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强朴茂与时代担当
——中原书风审美特质及其对当代书法发展的推动

2016-04-04吕文明

书法赏评 2016年3期
关键词:书风中原书法

■吕文明

雄强朴茂与时代担当
——中原书风审美特质及其对当代书法发展的推动

■吕文明

中原地区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繁衍和发展的摇篮,而以中原区域为中心的文化精神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主体。可以这样说,如果把中原文化从中国文化发展的大系中抽离出去,中国文化的面目是要发生巨大变化的。以这样的文化精神为基点,当20世纪的中国书法开始复兴的时候,中原大地上掀起的强劲书法风潮成为20世纪中国书法发展的靓丽风景线。1986年9月,在北京美术馆举办的 “河南中青年书法家15人墨海弄潮展”可以说是中原书风向全国的宣言,由此开始,学术界开始有了 “中原书风”的说法,中原书风作为20世纪末的中国书法地域流派走在了中国书法发展的前列。今天,我们在回眸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书法时,中原书风的发展历程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中原书家的雄心和气魄,他们竟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推动形成这样一种风格特征明显的地域书风,可以说是在当代创造出了中国书法发展的一个神话。

一、理性思考:大文化视野中的中原书风成因分析

周俊杰说, “我们当代书法,无论从学术或是从创作的角度看,都已经成了 ‘一个新的文化系统’,且是一个立于世界之林的独特的东方文化系统,它已涵容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并为西方逐渐理解、接受。”[1]从这样的角度理解当代书法具有宏观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在这样的视野里审视书法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能比较系统深刻地解剖开中国书法的现实面目。

第一、历史文化传统的宏观指向。“中原文化是指以中原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人们之间对象性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的生活结构体系,即中原大地上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总称。”[2]中原大地自古以来就是名家辈出、文化璀璨,各种文化流派在这里交汇融合,无数文化巨匠从这里诞生、成长和成才。中国文化的各个门类或多或少都和中原文化有关系,所以,中原大地有良好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这种传统自形成以后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而定格为中原文化的特质。心理结构的稳定性来源于我们对文化中所蕴含的先贤思想精神的理解和接受,“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3]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所以,在承接这种稳定的文化传统的时候,它有一种天然的接受能力,在这种顺畅的传承过程中,中原书风的特征便极其容易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宏观指向发生关联,成为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最好折射。

第二、中原地理及人文精神的客观影响。中原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这里以平原为主,土地辽阔,气候温和,人群密集,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人有 “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可见中原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因为这样的地理优越性,所以,中原人自古就有胸襟开阔、先天下而行的性格特质。这样的特质影响中国书法的时候,使得中原书家不自觉地具备了视野开阔大开大合的气质特点,同时,也促动了他们 “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在非自觉意义上挺立起一种精神品格,当这种品格贯穿到书法创作中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一种雄强朴茂的书风。而中原名家辈出的特点又在自然的意义上凝练出一种精神品格——对于文化的关注,这是在20世纪中国书法复兴的时候能够刺激中原书家神经的最有力的探针。这两个条件在客观上成为催生中原书风的兴奋剂。“文化生态对地域书风的诞生与传承具有客观的浸润作用和主观的诱导作用,而地域书风对文化生态具有阐释作用和彰显作用,二者的关系相互依存,不可偏废。”[4]

第三、时代氛围与中原书家的主观努力。“河南当代的书法事业,是紧紧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果的时代背景而逐步向前发展的。”[5]是时代玉成了中原书风。如果没有20世纪80年代的书法复兴运动,中原书风在当代的发展是要另当别论的。而仅仅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几代中原书家的艰苦奋斗和大胆创想,也不可能在中国书坛标立起这样一个闪着光华的品牌。“一个伟大的艺术复兴运动,除创作、理论上做出重大贡献外,还‘需要天才和天才人物辈出’。”[6]在当代书法复兴的大潮中,这些天才人物披肝沥胆,勇于开拓,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种书风的品格酝酿和精神标立。于是,伴随着20世纪的伟大书法复兴运动,在谢瑞阶、张海、周俊杰、李刚田、宋华平等三代书法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了中原书风的创想和实践,开了中国当代书法形成地域书风的先河。

二、学术视野:中原书风审美特质研究

中原书风自形成到现在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因为它的特殊性和书法精英人物的强力推动,中原书风在短暂的时间里已经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而我们对其艺术特色的考察力求站在科学和规范的角度上,因此,我们进行的是学术视野下的中原书风审美特质问题研究。

