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冷战起源与扩展中的中国因素(1945-1950)
2016-04-03张志梅
张志梅
(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东亚冷战起源与扩展中的中国因素(1945-1950)
张志梅
(山西大同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通过对1945-1950年间中国内战以及美苏对华政策的考察,可以看出:1945-1947年,中国国内形势的发展主要受美苏总体妥协合作的影响,中国并未对欧洲冷战的爆发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但美苏在这一时期对中国东北问题的意见分歧所导致的后果,却已经促成了亚洲冷战的萌芽。1947-1949年,中共实力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美苏博弈对中国内战和革命的进程已不再产生决定性影响,中共的胜利事实上开始冲击雅尔塔体系关于中国问题的安排。新中国建立后于1950年与苏联结盟,打破了雅尔塔体系下的远东国际秩序,对冷战扩展到亚洲起了助推作用,推动了东亚国际秩序的重新构建。
中国;亚洲冷战;苏联;美国
目前学术界在涉及东亚冷战起源与中国这一命题时,多谈及美苏冷战作为外因对中国内战和革命的影响。[1](P51)而涉及中国内战和革命对东亚冷战起源与扩展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则比较少。雅尔塔会议美苏关于中国问题的交易、中国国力弱小以及苏联“不许(中共)革命”,使得中国在抗战结束之初对国际格局影响甚微,尤其在地缘政治上中国远离欧洲,很难对冷战的起源发生直接影响。但不可否认,中国内战与革命进程对美苏在亚洲的较量,其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欧洲冷战帷幕的拉开以及中国革命的逐步成功,中国开始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影响冷战在亚洲的扩展。可以说冷战在亚洲的起源与扩展,中国的内战和革命起了一定的助推作用,显示了中国作为大国对重建东亚国际秩序的影响力。
一、1945-1947:暗流涌动,亚洲冷战的萌芽
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达成了对各自在华势力范围的划分。该协定规定:中国长城以内属于美国势力范围;长城以外,主要在东北和外蒙古满足苏联的利益要求,即允许外蒙古独立,使苏联恢复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失去的沙俄曾在中国东北的特权。由于该协定是在蒋介石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的,罗斯福承担了说服蒋介石接受条约内容的义务。1945年春,蒋介石基本接受了雅尔塔协定,而斯大林表示承认国民党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并承诺不帮助中共夺权。[2]此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苏美对华政策基本如下。
(一)苏美对华政策的共同基础1945年雅尔塔协定对中国势力范围的划分:把中国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但同时允许苏联在中国东北保持其所谓的“特殊利益”。同年12月苏美英在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上对华政策进行协调:三国外长一致同意在中国实现统一与民主,中国国民党政府各部门应有民主人士广泛参加,中国内战必须停止,苏、美等外国军队应迅速撤离中国,遵守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
(二)苏美对华具体政策表现战后初期,苏联对中国实行“挺蒋抑共”的政策,而美国则实施“扶蒋反共”的策略。
苏联方面,对于中国国民党,斯大林承诺承认国民党在中国的主导地位。1945年8月14日苏联与国民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政府声明,一切援助给予国民政府,并重申尊重中国在东北的完全主权及领土的完整。中苏共管长春铁路三十年,旅顺为共享海军基地三十年,大连为自由港,苏军进入东北后,收复区内由中国派员设立行政机构并派军事代表和苏联联系。日本投降后最迟三个月内苏军全部撤出东三省。
而对于中国共产党,斯大林则以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名义给毛泽东打电报施压。电报明确要求毛泽东不要反对蒋介石,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去重庆谈判和平问题。并警告说如果发生内战,中华民族将有毁灭的危险。这说到底是“不许(毛泽东)革命”,对毛泽东当时拟夺取和占领华北、华中各大城市的计划不予支持。[3](P176-177)毛泽东虽然恼火,但表示了克制。此后,中共中央决定调整策略:停止在上海等大城市发动武装起义的计划,并指示除个别地方外一般应去占领小城镇和农村,而不是夺取中心城市与战略或交通要道。毛泽东还致电国民党政府,表示愿意进行和平谈判,将先遣周恩来前往重庆和谈。甚至下令让已经开始赶赴东北的部队暂时开至热河边境,待探明军情后再做决定。此外,斯大林还建议毛泽东效法法国的莫里斯·多列士,走议会道路,在全中国范围内建立由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参加的联合政府,并明确要求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且两次三番地对中共在东北的革命活动予以限制。
美国方面,公开支持蒋介石反对中共受降的立场,勒令日军不得向中共军队投降;帮助蒋介石由中国大西南运兵至华北、东北各大城市,甚至直接替蒋介石抢占沿海大城市,包括为蒋介石军队进入东北而派海军陆战队修路、护路,并给予蒋介石军事和经济援助,将大批美式装备低价或无偿援助给国民党。此外,美国政府还特派马歇尔使华,调停国共内战,试图促成中共与国民党组成联合政府。
