不仅向公众进行传播,而且要在相关领域和行业内寻求反馈互动。国内高校要针对就业服务工作时刻拥有公关传播意识。随着全球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行业竞争加剧,高校必须建立起主动、敏锐的就业服务传播意识。在广大师生中展开就业能力形象传播,增进社会公众对学生就业能力形象的了解,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开展就业能力形象传播的具体策略

(1)针对不同的公众进行分类传播。针对大学生增加社会实践、创业的机会,在毕业前多参加就业单位的顶岗实习,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个人与工作的匹配程度。针对用人单位,注重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就业能力理念培养模式,做到定向培养,避免教育资源浪费。针对家长和公众,传播就业学生为社会带来的回报效益,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就业能力形象。

(2)建立多介质、多渠道的传播模式。电视、广播等普通大众传统媒介、微信等互联网移动新媒介、学校知名学者、专家、校友、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社区等开展就业能力形象传播,扩大传播的范围,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增强学校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就业实力。

总之,要通过大学生就业能力形象的塑造来改进就业服务工作的转型和升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公众的满意度。

[1]韩秀景.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重在打造良好职业形象[N].中国教育报,2009-1-14.

Research on Image Building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ZHANG Qi
(Jilin R ailway Technology College,Jilin,Jilin 132011,China)

The image of 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cludes the concept of employability,image of employability and visual image of employability.Ways of image communi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is diversified.The communication can build confidence,improv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ageawareness of the employability,and enhance the visibility and reputation of the school in the public.

college students;employability image;communication

G641

A

2095-980X(2016)12-0137-02

2016- 11-19

张琦(1987 -),女,硕士研究生,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

猜你喜欢

公众理念大学生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大学生之歌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