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地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分析

2016-04-04张景明张杰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皮影名录剪纸

张景明 张杰

辽宁地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分析

张景明张杰

辽宁地区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了具有文化内涵的原始美术品。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其质地和用途都不断扩大,创作水平和制作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以后,凭借各民族的智慧,创造了大量的美术品,为该地区美术史的发展和民间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明清以来,民间美术的种类不断丰富,形成了如今的各级遗产名录,并通过家族内或师徒的传承方式,建立了各自的传承谱系。对民间美术的传承和保护,需要从各级政府、民间团体、专家学者、媒体、传承人等多层面进行,最终形成民间美术遗产的保护体系。

辽宁地区;民间美术;遗产资源;传承与保护

在各级政府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美术作是其中的一大类。但在研究过程中,无论是从用途、制作工艺、质地、造型,还是从艺术门类、创作形式、地域特点去分类,名录中的民间美术所包括的内容并不宽泛。除了常见的绘画、剪纸、刺绣、玩具等类型外,手工技艺、戏剧和音乐舞蹈以及民俗活动中的美术道具也应属于民间美术的范畴,如雕塑、服饰、陶艺、木作、编结、皮影、木偶、乐器等。从这个角度看辽宁地区民间美术遗产,其创作形式、自身构成、造型艺术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就变得丰富起来。在历史上,辽宁地区遗留下许多的美术遗产,近现代又在本土文化的孕育下和与外来艺术的相融,出现了类型较多的民间美术形式,并一直延续传承下来。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民间美术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亟需调查、记录和整理,将这一传统的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1.民间美术遗产的发展历史、分布与名录的建立

辽宁地区的美术遗产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具有文化价值的原始美术作品。如海城小孤山旧石器时代遗址[1]出土了一批带孔的动物犬齿,采用对钻和磨制的技术,作为装饰品被使用。还发现一件带孔的贝壳,在一面的边缘有人工加工过的刻沟,内有红色染料,也是装饰品的一种。这是辽宁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美术品。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原始美术品的种类和用途都扩大了范围,以辽宁朝阳地区发现的红山文化为代表,积石冢、女神庙、祭坛反映了原始礼仪的建筑艺术,玉器、彩陶、仿生器又是原始美术品的杰出代表。其中在女神庙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壁画艺术。在沈阳市新乐遗址[2]中,出土的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纹饰常见压印的之字纹和弦纹,还有圆塑的猪首、狗首。煤精制品是该遗址的一大特点,器形有珰形器、球形器、泡形器等,报告中定为是与原始礼仪有关的占卜或祭祀用具。可见,原始时期美术品中的陶器、玉器、煤精以及绘画、建筑等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进入青铜时代以后,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代表了这一时期的工艺水平。如辽宁省喀左县北洞村窖藏[3],一号坑出土了商代晚期的青铜罍、青铜瓿,二号坑出土有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青铜罍、青铜簋等,其造型与中原地区的同类器相似。在另外几处商代和周代的青铜器窖藏中,也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青铜器,有鼎、鬲、罍、尊、簋、卣、盂、壶、盘等器物,都装饰有精美的图案。这些青铜器是辽宁地区商周时期美术品的杰作。东胡民族在此生息期间,留下了珍贵的青铜美术品,其中以朝阳十二台营子墓葬[4]和锦西乌金塘墓葬[5]为主。前者发现青铜短剑、青铜多纽镜、青铜斧、青铜刀、青铜饰牌等,饰牌的装饰有人面和兽面之分。后者出土了青铜短剑、青铜戈、青铜镞、青铜斧、青铜凿等,青铜短剑为曲刃型。魏晋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主要活动于辽西地区,在今朝阳市留下大量的遗迹和遗物。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器形有罐、壶、尊等,其中的联通壶造型独特而美观,装饰的纹样有网状纹、弦纹、米字形网格纹等,分单元装饰,层次分明,既简洁又美观。金银器最具特色,发现的器形有花树状步摇冠、三鹿纹饰牌、双羊纹饰牌、佛像纹冠饰、双龙双凤纹缀饰等,在风格上吸收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艺术元素,反映了高超的金银制作工艺。唐朝时期,高句丽在此生息,留下了众多的山城遗址和精美的陶瓷器。辽代时期,辽宁地区属于东京道、上京道、中京道所属的范围,美术作品包括了金银、陶瓷、玉石、木作、刺绣、玻璃、绘画、建筑等,扩大了创作形式。元代设置辽阳行省,明代设置辽东都司,清代实行旗民分治制度,反映在美术遗产方面呈现出类型多样的情况。

