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文化在现代客家园林中的表达与传承
——以赣州五龙客家风情园为例

2016-04-04罗镜秋黄东明朱美兰

时代农机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五龙赣南园林

罗镜秋,黄东明,朱美兰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客家文化在现代客家园林中的表达与传承
——以赣州五龙客家风情园为例

罗镜秋,黄东明,朱美兰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的文化。客家园林是表现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客家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以客家文化为切入点,以五龙客家风情园的客家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实证考察,对客家文化在现代客家园林中传承与表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提出了客家文化在现代客家园林中传承与表达的原则与途径。

客家文化;客家园林;五龙客家风情园;表达与传承

客家文化产生于赣南、闽西、粤东组成的广阔山区。各路学者对客家文化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客家文化研究呈现出持续繁荣的态势,对客家文化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几乎成为一门显学。诸如客家建筑、客家迁徙史、客家源流、民间艺术、客家服饰、客家饮食、客家习俗等。客家园林作为一种特色的客家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其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客家文化体系,对于传承和丰富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也具有积极作用。

1 客家文化概述

(1)客家文化的界定。客家文化就是客家人在南方地区长期历史发展积累的结果。客家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耕读传家为基本特征。客家的创新开拓精神、崇尚祖先、重视教化是文化特征的外化表现。

(2)赣南客家文化的主要内容。客家建筑所变现的主要特征是:土墙、木构架、黛瓦是客家建筑结构的物象表征;中轴对称、向心围合则是建筑平面组织的基本原则。赣南地区的客家建筑一般可分为三种,即府第式民居、村围民居、围屋民居”。府第式民居多分布于吉安和赣州地区。村围民居多分布于赣州地区南片的定南、龙南、全南等地和赣州北片的宁都、兴国等地区。围屋民居集中于全南、定南、龙南、信丰等地区。

客家饮食文化具有显性特色和隐形特色。显性特色其一可表现为菜肴口味明快自然,同中有异;如辣味醇厚、独具特色、偏咸、重油,注重热量、原汁原味、清香自然等。其二表现菜肴原材料新鲜、自然,如所用材料要求自然野生。其三独特的烹制技法,刀工简单朴实。隐形文化其一表现为中原传统与地方特色兼容,既传承中原特色又和当地的文化相融合。其二融入了厚重的人文内涵,即有好客的传统又有当地自然环境影响下产生的一些生活习俗、思想观念。

2 客家园林概述

(1)客家园林界定。客家园林形成于南宋时期,以客家文化为基础,包涵巨大的尚学精神供人们休闲、娱乐、度假、观赏、疗养的园林。赣南、闽西、粤东、粤北等地区组成的山区是客家人民聚集的地区,这也是客家园林发育的一个重要自然环境。

(2)客家园林的特质。赣南地区属于赣闽粤交界之地,属于南蛮之地,远离中原地区的礼乐封建制度,唐朝李世民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迁入此地,带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然经济下多元复杂的农业文明。客家人遵守中原的文风,秉承着学而优则仕的态度。这种文化认同感对客家园林景观的构造具有推动作用。

园林的基本要素一般有水、山、植物、建筑。水的一静一动,动静结合展现出园林的活力和灵气。山则支撑起整个园林的整体构造。客家地区处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自然环境优越。在客家民居内的大院一般有万年青、龟背竹等,寄托客家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客家地区处于山区常常有野兽出没,所以聚落的整体空间组织大多都是后高前低,临水靠山,形成山水相抱的格局。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客家建筑多是就地取材。墙体一般由泥土砌筑而成。

3 客家文化在五龙客家风情园中的传承与表达

(1)五龙客家风情园概况。五龙客家风情园地处赣州市,距离火车站 2km 处,此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与贡江相邻,同时隔江与赣县的客家文化城相望。其是以生态绿色文化为主题、客家文化为品牌,旅游度假、运动健身、集娱乐休闲、科教会展、修身养性、名贵花木培植、户外运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国家 4A 级旅游风景区。主要功能区有游乐园、五龙巅峰团队拓展训练营、五龙湖水上乐园、健身中心、观赏植物园、赣州森林植物园等。