第一、雄壮——源自中原腹地的宏大气象。大概在全国也找不出第二个像中原书风这样有着金戈铁马威武雄壮气息的地域书风,这样的气息来自于历史传承的伟力,中原地区古往今来就是王朝都城所在地,洛阳、开封、安阳都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古都,宏大的历史场景激荡着中原文人的心胸,所以,在他们的笔下,不自觉地就表现出威武雄壮的精神品格。再加上历史留给中原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都有着这样的气息,尤其是书法资源,以龙门造像题记为代表的北碑书风气象浑穆魄力雄强,而且,自北碑南帖论的概念提出后,北碑就作为一种崭新的书法艺术风格融入中国书法发展的滚滚洪流。“每当书坛萎靡,帖学禁锢,干禄之风大盛,馆阁之气充斥,创新书家总是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北碑石刻,引碑刻恢复书艺生气。”[7]碑学资源的宏大气象正可以作为挺立书法艺术风格的强力添加剂,它使得中原书风具备了在整个中国书坛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的底气。

第二、朴茂——中原文化的平民意识。中原是繁衍中华民族的摇篮,所以,自上古时代开始,在这块土地上群居生存的先民便以勤劳朴实而著称,他们把这样的美德一代代传承,在中原大地上积淀起一种具有普适意义的民族性格——朴实。这样的性格辐射到文化上,催生了文化的繁荣昌盛,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文化品质——朴茂。中原书风在这样的基点上理所当然地具有这种品格,而且,因为龙门造像题记的碑版特质,使得中原书风的朴茂风尚中还掺入了浓重的平民意识。“从甲骨文直到北魏洛阳体楷书,蕴藏着大量的民间书法的宝藏,风格以雄强朴茂、豪放稚拙为特征,这也是河南书法史上的辉煌时期。”[8]中原书风的起步是从万人参与的 “中原书法大赛”开始的,像这种规模的群众书法比赛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也不多见。20世纪80年代的中原书风就是从这里拉开帷幕,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自此以降三十年,中原书风的发展进步有了雄强的后备力量,中原书家正以排山倒海的气势一浪高过一浪地不断掀起书法表现主义的高潮,将中原书风推向前进。

第三、沉郁——中原书风的历史情感。数千年来,中原大地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王朝兴替和历史沧桑在中原广袤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们无法想象这块土地上有过多少血肉身躯的堆积,战鼓和号角作为古代惨烈历史文化场景的忠实见证者至今还在荒芜的田野里震颤着鸣叫。所以,中原文化充斥着沉重和悲怆,而书法作为古代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深深见证了这一切,“历史沉淀下的民族性格赋予了中原书法深沉的审美内涵。”[9]龙门造像、邙山墓志,所有这一切都是历史留给中原书家的可贵资源,而这些资源无一例外地洋溢着历史的沉痛。历史没有快感,所有的历史都是悲剧,而这些悲剧又是那样紧密地和书法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原书风不尚风流妍美,而是在雄强朴茂、博大恣肆的风尚中掺入了历史的沉郁,这就使得中原书风虽然铿锵沉重,但还隐含着一种婉约凄凉的悲情,这使中原书风具备了一种比较全面的艺术品格。

第四、正大——中原书风的正统观念。光明与正大的艺术气象是中原书风不同于其他地域书风的关键地方,因为这里曾是历代王朝的都城所在,所以,这里是国家的象征。“中原多次居于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对书法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赋予书法的内涵也是深刻的。”[10]这种内涵突出表现为书法的正大气象,这种气象对于中原书法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新时期以来,我们的国家日渐繁荣昌盛,所以,中原书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而不断提高书风的纯正与宏大气象。在中原,我们极少看到柔和媚俗和乖戾张扬的书法作品,而是代之以厚重、质朴和浑穆的气象,这一点离不开中原文化的正统性,更离不开中原书家敢于担当和普适时代的宏伟气魄。

三、时代担当:中原书风对当代书法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一种地域书风的形成,除了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以外,国家发展进步的良好氛围也对书风的形成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而当一种书风形成之后,它又理所当然地要参与到全国的书法运动热潮中,并对全国的书法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我们来思考中原书风对当代书法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一、中原书风为中国书法展览时代的到来开了先河。1986年的 “河南中青年书法家15人墨海弄潮展”应该是当代书法展览时代开始的标志,那次展览的作品总体风格是豪放和雄强,120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作品铺天盖地地展出,一下子震惊了北京,震惊了中国书法界。在此前的书法展览中是看不到这种气象的,中原书家把养育他们的本土文化气息在展览中全部展现,大大刺激了观众的眼睛。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刘艺曾说,现在提倡的 “展厅效应”即是中原书风在当代的延续。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中原书风的强烈冲击,当代书法展览时代的到来是要向后推迟的,因为告别一个旧时代而进入新时代总需要有一种标新立异、别开生面的崭新艺术气象来冲击旧秩序,中原书风的到来恰恰迎合了观众的审美眼光,符合当代书法复兴的运动指向,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届‘墨展’,应当说是近20年众多展览中最有影响的展览之一,‘墨展’适应了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向中国书坛提供了新的审美理念。‘墨展’的创作方法和走向,已引领了当代书法创作的大趋向多年。”[11]

