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神话原型看秀拉的女性主义思想

2016-04-03马靖芸

文学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替罪羊莫里森男权

马靖芸

从神话原型看秀拉的女性主义思想

马靖芸

内容摘要:秀拉是一位敢于反抗传统社会,努力追寻自我价值的黑人女性,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当时的社会勇敢地发起了挑战与反抗,展现了当时女性尤其是黑人女性所不具有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将透过秀拉这个人物形象对神话原型的戏仿与置换,分析解读秀拉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过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秀拉的精神本质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秀拉神话原型女性主义思想

一.引言

托尼·莫里森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在无意识中使用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原型,将人物形象与神话中的原型结合起来,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品本身的意义和主体思想。在《秀拉》中,托尼·莫里森在刻画秀拉这个角色时,将自己熟悉的《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融入到了作品当中,使秀拉的命运与西方传统神话中的追寻原型、替罪羊原型、撒旦原型以及再生原型息息相关。因此,充分理解秀拉这个人物形象对神话原型的戏仿与置换,将会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秀拉这个人物形象的精神本质。

二.《秀拉》中对神话原型的戏仿置换及秀拉的女性主义思想

1.追寻原型与秀拉女性思想的萌发

追寻原型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尤利西斯,在特洛伊战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后返乡的途中,遭遇了重重困难,在海上漂泊了十年才得以与家人团聚。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这一追寻原型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或得以戏仿,比如沃尔夫拉姆·封·埃申巴赫的《帕尔齐法尔》中寻找圣杯的传说;或得以置换变形为“在精神上丧失了安身立命之处的现代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杜志卿,张燕,2004)”,比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在《秀拉》中,秀拉这一人物形象对尤利西斯这一追寻原型的戏仿和置换变形,体现了秀拉女性主义思想的萌发。

与神话中尤利西斯海上漂泊十年相似,秀拉离家十年到处漂泊,在许多城市中找寻作为一名黑人女性自我存在的价值。与尤利西斯在海上漂泊十年,历经艰难险阻,困难重重相仿,秀拉追寻自我价值的道路必然是曲折而漫长的,这也说明了黑人女性在追寻解放自我和追寻自我的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巨大的艰难与险阻。但是与尤利西斯最终以与家人团聚的结果不同,秀拉追寻十年的结果并不是如其所愿,而是带着怨气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迎接她的是“一场知更鸟的灾害”。秀拉追寻之旅的失败与尤利西斯的荣归故里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原型的置换变形,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秀拉对尤利西斯神话故事的戏仿和置换变形,展现了秀拉渴望改变被动、等待命运的思想,凸显了她内心渴望摆脱传统男权价值和经验的束缚,渴望独立人格和个性的女性主义思想。莫里森赋予了秀拉探求生命价值、个性存在的个性,从而赋予了黑人女性为女性尊严与自由抗争的思想。

2.替罪羊原型与秀拉女性主义思想的被压制

替罪羊原型源于《圣经·旧约》: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命他将独生子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阻止说上帝已经知道了他是敬畏于上帝的,可用林中的羊作为燔祭献给上帝。法国人类学家勒内·拉吉尔认为,在选择替罪羊时,“那些极端富裕或极端贫穷,极端成功或极端失败,极端漂亮或极端丑陋,有极端恶习或极端德行,极能诱惑人或极令人讨厌,女人、儿童和老人等弱者的弱小和强者的伟大足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勒内·拉吉尔,2002)”。因此,秀拉由于她的反叛和极端恶习成为了社区的“替罪羊”。

在当时那个男权是主导的社会中,秀拉不满于任何传统条规对女性的束缚,不穿内衣去教堂做礼拜,跟社区的许多男人上床,不结婚生子,成为了社区中极端丑陋的代名词。社区的人将秀拉视为一切不幸的根源,将她视为罪恶的替罪羊,甚至将秀拉母亲汉娜的死亡归咎于秀拉。因此,社区中无人为她的死感到悲伤,他们相信所有的不幸和霉运会随着秀拉的死去而消失。

在当时那个男权主导的社会中,秀拉追求个性独立与解放的思想被认为是社区的“另类”,是极端丑恶的化身。人们将秀拉推上社区“替罪羊”位置,也就象征着秀拉的女性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被社会、被传统压制了。社区对于秀拉思想行为的不容忍也就意味着当时社会对女性主义思想的不容忍。莫里森用这种极具讽刺意味的笔法指明了一个名族或社区只有敢于容忍“另类”的思想才能取得进步和发展,同时也指明黑人女性要得到解放必然会经历一段艰辛的历程。

3.撒旦原型与秀拉女性主义思想的崛起

在《圣经·旧约》中,撒旦曾经是天堂中地位最高的天使之一,但地位、权利和尊贵使得他入了迷惑,想与自己的创造者耶和华同等,所以被耶和华驱逐了出去,加入了反叛上帝的队伍。在《圣经·新约》中,撒旦的形象是一条蛇,由天使转为魔鬼,散布歪门邪道,蛊惑人心,甚至还诱惑耶稣,成为诱惑者的代名词。在多数的文学作品中,撒旦象征着罪恶与诱惑,是敌人的化身;但也有文学作品将撒旦敢于反抗权威、不畏强暴的叛逆精神奉为赞美的对象。

