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产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以景德镇民窑变迁为个案

2016-04-04李兴华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窑瓷业瓷板

吴 艳 李兴华

(1.2.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1)

传统产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以景德镇民窑变迁为个案

吴艳1李兴华2

(1.2.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1)

陶瓷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瓷窑烧造是核心环节,在景德镇陶瓷生产中曾经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景德镇民窑生产出现了新的特征。探究新民窑生产的特征和重要作用,进而折射出现代景德镇陶瓷生产中的传统和现代影响中的景德镇瓷业发展。

新民窑;现代重生;瓷业烧造;转型

一、传统民窑生产模式和特征

景德镇是著名的陶瓷业生产城市,其瓷业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到了宋代时期,景德镇便成为全国陶瓷业的中心。在此后的1000多年时间内,制瓷业不仅是一方民众的衣食产业,同时还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政务。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生产达到了鼎峰。随着陶瓷业从业人员的增多,陶瓷生产的规模日渐扩大,影响也越来越广泛。传统景德镇陶瓷生产包括官窑和民窑两大体系,而民窑陶瓷生产更是景德镇陶瓷业的源泉和基石。

陶瓷生产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从成型到烧炼、彩绘、销售有很多工序、涉及到很多环节,都有严格规定。在宋代以前,由于景德镇陶瓷生产还没有形成规模,处于耕陶不分的阶段,所以在制度建设方面还没有成型。宋元时期是景德镇民窑制度的形成时期,由于景德镇陶瓷生产日渐成熟,陶瓷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单靠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已经无法实现陶瓷生产的需要。同时,由于在陶瓷生产过程中利益的分割,对于陶瓷生产慢慢产生了矛盾,为了解决存在的矛盾,陶瓷生产商在长期的陶瓷生产过程中,相互妥协,逐步形成了陶瓷生产制度的雏形。明清时期景德镇形成了陶瓷生产原料供应制度、陶瓷生产行业区分、分工制度及销售制度。因此,到了明朝时期,景德镇陶瓷生产分工更加的明确,有“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说法。

传统的景德镇民窑生产主要分为烧、做两行,烧主要是指瓷器烧造行业的柴窑和槎窑,因为传统的景德镇陶瓷生产主要靠眼力,因此烧窑的好坏也就决定了瓷器最终的成败,因此是决定瓷器生产最重要的环节。此外,烧窑要投入很大的成本,一般的个体很难负担得起,都是大的窑户老板。做是指从拉坯到画红一系列的陶瓷工艺过程,这一过程既可以大的陶瓷窑户老板也可以单个个体,这也就意味着烧窑的老板在瓷器烧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地位。但也有个别技术非常优秀的画瓷器的,景德镇称为红店佬,依靠自己的技术采取搭烧的手段,来赚取财富。但到了民国时期,随着先进的窑炉的引进,柴窑烧造在景德镇的决定影响力开始下降。

传统的民窑生产是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瓷窑烧造模式。首先,血缘是民窑生产进行的核心,所有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扩展。景德镇瓷窑包括柴窑和槎窑两种模式,柴窑是都昌人掌控,任何其他人不得干涉,其核心技术的传承是保密的,甚至是只传家族中的男性不包括女性。在挛窑技术方面,也仅仅为都昌冯姓独占,而满窑也是如此。传统民窑生产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温控技术,全靠肉眼和经验,因此,一个优秀的瓷窑烧造的把桩师傅是瓷窑生产的关键。再次,传统民窑生产是建立在固定的雇佣模式基础之上,而这种模式是决定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任何一方的无理由的去拒绝另外一方都要受到惩罚,这就保证了瓷业生产的固定性和稳定性。

二、技术变迁与新型产业模式的出现

1949年以后,政府加强了对瓷业生产的管理和控制,先后成立了十几个国有和集体的大瓷器生产企业,实现了景德镇瓷器大的机械化生产。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景德镇瓷业大工业化生产模式开始解体。大量瓷业工人下岗,开始了民窑生产的复苏阶段。而大量的下岗工人在国有大瓷厂中所从事的就是单一的工种,他们很难从事瓷器的所有工序,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在下岗以后在从事的瓷器行业根本不可能是全部的行业,而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同景德镇传统生产一样,景德镇现在仍然保留了细致的瓷业分工,这种分工保证了他们能在某个行业和领域做的最好,但无法进行一个完整的瓷业生产。但这种分工为景德镇保留了完成的瓷业生产模式,且有利于某一具体的技术生产达到极致。

