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6-04-03张琳琳张勇正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高校

张琳琳, 高 原, 张勇正

(河北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张琳琳, 高 原, 张勇正

(河北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石家庄市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也出现了很好的发展势头,许多高校开设了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也纷纷涌现。但是,无论是同全国其他同类城市相比还是同石家庄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相比,石家庄市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欠缺合理、支撑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科体系及其归属尚不明确、高校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创意人才培养的需求、部分院校文化创意类学生基础较差、培养的文化创意人才在石家庄工作的意愿不强人数不多、师资与条件落后等问题。可以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培育一批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文化创意人才,为石家庄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高校;人才培养基地

本文信息:张琳琳,高 原,张勇正.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1):106-110.

创意人才可以理解为从事创意经营和管理职业的综合性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美国经济学院理查德·弗罗里达认为,创意人才包括三部分人才:在建筑、广告、艺术品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影、表演、出版、印刷、广播电视等行业从事创意设计工作的专业人才;在专业设计制作公司从事创意设计的专业人才;在传统行业相关部门从事创意设计的专业人才。[1]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力度出台了优惠扶持政策和相关措施,促进了石家庄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2006—2012年,石家庄市成功举办了六届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笨笨牛历险记》、《赵州桥》、《豆丁的快乐日记》等一批原创动画作品陆续在央视播出,受到业界一致好评。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石家庄市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也出现了很好的发展势头,许多高校开设了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也纷纷涌现。但是,无论是同全国其他同类城市相比还是同石家庄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求相比,石家庄市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还存在着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师资与条件落后等问题,应当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一、石家庄市文化创意产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贯彻落实,石家庄市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但设立了许多培训机构、在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而且还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了河北省、石家庄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拥有高校数量众多

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可知,截至2012年5月,河北省已经建有普通高校95所。其中,本科高校37所,高职高专学校58所。而在这95所高校中,设在石家庄市的普通本科高校就有11所,高职高专学校25所,共计36所,占河北省高校总数的37.9%。石家庄不但有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美术学院、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等三所专门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高校,而且还有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省重点大学以及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石家庄职业学院等高职高专学校也都开设了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专业。例如,石家庄铁道大学设有艺术设计专业,河北科技大学设有录音艺术、动画、艺术设计专业,石家庄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设有音乐表演、动画、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专业,河北师范大学设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摄影、绘画、雕塑、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书法学、动画、音乐学等专业。据统计,设在石家庄市并且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高校数量有22所之所,占整个石家庄市高校数量的61%。如果按每校每年培养200人计算的话,在石家庄市的这些高校每年培养的学生数量在4000人以上。如果他们大部分人在石家庄就业的话,应当说基本上能够满足石家庄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2]

(二)高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基本上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整个链条

一般来说,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个链条包括创意设计、生产制作、仓储管理、物流输送、销售推广、售后服务等若干个环节。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任何一个链条都不能缺少。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链条,都不能使文化创意产业顺利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任何一个链条都离不开一定数量和素质的人才支撑。如果某一个链条没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人才,也难以使文化创意产业顺利运转。[3]

就石家庄市的高校配置而言,其专业设置基本上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个链条,培养的人才从产业流程上应该说能够支撑石家庄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行和发展。例如,对应于创意设计,有艺术设计、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对应于生产制作,有机械工程、工业设计、服装设计、机械电子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对应于仓储管理,有信息管理与信息自动化等专业;对应于物流输送,有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对应于销售推广,有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学院更是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专门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经营管理人才。

(三)文化创意人才职业培训机构初具规模

除高校以外,石家庄还拥有一批创意人才培养基地。至2011年,石家庄市先后有河北精英影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极限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市深度动画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成为国家认可的动漫企业,每年培养动漫专业人才3000多人,制作动画片1.1万分钟,动漫产业收入超过1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2011年,中国文化促进会在石家庄成立了全国唯一的一家“中国动漫考级中心”。这不但提升了石家庄动漫教育水平和动漫发展前景,而且还为石家庄能够留住人才、更好利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初具雏形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引领下,在高等教育惯性推动下,石家庄市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其特点是高校与培训基地互不相同且各有分工:高校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和基本技能过硬,同时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河北传媒学院等一些高校还在搭建高校基地合作之路、探索产学研合作之路;而培训基地注重新设备新机构的教学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4]

