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6-04-03麦楚仪
麦楚仪
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麦楚仪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育需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教学必要的书本知识外,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运用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以往专注于阅读的文章结构整体性和结构性向发展学生实际运用文本知识的方向转变。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理念,其最大的特点是在合作与学习中领悟知识,在探究知识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展现学生个性特点,坚持一切从学生的本位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本文通过分析现实教育现状、解析生本教育理念的涵义以及通过教学理念、方法、课堂三方面综合起来,全面分析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生本理念学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
一、引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局限于教师如何讲好一堂课,而是开始转向学生的发展上。就现阶段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方面来看,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对于传统的语文课堂,师本教育的教学方式与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导致阅读教学的内容单一、学习效率低、知识接受程度不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仅仅围绕课本内数十篇文章进行反复地理解词句、背诵课文、练习题目,使语文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课堂上老师问题多,学生领悟少。教师只注重对主科的教学而忽略学生对阅读情况的把握与检查,导致课外阅读形同虚设,无法形成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只停留在浅层的知识面学习上。
应对诸多问题的出现,生本教育理念也随之产生。生本理念这种开放性的教育理念,使得教科书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是建立于学生对生活实践的尝试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悟。生本理念与老师中心、灌输式教育相对立。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老师、朋友与合作伙伴的角色,形成师生互动的过程,促进彼此成长发展。
二、生本教育的涵义
(一)生本教育的内涵
1.以学生为本
科学发展观思想主题是以人为本,而生本理念中“以学生为本”的中心理念正是当代教育进步的最佳体现。“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范畴的焦点,提出教育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去关注学生需要以此建立生动的课堂。”生本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从生生互动、师生的互动当中获取知识,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旨,生本教育理念的整体教学模式中让学生从旁听者转向主导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从文章中作者的背景、文章发生的时代、文章的字词句段的意义进行分析,教师会以备课的教案为基础进行机械的讲解,而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忽略了自身的思考,这就是所谓的“师本教育”,“老师是大齿轮,学生是小齿轮,连带着运转,我们把那样的方式称为连动式。”这种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主建构适合他们的互动课堂,也就是生本教育的闪光点。
2.以生命为本
以生命为本是生本理念的深层内涵,它体现了教育任务并不是教师机械地进行知识授予,摆脱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要让知识从书本为出发点延伸到生活,领悟知识的同时要将领悟的范围高于书本,源于生活,追求人生的精神层面上更高的体验,教师需要在教育中将重心放在对学生个体的真实感受与体会,“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以生命幸福、自由、健康地成长为根本的价值追求。”“生本教育重在让人体悟生命的真谛,以丰富学生的人生历程为出发点,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为方向。”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体现了人们在长期的质性压力中的解放,将人对知识的简单获取和对物质追求上升到精神高度,不再是要“成人”的教育,更要“成才”的教育。
(二)生本理念的基本观点1.生本教育的价值观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视为自己生命的主宰者,这是生本教育的主体。生本教育特点在于从具体实践中了解学生,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生本教育的价值观强调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往的教师都是处在绝对权威的位置,学生个别具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无法得到教师的认可,这样的价值观会把人才禁锢在权威的摇篮里,因此,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提出让教师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主体地位,改变专制的教师权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生本教育理念并不把教育局限于培养具有优异成绩的学生,更强调把教育深入到实践教学中,深刻体会教育的意义所在。
2.生本教育的课程观
生本教育的课程观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强调教师所教授的知识需要做出从繁到简的改变,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把握学生的精神思想的世界和将更大的精力让学生有效的进行实践学习;教师除了在教学本门课程的知识外,还应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生本教育的课程观还主张各学科之间的相似课程能够相互融合,实现综合课程的最优化,形成生本化的学习课堂,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用适合自己的的方式去学习。这种联系不是一般的科目结合,而是将课程透过自主课堂和社会实践把各种知识组合在一起。生本教育理念指导的课程,教科书仅作为学生与教师浅层教学过程的中介,要达到高效的教育教学,还应加强综合学习才能将科学发展走向现实。
3.生本教育的方法论
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主张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课堂学习从教师讲课转变成学生自己组织课堂、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层面给予更多重视、教师在课堂学习中起到点拨知识重难点的作用以及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这也说明了高效的学习实际上就是来源于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与对知识的感悟。感悟意味着学习并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上的高低,而是注重学习过程中所体会到的知识本身。"读和做,缓说破",运用这种方式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悟知识的潜能。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充分地调动一切有效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生本教育的方法论也概括为"资源论","借力论","交付论".
