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人物造型成败及原因

2016-04-03邢菲君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物造型贴片原著

邢菲君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上海201209)

浅论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人物造型成败及原因

邢菲君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上海201209)

文章采用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通过研究分析《红楼梦》原著,并依据《红楼服饰》、《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图解红楼梦》等相关文献资料中的理论对人物造型进行分析与总结。将《红楼梦》原著中的服饰描写与87版电视剧《红楼梦》、2010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等影视作品进行对比,从人物的服装、饰品、发型、妆容、演员的体貌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再将《红楼梦》原著的年代背景与不同时期拍摄的《红楼梦》影视剧做比较,进而对社会大众审美观进行研究分析。

红楼梦造型设计;影视造型特点;服饰;发型;妆容

0 引言

叶锦添为2010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以下简称新《红楼梦》)做的造型设计自试妆照公布以来,一直不能得到广大观众的欣赏和支持,反而激发了观众对87版《红楼梦》的怀念。这真的是因为叶锦添设计的造型本身太过糟糕?恐怕不尽然。从造型形式的创新和从中可见的对艺术美感的追求来看,叶锦添的造型设计别具匠心,将时尚理念与古装造型相结合的同时,又融入传统戏曲的造型元素,创意独到,非常别致,格调新颖不俗,是前人所从未尝试过的,具有超越“漂亮”的艺术美感。然而,得不到观众欣赏仅仅是因为这一系列作品曲高和寡,阳春白雪,观众没有水平欣赏?答案是否定的。叶锦添的新《红楼梦》造型设计中确实存在一系列的欠缺,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1 新《红楼梦》的人物造型特点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但原著并没有清楚交代故事的历史背景,也没有出现具体的朝代及鲜明的历史特征,这为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新《红楼梦》的造型唯美,具有传统与时尚结合的美感,其对造型形式美的追求甚至超过了戏剧中“角色设定”的范畴。

1.1戏曲发型与时尚感的结合

新《红楼梦》大量运用传统戏曲的“贴片子”造型元素,体现时尚感。但它并非将戏曲旦角程式化的“小弯”、“大柳”的贴片方法和贴片数量照搬过来,而是根据时尚造型中对肌理及数量、内轮廓等要素进行适量变化,呈现出创作新意。

1.1.1用局部形状和肌理、数量等变化体现创作新意

在传统戏曲中,“小弯”和“大柳”是青衣和旦角最常用的贴法,一般以鸭蛋形为准,有时会结合演员脸型、人物性格、行当标准进行综合把握。在新《红楼梦》中,黛玉的鬓角“大柳”,形态往内弯曲,起到修整脸型的作用,富有装饰美感,与追求自然的常规做法完全不同。小弯的贴法分为七个和五个两种。其中,七个的贴法是额上中间一个,其它六个分别以拱型排列贴在左右两边,直至耳上。它排列的高低、疏密甚至可以决定演员的美丑,虽有规律可寻,更有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特殊效果。它是经验和规律,程式与感觉的天成。新《红楼梦》造型中,在传统的基础上运用了加、减法对人物造型做了新的尝试。一种为加法:在传统格局的基础上增加新零件,如用很细的辫子编成长圆形,略伸出贴片边缘,在增加立体感的同时不露痕迹地改变结构效果,加上装饰更显贵气、别致。另一种为减法:通过贴片制作时对数量的缩减,形状的缩放,利用演员的肤色,制造镂空的效果,简约,透气,自然。

1.1.2贴片塑造的规整线条与影视发型元素的衔接

将戏曲的元素用于影视造型本就是崭新的尝试,若在设计中不能把握好度,把影视造型完全戏曲化,失去影视造型贴近生活的根本特征,那就失去了意义。新《红楼梦》的造型并未将戏曲的头部造型形式原搬照抄,而是巧妙地将贴片的“实”与自然发型的“虚”结合起来,垂髫,披发的柔和感和贴片的分明感自然过渡,构成一种新的、有趣味的造型形式。贴片子仅仅作为一种元素,而在发型制作的时候可以根据设计师的意图来塑造内轮廓线的形状和风格。