清代以来,由于山东、河北等地的人们“闯关东”来到辽宁地区,将民间美术传入,并融入当地的美术形式之中,形成了多样的民间美术遗产。这些遗产主要分布在沈阳市、大连市、锦州市、朝阳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铁岭市、营口市、盘锦市、阜新市、葫芦岛市等地,包括绘画、剪纸、雕塑、皮影、刺绣、服饰、玩具以及音乐、舞蹈、戏剧、民俗中的美术道具和用具,分属于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在政府颁布的遗产名录中,国家级有16项,省级56项,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务院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6]各级地方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门要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人民政府颁布相应的名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条文看,辽宁省各级文化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然后积极申报各级遗产名录,并建立起国家、省、市三级遗产名录,区、县、市一级的名录多数还没有建立。就是说迄今为止,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级名录不健全,从而不能建立相应的四级保护体系。这里以国家级和省级民间美术遗产为例,列举进入名录的项目,市级名录数量太多而不计入其中。

在先后颁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辽宁地区的民间美术遗产包括剪纸、刺绣、皮影、雕塑、舞蹈戏剧的美术道具和民俗中美术用具六个方面。剪纸项目有锦州市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大连庄河剪纸、抚顺市新宾满族剪纸、朝阳市建平剪纸、鞍山市岫岩满族剪纸,共5项。刺绣项目有鞍山市岫岩满族刺绣、锦州市古塔区满族刺绣,共2项。皮影有大连市瓦房店复州皮影、鞍山市千山区皮影、朝阳市凌源皮影、营口市盖州皮影,共4项。雕塑有鞍山岫岩玉雕、阜新市玛瑙雕、大连市西岗区核雕、抚顺市煤精雕、琥珀雕、本溪市砚台制作技艺,共6项。舞蹈戏剧的美术道具有锦州市辽西木偶戏、大连市金州龙舞,共2项。民俗中美术用具有丹东市朝鲜族寿礼中的礼品,共1项。据统计,国家级民间美术遗产项目共有20项。

在先后颁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美术遗产包括绘画及装裱技艺、剪纸、刺绣、雕塑、编结、玩具、音乐舞蹈戏剧的美术道具、民俗中美术用具八个方面。绘画及装裱技艺有沈阳市建筑彩绘、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烙画、古建筑彩绘、本溪市桓仁县木版年画、铁岭市指画、丹东市凤城景泰蓝珀晶画,共7项。剪纸有锦州市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沈阳市初春枝满族剪纸、鞍山市岫岩满族剪纸、立山区回族剪纸、大连市庄河剪纸、瓦房店东岗剪纸、铁岭市西丰满族剪纸、朝阳市建平剪纸、抚顺市新宾满族剪纸、阜新市朱月岚剪纸、彰武剪纸、本溪市满族剪纸,共12项。皮影有大连市瓦房店复州皮影、庄河皮影、沈阳关氏皮影、朝阳市凌源皮影、喀左皮影、鞍山市千山区皮影、岫岩皮影、海城皮影、营口市盖州皮影、抚顺市皮影、锦州市皮影、黑山皮影、凌海皮影、盘锦市大荒皮影、丹东市宽甸八河川皮影,共15项。刺绣有鞍山市岫岩满族刺绣、阜新市蒙古勒津刺绣、锦州市满族刺绣、普兰店传统手工布艺技艺、丹东市凤城满族荷包、朝阳市民间绣活、葫芦岛市兴城民间绣活,共7项。雕塑有沈阳市“面人汤”、于洪区刻瓷、大连市马驷骥根艺、西岗区桃核微雕、鞍山市岫岩玉雕、营口市陈氏面塑工艺、木浮雕工艺、阜新市玛瑙雕、锦州市传统锡雕、葫芦雕、布老虎、面塑、黑山县传统泥塑彩绘、黑山玛瑙雕、抚顺市煤精雕刻、琥珀雕刻、铜瓷技艺、丹东市孤山泥塑、面塑、本溪市桥头石雕、松花石砚雕刻技艺、铁岭市王千石雕、朝阳红土泥塑、根雕,共24项。编结有盘锦市小亮沟苇编、锦州市凌河区辽西绳结技艺,共2项。玩具有营口市盖州风筝、锦州市风筝,共2项。音乐舞蹈戏剧的美术道具有沈阳市古琴艺术中的古琴、大连市金州龙舞中龙道具、金州狮舞中狮道具、锦州市辽西木偶戏中木偶道具、铁岭市伞灯秧歌中伞灯道具、阜新市蒙古勒津马头琴音乐中的马头琴,共6项。民俗中美术用具有阜新市蒙古勒津婚礼中服饰、阜新县蒙古勒津服饰、丹东市朝鲜族寿礼中的礼品、葫芦岛市建昌灯会中的灯、大连市旅顺放海灯中的海灯、庄河放海灯习俗中海灯、铁岭市朝鲜族传统婚礼服饰及用具、抚顺市新宾县满族婚礼中的服饰、满族祭祖习俗中用具,共9项。可以看出,辽宁地区共有省级民间美术遗产项目94项。

