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平衡方法、研究争议及管理意义

2016-04-04张雄林孙小微

关键词:探索性情景个体

林 枫, 熊 欢, 张雄林, 孙小微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利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平衡方法、研究争议及管理意义

林 枫, 熊 欢, 张雄林, 孙小微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平衡)研究近些年成为管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实践中组织也一直非常重视两种学习的平衡。本文通过系统整理现有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文献,总结了学者们提出的各种平衡方法的内涵及基本假定,并阐述了这些平衡方法的争议,期望从中找出平衡这两种学习的本质与解决办法,为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探索性学习; 利用性学习; 平衡方法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新兴的知识型科技企业,还是传统的制造型企业,都面临着一个既需要利用性学习(Exploration)来应用现有知识与技能以获取短期收益,同时也需要探索性学习(Exploitation)来寻求新知识新机会以适应环境变化并确保其长远发展这样的一个基本问题[1]。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研究中常常以双元学习-ambidexterity-来代指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2]都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这两种具有一定竞争性(如竞争稀缺资源)以及排斥性(如目标冲突)的学习已成为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因此,这两种学习(双元学习)逐渐成为组织学习、战略管理以及技术创新等管理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研究对象,并逐渐发展成为管理学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范式。

其中,如何平衡这两种相互之间具有竞争性、排斥性的学习是双元学习的核心。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如何平衡这两种学习展开了很多具有启发性的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Tushman等[3]的时空分离平衡方法(temporal separation)、Tushman等[4]的结构双元平衡方法(structural ambidexterity)、He等[5]的组织分离平衡方法(organizational separation)、Gibson等[6]的情景双元平衡方法(contextual ambidexterity)、以及Lavie等[7]的空间域分离平衡方法(domain separation)。应该说,学者们基本上都认识到了平衡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对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但学者们对组织如何实现平衡这两种学习的方式方法,学术界并没有完全达成一致。不同学者倾向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假定来阐述平衡这两种学习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之间有哪些差异,产生了哪些争议,组织应如何考虑学习的平衡等问题,都还未形成共识。这种不一致的结论不仅会让实践者感到困惑,同时也不利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基于此,本文试图遵循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平衡方法的研究脉络,试图将这些平衡方法进行一个较系统性的归纳与总结,以期揭示出这些平衡方法的本质、差异以及存在的争议,以推动组织学习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并为管理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内涵及本质

利用性学习是指企业在现有的经营活动范围内,利用组织已有的知识、技能来改进产品与服务,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它具体是指企业开展诸如选择、优化、改进、生产、实施等活动的能力;它的本质是对组织已有知识、技能的开发及应用,更强调对组织现有知识与技能的改进、完善、提炼和拓展。而探索性学习是指企业在现有经营范围之外,不断寻找新的市场机会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它具体是指企业开展诸如搜索、试验、尝试、创新等活动的能力;它的本质是组织对新知识、新市场机会的搜寻,强调的是对新知识新市场机会的开发与探求[8-11]。

通常,一个组织既需要利用性学习来获取短期收益,但这会形成并强化组织惯性,进而会降低组织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与发现新市场机会的能力。同时,组织也需要探索性学习来获取新的市场机会以及新的知识,并不断更新知识以防知识过时,以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12]。由于这两种学习是组织生存与长期发展的基础,组织需要平衡这两种学习。

二、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平衡方法

通过梳理目前学术界有关这两种学习平衡方法的文献,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思路。

1.时空分离平衡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假定

该平衡法认为,学习的平衡应该以时间循环的方式进行,特定时间内组织只聚焦于某一种学习而接下来进行另外一种学习,如此交替循环进行,从而实现两种学习的间断式均衡[3,13]。也就是说,时空分离平衡方法强调组织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而非同时来安排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另外,这个理论也隐含着,当学习的风格发生转变时,组织结构也需要随之调整,一般采取机械式结构开展利用性学习,而采取有机式结构来开展探索性学习[14]。