1.1.3造型布局与戏曲装饰元素所体现的时尚感

首先,具有时尚感的造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简约且丰富--有明确的视觉中心,小面积丰富而集中的装饰与大面积的装饰留白形成鲜明对比,富有视觉冲击力。在新《红楼梦》中,设计师融入了时尚布局的理念,让每个装饰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又是整体中不能舍弃的部分。装饰集中在头顶,花朵,银饰,步摇等大小、材质、色彩都精心编排过,组成集中的装饰区域。片子上插针的点状分布起到装饰区域与大面积黑发的过渡作用,局部丰富精致,整体也不散乱,还添加了灵动感。

此外,当代时尚有将传统、民族元素变异后融入设计的倾向,让当代审美创意散发出传统的精致与经典。新《红楼梦》中正体现着这样的理念。将传统戏曲的旦角所用的流苏装饰打散,用它的造型特征制成插针,簪子等饰物,用于造型装饰,传统却不失新颖。又把戏曲服装上常用的刺绣作为新《红楼梦》人物头部的装饰元素,这可以说是首创的。时尚简约的布局加上重新设计、编排过的传统设计元素,让新《红楼梦》的造型设计充满新意和时尚感--它的精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贵族世家的奢华气派;它的整体感让它不显杂乱和庸俗堆砌,无论是单个造型还是大场面都能和谐统一。

1.2独特而具探索性的妆面设计

新《红楼梦》的妆面打破了影视造型追求自然的设计方式,运用了舞台剧的表现形式,对“美”的追求超过了对“漂亮”的要求。设计师根据演员的脸型,发型的形态,将妆面进行了个性化调整。其中,秦可卿的造型是备受争议的造型之一。人物的妆面简单,以白色为主色调,上妆点限于唇部和眼部,隐去眉毛。这样的妆面不能用“漂亮”来界定,但无疑是特别的,具有造型感。争议主要在于对眉毛的弱化。在造型中,因为贴片的原因遮住了一部分额头的区域,贴片颜色深,边缘线实,从视觉上对脸部有一定的压迫感。若眉毛有一定的浓度,则不够宽广的上庭区域又被截成两段,显得拥挤繁复;若眉毛细淡,则因贴片而对比强烈,显得柔弱无力,不能有效地起到装饰作用。设计师采用了隐去眉毛的处理方式,让上庭从容开阔,并搭配装饰性的贴片,具有艺术意义上的美感。这样的设计能体现设计师的设计功力,无论“漂亮”与否,都是具有目的性和创新性的设计。

1.3色彩所体现的时尚感

新《红楼梦》造型设计的色彩控制合理,无论是细节还是大场面,设计师将色调统一在柔和的暖灰调子中。虽然在其他影视剧的设计中,灰色调也是常用的设计方法,但普通的影视剧的“灰”是类似素描的中灰色系;而在新《红楼梦》里,人物造型的用色具有比较明显的色彩倾向,是色彩之间巧妙衔接所形成的柔和色调,它不突兀,不刺眼,具有印象派油画一般的明快感。色彩之间的明度变化与背景一起,形成有层次的简约效果,底图分明。如宝黛二人的服装色彩倾向明显,明度对比强烈。宝玉的深红与黛玉浅绿放在一起,结合背景的深色,形成明、灰、暗三层素描关系。色相明确,又是对比色,整个画面是有色彩的,生动的,非常具有整体感。二人的造型色彩无论从色相还是明度,都统一在各自的红、绿色调里,没有过于突兀的部分,既丰富又统一。

2 新《红楼梦》造型不为观众所接受的原因

新《红楼梦》的造型自面世以来,一直争议不断。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设计师对于人物把握的主观因素。

2.1经典题材不适宜作为创意造型试验地

《红楼梦》是经典的古典名著,妇孺皆知,且博大精深,无论是作品里体现的当时贵族的衣食住行,日常情趣,还是其中隐晦的当时的政局,都详细、丰富、复杂、高雅,专设红学深入研究[1]。它也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作品,其中的很多故事广传民间,框架乃至细节,都为大众所熟悉。因此,在不同的人心中对角色的定义也各不相同,若以影视的形式体现,不能调众口,面面俱到,但也不宜离原著太远。

从新《红楼梦》的美术制作来看,秉承的还是唯美的风格。主创者为了追求一个“新”字,为了区别考究、准确的87版电视剧《红楼梦》(以下简称87版《红楼梦》),对作品中的饮食起居,乃至人物造型都有所取舍,融入了自己对于美的理解,这样做确实新,却离原著越来越远。对于《红楼梦》这样生动翔实的名著,融入主观创新的空间较小,加之影视剧较侧重写实,因此,以电视剧《红楼梦》作为创意造型试验地,似乎有欠妥当。