因此,辽宁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美术类历史文化遗产,还有众多的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到目前,国家前后颁布了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辽宁省先后颁布了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市颁布的批次不等,基本上建立起三级名录。县级名录颁布得很少,如朝阳县先后颁布了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凌源市也建立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似这样的县级名录在全省范围内并不普遍,亟需加强县级名录的建立,以便全面促进包括民间美术遗产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2.民间美术遗产的传承谱系与方式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了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在文件中明确指出:“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可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7]可见,对传承工作作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评选条件中,有一条就是:“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8]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条件就是传承,没有传承就谈不上保护,因为传承人掌握着遗产所蕴含的知识和技艺,他们是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最初的传承是建立在自发和自愿的基础上,目前多数的传承人没有后继者,这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家族或师徒传承方式,扩大传承的途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一定要基于遗产的本真性、原生性和活态性。其中,活态性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活态性,非遗项目只能保存在博物馆或者失传。所以说对传承的重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所在。

从省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看,都已建立了传承谱系,这里选择几个民间美术遗产项目作为重点介绍。如铁岭指画的传承谱系是高其佩、高儆、甘士调——李梓郑、王均衡、刘乃刚——宁斧成、端木蕻良——杨一墨——高辉、左群等,以师徒传承的方式从清代一直延续到现在,其艺术成就和绘画技艺享誉国内外。锦州市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挖掘和整理,目前还有侯桂芝、马凤云、黄连玉、汪秀霞的几支传承谱系,并且有后续的传承人,如赵志国、张波、封冬云、秦晓玲等。所创作的作品主要是满族萨满文化中的自然神崇拜、祖先崇拜、动物图腾、植物图腾、生殖崇拜及民俗风情等内容。沈阳市初春枝满族剪纸,以初春枝为代表性传承人,形成姥姥——母亲——初春枝的家族内传承谱系,以风俗剪纸反映出满族的传统文化。鞍山市岫岩满族剪纸,基本上为家族传承,即母亲传给子女、祖母传给孙辈、外祖母传给外孙辈。如刘吉英的传承谱系是外祖母——母亲——刘吉英——任作福(儿子)。抚顺市新宾满族剪纸,以家族内传承为主,其发展谱系为外祖母——金雅贞(母亲)——关素镅、关素桂——关春东(儿子)。大连市瓦房店复州皮影中的“德胜班”,受到来自陕西皮影和河北滦州皮影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传承谱系,即祖父——父亲——孙德深——孙红波(女儿),并且在传承方式上打破了家族内“传男不传女”的祖训。朝阳市凌源皮影,受到河北迁安“护城班”皮影的影响,形成师徒传承的谱系,即郭永山、佟敏——许子林——韩琢、刘景春、徐积山等。鞍山市岫岩皮影,从河北滦州地区传入,形成师徒传承的谱系,即徐连生、席老爷子——赵连信、赵德怀、方廷栋——刘景荣——吕正业。鞍山市岫岩玉雕,以本地出产的玉石为原料制作各种造型的作用,传承谱系为李德纯——李富——贺德胜、张玉珍、刘葆伟、李洪才——杨成学、王运秀、车绍国、孟显洪,为家族和师徒传承。沈阳市面人汤,在发展过程中的传承谱系以家族的形式出现,即汤子博、汤有益——汤麟玉——汤福祥——汤羽。阜新蒙古勒津刺绣,最早为家族传承,后来变为师徒传承,谱系为满都花——格尔敦花——正月、青莱玛——朱秀英——韩星。丹东市凤城荷包,以独特的满族装饰风格为特点,形成三个支系的传承谱系,第一支为蔡高氏——高宝珍——高凤菊,家族式的母传女;第二支为赫关氏——赫贵卿,也是母女相传;第三支为夏氏——黄加祥——郭靖——胡晶,是师徒传承。

