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等教育多边合作的新模式
2016-04-04孙善学杨蕊竹苑大勇
孙善学,杨蕊竹,吴 霜,苑大勇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0;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1)
国际高等教育多边合作的新模式
孙善学1,杨蕊竹1,吴霜1,苑大勇2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70;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1)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和问题。通过跨国和跨区域的协同与对话,寻求问题解决思路和本土化策略是大学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路径选择。德国发起的“创新高等教育战略对话”(DIES)建立了国际高等教育多边合作的新模式。该项目实施十几年来,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和机制,深化了德国大学与发展中国家大学的理解和合作,促进了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品牌。本文通过对DIES项目的研究,分析概括了这一模式的形式、特点和经验,并对我国高校推进国际化战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高校协同创新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模式;创新;DIES
虽然大学的组织文化、功能使命与运行模式因文化、地域和历史传统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但大学管理和发展面临的挑战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却愈发具有同质性。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学都面临着共同的治理责任、质量保障以及知识创新与转移等问题。如何通过跨国和跨区域的对话和协作,有效地提升大学管理策略和国际化水平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曾作为研究型大学发源地的德国,正在成为推进不同国家或地区大学之间开展对话和协作的策源地。“创新高等教育战略对话”(dialogue on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 strategies,缩写DIES)是德国高等教育界于2001年发起的一个多边合作项目,主要目的是为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者提供资助,提升他们的管理策略和水平,增进德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学间的文化理解。在DIES项目实施十周年之后,就其组织目标、运行模式和关注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对于把握国际高等教育协作与创新动向,丰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并提升高校国际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DIES项目概况
(一)项目的发起及其目标
2001年,德国学术交流服务中心(German Academic Exchange Service,德文缩写DAAD)和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German Rectors’ Conference,德文缩写HRK)联合发起了“创新高等教育战略对话”(DIES)项目。项目的参与者以德国的大学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大学为主,少数欧盟国家的大学也参与其中。德国学术交流服务中心(DAAD)通过设在全球的各分支机构和强大的校友网络,负责选择合格的大学参与到DIES项目中来。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HRK)是德国高等教育领袖们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它依赖自身在高等教育管理和政策研究中的专业化,为DIES项目预测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关键主题,同时也保证了德国大学校长们积极参与到DIES的活动中。2001年以来,DIES项目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和中东等地区得到了成功的推广[1]。那些参加过培训或研讨的人员从DIES得到奖学金或经费资助,经过培训回国以后大多数人在大学或教育主管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他们成为了德国大学与其他地区大学继续合作的重要伙伴。
DIES项目的主要目标有:
1.拓宽视野,发现大学新的使命和社会文化价值
在纷繁变化的世界中,尽管大学扮演的角色因其所在国家、地区、文化背景不同以及大学自身类型的不同而有别,但在多数时候大学所面临的挑战是非常相似的,因此不同国家的大学往往会关注一些共同的问题。DIES项目通过确定共同感兴趣的主题,将各国的大学管理者聚集在一起共同交流和研讨。对参与者而言,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管理难题和解决方案可以拓宽视野,并且有助于他们相互支持并制定行动计划,解决大学管理和发展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共同应对新挑战和多元文化的交融过程中,深化了参与者对大学特定的使命及其潜在的社会和文化价值的认识。
2.适应变化,提升大学管理者管理策略和经营责任
对于大学管理而言,“变化”是永恒的主题。进入全球化时代,大学发展所依赖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与政府和社会的传统契约关系也发生了显著的变革。不论是欧洲大学还是世界其他地区的大学,正缓慢远离政府的控制而转向了强调自治的理念。自治意味着大学必须主动应对国内外挑战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包括日益增长的财政压力以及教学、科研和优秀人才的竞争。大学管理者需要提升管理策略和经营责任,DIES项目的建立就是对这种挑战的积极回应。
3.加强合作,提升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DIES项目支持德国的大学利用其在大学治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建立创新高等教育管理策略的国际对话平台,结成德国大学与发展中国家大学之间的协作伙伴关系,为提升发展中国家大学的管理能力提供帮助。当然,DIES项目还立足于促进德国大学在国际化及大学治理上的自身发展。近年来,德国大学之间在资金和人才方面的竞争使得大学本身的项目越来越少,大学需要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来获得必要的资源,因此DIES项目的合作协议清晰界定了双方的附加价值,保证参与其中的成员获得双赢或多赢结果。
(二)DIES项目的主要做法
1.建立德国大学与发展中国家大学的协作伙伴关系