第二、中原书风的正统观念确立了当代书法发展的轴心线。石涛有言“笔墨当随时代”,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气象,因而审美风尚便和社会风尚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中原书风正统、宏大的艺术观念恰恰迎合了中国书法在当代的发展步伐,并与国家的发展进步步伐紧密吻合,造成了中原书风横贯天下的气势。中原书风的这种自然形成的艺术风格与其他地域书风截然不同,因为地处中原腹地,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脉,所以,它代表了当代书法的基本特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正统性和宏大性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上理解中原书风对当代书法的推动作用,便可以把中原书风放诸当代书法发展的洪流,引导当代书风变革进步的方向,同时,当代书法发展的宏大气势又反作用于中原书风,推动中原书风不断发展完善。“80年代初的几年,在河南书家的脑海中装的已不仅仅是本土的那些优厚的传统,而是五湖四海,是大文化,是整个书法界。可以说,河南书法家从书法复兴之日起,便进入到具有较高品味的艺术思想与书法创作的状态中。”[12]

第三、历史情感是当代书法在现代潮流中保持文人和书卷气息的重要因素。大概没有任何一个艺术门类像书法这样,非常容易地就能与历史发生联系,因为书法发展的历程总是紧紧依傍着历史的脚步。中原书风所特有的历史文化情感使其表现面目别具一格,是雄壮中略带委婉、正大中夹带着悲怆,很好地调和了碑帖两种截然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这种历史文化情感的参与和调整在当代书坛可以说是以质取胜的绝好方法,这样的方法使得当代书法在发展道路上能够不单调乏味,能够把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中的优秀品格继承下来,即使是在当代物欲横流、躁动不安的社会现实中仍能保持非常地道的文人气和书卷气,这是非常难得的。当代书法家在创作中进行染色造旧、剪贴拼接、废料利用等,都是在努力探求和找寻历史沧桑感,为历史文化传统在当代书法的落脚寻找平台。而这一切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当代书法的发展方向,使宏大气象中隐含着小情调,这是当代书法发展的一个特色,具有历史延续性和时代突破性。

第四、中原书家的责任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为全国书法家作出了榜样。中原书风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杰出领导如谢瑞阶、张海、周俊杰、李刚田、宋华平等,都在各自负责的范围内对推动中原书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张海,他是中原书风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和掌门人,其二十年如一日地全力推动中原书风发展的精神,赢得了整个中原书家乃至全国书法家的尊重。“张海的文化担当,指向他对振兴当代书法30年所肩负的社会文化艺术责任。”[13]张海等人为全国各省的书协领导作了榜样,几乎所有省份的书协主要负责人在近30年的书法发展历程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仅是对全省书法的发展做出规划,而且不遗余力地进行对外联络交流、引进资金赞助等,充分发挥了领头人的模范带头作用。有的领导甚至自己掏腰包设立奖励基金,鼓励全省青年才俊努力提高创作和理论研究水平。可以这样说,没有各省书协负责人的努力,当代书法是不可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的,他们为中国书法在当代的大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这一切,始于中原书风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张海先生在谈到中原书风的问题时曾说:“河南书家在继承浓厚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雄强伟岸、厚重横茂、博大恣肆的书法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不断丰富、深化、多彩,使 ‘中原书风’屹立于全国书林……中原书风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但中原书风的形成发展更是中国书艺发展的一部分,一个缩影。”[14]此语可谓精辟入里,全面概括了中原书风发展的历程和对当代书法的推动作用。可以这样说,中原书风的形成不是偶然,它是当代书法近三十年发展的一个典型、一个缩影,更是一座高峰。没有中原书风的崛起,中国书法在当代的表现是要逊色许多的,甚至说无法达到表现主义的高峰。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也是时代玉成了中原书风,中原书风不是神话,也不是传奇,它是从当代书法发展的历程中盎然崛起的一颗明星。并且,它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运动和发展,至今仍然在不断地丰富完善,向着中原书家所渴望的雄强朴茂的精神世界不断迈进。

注释:

[1]中国书法家协会编 《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论文集》第55页,黄河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2]王彦武 《中原文化与现代化》第82页,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

[3]吴慧平 《书法文化地理研究》第61页,荣宝斋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4]刘根货 《文化生态对地域书风的影响》,《中州学刊》2011年第6期;

[5]周俊杰 《当代书法复兴运动中的河南书坛——改革开放30年的河南书法》,《中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6]周俊杰 《当代书法复兴运动中的河南书坛——改革开放30年的河南书法》,《中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7]叶剑 《论洛阳北魏时期的书法艺术》,《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3期;

[8]西中文 《当代河南书法:走向辉煌》,《中国艺术报》2004年4月30日;

[9]刘根货 《论中原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中原书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10]刘根货 《论中原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中原书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11]周俊杰 《当代书法复兴运动中的河南书坛》,《中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2]周俊杰 《河南书法二十年》,《中州今古》2001年第1期;

[13]李世俊、张韬 《生命力的创造——张海与当代书法30年》,《美术大观》2009年第9期;

[14]闫伟、王伟 《广大 “中原书风”》,《中国报道》2005年第8期。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书风中原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马叙伦
书法欣赏
御中原 画饼充饥
齐鲁书风万陈锡山书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