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016-04-03王成才
王成才
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王成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新课程的改革,小学生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小学数学作为一个综合性和逻辑性比较强的科目,对于小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有良好促进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并且要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接触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渗透数学文化学习兴趣
还记得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告诫我们,只有喜欢做一件事,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才能做好。由这句话教师可以借鉴到,教师要想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小学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运用于现实。
一.利用问题情境渗透数学文
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为题情境则正是为了满足小学生的需求。问题情境是教师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比如说在上到“零”的认识这一节课时,我们都知道“零”是表示什么都没有。那么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今天天气很好,小白兔早早的来到了田地里,地里有很多很多的胡萝卜,小白兔拔了3根胡萝卜。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小白兔拔了几根胡萝卜呀?可以用几来表示呢?过了一会,小白兔肚子咕咕叫了,忍不住吃了3根胡萝卜,这时候还剩下几根胡萝卜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从而引出一根没有了就是用数字“0”来表示。通过这样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合理运用故事渗透数学文化
小学生本性天真活泼,喜欢听家长或者老师讲故事,那么教师就完全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巧妙的利用故事来渗透数学文化,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小孩子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还是很感兴趣的。在课堂上把握好时机,把故事合理的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在上到加法的时,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算一道计算题:今天我们就来算一道计算题,1加2加3加4加…加99加100等于多少,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计算好,并且计算准确。结果教师讲个故事:多年前,高斯的老师也给他的学生出过同样的题目,并且规定算不好不准放学,无论孩子们怎么算,很长时间都没有算出结果。这时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写下了自己的答案,老师看都没看就说是错误的。小男孩一再坚持,老师终于肯看看他的答案,当老师想发火时,却发现小男孩的答案是正确的,小男孩就是高斯。这时候学生们肯定也充满疑惑,那么多的数用计算器也不可能算得那么快的,是怎么做到的啊。通过在课堂上讲故事以及成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知道原来简便的运算方法是这样算的: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50加51等于101.由此知道一共是有50个101,相乘便得到最终的正确答案5050。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们快乐学习数学知识。
三.结合日常生活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许多的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比如说物品的交换、计数、斤两等方面,都是起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生活出发,不能忽略生活对学生的学习的促进作用。
比如说在数学加减法,乘除法的运算时,教师就可以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在以此班集野炊外出活动时,教师可以把采购清单给学生们计算:买了3斤猪肉,每斤13元,饺子皮一斤9元,那么应该是13乘以3再加上9等于48元等等。首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时刻挑起培养孩子的重任,从各方面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峡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