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白江区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思考

2016-04-04杨国锋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和林业局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6年4期
关键词:青白江区主粮壤土

□杨国锋/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和林业局



青白江区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思考

□杨国锋/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和林业局

为推进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粮化消费转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起动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并于2016年2月23日由农业部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666.67万hm2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笔者根据国家制定的这一战略政策,结合青白江区的实际,从4个方面对推进马铃薯由副食品转为主粮进行了分析。

1 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

马铃薯主粮化就是将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2 马铃薯种植现状

青白江区大宗粮油农作物种植主要是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而马铃薯种植较少,常年种植面积在666.67 hm2左右。据统计,2015年青白江区马铃薯种植面积为657.53 hm2,主要为农户零星分散种植,规模化种植面积仅占较少的比例,与成都其他区(市、县)的种植分布情况基本类似。

为推进马铃薯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提高马铃薯综合生产能力,青白江区争取到市级相关部门的技术资金支持。一是“十二·五”期间,青白江区作为国家马铃薯体系成都试验站的区县之一,在城厢镇金河村金竹苑家庭农场开展了马铃薯新品种筛选、栽培方式、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获等试验工作,取得了鲜薯单产近52.5 t/hm2的全区最高记录。同时,又争取到成都市农委实施的马铃薯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青白江区被列为试验示范区(市、县)之一。2014、2015年在青白江区祥福镇太山村卓轩家庭农场进行马铃薯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种植面积为4 hm2;2015年,青白江区的成都智农农机专业合作社首次连片种植超过13.33 hm2进行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2015年实施的2个试验示范点位,通过农机农艺的紧密融合,前期长势较好,但到收获前期晚疫病突然爆发,马铃薯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枯萎,造成总体产量较低,但部分田块鲜薯产量仍达到30 t/hm2以上,为青白江区在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起到了助推作用。

3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适合青白江区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植马铃薯的面积小。通过试验示范得知,马铃薯种植生产最适宜的是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若土壤质地为重壤土或粘土,粘性强,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产量也将受到影响。而青白江区砂壤土的面积仅1 066.67 hm2,轻壤土仅693.33 hm2,中壤土为4 753.33 hm2,适宜种植的土壤面积还不到全区耕地面积的一半,且大部分位于山区,不具备机械化、规模化种植的条件。

2)马铃薯种植机械还需改进和完善。从前期开展的试验示范情况来看,现有机具在播、中耕及捡拾等环节还没有完全成熟或完全适用于青白江区的马铃薯机械化作业,其中,马铃薯收获后捡拾环节机具尚属空白,现完全依靠大量的人工来完成捡拾工序。青白江区现在主要选用的是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第16代播种机具、秸秆还田(杀秧)机具、收获机具等产品,播种机具所配套的拖拉机轮距较宽,导致播种密度不合理,同时垄沟较浅,不利于灌、排水。中耕培土机具主要选用的是山东潍坊生产的手扶式田园管理机具,尽管具有中耕培土功能,但因整机质量重,劳动强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业效率。

4 建议推进措施

1)调整种植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选择脱毒种薯、结薯集中且深浅一致、商品化率高的马铃薯品种。根据青白江区的气候特点和适宜种植区域,合理安排马铃薯的生育期,确定播种期、收获期,选用绿色防治病虫害技术,提高产品品质。青白江区常规的主要农作物种植为水稻-小麦或油菜,常年采用这种种植方式,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造成病虫害较多,导致土地综合质量的下降。若是采用水稻-秋菜-马铃薯的轮作方式,则可以促进农作物结构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增加经济效益。马铃薯的经济效益一般高于小麦或油菜,可调动农户或业主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同时,鼓励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合作社+农户+公司”等规模种植模式,由合作社引导农户开展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公司对其生产的马铃薯开展加工及餐饮服务,合作社可开展以马铃薯收获为主的农事体验活动,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生产经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加强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结合青白江区的地块特点,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种植可提倡单垄双行、双垄4行的栽培技术。实践证明,要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的作用不可替代,采用全程机械化生产,与传统人工作业相比每公顷可节约劳动用工450个工日左右,按每个工作日60元计算,可节约用工成本2.7万元左右。而农艺的全程技术指导作用必不可少,种子的品种选择与切块处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都需要农艺人员的全程技术指导,只有保证了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其种植风险,才能充分调动业主规模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建议四川省薯类创新团队加大力度研制适宜成都乃至四川地区的更成熟的马铃薯种植成套机具。同时,对各地的农机与农艺人员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通过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推动青白江区马铃薯产业融入国家主粮化发展战略之中。

3)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有助于充分调动种植业主的积极性。一是加大购机补贴政策力度。购机补贴政策,应在现有中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加大省、市等财政部门的累加补贴政策力度,进一步降低购机成本。二是启动直补政策。政府应将规模种植马铃薯视为与规模种植小麦、水稻一样,实行省、市两级的直补政策。三是将马铃薯纳入农作物保险对象。可由政府财政出资补贴,对规模种植马铃薯的业主统一办理农作物保险,降低自然风险对种植业主的影响。

4)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对适宜种植马铃薯的田块,动员农户与当地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多种形式互利合作,实现马铃薯的规模化生产经营。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意义和作用的宣传,让广大种植户或业主充分认识到多食用马铃薯能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补充更多营养,有益人们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青白江区主粮壤土
青白江区:高效推进人社服务 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青白江区医保保局“四举措”推行医保“适老化”服务
青白江区医保局多点发力提升医疗救助群众获得感
土壤质地及砧木影响苹果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
左家林场核桃良种基地选址调查报告
CONTENTS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以成都市青白江区为例
马铃薯主粮化
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