从以上的传承谱系看,辽宁地区民间美术遗产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家族、师徒、家族与师徒结合的方式。由于是一代传一代,能手把手的传授技艺,使遗产能原生性、本真性的传承下来。目前,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民间美术遗产失去了原有的生存环境,加之没有市场,使多数的现有传承人没有继承者。面对这种情况,许多的传承人将目标转向学校,或者建立传承基地,或者定期授艺,或者不定期传授。如大连市庄河剪纸传承人孙秀英在明星小学进行传授,韩月琴在东河小学建立传承基地,丹东面塑传承人刘云驰在实验小学、六纬路小学传授。这种方式通过在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传授技艺,由于学习的时间短,学生只能学到初步的创作技艺,不可能将传承人的所有技能都学会,势必会影响民间美术遗产传承中所坚持的原则。另外,学校传承一般只有简单的形式,如剪纸、绘画、面塑等,由于材料和技法相对简单,容易走进学校传授。更多的民间美术种类的材料不易找到,加上技法的复杂,到学校传授比较困难。所以说学校传承的局限性较大,不能作为一种长久的传承方式。

就辽宁地区的民间美术遗产而言,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的方式为主。但目前情况是每个遗产项目的传承人多至5人,少则1人,有的项目传承人年岁已高,而又没有后继的传承人。其主要原因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民间美术遗产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实用的功能越来越弱化,更多向装饰化发展。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民间美术存在的空间越来越小,靠此为生的艺人生存的空间也变小。这种状况导致了没有人愿意学习,为谋生而去从事别的职业。因此,在现有民间美术遗产的基础上,应加大对传承人的重视程度,积极落实配套补贴,改善和提高传承人的生活水平,鼓励和扶持传承人的活动。另外要建立各种形式的传习场所,向社会民众普及民间美术的知识和技艺,使遗产项目后继有人,形成良性的活态传承保护机制。

3.民间美术遗产的保护现状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副主任乌丙安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界定,认为:“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操作实践中,科学说明‘非物质文化’和与其密切相关的‘物质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确认‘非物质文化’所指的具体对象。例如:剪纸作品是物质文化,但是剪纸艺人的艺术传承和创作构思,剪纸的技巧工艺则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同样道理,古琴乐器本身是物质文化,而古琴的制作工艺、弹奏古琴的手法和技巧、口传心授的乐曲调式、传统记谱方式方法、演奏形式或仪式等综合在一起形成的文化的链接,才够得上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9]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以物质为载体,而技艺、技法、传承、构思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物质”概念。所以在保护过程中,不仅仅是对作品本身的收藏,更主要是对技艺的完整记录和活态传承。

在对辽宁地区民间美术遗产的调查中发现,目前的保护状况可以分为五个层面,即政府、民间团体、专家学者、媒体和传承人。其中,政府作为牵头单位,在遗产的保护中起到指导的作用;民间团体是由民间自发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如剪纸协会、农民画协会等,在遗产的保护中可以起到具体的组织作用;专家学者在实际研究中,提供保护方案、信息咨询,给政府在保护工作中提供智库支持;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通过宣传可以提升民众对民间美术遗产的认识,促进遗产保护工作的全民化;传承人是民间美术遗产的直接创作者和承继者,也是最终的落实者,只有保护好传承人,才能使遗产更好地延续后世。

在政府层面上,早在2005年开始,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为此,辽宁省在2008年成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隶属于文化厅,主要负责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保护、抢救、利用工作,并先后编著出版了《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览》和《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作为开展保护工作的资料性指导手册。同时,地市级城市也陆续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的县也成立了相应的保护机构。但多数的县级政府将非遗的保护工作放在了群众艺术馆,没有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这势必会影响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在省级政府层面上,还颁布了一些非遗保护方面的政策或措施,如《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为包括民间美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政策上的指导。

在民间团体层面上,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为最大的群众性团体,其成立的主要宗旨就是组织、规划、指导省内或各市内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及民俗的考察、采集、保护、传承等工作。有的区县也成立了相应的协会,可以更好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除此之外,有的地方还成立了专业性或专门性的学会、协会和研究院。如大连庄河市,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庄河剪纸为契机,成立了庄河市剪纸学会,每年组织剪纸艺人或有兴趣者参加剪纸大赛,促进了这一民间美术形式的普及和保护。铁岭市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画为平台,成立了中国指画研究院,集中从事创作的艺人,举办展览和研讨会,出版作品集,参加指画大赛,培养后备人才,为该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要动员企业参加民间美术遗产的保护行动,特别是将遗产作为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配合生产性保护原则来解决政府投入经费不足的现象。