同传统的景德镇民窑生产不同,新民窑生产模式从核心而言,就是在民窑生产语境和技术同传统生产模式巨大变迁的情况下,出现了和新时期相适应的民窑生产。其生产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第一,为瓷业生产采取搭烧技术,类似于传统的瓷器烧造模式。由于大量小型的瓷器生产的出现,但对于烧造瓷器的窑炉分为很多种,但大部分做坯的人很难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全部瓷窑,虽然部分现代瓷窑比传统瓷窑比较方便。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有能力的窑业生产者且自己有烧造经验的窑炉者就可以自己进行瓷业烧造,别人采取搭烧模式,这种烧造模式对大部分景德镇瓷业生产者。比较完善的瓷业分工为他们进行瓷器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且搭烧费用不高,保证了景德镇低端瓷器生产的需要,且为大部分刚刚进入瓷器生产领域的年轻人提供了生产机遇,这种模式是景德镇民窑生产的主导模式。第二,是景德镇各种著名艺术家民窑生产模式,主要指景德镇的大师和教授,这一群体的陶瓷艺术品价格比较高,为了生产的方便和技术的保密,许多人自己购买了各种各样的电窑和瓦斯窑,自己进行瓷器的烧造,极个别艺术家甚至从练泥到烧造,完成整个瓷器烧造的过程。第三,是自己进行民窑的生产和创作,打造精品日用瓷品牌。这种民窑模式是景德镇有经济实力的艺术家或者商人,他们从陶瓷釉料购买,到瓷坯的制作修理,再到画面的绘制和最后的烧造以及销售都是自己负责。他们聘请景德镇瓷器生产每个环节中的优秀工人,保证产品的质量,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而维护自身的利益。第四,是专门为艺术家提供瓷器烧造的模式,相比较前面两种瓷器烧造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瓷器生产模式,其服务的群体也是一个小众群体。这种新民窑经营群体主要包括对材料和烧造技术比较精通的经营者,他们为艺术家群体提供比较完善的服务,但收取的费用比较高,但这种窑炉烧造能够保证质量,且拉坯和烧造技术过硬,能够取得大家的信任,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方式,能够取得大家的信任。这群艺术家主要包括几种类型,一种是陶瓷艺术的发烧友,希望通过陶瓷艺术创作的尝试,来满足自己的艺术需求;另外一种是已经在艺术其他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们的产品有固定的销路,来景德镇进行艺术创作,进而进行艺术品的买卖;第三种是来景德镇旅游以后,希望自己能在陶瓷上进行绘画,进行家庭装饰或者送给朋友之类的。但这一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中极少有希望掌握完整的陶瓷工艺,或者学习拉坯、修坯技术,他们更多的从事陶瓷绘画,也就是简单的经过陶瓷艺术的加工,来实现自己的需要。换句话说,这些艺术家来景德镇就是要一支画笔进行陶瓷绘画创作就可以了,他们不管烧窑的技术。

三、新民窑模式的发展与文化萌芽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国有大瓷厂生产陷入困境,到1995年左右,大量的下岗工人为了谋求生计开始在外面进行陶瓷行业的生产,这带来了景德镇民窑进入新的繁盛时期。但据笔者调研发现,在改革开放以后,部分来自都昌的农民就开始在老鸦滩附近进行陶瓷瓷板的加工,部分工厂的工人就在外面进行陶瓷生产,但数量比较少,很难形成影响力。1990年左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原来国有瓷厂中的绘画工人和艺术家、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的部分艺术家开始进行陶瓷创作,直接和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的商人合作,将景德镇陶瓷业生产再次带上了民窑发展兴盛的时代。到了2000年左右,随着国内当代陶艺市场慢慢红火,大量外来艺术家来景德镇进行陶瓷创作,2005年至今,当代陶艺拍卖市场艺术瓷拍卖的传奇更推动了景德镇艺术市场的活跃。

其次,景德镇得天独厚的瓷器生产环境。大工业瓷器生产解体以后,并没有给景德镇瓷器生产带来灾难,景德镇瓷器生产作为艺术品反而在后现代的语境下得到重生和发展。大量和瓷器相关的人员拥入景德镇来实现自己的艺术想法和创作理念。从某种程度上讲,开放的传统也是景德镇新民窑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明清以来,景德镇就是一个著名的移民城市,大量的外来移民来景德镇进行瓷器生产和买卖,这种文化一直持续到1949年。同其他内地城市相比,景德镇在包容性方面是独特和著名的,一直到今天,大量外来艺术家都能很好的融入到景德镇城市氛围,而不去考虑是否是外来人。就景德镇社会环境而言,大部分出租车司机不会为你外来的口音感到惊讶,甚至是外国人也不会感到惊讶。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一条街和乐天陶社创意市集周边能够看到各种拍照的汽车,大家也能正常的接受和对待。开放的环境为外来艺术家群体进行陶瓷创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再次,千年陶瓷品牌优势是景德镇成为陶瓷艺术家的殿堂和创作天堂。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主导,国内许多媒体对景德镇的形容就是“衰落”,被许多其他产瓷区超越。从历史来看,景德镇的出名一直依靠自己的精品瓷,无论是艺术瓷还是日用瓷。近代以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陶瓷在全世界取得了经济方面的话语权,中国国内市场也是如此。同样,国内产瓷区比如湖南醴陵、山东淄博、浙江龙泉窑等都有自己的产品竞争优势,景德镇的优势也是如此。如果从经济的视角来看,景德镇相比较其他的产瓷区是相对衰落,但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为景德镇陶瓷生产也拉响了警钟。而艺术瓷是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优势,也是吸引全世界来景德镇进行艺术创作的基地。在笔者采访中,一位来自山东的艺术家提出了一种文化现象,同其他的艺术产品相比,只有在江西,陶瓷艺术品才能更具有市场价值,也只有在景德镇进行生产和创作,才能赢得艺术机构和收藏家的认可。

