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经典危机与文学教育

2016-04-03金静

文学教育 2016年30期
关键词:消费文学文本

金静

文学经典危机与文学教育

金静

社会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在精神生活与文化建构中,人们追求好的文学教育,即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结合于一起的,完善消费社会的价值体系。

文学经典危机文学教育

文学经典往往面临危机,首先是伴随着当前在视觉文化方面以及媒介文化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建设当中,使得文学经典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在《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这篇文章中,孟繁华对于文学经典运用材料进行了解释。其次,对于文化研究都是根据文学批评所演化而来的,特别是那些从理论上对于经典文化所提出质疑,如何传承与重建文学经典,需要学者去研究。

一、消费社会中文学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经济学家认为,消费需求拉动社会生产,消费需求是种种生活的欲望,而欲望是伦理问题、文化问题。有学者指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富有精神性与情感性的审美体验。在事实上,消费社会的文化景观往往凝聚着精神与情感因子的文学经典,典型的有漫画版《红楼梦》、网络游戏版《三国演义》等,这些销量可观。在消费社会中,精神文化呈现生气勃发的气象。对于文化逻辑的展开,往往受经济、政治、宗教、社会心理、教育的影响,所以,在社会文化逻辑中,存在偶然性,一切均有可能。对于消费社会,尽管具有种种权威力量,但是属于诱导型社会。随着诱导型社会强制力量的弱化,使得社会文化具有多元共生的景观。在事实上,在消费社会中,一切都可以消费,包括物质形态的、精神形态的。而消费观念建立的价值体系,往往忽视了精神世界,需要用文学教育来逐步调整,将价值体系做到完善化发展,因此,可以说,在消费社会当中,文学教育具备一定的必要性。

二、文学教育的定位与文化研究经典观的谬误

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文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其核心课程是语文,即包括语言教育、文学教育,根据我国当前教育情况而言,我们将文学教育定位在了文学知识方面的教育上,学生的读写能力方面以及思想方面,这些都将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一定的影响。现代教育理念非常强调教育的工具性,不符合人类教育的初衷。其实,教育就是育人!即主体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他们所重视的是接受教育的人的情感方面、精神以及人格方面。对于文学教育,可以定位为人文教育、审美教育。所谓人文教育,就是要不断增强接受教育的对象的个人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得他们能够对一些文化成果很好地进行理解和欣赏。而审美教育,是为了受教育对象能够在美学中建构起价值体系。对于文学教育,教材方面主要是以经典文本为主体的。其一,作为经典文本,有着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内涵,应该让后人将之传承下去。其二,经典文本的审美价值高、情感丰富、情趣高尚、思想深刻,完全能够当做范本进行运用。针对对于文化研究中的经典观念,这是隶属于文学经典中的虚无理念,根本没有将文学经典的价值加以看重,谬误很明显。第一方面,对于文学经典的身份塑造,往往受到意识形态、文化权力选择的重要影响,而意识形态、文化权力等,往往强调文学教育的功能,没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价值倾向。第二,由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在指责文学经典中,蕴含着不少的落后的理念,而在编选教材时,有必要对文学经典进行分级处理。第三,教育需要选择实施的,经过检验之后,把一些有价值的理念进行传播,例如,《大话西游》等著作,虽然其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其品质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不能把其引入文学教育课堂。

三、文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与经典文本研读

对于文学教育,内容方面主要涉及到了文学史方面的,包括阅读能力的训练上,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等,而作为经典文本来说,研读是最为主要的。

对于熟读经典文本,需要不断理解、领悟其艺术的价值、思想的内涵。其实,通过反复“涵泳”,来完成文学阅读,而“道理言语”利于文本的理解。对于研究性阅读,尽管需要有理论的分析,但是,需要阅读者通过审美去体会。比如,在明清,评点批评以审美体会为基础,但是,理论分析没有系统性、深刻性。再如,清代的桐城派开创者方苞指出,作为阅读文本,最主要的是要将其中的思想内容和结构安排到位,使之具有条理性,所以,对于文学教育,尤其是一些特别经典的文本,对这些文本进行研究后,必须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研究,针对桐城派的阅读方法,作为一个可借鉴的对象。而我们需进一步研究的一个新问题,即如何将一些阅读方法和理论进行融会贯通,同时,构建一种适合现代化的文学教育的阅读手段。

总而言之,文学经典存在危机,如何传承与重建文学经典,需要学者去研究。而在消费社会中,文学教育不仅仅需要一定的可能性参入其中,而且也需要具备必要性,为了逐步推动文学教育向前发展,我们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辽宁葫芦岛市锦西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消费文学文本
我们需要文学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40年消费流变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新消费ABC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