2.2对形式的追求忽略了角色塑造的合理性

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是原著的灵魂之一。原著《红楼梦》中的角色个性分明,正是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且在原著中,除了言行举止外,对于人物的穿戴使用,化妆发型,作者都有生动的描写,且万众归一,这都是体现人物个性的神来之笔,每个读者心中对于各个角色都有比较具体的共识。

造型设计应遵循先“对”后“美”的原则,形式的创新在其次。戏剧作品的造型设计所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就是造型必须要“角色”,如果不能体现角色的属性和个性,再美再新都没有意义。有些灵感需要克制,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才华,必要时甚至要放弃一些创意,这正是戏剧人物造型和时尚造型设计的区别。

不可否认,新《红楼梦》的造型设计颇有创新亮点和一定的艺术美感,但设计师在追求形式的同时,忽略了角色塑造这个核心问题。造型的很多细节都是暗示人物个性的语言,设计师对原著缺乏认识,直接导致了人物性格和关系的混乱。如黛玉鬓发贴片向内弯曲,形成一个妖艳的回勾。该形式在93版徐克导演的电影《青蛇》里曾用于白素贞和小青的造型中,京剧里的青衣、花旦的发型,舞台形式感浓重,着实让人惊艳,不过确实体现出妖媚的女性美[2]。但众所周知,黛玉是个冰清玉洁的青涩少女,这样的装饰语言用在黛玉身上,无论从其身份,气质,年龄,都不太合适,刻意追求就起到了反作用。又如黛玉初见迎、探、惜三姐妹,原著中写道:“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束”[3]。三人装束相同,正是当时大家族的规矩,也正因为装束一样,三姐妹各自的神采才能得以展现[4]。而在新《红楼梦》的造型设计中,三人装束各有不同。若从视觉形式来看确实更为丰富,但设计师几乎颠覆了三个人物的形象设计。迎春的装饰太过娇艳繁复,不符合人物性格,让人乍眼一看很难辨认;惜春和探春除了演员本身神采与角色相反之外,在造型设计上,惜春的内轮廓线处理太过锐化,眉形没有弱化演员本身的眉形,用色对比也较为强烈,显得英气十足;探春的内轮廓线反而用平直的发片来塑造平缓的头部造型,眉色淡而柔和,显得过于柔弱。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与原著中的形象、气质南辕北辙。

2.3造型形式太过雷同

原著《红楼梦》并未清楚交代故事的历史背景,所以给影视剧造型创作提供了宽广的空间。87版《红楼梦》在沈从文、邓云乡等名家的指导之下,最终确定了以宋、明两朝作为人物造型与设计的基础,同时还大胆地加入了清代服饰的细节特征。新《红楼梦》与87版《红楼梦》造型风格完全不同,除了大胆尝试了戏曲造型外,还对传统戏剧造型进行了创新。在创作过程中,虽无历史背景的界定,但也应大量还原原著中诸如人物年龄、身份等的描述。原著《红楼梦》中人物众多,要用造型语言将他们加以区别确实不易。新《红楼梦》中的人物造型在人物的刻画上比较薄弱,类似的元素被广泛运用,虽然在个体上有些许区别,但形式与内涵脱节,导致人物属性在视觉上显得有些混乱,有雷同感。

2.3.1表现形式与原著不符

原著《红楼梦》中有关黛玉的描述,“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3]。在87版《红楼梦》中,黛玉衣饰淡浅,主色为白、蓝、粉三色,目的在于表现人物个性之纯澈。衣饰花纹以梅、兰为主,梅之冷艳,兰之馨雅,恰是黛玉倔强又幽雅的最好体现[5]。面料多用纱,绢,丝,绡等贵重的轻薄面料,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及个性。而在新《红楼梦》中,黛玉以一席青色斗篷鹅黄色长袍示人,领口设计为风琴褶,没有明显细节的装饰,显得单调而厚重,毫无名门望族、大家闺秀之感,这与原著描写不符。此类与原著不符之处比比皆是。