这种平衡方法的一个最基本假定就是,认为市场、环境及技术以较平稳而非激进的速度在发生变化,这样组织就可以根据时间来安排这两种学习,组织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主动地协调整合这两种学习之间的转化而不考虑环境因素[14]。

2.结构双元/组织分离平衡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假定

有学者认为,时空分离平衡方法忽视了很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对组织产生的冲击,所强调的学习是单一化的、分离的,很难适应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环境不断变化的影响。基于此,另外有一些学者认为,在变化不定的环境中,组织不应依次安排两种学习而应设法同时开展这两种学习,由此,形成了基于同时进行两种学习思想的结构双元平衡法[4],或称之为组织分离平衡法[2]。

该平衡法主张,组织应采用差异化的子单元来进行两种学习,利用性学习单元只从事应用型活动,寻求满足现有市场与顾客的需求,以应对现有市场的冲击。而选取另外的子单元着眼于组织的未来与长期发展,集中致力于探索性学习,搜寻新的市场机会、发掘新的知识与顾客需求,以构建、保持组织的长期竞争优势[15]。当然,每个子单元个体在目标、任务等方面内部一致,不同子单元所追求的学习活动则是不同的,但为了同时进行这两种学习,这些高度差异化的子单元则要在一个共同的愿景或总体指导方针下能够有机地衔接起来[14]。

结构双元平衡法的主要假定是,组织需要分离出具有高度差异化的子单元,且这些相异的子单元均采用自身独立的管理团队、差异性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及报酬体系[2,14]。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子单元内同时进行这两种学习是比较困难的,必须让不同的子单元分别开展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但这两种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组织文化以及管理流程等是不同的[16]。

3.情景双元平衡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假定

另外有一部分学者意识到,分离的双元结构(利用性学习单元与探索性学习单元)平衡方法往往需要通过企业高层对组织结构的适当安排调整,来实现这两种学习的平衡,但却忽略了个人及组织因素对学习活动的影响与作用。因而,有学者提出了情景双元平衡方法。这种平衡方法指出,双元学习之间由于竞争稀缺资源等方面所产生的张力可以通过个体来解决,组织的作用主要在于培育支持个体学习能力的情景与氛围[6]。

这种平衡方法认为,双元学习的平衡不需要组织创建双元结构来实现这两种学习的平衡,而是可以在组织内创建恰当的组织情景、氛围,并通过精心设计的管理文化、流程与评价体系等来激发个体在同时追求强调变革的适应性方面(adaptability)与强调效率的协同性方面(alignment)面临冲突时,个体本身拥有分析与判断能力,并能合理地分配个体自身的时间,以便他们在两种学习活动间做出判断与选择[6,16]。因此,情景双元平衡法主张,为有效平衡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这两种既相互竞争又相互排斥的学习,组织需要培育具有遵守纪律、支持与信任、敢于担当的组织文化[6],也就是说,这种平衡方法的要点在于,这两种学习的平衡不需要通过组织创建双元结构,也就是不需要组织结构的分离,而是依靠个体的自我判断与选择来实现的,组织的任务在于提供或培育良好的、支持性的氛围、文化,那么每个个体是能够处理、协调好这两种竞争性的学习活动的。

该方法的主要假定就是,组织中的每个个体需要在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之间做出自己的判断,并能协调好这两种学习活动,这就要求组织内的所有员工都需要具备双元性的分析判断能力[17]。

4.空间域分离/外化平衡法的基本内涵及主要假定

前面几种平衡方法侧重于从企业内部寻求学习的平衡,而在今天开放式创新、知识经济背景下,组织所需要的大量关键的资源、信息、知识等往往均处于公司之外;并且,很多时候单个组织难以拥有同时进行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能力,因而,有一些学者建议,可将利用性学习或探索性学习外包(outsourcing)或与其他企业缔结战略联盟等方式,对两种学习进行内部化整合之后来实现双元学习之间的平衡[7,18]。由此,形成了平衡学习的空间域分离平衡方法(domain separation),或称之为外化平衡法[13]。