(2)五龙客家风情园对客家文化的表达与传承现状。五龙客家风情园内建有众多特色鲜明的客家建筑,在园内按照 1:1的比例成功建造了著名的两大围屋。仿龙汇围和龙安围。龙安围是仿福建永定振成楼兴建。按照《易经》中的八卦图设计,悬山式结构,形成楼中有楼、内外两圈的格局。龙安围的建筑模型既有现代苏州园林的玲珑小巧,又有古希腊建筑高大雄伟的特点,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龙汇围是仿照江西龙南杨村燕翼围而建照。燕翼围中的“燕翼”二字具有子孙繁荣昌盛之意。燕翼围是正四方面体建筑,是一种集生活和战争为一体的建筑。如果战争爆发,架起土炮,客家人可以利用房屋中的土炮进行抵抗和攻击。放下土炮则是日常生活的建筑一角,这表现了客家人为生存不屈不挠的意志。

围屋是客家祖先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山区里面形成的建筑。虽然现在人们已经不需要高墙围屋的保护,但是对于围屋的那份割舍不下的情感依然铭刻在内心深处。在五龙客家风情园中,可以在其餐厅内品尝一些经典的客家小吃,如客家韭菜饼、客家艾米果、客家豆腐脑、仙草冻、客家擂茶、客家酥条、客家瓦角丁、客家烫皮、客家薯酒等。景区内最为有特色的菜肴是“剁椒五龙湖鱼头”,它是以景区内五龙湖喂养的草鱼头为原料创新制作而成,加以服务员的客家文化解说,形成了景区与客家文化相结合的一道菜肴。

(3)五龙客家风情园对客家文化表达的缺憾。①对非物质文化的表现和传承不够充分。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是对客家文化的表现。物质文化在五龙客家风情园中都表现突出。但是对于非物质文化中的客家戏曲如赣南采茶戏、宁都采茶戏,传统舞蹈如于都茶篮灯、花棍舞全南车马灯、崇义告圣等都没有表现出来,这不可说不是一个遗憾。客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客家人民在长期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它所包括的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其相应的活动场所等,也是对客家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应当在五龙客家风情园中体现出来。根据笔者的实践勘探,笔者认为,在园内完全有场所把此类非物质文化加入进去。首先,对于客家的歌舞文化和戏曲文化,可以将其引入到龙安围内,因为龙安围一楼现在仍然处于空置状态,而且其空间较大,有足够的舞台空间给表演者进行表演和给观赏者观赏空间。②缺乏体验活动。现代园林设计比较注重将休闲与体验相结合,因为体验活动可以更好的把游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五龙客家风情园内大多都是观赏性的景观,只有一个素质拓展活动,很可惜的是这个活动也仅仅是现代的运动项目,以培养自身的能力和团队的协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因为此类活动并不是客家文化的专属,换言之,不具有排他性,这样会消减游人对参与的积极性。客家风情园内应该举办一些参与体验性强的并且与客家文化有关的活动,让游人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感受客家文化。笔者建议,可以在活动区内加上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同时增加游客的参与性。在长寿坡上增加中秋赏月和重阳登高等活动,这样就把客家文化和游客紧紧的结合起来。③区域内外景观不协调。五龙客家风情园区域外的景观与园内景观不协调,没有达到完美的融合。区域外并没有对客家文化进行表达和传承。在龙腾阁处眺望远方可以把全园放收眼底,还可以看到沿河的客家文化城,园内园外映入眼帘。区域外就是现代的高速公路和现代的建筑,并没有客家建筑在园外过渡。区域内而言,五龙客家风情园内也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地带,里面众多的商品房都是按照现代的高楼大厦来建造的,在景区大门门口的售楼处虽然是仿造客家建筑,但是商业化过于浓重。所以五龙客家风情园内的现代建筑和客家古代传统建筑相结合就显得十分不协调。

4 客家文化传承与表达的原则及途径

(1)客家文化表达与传承的原则。在赣南地区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客家文化的表现和传承是至关重要的。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和传承必须遵循多样性、真实性、时代性等原则。

