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的艺术特色

2016-04-03金其君

文学教育 2016年31期
关键词:二嫂阿长藤野

金其君

浅谈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的艺术特色

金其君

本文通过对中学课本中鲁迅散文、小说中幽默手法的深入探讨,旨在从鲁迅像匕首像投枪般犀利的语言之外,尝试找出新的特点:传递爱、敬意、反省。从而对鲁迅作品进行新的解读,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爱 敬意 反省

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内容深广,思想博大精深,艺术风格多样。特别是鲁迅作品的语言丰满而洗练,隽永而含蓄,诙谐而峭拔。鲁迅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其中有近20篇选入中学课本,而且都是讲读课。下面我就以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鲁迅作品为例,对鲁迅作品中语言幽默风趣,诙谐峭拔的特点做一番探讨。

一.浅浅笑靥传递爱的讯息

鲁迅是一位具有独特幽默风格的艺术大师。鲁迅的作品常渗透着一种东方式的幽默,它能引起人们的笑声,通过笑的感情渠道,将作者的爱强烈而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有趣的描写:“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通过描写老师仰起头,拗过去读书的姿势,让人读后忍俊不禁。而此时的读者我们,十分清楚这里作者并不是想讽刺旧私塾里的老师古板、陈旧、老学究式的教育和学习的方法。恰恰相反,作者这时以孩童的眼光来看待老师读书。好奇之心,敬重之意,爱戴之情一一通过这一幽默的笔法传达出来。

《社戏》中也有一些十分有趣的描写:“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在岸上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

文章通过对双喜一班孩子月夜看戏归来偷豆的描写,让人在轻松欢快的情节中体会到童真童趣,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怀念,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正如作者自己在文章结尾所说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二.滑稽搞笑表达空前的敬意

鲁迅先生不仅擅长用幽默的笔法来描写纯真的儿童生活的热爱也常常用幽默来表达对师长们的敬意。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有一些对阿长滑稽的描写:“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她懂得那些不耐烦的规矩和教给我许多非常麻烦的事情。”

可是当阿长为自己找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时,作者对阿长产生了空前的敬意。作者说:“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都震悚起来。”“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从此作者对阿长的不满一笔勾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作者之前的那些对阿长的滑稽的不雅的描写,其实只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欲扬先抑的手法不仅用于描写阿长,还用于对藤野先生的描写。“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来描写藤野先生。拿“清国留学生”速成班油光可鉴的外表与藤野先生的不修边幅做对比;拿藤野先生对穿着打扮的不在意与对学术研究的严谨做对比。通过对比使一位可敬可爱,治学严谨的老师形象跃然纸上。

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除了用幽默的手法来表达爱和敬意之外,更多的是用泼辣讽刺的手法表达对人物的同情怜悯和对人生的深刻反省。从而倾诉无限的伤痛,无尽的凄凉。

例如:《故乡》中有一些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描写:“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幅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低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

在这里鲁迅先生采用漫画的手法来对杨二嫂进行描摹,活脱脱的一个尖酸刻薄、唯利是图的小市民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一面微笑着欣赏她丑态百出的精彩表演,一面不禁深深地怀念和留恋曾经的那个整日里做着的杨二嫂。同时也不知不觉的想要弄明白杨二嫂怎么变成这样?我们身上有杨二嫂的影子吗?

《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描写同样精彩。“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篇文章只要有孔乙己的出现,就自始至终贯穿着笑声。而这笑声的背后是一颗哇凉的心。我想这样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一笑而过,更多的是深深的感慨:可笑他的言行,可怜他的遭遇,可气他的不争气。

综上所述,其实鲁迅先生的文章艺术特色又何止这些?我只尝试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幽默手法运用的妙处,希望通过对鲁迅幽默讽刺语言的学习,既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思想内涵,更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1.《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川岛:《和鲁迅相处的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3.李泽厚:《美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4.刘再复:《鲁迅传》中国社会出版社1981年版

5.《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1982年版

6.《茅盾论鲁迅》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邵伯周《鲁迅思想与杂文艺术》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王瑶《鲁迅作品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第2版

(作者单位: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猜你喜欢

二嫂阿长藤野
高铁阿长过生日
藤野先生谈鲁迅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例
阿长买《山海经》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闻香抢钱
闻香抢钱
店里不知身是客
鲁迅《阿长与》的真情之美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