通过建立大学之间的协作伙伴关系,帮助发展中国家大学加强管理、提升国际竞争力。例如,德国汉诺威莱布尼大学(Leibniz Universität Hannover)和印度韦洛尔理工大学(VIT University)、马德拉斯大学(University of Madras)以及共生国际大学(Symbiosi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的合作可以看作这一伙伴关系的成功典范[2]。
这种伙伴关系的成功来自高校做出真正改进和改变的意愿。例如,在德国大学的支持和帮助下,韦洛尔理工大学扩大了国际办公室,制定了大学国际化战略,扩大了学生和教职人员的国际交流[2]。除了拉近印度与德国高校之间的距离,这一项目也加强了印度高校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协作,通过交换想法和经验共同致力于大学改革和发展。对德国大学而言,这种合作关系提供了跨文化学习的机会,增进了深层次的跨文化理解,能够全面了解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的文化基础。
2.通过开设国际院长课程(International Deans Course,IDC)培养管理骨干
国际院长课程主要提供国际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管理培训,专门为来自东南亚和非洲新任职的院长、副院长以及其他在教师管理中需承担政策决策和管理责任的院系负责人开设,课程班每年会在这两个地区各招收30名参与者。
DIES项目认为对院系领导进行培训非常重要。作为中层管理者,他们常常发现自己会陷入大学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夹层位置”(Sandwich Position)而不知所措。IDC会提供科学的管理培训,包括财务预算、人员配置、质量保障、科研管理和社会技巧等。参与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以形成一个“个体行动计划”,便于将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具体的管理情境中。除东南亚和非洲外,为了满足拉丁美洲大学管理者的需求,德国萨尔州大学(Saarland University)和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University of Alicante)于2012年开始在这一地区协作开展培训课程[3]。
3.通过举办研讨会开展高层对话交流
2002年至2011年,DIES项目在德国柏林、波恩和埃及开罗等地举办了7次高层研讨会,主题涉及教育战略、高等教育创新、质量保障、大学管理、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等[2]。每一次会议都针对事先设定的主题开展深入对话和交流,取得了丰富成果。研讨会的召开情况如下:
(1)2002年“国际研究生教育创新战略南北对话”(South-North-Dialogue On Innovative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Post-Graduate Education),会址德国柏林。
(2)2004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Achieving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A Challenge for Global Higher Education),会址德国柏林。
(3)2005年“跨国教育与发展合作”(Cross bord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Cooperation),会址德国波恩。
(4)2006年“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对高等教育发展合作的影响”(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its Impact on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operation),会址德国波恩。
(5)2007年“加强跨国跨区域合作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Enhancing Quality Across Borders-Regional Cooperation in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会址德国波恩。
(6)2009年“提高阿拉伯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管理水平”(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Arab Region),会址埃及开罗。
(7)2011年“加强大学提升高等教育发展管理能力建设”(Strengthening Universities-Enhancing Capacities.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for Development),会址德国波恩。
二、DIES项目关注的主要议题
DIES项目的议题根据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管理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立。从现有资料分析,DIES项目主要关注了大学质量保障、管理策略、大学治理、创业型大学建设以及知识转移等。这些关注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热点和走向。
(一)创建区域性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体系
DIES项目先后支持了中美洲、非洲东部和东南亚三个地区性的质量保障(Quality Assurance)项目。首个项目于2004年在中美洲设立,以支持中美洲大学理事会(Central American University Council,CSUCA)加强高等教育的区域认证和质量体系。第二个项目设立于2006年,主要为创建东非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框架提供帮助。此外,为了推动东南亚地区的质量体系,DIES在2010年设立了第三个质量保障项目[2]。
这三个项目利用研讨会、课程培训、举办会议和创建网站等措施,来构建可持续的跨国质量保证体系。以中美洲为例,DIES在帮助建立地区认证体系中主要聚焦两个关键领域,一是在区域认证的关键要素上达成共识。DIES通过召集利益相关者和7所中美洲大学,为他们组织研讨班和培训课程来促进各方达成共识。二是促进开展质量评估。目前这一地区已经有近30%的高等教育机构参加了质量评估和认证,这些数据可以用来确定该地区高等教育最严重的质量问题,为大学的质量改进提供了可能和机会,也提升了课程开发和设计以及研究能力。DIES提出,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参与到区域质量保障体系中,如何强化认证标准和结果以保证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统一,以及如何在地区和国家机构之间建立信任,是中美洲质量保障体系面临的新挑战。
(二)促进建立良好的大学治理