大量外来艺术家涌入景德镇,为景德镇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市场。一部分外来艺术家在来到景德镇之前已经非常出名,他们对于景德镇市场中瓷坯和创作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于是,一部分景德镇比较著名的民窑生产者就开始打造自己的民窑生产模式。

四、新民窑模式的特征剖析与解读

同传统的民窑生产模式相比而言,新型的民窑生产模式不再是仅仅局限于烧窑这个环节,而是为外来艺术家提供工作室,供艺术家进行创作,甚至提供住处。在笔者对刘姓民窑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来自山东龙山书画院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甚至在他们家吃饭。也就是说,民窑生产模式提供了市场上所有的进行创作的材料,包括瓷坯、画笔、釉料、烧窑等,外来艺术家仅仅需要带来自己的创意或者自己在其他材料上形成的创作功底就可以进行绘画。长期来的画家可以等自己作品完成以后进行销售。如果是短期的仅仅几天的画家,在完成创作以后就可以回去,等作品烧制出来以后,由民窑负责邮寄回去,完场一条龙的服务。

探究这种发展背后的我们可以发现,证明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在拍卖市场的引导下,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出现了部分畸形的现象,也就是重视画面而忽视对陶瓷艺术材质本身的理解和运用,外来艺术家只要在景德镇民窑生产的工作室里面,用已经配好的釉料,进行创作就可以了,然后他们所付出的劳动得到的回报远远超过那些从拉坯到烧窑工序所付出劳动的艺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景德镇陶瓷艺人的剥削。而这种现象在景德镇非常普遍,但在笔者调研过程中,景德镇传统艺人和民窑的老板没有感觉到这是一种剥削,而认为自己和艺术家是互惠的过程,在和艺术家的合作中自己也得到了发展和好处,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五、新民窑的个案分析

卢窑位于景德镇湖田,占地5亩左右,是窑户老板自己的家兼生产基地。根据老板卢国良自己的介绍,卢窑创建于清代雍正年间,他的创办人卢老先生10岁来景德镇学艺,19岁独立门户当老板,历经战乱瓷号仍昌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在景德镇湖田古窑遗址旁,重开卢窑,至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在卢本人介绍中,他自己开始在陶瓷原料厂上班,进行陶瓷原料的生产和配制,下岗以后一直从事这项工作,后来自己建窑,由于其配制的青花釉里红颜料在景德镇非常出名,慢慢赢得了当地艺术家的信任,依靠艺术家的支持,开始引领外地艺术家到他家进行艺术创作。

同景德镇其他普通的陶瓷原料价格相比,同样的器型,卢窑烧造成本是景德镇其他地方的三倍。因此,对于景德镇普通的画瓷人员来说,很少有人会在卢窑进行创作。但对于景德镇艺术市场的中端以上的艺术创作群体而言,他们作品市场价格比较高,由于卢窑的烧造质量比较高,瓷坯和釉料基本上是上等的代表,他们会到卢窑进行艺术创作。据卢窑老板介绍,景德镇著名陶艺家李菊生、何炳钦、周国桢、王爱红等均到这里进行艺术创作和烧造。

依靠本地艺术家的推荐,卢窑开始吸引大量外来艺术家。和中国当代陶艺市场相吻合的是,卢窑的繁荣也是从2005年开始,一直到今天。卢窑每天接待人数从5、6人到20多人不等,接待的艺术家包括全国所有省市的人员,以上海和北京这些艺术家群体人员居多,国外艺术家接待过美国和日本的艺术家。就进行创作的时间长短进行分析,来创作的时间多集中在七月份和八月份为人员最多时间,这个时间是高校放假期间。这从某个角度来说,来卢窑进行创作的艺术家有相当一部分是高校教师,利用暑假进行艺术创作。但由于这些老板也是近几年开始取得市场和艺术家的信任,因此他们也很难对外来艺术家进行定量的分析。