三、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树立尊重学生的教学理念
1.对话阅读教学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对话阅读理念,提倡学生、老师、课文之间相互交流的实践,将学生与课文之间建立精神上的桥梁。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生本教育理念的互动原则,主张将阅读开展对话模式,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学习探讨,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理解,抓住思维风暴的瞬间,达到高效的阅读。对话阅读教学理念区别于讲解式的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碰撞和交流的隐性过程,这样的阅读学习中没有唯一的答案与统一的技巧方法,把阅读的核心关注在学生阅读的必要的环境条件、阅读的文本种类、阅读的心理感悟。
2.探究性阅读理念
探究性阅读理念看重学生在课堂外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因此,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是阅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首先,第一步要求学生对文章提出自己的质疑。小学语文阅读课程中,教师往往将准备好的知识机械的授予学生,在真正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问题思维的重视,只注重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少了一些教学的“意外惊喜”。而生本理念指导下的探究性阅读注重把握有价值的知识需要在质疑声中获得答案这一观点,正所谓“学贵有疑”,没有疑问的教学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教学。其次,探究性阅读理念注重学生能理解文章中词句的涵义。根据课文中出现的词句,学生能结合老师的讲解进行自己对词句的理解,学习如何去理解课文中具体词句在文中表达的涵义,并学习运用猜测推断文章的大意,这种猜测推断是学生在感受文本和理解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学习阅读方式,是探究阅读所必备的。探究性阅读实际上是生本教育理念指导的实践性活动,资源不应该局限于课本,更来源于生活实践,如教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取学习信息,并通过生活实际,结合文本,进行深刻探究,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与交流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去体会阅读过程,感受文本魅力。
3.个性化阅读理念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相同的一篇课文,每个学生对其解读均会有所不同,各具风格。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阅读就是将阅读作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表现方式,教师不应以唯一的答案去影响学生的阅读感悟,而应该注重个性化阅读,加强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想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气质特点,将相对应的课文衔接学生的生活经验,虚实结合,课内外相契合,带来了阅读领域的新突破。个性化阅读理念要求教师将课堂放手让学生去构建和组织,用自己的思想去解读本文内在的涵义,并通过与同学间进行讨论进行思想的碰撞,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二)运用具有创造力的阅读教学方法
1.以导读法理解知识
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导读法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独特的角度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字词句段,根据具体内容进行自我的理解分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创性,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情景导入、借景抒情、通感的教学方法把外在的知识整合内化成自身的知识上,沉积于个体发展之中,养成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在阅读课程中,注重课文朗诵,同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情感的投入,加强学生对文章词句的领悟,深化对词句的理解,促使学生三观的形成。学生在熟读并理解文章的学习中积累了字词句段,锻炼了思维,增强了记忆力。
2.以理论联系实际法实现知识迁移
生本理念下的理论联系实际法注重学生要在实践中达到对学习知识的高效迁移。教师通过让学生将已储备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进行互相转化和灵活运用来得到教学的完整性。此教学法提出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实际,在互动的课堂上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扩展到在实践中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使之从单一的思考转向多元的思考,从已有的知识点进行延伸。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需花费更多有效时间进行课堂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达到最高效的知识运用过程。
例如,《老师,您好》这篇文章中,老师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这首诗里的诗句。这时候,老师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挑选自己认同的诗句,首先是让学生储备知识以供往后学习迁移;接着,是为了让学生结合现实与同学探讨自己的见解,形成迁移性操练。此外,教师在作业的环节也体现出对开拓性题目的重视:写写有关于老师的成语、名言;文中把老师比作春蚕,那我们还能将老师比作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例子仿写类似的比喻句。生本教育指导下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阅读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新旧知识之间关联起来,提高了学生对待疑难的能力。根据生活实践进行知识应用,这就是高效的迁移。
(三)凸出具有生命力的阅读教学实践
1.张扬个性发展,调动课堂气氛
传统的语文课堂以灌输知识的教育方式为中心,减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活力。“生本”就应是多方互动的课堂教学,即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影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平等沟通、互相学习,在合作的环境之中,师生之间共同营造个性发展的课程氛围,鼓励学生的独特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创建学生自己的课堂,调动课堂积极的气氛。
例如,《鸟的天堂》课文中,教师抓住大榕树这一个教学点,让学生假想自己是文中的鸟,并选择一个地方作为自己的栖息地,以此展开想象和进行小组讨论,教师以学生的回答作为突破口,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课堂教学,以互助小组的方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增强互动。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深入探究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在如此活跃的氛围之中畅所欲言,展现出灵活、跳跃的一面,见解也更独具一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全面融入到文本当中,感受鸟的天堂。
2.生成动态课堂,深刻学习印象
在生本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老师面对的是每一个充满活个性活力的生命体。因此,老师不管备课多么全面,课堂中不免会遇到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一些老师对学生的特别见解往往被忽视,埋没了学生的天性,这也不是一门完整的课程。作为生本的语文阅读课堂,老师不仅要关注阅读中的文本教学,还应该听取学生真实的声音,尊重学生的 “意料之外”,生成动态课堂,每一次师生互动讨论,都可以深刻学生的学习印象,让自己深入课堂之中。
例如,《燕子》这一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就是阅读教学灵活运用,动态课堂生成的关节点。这一段中,教师提问学生从这一自然段中体会到的心理感受,让学生自己寻求激发感受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充满了“意料之外”的课堂。学生不再是作为被动者听取知识,也不会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去回答问题,而是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讨论,面对一些特殊的答案,教师要改变一语否决或置之不理这种态度,转而听取并深入分析学生独特的答案,及时调整已经准备好的固定教学模式。生本教育的动态课堂,老师要善于抓住阅读教学关节点,灵活应对学生的跳跃思维,让课堂活动深刻学生的主观印象。
四、结论
在探求生本教育思想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同时,我们需要深刻思考师本教育体系的利与弊。在师本教育体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课堂教学是以灌输式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教师角色的定义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意味。以教师为主体的师本教育不仅影响了学生独创性和操作性的提高,更加忽略了学生参与、学习与思维的形成。因此,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必须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以人为本,首先体现在它注重学生本位,即是教育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其次就是是它的生命本位,要让教学的高度上升到提升生命、尊重生命、依靠生命的机制上来”。综上所述,要深切贯彻落实生本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就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课堂教学。将阅读教学从课堂拓展到生活,达到知识面的全面发展。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同于传统模式,强调师生互动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改革,学生的学习已经不在于从单方面学习教科书的知识,而是要注重学生具体知识运用与知识建构。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去转变阅读教学方法,激发的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激扬生命、张扬个性、充分挖掘潜能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双赢。
[1]柴军应.本教育思想内涵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5):1.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3-24.
[3]柴军应.本教育思想内涵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5):1.
[5]李德顺.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
[6]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0.
[7]梁洪汉,像生本教育那样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现代教育论丛,2007,(1):4.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