这种方法认为,单个企业往往难以同时具备进行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所需的能力和资源,单个企业可以只聚焦于利用性学习或者探索性学习中的某一种,并依靠收购兼并或外包等形式,与其他企业缔结战略联盟,并通过对这两种学习活动进行内部化的协调整合,进而达成两种学习的平衡[7]。也就是说,如果某个企业比较擅长某种学习,而另一个企业比较擅长另外一种学习,则两个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准市场等类似的交换机制来解决两种学习间所产生的张力及矛盾[18]。

该方法的基本假定就是,不同领域(企业)可以各自开展两种学习的活动,并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即一方有利用性学习需求,而另一方有探索性学习需求;并且,不同企业拥有互补性资源,且这些参与企业在共同的专业化领域内的投资较少[11,18]。

三、研究争议与简析

从上述各种平衡方法的内容来看,不同方法的基本假定及强调的侧重点是有差异的,研究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3]:

第一,学习的平衡是静态的平衡还是动态的调整。

部分平衡方法(如结构双元平衡方法)认为,组织应该同时开展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这可以通过差异化的组织结构单元来实现,但这种平衡方法(如结构双元平衡方法)解决双元学习平衡的组织设计常常是静态的,即组织需要采取特定的结构或进行相应的组织设计来实现双元性。但为了适应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与市场变化,组织需要持续地重构其结构或进行组织设计来均衡两种学习,这就意味着平衡两种学习是一种动态调整过程。就如O'Reilly和Tushman(2008)[14]所言,如果组织重复地、有目的地协调其组织资源来实现学习的平衡,这种双元学习就是一种包括并整合了静态与动态成分的动态能力: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不断交互,并随时间推移演化为一种动态能力。因此,同时追求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所需要的组织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动态而非静态的资源协调管理活动。

应该说,管理双元性学习是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协调管理,不同的平衡方法,无论是时空平衡法、组织分离法还是情景双元平衡法,都需要随时间的推移来持续保持学习的平衡性,可见,这种平衡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的协调与管理。

第二,学习的平衡是采用差异化方式还是集成方式。

差异化方式是指不同子单元分别开展利用性学习或探索性学习,也就是将利用性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分离到不同组织单元中;而集成方式指的是在同一子单元同时开展两种学习,也就是将两种学习活动放置到同一组织单元[13]。

研究中,一部分学者强调平衡学习的差异化方式,如结构分离平衡法。它强调将不同的学习活动分配到差异化的子单元中,在此基础上分别形成利用性学习单元和探索性学习单元。一般来说,相对于利用性学习单元,追求探索性学习的组织单元呈现出规模更小,结构更分散,运行更灵活等特征。在这种方式下,进行探索性学习的子单元往往更具有柔性、自主性、一般呈现出有机式结构的特征;而利用性学习则呈现为更集权、机械式结构的特征。另一部分学者则强调平衡学习的集成方式,如情境双元平衡法[6]。它强调通过塑造一种同时实现两种学习的组织情景来实现双元学习的平衡,但学习活动的集成与高层管理团队对组织双元性的形成具有关键支持作用。

实际上,过分偏重差异化或集成方式均会导致企业陷入不利境地。一方面,过分强调差异化方式会导致两种学习活动完全独立,而事实上只有两种学习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创造价值[14]。因此有学者提出,双元性组织需要运用适度层次的集成机制来刺激创新知识在组织单元间横向流动[13]。另一方面,集成情景驱使个人同时进行两种学习活动,但由于自强化与路径依赖问题的出现,他们依赖现有的经验、价值观和能力,使得探索不同类型的知识变得困难。因此,组织也需要适当程度的差异化来确保两种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