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美苏在承认国民党和压制中共方面的意见大体是一致的,在中国问题上两国是存在协调乃至合作一面的。从这一时期到冷战在欧洲爆发,中国似乎是在沿着美苏此前为中国设计的道路前进的:国共先是重庆谈判,继而达成“双十协定”,继而是停战协定、政协和整军谈判。
然而,现实情况远非如此简单。1945-1947年间,美苏对华政策也存在分歧乃至冲突。这主要表现在中国东北问题上,苏联希望独享东北,美国则要求东北“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美苏的这种分歧对1945年之后东北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最有影响的两大事件是,1945年9月下旬,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华北,这导致苏联大力援助中共,故意将缴获的大批日军装备给予中共。1946年2月,美英公布关于中国问题的雅尔塔秘密协定,导致苏联提前撤兵,使得中共得以占据北满,并攻占长春。
在东北问题上美苏冲突的后果在于,虽然这一时期国民党得以攻入山海关,并在南满占据优势。但中共进入北满,得以背靠苏联,获得援助,获利更大。事实证明,此后中共依靠北满地理便利,进一步获得了大批来自苏联和朝鲜方面的武器装备。其意义在于,首先中共得到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告别了“小米加步枪”时代,使解放军向现代化军队蜕变,从此“国民党再也不是共产党的对手了”。[3](P205)其次,还在于中共完全控制了北满,并将势力大规模渗入南满,为此后夺取整个东北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为进入东北意味着中共将使华北、东北连成一片,“摆脱长期以来解放区被国民党包围的境况”,而且东北“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4](P412)夺取拥有大量重工业生产能力的东北,意味着中共的实力将不再与过往同日而语。即使1946年5月苏军撤出东北,并强调不介入中国内部事务、不同中共建立正式联系,承认美国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的主导地位,[5](P239)以及美国大力援助蒋介石,都已无法扭转中国内战局势向有利于中共的方向转变。
然而,值得强调的是,中国的内战与革命在这一时期仍然受美苏博弈的影响,尤其是美苏基于雅尔塔协定在中国问题上的妥协。因此,1945-1946年的中国国内形势基本是向着美苏雅尔塔协定设定的方向稳步(至少表面如此)迈进的。这一时期,欧洲冷战正在酝酿,但是美苏在中国问题上的总体妥协以及中国当时国力的弱小和战略地位相对“不重要”,使中国并未对冷战的爆发产生多大的影响。尽管如此,美苏在中国问题上的分歧,尤其在东北问题上的角力,却客观上影响了中国内战形势的发展。由于中共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在东北获得优势,雅尔塔大国体系开始受到冲击,[5](P251-279)亚洲冷战已生根发芽,再也无法抑制。
二、1947-1949:亚洲冷战的酝酿
在研究中国与亚洲冷战起源与扩展的关系时,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假设中共效法法共,如美苏所愿融入国民政府的话,亚洲的冷战很可能就是另外一个西欧局势的翻版。或者说,即使中国不走法共道路,但如果美国大规模介入中国内战,中国内战和革命的结局也很可能是希腊的翻版。但事实是,中共既未在法共道路上走得太远,也未重蹈希腊共产党的覆辙。
在1946年5月从东北撤兵并宣布不介入中国内政后,苏联尽管对中共依然表示同情,但真正援助已大规模减少。而即使此前,苏军对东北的中共军队所给予的援助,也“基本上不是主动提供的。就中共方面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否得到援助和得到多少援助,完全不取决于自己的要求和意愿。事实上,这种援助往往出现于苏联与国民党政府和美国关系紧张的时候。”[6]但无论如何,中共依靠苏联在此前给予的援助,实力已空前提升。因此,在苏联撤出东北后,中共依靠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同时凭借自身的活力以及高明的战略战术,于1947年7月在内战中终于转入反攻,并取得节节胜利。中国内战和革命进程的变化引起了美苏对早先对华政策的调整。
1947年下半年,随着美苏在欧洲冷战的开始,苏联考虑放弃“不介入中国内政”的政策,对中共实施不公开积极支持的政策。但实际上,此时苏联对中共援助与否都无法再决定性地影响中国内战形势的发展。相反,中国内战形势的变化,才是苏联进一步介入中国事务、调整之前与美国在中国问题上的大国合作政策的诱因。
这一时期,苏联与中共往来值得注意的事件有,1948年5月苏联接林彪请求后,派科瓦廖夫为全权代表,率专家组于6月中旬到哈尔滨。这个专家组帮助中共接收和修复了东北最重要的铁路线和数百座大中型桥梁,修复了800多台机车,为中共赢得辽沈战役创造了重要交通条件;[7](P90)中共在处理沈阳美国领馆事件时参考苏联意见,也加强了苏联对中共的信任;1949年2月米高扬访问西柏坡以及6月刘少奇访问莫斯科,改善了自抗战以来充满猜疑和隔阂的中苏两党关系,奠定了此后两国外交和两党关系进一步密切化的基础。[7](P96)