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普遍缺乏治理意识,如何建立起良好的大学治理是一个新课题。大学需要通过透明和科学的决策机制,明确大学角色和职责以及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允许利益相关者了解并参与到大学管理中。DIES发现,在肯尼亚的大学,制定提升质量和竞争力的大学战略规划是一个新现象,如何让决策者有意识地依据战略计划管理大学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有时并不能得到支持。不过,面对全球化和大学排名的压力,以及本国民主化进程中工会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影响,肯尼亚大学需要根据一个明确的战略规划来应对这些挑战和变革,在其他地区亦是如此。
尽管良好的治理没有“黄金公式”,大学需要根据自身具体的运行模式来选择最优的制度安排,但大学管理者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DIES为大学的中、高层决策者提供持续性培训,提高其治理意识和决策能力,并通过建立伙伴关系帮助这些大学选择更加科学的治理模型,提升大学国际化进程和水平。
(三)建设创业型大学和培育企业家理念
创业型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是20世纪末以来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趋势。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期望从大学获得能够解决问题的创新性方案,而提供这样的解决方案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德国,创业型大学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在大学使命上以推动经济发展为己任,运用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公共事业,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和商业创新;二是在大学理念和文化方面,代表着大学开放的创业思维和行为。这些大学认为获取充足的项目和资金需要具有更大的创业精神。不过这种理念也有反对的声音,它被有些人认为是对科学研究自由的直接威胁。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创业型大学的理念业已慢慢萌芽。在墨西哥,尽管传统的大学仍然以教学和基础研究为主要使命,但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关注技术发展和知识转移,大学科学家也开始思考科学研究如何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目标,从而激发社会和商业部门的支持和兴趣。来自印尼万隆理工学院的教授认为,创业型大学是按照创业思维和创业行动运行的大学,对于印尼的一些公立大学来说,政府资助只占到预算的30%,“创业型”意味着创造性地获得资金以维护学校的学术使命[2]。
创业型大学还要改进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跨文化能力培养。DIES有关资料显示,在发展中国家,很多大学生仍然将“高分”等同于工作保障,缺乏必要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大学教学仍然是以学科为基础,学生的跨学科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不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培训缺少针对性,缺乏在私营部门学习积累实践经验。因此,创业型大学是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到教育过程、教育方式、评价体系的深刻变革。
(四)促进大学“知识转移”、大学与企业协同
德国的大学比较重视知识转移和技术转移,同企业界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德国大学里普遍设立了技术转移办公室,负责管理知识产权、技术合同和企业合作项目,对大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商业化提出建议。但是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让人们接受“知识转移”是大学的使命和研究者的职责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那里的大学研究者一般从学术事业而不是社会服务来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他们对知识传递和转移的兴趣不足。同时,那些把注意力转向“知识转移”的研究者可能会面临来自同行的压力,他们因为“出卖知识”而被同事所指责。在墨西哥,大学基础研究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资助,这保证了研究人员的学术自由,但也使他们缺乏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动力。在肯尼亚,商业部门对大学研究兴趣不足的重要原因是对大学研究质量不够信任,他们对大学的研究生反而更感兴趣,希望研究生能够成为企业具有创新精神和技能的劳动者。
目前,DIES项目已经开始关注大学与企业的协同问题,帮助研究者实现研究成果的商业化。在德国明斯特应用科学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in Munster)的合作项目中,就有用科学营销策略来培训研究者的市场导向态度,以及将学术语言转变成企业能够理解的商业语言,同时也建立了很多机制来改变大学的“象牙塔”文化,例如建立分拆中心(Centre for spin-offs)、科学营销办公室和创业博览会等[2]。对教授们而言,激励是关键,他们需要意识到与私营部门合作会受益,包括更新实验设备,更好的办公空间以及招收更多的博士生。墨西哥的大学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青睐,大学的主要合作伙伴是中小企业。这是因为那些大企业或跨国企业弄清楚大学的研究成果有利用价值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而中小企业则期待在与大学的合作中可以得到立竿见影的回报。
三、DIES项目对中国大学国际化战略的启示
DIES项目为世界各国大学提供了一个共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协同模式,是一个高等教育多边合作的成功案例。在价值观上,DIES项目秉承平等对话和共同协作的原则,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学的国际化进程,增进了彼此的文化理解,开创了未来合作的前景。在实施策略上,重视目标导向、贴近各国需求,即便是同一问题也要寻求本土化的解决策略,而非仅仅模仿伙伴院校的成功经验,这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组织方式上,既建立了大学协作伙伴关系、国际院长课程、高层研讨会等官方渠道,又发挥DIES项目培训学员在本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扮演积极推动者的角色,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扩大了DIES的影响。