2.3.2表现形式与年龄不符

《红楼梦》的人物关系虽然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根据年龄和身份分类也是方法之一。在新《红楼梦》的造型设计中,王夫人和赵姨娘的造型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传统戏曲的线尾子装饰,结合服装,极似戏曲中青衣、花旦的造型。但在戏曲中青衣年龄跨度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花旦更是青年女子。原著中写道:“贾政在打宝玉的时候,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3]。推算王夫人应该在五、六十岁,显然已是从中年步入老年,与年龄不符。

2.3.3表现形式与身份不符

新《红楼梦》中秦可卿的造型完整且富有艺术美感,但用在秦可卿的身上,却很不恰当。秦可卿是贾府里具有相当地位的少奶奶,常随侍在长辈身边,穿着黑色是完全不合理的;且款式太过性感,酥胸半露,头上簪花位置低又偏向一边,显得风情过甚,与庄重无缘,像个鬼气森森的风尘女子,完全不符合秦可卿的大家族正房长孙之妻的身份,显得莫名其妙。

2.4弱化了原著中的描写

《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当时贵族生活习惯,审美情趣,饮食起居,社会百态,从大仪式(如秦可卿丧事,贾府节庆)到小物件(如汗巾络子的配色),都有非常详细地记录和艺术化描写[6]。它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还是考究当时人们生态的参考依据,这既是这部作品的价值,也是它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新《红楼梦》的创新方式,给予了设计师更大的发挥空间的同时,又无形中削弱了对原著内涵的表现。原著中所体现的贵族之家的繁荣气象给广大读者的印象深刻,其生动可信更是无可比拟。新《红楼梦》的创新用了太多创意的做法,让人在观剧的同时很难把电视剧和《红楼梦》原著联系到一起。

2.5新造型形式与大众审美脱节

在当代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着审美活动,艺术审美为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与遐想。审美主要是美感的产生和体验,是研究和阐释人在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以及产生的个性倾向规律。审美是在主观与客观、理智与情感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的,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物质及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新《红楼梦》的造型形式挑战了大众的审美。大众审美还是以欣赏“青春”、“漂亮”、“正常”为主,对于超乎“漂亮”范畴的艺术美还不具备消化能力,87版《红楼梦》沿袭了明清女子的造型,做法虽然保守,但无大过,较能为大众所接受。这对于第一次勇敢尝试的新《红楼梦》较为不利,也是其造型不能为大众所接受的客观原因。

3 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所需要考虑的因素

影视人物造型的功能是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剧本中描述的时代背景,叙事环境,人物身份、年龄、性别等属性。造型又是无声的语言,人物服饰、化妆、发型等都会暗示人物的性格偏好,年龄、地位或状态改变等,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1995年刘晓庆饰演的电视剧《武则天》当中,武则天从少女、才人到即位的整个过程,造型根据其处境、年龄、地位和性格均有显著调整。外在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物的成长过程。这一切,又是在唐代盛世的框架中慢慢演变的。除了人物造型的功能,形式美还是影视剧人物造型设计的载体,也是设计师发挥自身才华的所在。设计的风格灵活多变,没有教条式的规定,但在设计中还是要注意一些规则。

3.1造型形式要与题材相贴切

影视人物造型风格多样,但不同的题材还是具有各自的设计风格。如神话剧、武侠剧对于年代和外在环境没有太多约束,可以尽可能地发挥想象。神话剧对创意要求更高,武侠剧比较写意且充满想象,对年代,民族风格等要求不高,只要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属性即可。而历史剧、生活剧则不同,它们对与历史背景中生活状态的贴切程度要求较高。尤其是正剧,较为严肃,不可以由设计师任意发挥想象。即使创新,也应在历史造型风格的大框架里进行局部变化,如图案布局,色彩设计,款式结构的变化等。

原著《红楼梦》有三个空间,即作者与看官之间互动的现实空间,四大家族变迁的叙事空间,以及太虚幻境的仙界。前二者属于现实生活的记录,与“庄周梦蝶”是相对关系,太虚幻境则是超现实世界的描写。电视剧主要表现的是太虚幻境和这部作品的主体--四大家族的变迁兴衰。因此,在人物造型设计中,还是有发挥想象的空间。在整体上,要通过设计人物形象把太虚幻境中超现实的、类型化的仙人世界与现实中的世俗生活明显区别开来。原著中对明清贵族现实生活的描写,非常具有当时的时代特点,叙述风格十分唯美和精致。在设计时,可以融入现代时尚理念,但应在不露痕迹中进行创新,不应距离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造型格局太远。但新《红楼梦》并没有拉开二者距离,仙境与凡间类似。凡间造型用贴片等非自然风格装饰,利用不具备原著时代特征的宽衣大袖展现的服装形制,反倒有仙界的气质,这种风格在太虚幻境中也如法炮制,不但在造型上仙境与凡间有雷同的弊病,而且在故事结构上也容易造成混淆,不能体现《红楼梦》结构上的浪漫精髓。