因此,差异化与集成应相互补充,而不是简单地从中二选一,Adler等[19]就认为,需要将集成情景与“战略性”差异化结合起来,在实际组织运行过程中,高层管理者需要决定双元学习差异化和集成的适当程度,这样才能形成组织的有效性。

第三,内化培育还是外化整合。

时空分离平衡法、结构双元平衡法以及情景双元平衡法均从企业内部角度来考虑双元学习的平衡,这种内部平衡学习的重要基础就是企业自身必须具有充足的资源和能力来开展并实现这两种学习。但随着开放式创新环境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企业边界的日渐模糊,一家企业往往难以具备所有领域的竞争优势及资源与能力。因此有学者提出通过外包或建立联盟的方式将企业自身不擅长的学习活动转包给其他企业,然后将其内化,从而实现双元学习的平衡[18]。

研究表明,在今天开放式创新的背景下,探索外部新知识、新机会的作用比从企业内部进一步挖掘潜力的作用更大。而且,在知识经济、技术快速更新的背景下,跨领域的平衡方式被认为是更有效率的,也更容易平衡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7]。

因此,在企业资源、能力有限的约束条件下,将自身不擅长的学习活动通过外在化的形式、或建立合作联盟的方式来实现双元学习的平衡,则是十分可行的一种方法,也是未来市场竞争加剧、环境变化日新月异下的必然趋势。

第四,注重个体还是强调组织的作用。

双元性研究通常更倾向于通过组织机理来推动企业同时开展利用性学习活动和探索性学习活动,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创建两个不同的学习活动单元来形成双元性组织,一个注重利用性学习而另一个侧重探索性学习,或通过分配不同的任务给不同的子单元来实现组织双元性。结构双元平衡方法可以实现学习的双元,然而,虽然这种方法意识到少数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双元思维能力(该认识也不一定符合实际),但这种组织下的大多数个体往往只聚焦于某一种学习活动(或利用性学习活动,或探索性学习活动),导致个体更多潜能没能够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虽然情景双元平衡法侧重于培育一种支持性的文化而不是创建双元结构来实现组织的双元,但该方法也是更注重组织的作用。比如,Gibson 和 Birkinshaw[6]认为,可以通过培育组织情景来推动个体同时进行两种学习活动,但个体作为形成组织双元性的重要来源的作用在该平衡方法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实际上,个体与组织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组织情景可以推动个体更好地进行双元学习,个体的双元学习能力也会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个体实施双元学习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组织的双元性水平,但组织的双元性并不是其成员双元性的简单加总,双元性水平更可能是个体与组织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结果。

四、管理意义与启示

在今天动态竞争的环境下,技术创新与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加之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也呈现出高度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导致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快速响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而由于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内在交互作用的存在,兼具两种学习能力的双元性组织成为适应当下竞争环境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双元学习平衡理论,具体阐述了目前学术界具有代表性学习平衡方法的基本观点及基本假定。时空分离法认为,市场与环境的变化、技术变革等都是缓慢的,从而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只聚焦某一种学习,而接下来再转向另一种学习,依次循环进行,通过这样的间断式均衡来实现学习的平衡;结构分离法主要强调创建差异化的学习单元来开展不同类型的学习,并依靠高层管理者的协调整合来达成两种学习的平衡;而情景双元平衡法更强调组织需要创建组织情景与文化(支持个体平衡学习的情景与文化),使得个体可以在两种学习之间寻求平衡;而外化法认为企业的资源、能力有限,单个组织可以只聚焦于某种擅长的学习,并通过市场或准市场的交换机制来实现学习的平衡。造成这些平衡方法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研究者对平衡这两种学习的基本假定如前所述是有差异的,学习平衡的假定主要取决于市场竞争的变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环境性质等方面。从这些平衡方法的争议来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的平衡需要动态管理。很明显,今天的企业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相应地,组织的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也需要随之进行及时调整与改变,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并能有效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两种学习的平衡应该是一种动态调整的过程而非简单的静态平衡,也就是说,组织一方面既需要同时进行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还必须持续地、及时地调整两种学习的平衡性;组织不仅要保持在学习活动方面的持续投入,还必须积极主动地协调整合学习的平衡。