另外一个个案位于景德镇新都的刘姓做瓷板的老板。据他本人介绍,他从事瓷板生产是在1984年,通过家族关系从都昌来景德镇进行瓷板烧造。目前,他本人还保持瓷板烧造宽2米长近6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完成工作室建设和窑炉建设后,吸引了外来的艺术家。在笔者调研的当天,有两个来自山东的艺术家和一个美国的陶艺家。老板本人介绍说,瓷板烧造最辉煌的时期是上世纪80年代,因为当时一个瓷板的长2米的瓷板价格是1500元左右,而当时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工资也近100元左右,要买一块瓷板需要将近两年的工资。他们和艺术家当时的合作模式是画两块瓷板,艺术家一块、瓷板老板一块。他自己说,也就是那个时候,他赚到了现在盖房子的钱。但到了2000年以后,艺术家的作品越来越高,不愿意采取这种模式。笔者在他家中看到了一块由景德镇一个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画的烧造成功的瓷板,价格为1000万元。因此他指出,虽然他拉出来的瓷板最大的要买30多万,但也不赚钱。

对于外来艺术家为什么选择在景德镇进行创作,他们给出的答案主要包括景德镇现在是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景德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手工艺术瓷的技术和优质的瓷土,可以来这这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完善的生产模式为外来艺术家来景德镇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优质的环境。而据笔者统计,景德镇大致有10多个这样为艺术家专门提供完善服务的民窑生产模式和群体。

六、结语

同传统景德镇民窑生产相比,在独特的社会环境下,景德镇民窑生产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和生产模式,尤其是能为艺术家全体提供完善的服务。就景德镇瓷器生产的整个模式而言,在完善的瓷器配套分工合作的背景下,景德镇民窑生产进入了新的时期。在笔者调研中,卢窑老板卢国良已经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取得了十五亩地扩大自己民窑建设,他也指出,这种模式生产单一性,技术合作的完善性加上国家政策,景德镇民窑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他本身也有这方面的信心。

【责任编辑徐犀】

我院举办“绿色的驿程——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教育传承展示音乐会”

2016年7月11日晚,“绿色的驿程——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民族音乐教育传承展示音乐会” 在演艺厅成功上演,此次音乐会是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主办,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和内蒙古自治区音乐家协会承办的“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19届年会”系列活动之一。来自全国的348位会员和相关学者及各大新闻媒体济济一堂。此次音乐会由潮尔道序唱、“合唱基地班教学展示”“民族音乐特色教育展示”“民族音乐传承班展示”“民族音乐创新团队展示”等四部分组成。“合唱基地班”为大家带来三首无伴奏合唱歌曲;长调、马头琴、呼麦、四胡、雅托噶等蒙古族传统音乐形式融入到学校教育体系后,在当代主流音乐舞台上开拓出与民族音乐的民间传承并行的“学校传承”道路,第二部分由我院部分师生展示了学院民族音乐教育的历史沿革与当代传承;民族音乐传承班是“教学”与“传承”相结合的民族音乐学校传承的探索模式,第三部分由蒙古族长调国家级传承人巴德玛、马头琴国家级传承人布林、蒙古族长调国家级传承人扎格达苏荣、著名歌唱家金花和他们的阿拉善民歌传承班、潮尔琴传承班、锡林郭勒民歌传承班、鄂尔多斯民歌传承班,进行了汇报演出;第四部分的民族音乐创新团队——“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NMY马头琴乐团”展示了民族音乐与乐队合作的当代音乐表现形式。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production mode——With the Transition of Folk Kiln in Jingdezhen as An Example

WU YAN1LiXinghua2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Art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Jiangxi333001)

The production of ceramics is a very complex system, whose core is kiln firing that plays a very vital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ceramics in Jingdezhen. However,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up, new features begin to appear in the production of folk kiln in Jingdezhen.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features and importance of new kiln production,which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Jingdezhen ceramics under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influence in the production of Jingdezhen modern ceramics.

New Kiln; the Modern Rebirth; Ceramics Production; Transformation

G122

A

1672-9838(2016)03-108-05

2016-08-15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中西文化激荡下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3BKS059)阶段性成果。

吴艳(1985-),女,湖北省十堰市人,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李兴华(1964-),男,江西省瑞昌市人,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民窑瓷业瓷板
孙兆宝瓷板釉下彩绘作品
《前程万里鸿运照》瓷板
明末景德镇民窑青花写意花鸟的文化艺术特征探析
粉彩瓷板四条屏
影青留芳 手作千年
李祥东作品精选
近代醴陵瓷业自适应发展及其产教融合模式建构
明清瓷业宗教信仰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景德镇民窑变迁概说
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杨自鹏来视察醴陵瓷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