当前,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新的阶段,高等教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空前活跃,大学对外合作需要推陈出新。DIES项目的做法和经验为中国大学融入国际多边合作的大循环之中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一)协同创新是实施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有效途径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菲利普·G·阿特巴赫(Philip G.Altbach)在DIES的会议上提出,对于美国而言,国际化仍然是大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仍然没有找到最好的策略来与世界上其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在法国,政府的精英计划不仅使研究人员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填写表格和寻找项目上,也让一些科研规模较弱的大学面临资金困境,它们需要与其他大学建立战略联盟以获取资源。
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来说,寻求国际化发展路径、加强国际间大学协同创新,是共享世界大学发展成果,充分利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资源,提升大学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重要策略。在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大潮中,如果大学管理者不参与跨国和跨区域之间的协同合作,一定会落伍甚至走向衰败。
(二)打造品牌是提升中国大学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DIES项目已经成为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成功品牌。尽管它的工作主要聚焦在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管理和人员培训,但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决策者和管理者获得了管理的智慧和技能,同时他们也成为了德国大学在各地区活跃的联络人,促成了诸多合作,极大地提升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制度扩散和大学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中国大学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国际合作伙伴数量增多,但是有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品牌却相对较少,对这些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研究和了解不够深入[4]。即便在与国外机构进行合作时,也大多处于从属地位,对合作项目的主导能力较弱。参照DIES项目,应积极探索与发展中国家高校合作的新模式,通过建立协作和交流平台来增进彼此的跨文化理解,并创建有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品牌来提升中国大学影响力,寻求未来合作的空间。
(三)本土化策略是推进大学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原则
解决本土化问题,其实既是国际化战略的起点也是目的。DIES项目成功的主要经验是在应对共同的国际化挑战时尊重差异,从不同合作对象的具体问题出发,最大程度地寻求本土化的问题解决策略。德国大学在输出理念、文化和经验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宽阔的发展空间和战略视野,促进了高等教育创新。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距离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还有明显差距,也是处在世界高等教育的“夹层”地带。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习发达国家比较多,外国模式、话语体系形成了较大影响。而对于与其他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合作重视不够,在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上缺乏总体战略考虑。其实,任何形式或层次国际合作的最终目的还是解决本国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必须立足本国实际寻求本土化的解决方案,这是做好国际化战略顶层设计的重要原则。
DIES项目模式不同于经合组织、欧盟等国家政治经济战略合作框架下那些教育行动计划或项目,也超越了大学与大学之间传统的“一对一”友好合作关系,开创了由教育组织自身倡议发起、多国大学或学院参与的高等教育多边合作新模式。该合作模式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完善,具备了进一步推广的条件,尤其值得中国高等教育战线在推动大学国际化进程和提升大学治理方面学习和借鉴。
[1]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DIES)[EB/OL].(2014-03-10)[2015-12-11].https://www.daad.de/entwicklung/hochschulmanagement/08014.en.html.
[2]DAAD,HR.10 Years Dialogue on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 Strategies(DIES)[R].2012.
[3]DAAD,HRK.DIES Training Courses[EB/OL].(2014-03-12)[2015-12-11].https://www.daad.de/entwicklung/hochschulmanagement/massnahmen/08183.en.html.
[4]冯倬琳,刘念才.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战略的特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6):1-8.
(责任编辑:魏小奋)
10.13504/j.cnki.issn1008-2700.2016.05.013
2015-12-1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国家资格框架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研究”(0903080020)
孙善学(1966—),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员,博士;杨蕊竹(1990—),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吴霜(1989—),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苑大勇(1981—),男,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G64
A
1008-2700(2016)05-01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