1947年中共的不断胜利,也使美国考虑应对之策。美国担心,中共胜利将有益于苏联扩张,使苏联控制东亚。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1947年6月9日所做的一份“关于美国对华政策军事方面的研究报告”以及1948年3月的国家安全委员会6号(NSC6)文件和9月的NSC34号文件中,美国认为,中国对苏联和美国的战略意义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地理位置;二是中国的人口。对苏联来说,中共的胜利,将使苏联有进入东南亚的前进基地和通道;且苏联控制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将会对共产主义产生极重大的政治意义。对美国来说,由于二战后日本的衰弱和被占领,中国将成为唯一在亚洲抵抗苏联扩张主义的助手。而且,一旦美苏发生战争,掌握在国民党政府手中的中国,将可以成为美国空军的前沿基地。因此,美国在华长期政策目标是,促进一个独立统一、对美友好并能有效阻止苏联在远东侵略扩张的中国,建立一个稳定的代议制政府。这要求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给予必要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然而,中共在内战中的决定性胜利,以及“军事力量不断削弱,军事和政府机构弊端百出,腐朽黑暗,无力对付经济恶化,缺乏民众支持”的国民党政府却无力促使这种趋势的实现,美国不得不将“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作为短期内最重要的目标。这要求美国必须继续对国民党给予哪怕有限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到1949年1月,当美国意识到“蒋介石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缺乏取胜的政治活力”,已无力拯救他们自己,而美国的援助除非是“全力以赴地援助”才“也许可能”扭转中国内战的趋势时,美国将“阻止中国成为苏联力量的附庸”作为“当前的目标”,“以防止由于任何一个外国统治中国而造成对我们国家安全的威胁。”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要保持灵活性,避免无可挽回地束缚在一个行动路线或一个派别身上。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此时认为,应该“在先后次序上,把中国排在另外一些地区之后,这些地区对美国的安全利益更加直接相关,与美国为之花费的财力更为相称。”
可见,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国已考虑从中国抽身,同时保持灵活性,并在未来的共产党中国和苏联之间打入楔子。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前后,艾奇逊推出“尘埃落定说”以及杜鲁门1950年1月作关于台湾问题的发言时,表示不会阻挡中共解放台湾。然而,1950年2月中苏结盟,尘埃落定,使美国放弃幻想,拒绝承认新中国。同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出兵朝鲜半岛的同时又将军舰开入台湾海峡,终于使亚洲的冷战露出端倪。综述之,1947年随着中国革命的节节胜利,苏联开始更多地介入中国事务。虽然在支援中共方面严守关内与关外界限,以及对中共一度持有怀疑态度,并与国民党政府持续接触,但是苏联的援助及与中共的往来,尤其是辽沈战役中以科瓦廖夫为首的工程队替中国铺路架桥、米高扬访问西柏坡以及刘少奇访问莫斯科对双方化解隔阂、增进了解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苏联在1947年之后,由于与美国冷战加剧,加之中国革命形势变化,对中共有限度并逐步升级的支持,已经使其与中共的关系非同一般,从而为中共夺取胜利后“一边倒”向苏联增加了必然性。而美国在中共即将取得政权时,虽一度打算“抽身”,表示不干涉中国内政,不阻止中共解放台湾,有与中共缓和关系的意图,但其主旨不过是在中苏间打入楔子。随着中共“一边倒”向苏联,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美国的楔子战略终告失败。
总之,中共在内战中的胜利趋势,苏联的有限制的援助,共同的意识形态和中共革命进程中与苏联的联系,终于使中共“一边倒”向苏联。是中共的胜利和倒向苏联客观上刺激和加剧了苏联与美国在亚洲的冷战对峙。所以在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胜利对冷战在亚洲的起源与扩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结论
二战结束之初,苏联虽然对中共有所援助,且这种援助是有限度的,但对中共夺取东北(以及巩固华北)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这并未改变苏联与美国在远东问题上的合作趋势。此后,中国革命不断胜利的大趋势,让雅尔塔远东体系在亚洲遭遇难以逆转的冲击。中共的胜利使苏联改变政策,拥抱新中国。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导致了东亚冷战格局的形成。
在第一阶段即1945-1946年亚洲冷战的萌芽阶段,由于苏联的帮助,中共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苏联当时的援助却只是基于对美蒋的牵制,并非为对美冷战而刻意为之。1946年5月,苏军撤出东北后,将在华主导权让与美国,使中共在国共停战以及联合政府谈判中,不得不放弃对苏联援助的幻想,转而采取中间策略。即使到1947年冷战局面来临时,斯大林虽然对中共的援助变得积极了,但认为美苏合作的基础依然存在,不希望中国革命过度刺激美苏关系,冲击雅尔塔体系的远东支柱。[8](P296-297)对斯大林来说,维持雅尔塔体系的意义对保持苏联在中国乃至整个远东的利益要胜过支持中共获取革命胜利。虽然,中共的胜利对苏联存在客观战略好处,但苏联此时对中共的胜利依然表示谨小慎微的态度乃至有所怀疑。是中共的积极说明,尤其在经过米高扬访华和刘少奇访苏、毛泽东宣布“一边倒”并在1950年没收美军北平兵营,彻底投入苏联阵营,才最终奠定了亚洲冷战的格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中国革命尤其是中共不可阻挡的胜利以及积极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刺激了冷战在亚洲的形成。苏联在这一过程中,更多是处于观望、迟疑的位置。
