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翎《一个夏天的故事》中的成长主题

2016-04-04彭迎

文学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张翎胡蝶引路人

彭迎

张翎《一个夏天的故事》中的成长主题

彭迎

张翎的中篇小说《一个夏天的故事》讲述了“文革”时期,主人公“五一”离开从小生活的外婆家,被父母接回城里之后发生的故事。小说在人物、结构和主题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成长小说的特征。小说设置了成长的引路人,并且通过几个成长的契机,如性的启蒙、死亡体验以及背叛等事件,集中叙述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张翎 成长小说 引路人 成长契机

张翎的中篇小说《一个夏天的故事》,讲述了“文革”时期,小女孩五一在短短一个夏天里的成长历程。小说通过一个小女孩的独特视角,勾勒出特殊年代一个院子四户人家的世间百态,小说透着邻里之间相濡以沫的人情味儿。

一.《一个夏天的故事》与成长小说

成长小说的概念起源于18世纪的德国,又叫启蒙小说。成长小说主要通过讲述人物的成长故事,反映主人公由幼年或少年至成年、从天真幼稚走向成熟世故,或者是历经苦痛逐渐明白世事艰难人心险恶,或者经历某些重大事件或契机而对人生有所领悟。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社会和世界得到新的认识”[1](P28)。艾布拉姆斯将“成长小说”定义为“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主人公从幼年开始所经历的各种遭遇”。

通常情况下的成长叙事,在时长上会包含主人公从幼年到成年的成长历程,而《一个夏天的故事》叙述了主人公五一在七岁那年夏天的生活经历。一般的成长小说,主人公往往十几岁,但是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只有7岁。但是,这部小说的核心意蕴包含着强烈的成长意味,“它展示了成长旅途中的见闻和经历,叙述了对个人成长发生重大影响的生活经历”[2](p7)。这部小说在人物、结构和主题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成长小说的特征。可以说,《一个夏天的故事》是一部非典型的成长小说。

二.成长的引路人

“成长的引路人”是传统成长小说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她往往会影响主人公成长的走向。引路人一般是成年人,他们给予成长主人公社会经验,为主人公指明生活的方向;他们的言行举止、性格禀赋以及价值取向,都有可能影响、塑造或改变主人公对世界、对社会、对自我的认知。

在这部小说中,小女孩“五一”的成长离不开一位重要的成年女性——胡蝶。胡蝶是五一的邻居,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女性。她热爱生活,有一颗爱美之心。五一初次与她相见,就被她的美丽吸引了,她的美在细节上,一枚发夹把发梢拢成一弯残月,衬衫腰身收得很紧。她的房间充满着芳香,窗上挂着绿竹帘子,桌上铺着浅绿格子桌布,细布床单枝枝蔓蔓的绿花,被子齐齐整整。她还时不时地拿出一些新奇的东西。她与众不同,带有一丝僭越的小资气息,却深深地吸引着五一,给五一稍显孤独、苦闷的城市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也给五一自我意识的生成提供了范例。

胡蝶是街坊四邻窥视、议论、嫉妒的对象。因为她美丽的形象,更因为她敢于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她丈夫早逝,女儿早夭,早早就守了寡。但她却与小她十几岁的男人产生了两情相悦的爱情。胡蝶敢于直面自己内心,大胆顺应自己对爱情和欲望的追求,这在那个普遍压抑个人情感的年代,显得格格不入,自然遭到了他人的闲言碎语。胡蝶大胆率真的人生态度,与生长于乡下、不受城里规矩束缚的五一十分契合。因此,她的为人处事对五一的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成长的契机

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往往要经历一些重大的事件,从而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产生变化,从天真走向成熟,完成自我的成长。

1.性的启蒙

有论者认为,成长蕴藉了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无论是那种意义的成长,“性的成长无疑是核

心,是成长之旅中最重大的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3](p4)。

小说中,五一的性启蒙是从看“西洋景”开始的。五一透过胡蝶家的窗户缝,窥到了胡蝶与一个男人的床笫之事。“五一的心咚的跳了起来”,懵懂的五一冷不防地窥视到了成人世界的秘密,这个秘密令她震惊、慌乱、羞涩而又好奇,在她幼小的、纯白无邪的心灵中掀起了一串波澜,如同平静的湖面上突然投下一颗石子,惊起一圈圈的涟漪。当五一发现“女人不是疼,而是痛快”时,她震惊得不能自已,仿佛自己的心和眼睛在一起“打得天昏地暗,五一的身子撑不住,簌簌地抖了起来,抖得像是一片雨里的叶子”[4](P84)。