在专家学者层面上,积极参与对辽宁省民间美术遗产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涉及学科有艺术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学等,主要以召开学术研讨会的形式,有的也参与到政府的保护规划或方案的策划中,著书撰文谈各自对遗产保护的看法。如刘丽华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机制研究》(《北方经济》2007年19期)、宋丽娜的《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原则浅议》(《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第12期)、周惠泉的《东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重要价值》(《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3期)、肖瑜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构建――以大连市为例》(《文化学刊》2010年第1期)、王秀彦的《辽宁民间传统手工布艺的发展历史与工艺传承——以普兰店传统手工布艺为例》(《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张野的《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徐海燕的《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辽东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等。这些研究成果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媒体层面上,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经建立了数据库,对名录中的项目申报资料、传承人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实现了数字化管理。这可以说是最为专业的数据库,但是没有建立网络平台对外宣传,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在建立数据库的实际操作中,以国家、省、市、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分四个层面,每个层面下按照类别将遗产的文字档案予以数字化,采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手段,将每一项遗产的分布、历史、现状、内容、传承谱系、传承方式、产业化情况等形成文字、图片、影像、音频等综合体系,最后建成遗产多媒体资源库和信息平台。其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政府、研究者、行业提供智库支持,便于遗产的保护和传承;2、设立多方面的检索词,如遗产项目名称、分布地区、类别、级别、传承人、传承方式等,尽可能完善平台的检索功能,便于查找;3、按照分类或功能,利用二维、三维等技术手段,通过平台突出遗产的展示功能,实现遗产专题数字博物馆的展览目的;4、将目前流行的Web2.0理念引入到平台的建设,建立用户中心的管理模块,提供用户信息推荐、上传下载、交流、自动文献传递等信息服务功能,通过资源库将遗产所蕴含的知识和文化信息进行利用和传播,来提高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5、为文化产业行业提供资源共享,在保持遗产的原生性、本真性、活态性、传承性的基础上予以合理利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6、为高校、中小学校开展普及地域传统文化提供教学资源。此外,还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有利于在民众中提升对非遗保护的意识。

在传承人层面,由于掌握着遗产所蕴含的知识和技艺,他们是遗产的承载者和传递者。在民间美术遗产的传承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遗产的本真性、原生性和活态性。其中,活态性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活态性,非遗项目只能保存在博物馆或者失传。因此,对传承人的保护是民间美术遗产的关键所在。在对辽宁省民间美术遗产的调研中发现,所有列入遗产的项目都建立起传承的谱系,并且确定了现有的传承人。但是,多数项目传承人出现断档现象。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条件看,世代传承、活态延续,至少是三代以上,这说明传承人在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辽宁省民间美术遗产中的一些项目只有一位代表性传承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有的遗产项目出现了没有后继者的现象,不能使遗产项目活态地延续下去。等到这一代传承人年事已高或去世后,这些项目会随之失传。

综上所述,辽宁地区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开始出现了具有文化内涵的原始美术品,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其质地和用途都不断扩大,创作水平和制作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以后,凭借各民族的智慧,创造了大量的美术品,为该地区美术史的发展和民间美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明清以来,民间美术的种类不断丰富,以致形成了如今的各级遗产名录,并通过家族内或师徒的传承方式,建立了各自的传承谱系。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级遗产名录,但县区级名录亟待健全,这样可以形成四级遗产保护体系。从各级政府、民间团体、专家学者、媒体、传承人自身等层面上,共同承担起包括民间美术遗产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出现的“重申报,轻保护”的局面。

注释:

[1]张镇洪等.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发掘简报[J].人类学学报,1985(1):70-79.

[2]周阳生.辽宁沈阳新乐遗址抢救清理发掘简报[J].考古,1990(11):969-980.

[3]北洞文物发掘小组.辽宁喀左县北洞村出土的殷周青铜器[J].考古,1974(6):364-372.

[4]朱贵.辽宁朝阳十二台营子青铜短剑墓[J].考古学报,1960(1):63-71.

[5]锦州市博物馆.辽宁锦西县乌金塘东周墓调查记[J].考古,1960(5):7-9.

[6]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EB/OL].http://www.gov.cn,2011-2-25.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 OL].http://www.gov.cn,2005-8-15.

[8]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EB/OL].http:// www.gov.cn,2005-8-15.

[9]乌丙安.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EB/OL]. http://edu.QQ.com,2006-8-26.

项目来源: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辽宁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文化产业发展作用的调查与研究》(W2014316)

张景明博士,大连大学东北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教授

张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皮影名录剪纸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剪纸
月光皮影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同贺名录
作者名录
生产商名录
皮影的来历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