莫里森在塑造秀拉这一人物形象时,对撒旦这一人物原型进行了戏仿和置换,更加强有力地凸显了秀拉内心的个性思想。秀拉与其外祖母夏娃的冲突与矛盾是她反抗精神的重要体现。夏娃象征着传统社会中的“上帝”,饱受男权社会中婚姻的无奈与艰辛,却并没有产生解放自己,而是继续告诫社区的妇女要做好妻子该做的事。她试图将这种思想强加给秀拉,但秀拉并不赞同祖母的想法,“我不想造就什么人,我只想造就我自己”。当她发现黑人女性在社会中并不能找寻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时,便开始了撒旦式反抗,内心潜在的渴望个性自由的女性主义思想也由此崛起。

少女时代的秀拉就已经有了反抗男权的意识与行为。秀拉为了保护好友奈尔将白人男孩子吓跑,在当时白人和男性主导的社会中,作为一名黑人女性,在孩提时代面对白人男孩的欺负,展现出了惊人的反抗意识。秀拉成年后的反抗主要体现在她对待婚姻和性爱的态度上。她并不满足于传统女性终身侍奉自己丈夫的生活方式,而是与不同的男人们发生关系,并且是“试上一次就把他们一脚踢开,连一句使他们能够忍气吞声的借口都没有”。在当时男权主宰的社会中,秀拉打破了传统女性将男性视为社会主体的观念,勇于追求个体独立性和个人价值观。这种与传统价值观念背道而驰的想法与行为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周围居民的谴责,人们将她视为“魔鬼”。但就像撒旦一样,虽然被视为魔鬼,但却从未屈服于传统的束缚中,继续追寻着自我存在的价值。秀拉将自己的祖母夏娃送进白人办的疯癫养老院代表着这位“女性撒旦”的女性主义思想正式崛起,体现了她敢于反抗传统和男性社会的精神,也体现了莫里森在作品中对女性主义的观照。

4.再生原型与秀拉女性主义思想的不灭

再生和复活是西方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喻指灵魂的新生或精神的升华。根据弗雷泽《金枝》的研究得出,人类从植物的生命的循环过程中得出了复活的概念。基督教也从植物神的再生能力中引出了复活信仰,《圣经·新约》中在多个篇章宣扬了耶稣的复活,进一步将耶稣的再生升华为精神的新生。秀拉的形象体现了再生原型也就寓意着女性主义精神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的再生。

秀拉临死前出现幻觉,梦到自己“把双腿抬到胸部,闭上两眼,把拇指放进嘴里……她就端起身子进到那沉重而柔软的水中,让水将她缠裹起来,负载着她”。秀拉幻想的这种姿势,就好像是婴儿在母亲子宫中的样子,这也是象征性的再生仪式。秀拉在弥留之际幻想返回子宫,正是她渴望归属感和安全感的体现,也是她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义思想得以延续的体现。

故事结束在了美国女权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20世纪60年代,这也寓意着秀拉虽然离开了人世,但她追求存在价值和独立自主个性的思想和她的女性主义精神却在这个社会上生根发芽,这也揭示了黑人女性在追寻自我和自我建构的路途上必然会经历苦痛与磨难,但终将会取得胜利的果实。

三.小结

托尼·莫里森无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在《秀拉》这中,莫里森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黑人社区“底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况,同时向我们展现了男权是怎样主宰这个社区和人们的思想的。但在描绘人们被男权以及种族歧视压制的麻木不仁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位有着独立自主个性、敢于向男权和传统社会习俗挑战的黑人女性。通过戏仿置换追寻原型、替罪羊原型、撒旦原型与再生原型,托尼·莫里森向我们展现的并不仅仅是一位敢于反抗传统、追寻自我价值的黑人女性,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她对黑人女性自我建构和女性主义思想的观照。

参考文献

[1]杜志卿,张燕.《秀拉》:一种神话原型的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04,(02).

[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托尼·莫里森.秀拉.胡允恒译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勒内·拉吉尔.替罪羊[M].冯寿农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5]詹姆斯·乔·弗雷泽.金枝[M].徐育新,汪培基等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6]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与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张宏薇.上帝的性别:《秀拉》对上帝造人神话的改写[J].外语学刊,2012,(05).

[8]唐小霞.《秀拉》中的替罪羊母题[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06).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

猜你喜欢

替罪羊莫里森男权
莫里森酒吧拉票遭民众痛批
Myth and Mechas
诺贝尔奖得主、作家托妮·莫里森逝世,享年88岁
加拿大游客穿T恤:我不是莫里森
论莫里森《孩子的愤怒》的艺术张力
体育运动中的性别与性:反抗男权制
非药品不是假货的代名词,更不是竞争混乱的替罪羊,这个企业要为动保乱象发声
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替罪羊
原野奇谈(十)局中局里的替罪羊
浅析《金瓶梅》中男权社会的畸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