二、石家庄市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都在积极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各基地也在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但石家庄市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制约了创意人才培养质量,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结构欠缺合理

文化创意产业应当把原创设计、生产加工和营销三个环节整合起来的产业链。多数高校的专业设置已经覆盖整个产业链,但每个环节的人才数量差距却很大,主要情况是:生产加工环节的人才数量过多,而原创设计和营销环节的人才严重缺乏,熟悉这三个环节的专业创意人才就更少。因此造成两方面结果:一方面是优秀创意人才缺失;另一方面是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虽然河北经贸大学和石家庄学院开设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已经着手文化创意营销人员的培养,但由于他们起源于财经类和师范教育类高校,因而在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原创环节的人才培养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惯性使然,这方面人才短缺的形势依然没有扭转。[5]

(二)支撑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科体系及其归属尚不明确

同全国一样,石家庄市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不集中,如艺术设计、绘画、广告、市场营销、新闻传播、影视艺术、计算机工程等专业都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近些年,国内高校也有设置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专业,但无法清晰界定该专业的知识边界和知识体系。如省内某大学四年前成立的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到目前还在为“是放在经济管理学院还是人文学院”进行争议。这必将影响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质量。例如:数字媒体这个专业,算是比较新的一个专业方向,需要有较好的美术功底,对审美是有较高要求,在省内各高校是放在了设计学院的设计专业方向下。在省内个别民办院校是放在了影视学院,并没有专业教师讲授,只是讲授软件技术的教师上本专业课程或是外聘教师也并非本专业出身,人才培养的方向则是重技术而轻创意。由此可见,数字媒体专业放在艺术设计学院是更为合适的,更能满足创意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高校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创意人才培养的需求

与文化创意产业有关的机器设备非常昂贵,并且更新速度快,很多学校没有能力承担。用过时的机器设备培养出来的学生又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些学校也尝试与企业合作,用企业的机器设备培养在校学生,但结果并不乐观,很多企业都不愿意让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在校生接触昂贵的机器设备。

除了机器设备方面的困难外,在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教师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很少。石家庄市深度动画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国内动画圈内有个现象,那就是教授动画课程的教师并不具备足够的动画创作、制作经验。相反,在美国授课教师往往是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动画精英。例如:动画这个专业,现在省内的高校中没有专门的动画学院,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专业放在各高校的艺术设计类的学院。很少有专门动画专业科班毕业的老师讲授,大多教师是“半路出家”以前是学环艺或是服装等专业的老师,后来进修或学习了这个专业;还有就是刚毕业的年轻教师,因此缺乏有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资深动画教师。[6]

(四)部分院校文化创意类学生的基础较差

石家庄市从事文化创意工作的人多数毕业于艺术类院校。现在,有一些学生学艺术的目的就是上个大学而已,其实他们内心并不热爱或打算从事艺术工作,因此现在不少搞文化创意的人才文化底子很弱,很难搞创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产业的发展。

(五)培养的文化创意人才在石家庄工作的意愿不强、人数不多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石家庄高校毕业生,特别是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专业毕业生留在石家庄工作的意愿并不强烈,毕业后实际留在石家庄工作人的更是很少。调查发现,就毕业意向来说,北方的学生首选北京,而南方的学生首选上海、广州、南京等地。这可能与石家庄的产业基础、就业政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乃至经济文化传统等有密切联系,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主要对策

当下,石家庄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人才建设也应该跟上其发展速度,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持续发展。为此,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政府可以拿出部分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

以前,政府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资金大都是投入到项目上。考虑到石家庄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长远发展,政府可考虑拿出其中的一部分资金用于高校、培养基地的创意人才培养上,尤其是艺术硕士等高学历人才的培养上。还可以考虑由政府出资,设立创意人才培养实训机构,提供实训场地、设备、技术人员指导等,河北省内各大院校和培训机构以及相关企业都可以使用。可以节省资金投入,还可以提高实训机构的利用率,提高实训机构的知名度;政府可以出台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训岗位,位高校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也为学生加强实践训练提供良好的平台;教育主管部门与企业共同建立培训机构,找专业人士对创意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创意企业人才进行业务培训。[7]