对美国来说,中共的胜利对其在华利益是个出乎意料的打击。美国比苏联更希望中共成为法共,但美国无法有效阻止中共的行动。因此,美国既不能使中共成为法共,更无法使中共成为希共。由于蒋介石的较大自主性,美国对蒋介石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其援助也因蒋介石政府的腐败无能大打折扣,不能得到“与美国为之花费的财力相称”的预期收益。国民党的失败,最后使美国考虑从中国抽身,选择放弃国民党政府,等待“尘埃落定”。然而,中共倒向苏联的“历史的选择”,[8](P308-310)使美国彻底放弃楔子战略以及与新中国建交的可能,在朝鲜战争爆发时,将军舰开到台湾海峡。
总之,二战结束之初,中国的内战与革命主要受到美苏博弈的影响,尤其是美苏在中国问题上的总体妥协。假如战后初期的历史按照美苏雅尔塔协定规定的轨迹运行,亚洲的冷战局面可能也不会来得那么早。但是由于中共在内战中的胜利以及“一边倒”向苏联,美苏都放弃了在雅尔塔体制下的合作默契,最终走向了远东冷战。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助推,而不是美苏直接对峙,最终促成亚洲冷战格局的形成的。可见,中国作为大国,有能力影响国际事务并参与国际体系的构建。
[1]章百家,牛军主编.冷战与中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2]约翰·路易斯·盖迪斯.《我们现在知道》第三章:亚洲冷战的起源[DB].http://www.coldwarchina.com/mgyj/lzqy/000723.html.
[3]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4]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陈列研究部.中共党史主要事件简介(1919-1949)[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5]牛军.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6]张盛发.论1945-1949年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立场和态度[DB].http://www.coldwarchina.com/zgyj/zgnz/000718.html.
[7]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8]牛军.从延安走向世界: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起源[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The Chinese Factor in the Origins and Enlargement of East Asia Cold War(1945-1950)
ZHANG Zhi-mei
(School of History and Tourism,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By the study of Chinese civil war and the policies towards China made by USA and USSR during 1945-1949,it was clear that during 1945-1947,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omestic situation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overall compromis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USA and USSR,so China didn't produce direct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outbreak of the Cold War in Europe.But the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e disagreements towards Northeast China Issue between USA and USSR during this period had contributed to the burgeoning of Asian Cold War.During 1947-1949,the CCP had been growing overwhelming in strength,USSoviet Game was no longer a decisive impact to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civil war and Revolution.In fact the CCP's victory began to impact the arrangements on China under Yalta System.After its establishment,New China forged an alliance with USSR in 1950,and broke the Far East international order under the Yalta System.So China played a key role in making Cold War extend to Asia.It showed a large nation's influence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eastern Asian international system.
China;Asian Cold War;USA;USSR
K305
A
1674-0882(2016)05-0033-05
2016-05-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与战后初期东亚国际体系的构建研究”(13BZS048)
张志梅(1968-),女,山西山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国际关系史。
〔责任编辑 马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