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美学
2016-04-03王登科
王登科
夏天美学
王登科
夏天是生发、是成长,人生中某一个特别的阶段也酷似这炎热的夏天。
一
对于春天,我们总恨其短暂,所谓“春宵一刻值千金”。而对于严酷的夏日而言,我们又总感觉其漫长,巴不得一下子就到了秋凉。世上人“苦夏”的多,这一多就变成了一种习俗,也可以称为“世俗”,而“世俗”的强大正在于其人多势众。所以说“世俗”对于夏日的印象是酷热、是焦灼,故才有“消夏”和“避暑”之说。
其实,这四季征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中的自然。正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所谓的“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在古人心中,这“天下纲纪”正是以“天道”的自然为根本。一切规范的建立、传统的沿袭、美好的长养都是从此“根本”上生发而出的。
所以,夏天是生发、是成长,而且这一切又必定是伴随着苦痛与热烈。是的,人生中某一个特别的阶段也酷似这炎热的夏天。
中国文化始终讲究“体道”的人生。这“体道”其实就是理解和通达。理解自然,通达人生,这是作为“君子”的基本操守。而于中国艺术而言,“率性”也是一种“体道”的文化自省与心灵观照。
当我们的识见能够“理解”夏天的时候,我们也就开始“理解”了人生。当然,也就“理解”了艺术。
无论古今中外,艺术所要表达的东西从来都绕不开“生命”的话题。因此,那种鲜活的、创造的、由衷的、自在的生命要素才是艺术的真正灵魂。
小暑之后是大暑。此刻,我们可以躲进唐诗里。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艺术是生活、是平常。同时,它也是悠远与宁静。当然,在这个热情的夏天里,它更是无上的清凉……
二
今年的夏天,毕竟最像夏天。持续的酷热高温不说,各地还普遍遭遇着大雨、暴雨和豪雨,有的地方还一度出现了险情。其实,大自然正是如此,它永远都会沿着“自然”的方式去“四季交替”,去“风霜雪雨”。这“自然”就是古人所谓的“天道”。“天道”不可违,就是指“自然”不可违。在我们中国文化的辞典里,尊重自然也就是“替天行道”。而之于个体生命而言,这“率性”才称之为“道”。
一般说来,生活里经常使用“率性”一词。比如,讲某个人“率性真实”。但事实上,“率”是没问题,但其“性”却不是真“性”,是一己之私的个人“属性”。而真“性”应指自然的天赋,所谓的“天命之谓性”,正是指此而言。
从此意义上说,一位艺术家若真能够做到尊重自然,尊重内心地进行美的劳作的话,这就是一种“率性”的体现。由技进乎道,由艺术而抵达智慧的人生,这或许是艺术真正的意义与功用。
在“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境遇中,精神世界的空泛与日渐颓靡是一种漫延的“世界病”。肆虐的“网络语言”正在波及文学与诗。搞笑、搞怪成为一种新潮的青春标榜。名缰利锁正在以司空见惯的形式捆绑住了艺术家的手脚,甚至那双用来飞翔的翅膀。
此刻,我们可以一起回忆。是怎样的冲动让我写下第一句美丽的诗行;是怎样的一种感动和幸福让我们挥动手中的画笔;又是怎样美妙的颤栗和灵感的瞬间迸发,让我们忘记了生活的艰辛与苦难。
感恩艺术,它慰藉过青春、温暖过寒夜。
不忘初心,出发的时候我们曾经那样纯净。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说:“作家的工作不是手艺,也不是职业,而是一种使命。”
在此,我们说,艺术家也如此。这种使命,是来自文化、来自家园,更来自伟大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