3.2造型形式要与演出形式相贴切

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不同演出形式在造型形式上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舞台剧比较高端,兼之演出性质和环境的关系,造型上需要有醒目的视觉效果,那么在远距离的空间中也可以传递强烈的视觉信息。因此,在舞台剧的设计中可以运用很多象征化的夸张手段,以有意味的形式体现导演所追求的艺术效果。电视剧面向普通大众,叙事性比较强,既要符合大众审美,也要有一定的生活气息。因此,在设计时尽量用唯美、自然的风格,可以局部创新,创造能雅俗共赏的形象。而电影介于电视与舞台剧之间,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在设计中要根据题材的要求进行设计,也可以发挥想象。在电视剧的造型设计中加入舞台剧的元素作为创新尝试并非不可,但不能因此失去电视剧的属性,毕竟面对的观众人群和叙事表述的需求比较特殊。

3.3造型形式要与人物特征相贴切

这是最主要的一点,再好的形式若不符合人物特征,那只能是时尚摄影作品,成为纯粹的形式,不具备与戏剧相关的属性。戏剧人物造型设计不仅仅是形式设计,而是用服装、化妆的形式表现人物灵魂的艺术,是无声的语言。人物一出现,就让观众对其性质有一定判断。对人物特征的把握考验设计师对剧本的理解能力,而设计师理解历史,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正确把握人物的身份、心理和精神气质,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再用造型语言暗示出来,这是凌驾于题材和演出形式之上的能力。只有抓住人物特征和灵魂的设计师,才可以胜任各种题材和形式的设计。

4 结语

新《红楼梦》的造型是具有独特见解的设计,也是具有浓郁民族风情,且不失时尚感的造型设计作品,这一设计可以作为类似“红楼印象”的艺术作品。但是,作为根据经典名著翻拍的电视剧人物造型设计,它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造型设计,与原著还有一定距离。

影视造型设计作为艺术审美的物化形态,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变化的审美课题。影视造型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影视作品局部的感受上,还必须对大量的创作心理现象和影视观众群体的心理反应做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寻找出规律。随着社会、科技和艺术的发展,影视造型设计应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不断地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促进影视造型艺术的发展。

[1]侯会.红楼梦贵族生活揭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2]刘鹏云.北京晨报:新《红楼》“贴片”很惊艳[EB/OL].[2016-05-15].http://ent.163.com/10/0705/10/ 6AQS5QPF00032DGD.html.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4]许玫芳.《红楼梦》中惜春、迎春及元春之辉光与褪色[EB/OL].[2016-05-15].http://hlm.literature.org.cn/ Article.aspx?id=41381.

[5]李军均.红楼服饰[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6]周自横.图解红楼梦[M].海南:南海出版社,2008.

Modeling Success or Failure and Reasons of the New Version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XING Feiju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Shanghai 201209,P.R.China)

Based on the original book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and a number of related literatures like Dresses in Red Mansions,Revelation of Aristocratic Life in Red Mansions and Illustrations in Red Mansions,through the comparative method and literature research,it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s modelling in A Dream in Red Mansions.What’s more,it compares clothing description in the original book with those in the 1987 edition and 2010 edition,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dress,accessory,hairstyle,makeup and physical feature.Then it also compares the era background of the original book with the 1987 edition and 2010 edition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popular aesthetic standard.

the modeling design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ulpting in the television;costumes;hairstyle;makeup

J063

B

1001-4543(2016)03-0253-06

2016-04-06

邢菲君(1984-),女,上海人,助理实验员,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人物形象设计。电子邮箱fjxing@sspu.edu.cn。

猜你喜欢

人物造型贴片原著
贴片电阻银离子迁移失效分析及工艺优化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山西面塑人物造型动态概括法
苗家织女(123cm×122cm)
拔牙
心脏细胞微针贴片,可治疗心肌梗死
微型的皮肤贴片 让你不运动就能减肥
水家乡
Toy store stops selling drug—dealer do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