第二,需要结合多种平衡法来实现学习的平衡。实践中,由于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竞争,组织中的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的程度往往会发生变化,因此,单一的平衡模式往往不足以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不同平衡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或多或少都有用,方法之间往往是相互补充的[11]。因此,当面临平衡学习的压力与矛盾时,可以运用多种而非单一的平衡方法,比如,组织一方面可以促进个体员工的学习能力及其提升管理者双元思维能力来整合这些冲突性的活动,同时也可以分离这些有冲突的活动,不同的平衡方法间具备一定程度的互补性。另外,组织也可以在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通过情景双元或结构双元等混合平衡方法来实现两种学习的平衡。

第三,注重个体学习能力的提升。虽然组织高层管理者在多种平衡方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但不能忽视的是,双元学习的基础源自于普通员工。无论是结构双元还是情景双元平衡法,都要求底层员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或某种擅长的学习活动或两者兼而有之),能够解决学习活动中的冲突与矛盾。研究表明,所有员工共同参与问题解决,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改进工作效率,提高生产率,还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20-21]。因而,组织的学习活动,更需要强调每个个体的贡献及作用,重点围绕加强个体的学习来开展相关的培训、跨部门交流以及跨层学习等活动,以便提升组织中每个个体的双元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利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关键,而其平衡对企业的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实现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选取恰当的、合适的平衡方法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实践中更需要理解每种平衡方法的基本内涵及其本质,以推动企业顺利开展学习活动。

[1] Levinthal D, March J. Myopia of learning[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3,14(2).

[2] Dovev L, Stettner U, Tushman M L.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within and across organization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 2010,4(1).

[3] Tushman M L, Anderson P. Techn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6,31(3).

[4] Tushman M L, O'Reilly C A. The 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 managing evolutionary and revolutionary change[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6(38).

[5] He Z L, Wong P K. Exploration vs exploitation: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ambidexterity hypothesis[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4,15(4).

[6] Gibson C B, Birkinshaw J. The antecedents, consequences 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4,47(2).

[7] Lavie D, Rosenkopf L. Balancing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alliance form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49(4).

[8] March J G.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2(1).

[9] 朱朝晖,陈 劲.探索性学习与挖掘性学习及其平衡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10).

[10] 王耀德,李俊华,周书俊.双元性组织:理论演化与研究展望[J].学术界,2011,163(12).

[11] 林 枫,孙小微,张雄林,等.探索性学习-利用性学习平衡研究进展及管理意义[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 36(4).

[12] 张玉利, 李乾文. 双元型组织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28(1).

[13] Raisch S, Birkinshaw J, Probst G, et al.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Balancing exploitation and exploration for sustained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9,20(4).

[14] O'Reilly C A, Tushman M L. Ambidexterity as a dynamic capability: Resolving the innovator's dilemma[J].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8(28).

[15] 凌 鸿,赵付春,邓少军.双元性理论和概念的批判性回顾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1).

[16] 李 桦,储小平,郑 馨.双元性创新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框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4).

[17] 周 俊,薛求知.双元型组织构建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1).

[18] 奉小斌, 陈丽琼. 探索与开发之间的张力及其解决机制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12).

[19] Adler P, Goldoftas B, Levine D. Flexibility versus efficiency? A case study of model changeovers in the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9, 10(1).

[20] O'Reilly C A, Tushman M L.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3,27(4).

[21] 吴 磊.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2).

[责任编辑:马建平]

2016-01-1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知识集聚的内在机理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14BJL087);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三峡库区非自愿移民创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13d016)。

林 枫,男,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熊 欢,女,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雄林,男,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孙小微,女,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F 270

: A

: 1672-6219(2016)06-0065-05

猜你喜欢

探索性情景个体
情景交际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把美留在心里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