(二)充分发挥高校、培训基地、企业各自优势,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道路

高校具有师资优势和理论优势,而培训基地具有设备优势,企业则具有项目优势。如果三方能够通过一种机制而有机结合起来,不但会培养出高质量的文化创意人才,而且会取得共赢的效果。这种机制可以通过政府组织或协会出面来沟建,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来实现。例如,市委市政府出面,定期组织召开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高校、基地、企业之间的有关问题,通过企业出项目、高校出创意、基地出成果的思路来培养人才。市委市政府还可设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金,对培养紧缺文化创意人才的高校、基地进行补贴。这种补贴可以按学生数补贴到高校、基地;也可以以“券”的形式发给有意留在石家庄工作的学生,待其毕业留在石家庄的企业后再统一由企业到财政部门兑换现金,一部分抵学费还给学生,一部分留给企业,同时赋予企业配合高校实习的任务。这样,既可以留住学生,又可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校企之间还可以进行嵌入式合作,高校参与企业的项目设计生产,企业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过程,并且互派师资。[8]

(三)建设优秀师资队伍

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目前,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缺少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又有较高综合素养的教师。然而,无论是高校还是基地,在市场上花大价钱也请不到优秀的创意人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为此,有关高校应当采取切实措施,鼓励青年教师通过留学、进修、到企业锻炼等方式进行深造,加快师资培养步伐,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深化教学改革,加强高端人才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人脑+电脑+文化”的产业,从事这种工作、特别是创意工作的人应当具有宽广扎实的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计算机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不少高校对这类人才的培养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有的把重点放在了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方面,忽视了人文知识和实践能力;有的重视操作技能训练,却忽视了创新能力,即使重视但措施却不得力。其结果是,大多数高校培养的人才大都属于“工匠”式的人才,即前面所说的生产环节的人才。[9]

要改变这种现状,应当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方面,高校的本专科教育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人文课程教学力度,打通文化创意相关学科专业体系间的联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营造创新性人才培养环境。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更多专业学位研究生,不需要学术型的研究生。因此,高校和政府应当重视专业学位、尤其是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前,河北省高校有这方面资格的有4所高校,其中位于石家庄的有2所,即河北传媒学院(专业领域为广播电视)、河北师范大学(专业领域为音乐、美术)。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多方面给予学校支持,如为相关学校提供更多的创意项目、设立市级文化创意高端人才奖等,以便为两所学校培养高端创意人才搭建平台,推动学校与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有机合作,培育一批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文化创意人才,[10]为石家庄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晓明,王家新,章建刚.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6-11.

[2]史征.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机理·评价·对策[M].南京: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31-35.

[3]谭志云.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96-101.

[4]杨积堂.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与法规参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122-134.

[5]李庆本.文化创意产业——“北京模式”与“昆士兰模式”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85-188.

[6]马筱.汉画像艺术对中国动画创作的启迪[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2):54-58.

[7]倪镔.智设计·活文化——设计战略构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新型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66-68.

[8]刘素萍,窦竹君.高校弘扬地域文化精神的责任与优势——以燕赵文化进高校为例[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84-88.

[9]盛晓娟.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效用与机制研究:基于服务外包业的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79-81.

[10]孟祥林.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石家庄城市组团“指状网络”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2):1-9.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lture Creative Talents'Training

ZHANG Lin-lin,GAO Yuan,ZHANG Yong-zheng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Hebei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Shijiazhuang,050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cultural and creative talents'training shows a good development momentum in Shijiazhuang.Many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ve set up majors or subjects in relation to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hence emerging many cultural and creative talents'training bases.However,compared with other similar cities in the country,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in Shijiazhuang still has several problems such as improperness of the general structure,the ambiguity of supporting discipline system,the lack of competent teachers and facilities,relatively poor foundation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and the flowing-away of talents.Countermeasures need to be taken to solve the problems so as to cultivate more qualified talents and give new energy to the Shijiazhuang'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Key words: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talent training,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lent training base

基金项目:石家庄地域特色城市文化系统挖掘并转化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机制研究(2015031318)

作者简介:张琳琳(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收稿日期:2015-03-25

文章编号:2095-0365(2016)01-0106-05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319/j.cnki.sjztddxxbskb.2016.01.20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高校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