五一虽然对眼前的事惊讶不已,但依然不忘维护胡蝶。当四平说“南屋那个胖猪叫她‘头毛’”时,她生气得踹了四平一脚,想要驳斥四平的说法。事后,五一到胡蝶家做客,她在胡蝶身上闻到了一种陌生的味道—“是那个长了一身腱子肉的男人留在她身上的味道”,“一路爬到她的心尖尖”[4](P90),这种男人气息吓得五一夺路而逃,她临走时却不忘提醒胡蝶记得关上窗户,意在暗示胡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总之,看“西洋景”事件,带给了五一不小的震撼,在她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个秘密影响了五一的言行,也促成了之后事件的发展,给五一的成长故事制造了新的推动力。

2.死亡体验

姐姐国庆的突然死亡,是五一成长历程中的又一重大事件。五一初到城里的父母家里时,姐姐看不起她身上的乡土气,话语中带着一丝优越感;五一遭到鄙夷,对姐姐的感情也不甚亲密,二人不多的交流中时常夹枪带棒。姐妹俩关系的转机是在姐姐下乡学农前夜:五一对体弱的姐姐心生恻隐,用谎言宽慰她。姐姐在学农回家那天心脏病突发落水而亡。一贯大大咧咧、心思直来直去的五一也变得细腻起来,“喃喃地叫了一声‘姐’,只觉得脸上有些刺痒——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感觉,过了一会儿,她才知道她哭了”[4](P94)。死亡使她对姐姐产生了怜悯与谅解,第一次为亲人而伤心流泪。亲眼目睹自己身边亲近的人与死亡不期而遇,使五一对生命的脆弱,对人生的残酷有了初步的体验,在心灵上产生巨大的震撼,触发了精神上的感悟。一个无忧无虑甚至稍显顽劣的孩子,突然有了恐惧、怜悯和蕴藉的内心情感。

3.背叛与忏悔

五一在南屋老太太的利诱下,说出了胡蝶的秘密。这是她成长过程中对胡蝶一次稍显无心的“背叛”。但因为她的出卖,与男子在房中幽会的胡蝶被抓了现行,她美丽而赤裸的身体被众人利刺般的目光包围,忍受众人的指责与侮辱。五一感受到了背叛他人的羞耻和悔恨。她体会到了成人世界的残酷,只因自己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一句无心的话语,却给疼爱自己、亲近自己的人招致了灭顶之灾;她也意识到,成人世界中,看似美丽的诱惑背后,却藏着复杂险恶的世事人心……“捉奸”事件是主人公成长历程中的第三个重大事件,它把成人世界的规则、复杂、丑陋骤然展示在五一面前,给小女孩单纯善良、天真烂漫的心灵世界从此蒙上了一层迷雾。

沉重、内疚的情绪占据着五一的心灵,被爸爸打了一巴掌的她离家出走。这是五一突然意识到成人世界残酷内核的瞬间,下意识的逃离行动;同时,躲避人群、自我放逐也是五一对自己背叛行为的一种忏悔和救赎。小说用含蓄的笔触写出了五一改过的行为——她把那个诱惑自己背叛胡蝶的书包扔还给了南屋老太太。当胡蝶终于跟男人结婚,她与四平悄悄商量,亲手画了一幅画,悄悄放在蝴蝶窗外,当做送她结婚的贺礼,渴望得到她的原谅。

四.结语

小说末章题为“秋”,意味着“夏天的故事”已经结束,女孩的成长也告一段落。五一再也不是那个乡下来的胆大包天的小女孩了。开学那天,多日不愿跟她联系的胡蝶突然出现,送了她一个铅笔盒,快言快语的五一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太多太复杂的情绪和心事还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去包裹,只能化作奔涌而出的眼泪。其实,这就是成长的力量,它不但是生理的变化,更是心理、智慧、理性的成长,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它促使人们对自我和人生产生思考,重新确认自我的位置。

1.何秀艳.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追风筝的人》[J].科教导刊,2015年2月(上):28-31.

2.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

3.张国龙.成长小说概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8.

4.张翎.一个夏天的故事[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3.1.

(作者介绍:彭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张翎胡蝶引路人
心里装着引路人
松树与玫瑰花
成长中的陪伴
李勃:扶贫路上的引路人
胡蝶飞:面对乙肝病毒,乙肝感染育龄期女性该怎么做?
服中成药,有时需要“引路人”
以家族伦理重释性别文化——严歌苓《妈阁是座城》与张翎《阵痛》之比较
张翎新长篇《流年物语》尝试新写法
L'examen dans l'antiquitéet de nos jours
张翎小说《阵痛》里的他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