由于景观的多样性,文化的表达方式是多样的和复杂的。因此,对客家文化表达与传承的时候,不能为了达到整体的效果而使用单一的表达手法。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保证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和谐。所说的真实性并不是完全全封不动的复古。而是对赣南地区客家文化的深度挖掘,并充分的表达和传承出来。即以下两点,其一,此处所表现的客家文化必须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其二,需要对客家文化内涵的挖掘,并加以表现。文化的时代性并不是对先前文化的摒弃,而是对文化的深化和深入挖掘。对于客家文化,应与时代性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丰富每一个时代的客家文化,才能让客家文化长久持续的发展。在中国,对传统文化(尤其客家文化)的表达和传承仅仅停留在图形上和形式上,并没有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相交融。没有取得实质上的效果。目前,我国的景观设计师仅仅是为了追求现代而模仿西方,并没有真正做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和谐与相互交融。

(2)客家文化在现代客家园林中传承与表达的途径。①典型文化符号与园林景观相结合。景观作为文化的载体让人们具体深入的了解文化,景观也从文化的多个角度来提取文化符号。让符号融入景观中,这样景观才具有更深入的内涵和意义。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歌舞文化、戏曲文化都可以加以符号化来突出客家文化。本案例中从建筑文化中提取客家文化符号多样。例如:龙安围提取的符号文化就有八卦图、防火墙、悬山式结构、内外两楼、罗盘广场、龙凤桥、巨型水车等。但是在饮食文化和其他非物质文化符号化就相对较少。笔者建议添加客家品茶、茶艺、茶道等饮食符号文化。增加客家服饰,乐器等歌舞文化符号,解决非物质文化符号在五龙客家风情园中的缺失问题。②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现代的园林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融合的理念已经成为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可惜,本案例的五龙客家风情园在很多方面都没有运用到现代技术。笔者认为,本案例中的五龙客家风情园在建筑方面,需要把握建筑的尺度和建筑材料。在饮食文化中采用现代景观的模拟效果。在歌曲文化和舞蹈文化中,主要采取现代先进技术(灯、光、电等),把歌曲与歌舞色彩斑斓的一面展现给游客。③观赏活动与体验活动相结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突出体验活动,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模式已经逐渐被取代,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加倾向于选择参与体验性较强的旅游活动,许多地区的园林景区也发现了此类问题,并开始逐渐增加园内参与体验活动。如,桂林阳朔县的刘三姐大观园比武招亲活动,让游客们按照当地瑶族的婚姻原则进行比试。如迪斯尼乐园中的动漫人物扮演活动,让游客自己扮演动漫人物并且派工作人员为其拍照。这些都体现出现代园林设计更加重视游客的参与体验。五龙客家风情园也可以增加一些客家体验活动,如赣南采茶戏、赣南舞蹈等。

[1]王泽巍.客家饮食文化特色分析[J].福建地理,2006,(2):71-73,103.

[2]俞万源,李海山.客家文化旅游:回顾、现状与展望[J].经济地理,2006,(4):710-713.

[3]何春雨.客家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体现和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Expression and Inheritance of Hakka Culture in Modern Hakka Garden——Taking Ganzhou W ulong Hakka Park as an example

LUO Jing-qiu,HUANG Dong-ming,ZHU Mei-lan
(School of H 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G annan Normal University,G anzhou,Jiangxi 341000,China)

Hakka culture refers to the culture created by Hakka people in long-term historical development.Hakka garden is an importantcarrierofHakka culture,which has importantvalue and significance to the inheritance and expression ofHakka culture. Taking the Hakka cultur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Wulong Hakka Hakka garden landscap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expression of Hakka culture in modern garden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study,and then puts forwardthe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ofinheritance and expression ofthe Hakka culture in modern Hakka garden.

Hakka culture;Hakka garden;Wulong Hakka Park;expression and inheritance

TU986

A

2095-980X(2016)12-0089-02

2016- 10-28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4YJ07、14GL37)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GL1432)。

罗镜秋(1992 -),男,江西赣州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乡村旅游、旅游人类学。

猜你喜欢

五龙赣南园林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清代园林初探
苏童《米》中城市对人性的异化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流亡与虚无:《米》中五龙人生悲剧研究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