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围绝经期健康大讲堂(之四十一)女性更年期常见病之十七
——动脉硬化症 (下)
2016-04-04颜嘉楣
●颜嘉楣/文
推荐食疗方①玉米粉粥:玉米粉、粳米各50 克,先将玉米粉加适量清水调均,待米粥将煮成时加入调好的玉米粉同煮至稠即可。每日服用1 ~2 次。具有益肺宁心,调中开胃等功效。适用于动脉硬化、高血脂、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患者。②洋葱泡葡萄酒:用洋葱大者一个或小者两个,洗净切开,密封浸泡葡萄酒约750 毫升,一周后饮用,根据个人酒量每晚饮50 毫升至100 毫升。对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血管性痴呆等均有较好防治作用。③红薯蜜羹:取红薯250 克,蜂蜜30 克,糖桂花少许,先把红薯洗净,切成小厚片,倒入锅中,加水1000 克,煮约30 分钟,再加入蜂蜜和糖桂花,离火,当早餐或点心食用,日服2 次,每次1 碗。具有补中、和血脉、宽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症等。
饮食误区①不能摄入胆固醇。胆固醇虽然是形成动脉脂肪斑块的主要成分,但它还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大脑、神经组织等重要脏器成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更是破坏肿瘤细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功臣”。因此,不应过度限制。胆固醇大部分由体内合成,其合成量随摄入总热能的增加而增加。关键在于科学调整饮食结构,多活动。②不吃油可防动脉硬化。油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脂肪酸又分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前两者可由体内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合成,后者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所以又叫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细胞的组成成分,它能促进生长发育,防止血管脆性增加,减少血小板黏附性,防止血栓形成,在胆固醇的代谢和运输方面起关键作用。③吃素能防止动脉硬化。如果经常摄取超过机体能量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米面中的淀粉、水果中的果糖、甜食),它们照样能在体内合成饱和脂肪酸,并增加胆固醇的合成,照样会引起动脉硬化。长期素食,营养素摄入不平衡,易使免疫力降低,影响健康。④多吃水果能防动脉硬化。每100 克水果的含糖量为6 ~20 克,且多为果糖。当机体摄入的总热能已超过需要量时,果糖会迅速转化成饱和脂肪酸,且果糖合成脂肪的速度、效率远远高于淀粉。
预防
首先应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一级预防)。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二级预防)。已发生并发症者,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延长病人寿命(三级预防)。
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已有客观证据表明:本病经防治病情可以控制,病变可能部分消退,病人可维持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病变本身又可以促使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使病情得到改善。因此说服病人耐心接受长期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合理的膳食年过40 岁者即使血脂不增高,也应减少对脂肪的摄取,少食饱和脂肪酸占有量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胆固醇食物的虾、肝、肾和其他内脏,蛋黄等,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各种瘦肉,鸡、鸭、鱼肉,蛋白,豆制品等。
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做剧烈运动,每天最好坚持不短于30 分钟的活动,可“一次性完成”或分3 次进行,每次10 分钟。依个体条件进行跳绳、保健体操、打太极拳、骑车、步行、修花剪草、拖地、干家务等。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释放压抑或紧张情绪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快速、血压上升,血流减少。
不吸烟并防被动吸烟烟草毒害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内皮系统功能,可致心肌肥大、变厚,殃及正常的舒缩运动。
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脂肪症、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肝病、肾病综合征和有关的内分泌病等。
正确补充雌激素雌激素(如意泰丽)用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研究表明,雌激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大多与其对血管内皮、血管平滑肌、血脂的调节及抗凝血等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