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回顾及预防、补救措施探讨

2016-04-02肖怡焕

农村.农业.农民 2016年18期
关键词:春性冬灌邓州市

2015年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回顾及预防、补救措施探讨

又到了小麦播种季。研究分析河南省邓州市2015~2016年度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对指导2016~2017年度的小麦生产意义重大。

一、2015~2016年度小麦冻害发生原因

表面现象是2015年的第一场雪来得有些早,深层因素是客观条件限制和人为因素影响。

(一)客观条件限制

1.2015年小麦播种时邓州市没有有效降水,土壤墒情不足,致使一些地块播期推迟或出苗延后,形成部分晚播苗。

2.2015年10月底至11月底,邓州市又出现了长达30多天的阴雨寡照天气,土壤墒情适宜,光照严重不足,小麦光合作用弱,造成小麦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不协调,叶片嫩而弱,根系发育不良,苗子普遍较弱,小麦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积累少,抗冻性较差,易发生冻害。

3.2015年11月23日~25日,邓州市气温骤降,冷暖剧变,气温自8℃~9℃降至冰点以下,这使缺乏抗寒锻炼的晚弱苗和生长过旺的拔节苗遭受严重冻害。

(二)人为因素影响

2015年冬季,面对小麦冻害,邓州市农业技术人员做了大量调查,发现存在下列问题的田块,遭受了严重冻害:

1.混淆品种特性播种过早的弱春性品种,抗寒、抗逆性弱的品种,麦田冻害严重;半冬性品种未受冻或受害较轻。

2.整地质量较差“小麦不怕草,就怕坷垃咬”。用旋耕耙旋耕的麦田垡块大,坷垃多,土壤桥空不实,麦根悬空,形成露籽苗,不利于根系下扎,透风跑墒,冷空气容易侵入土下冻伤根系,这样的小麦,容易遭受干冻。

3.播种时间不当播种过晚,地温较低,麦苗生长较慢,分蘖少或不分蘖,根系少而短,麦苗体内积累的有机养料少,易形成冬前弱苗,遭受冻害。播种过早的弱春性品种会形成假旺苗,易造成冻害。

4.播种量过大播种量大,单株的营养面积太小,个体发育不良,其分蘖节和叶鞘内养分含量少,抗寒能力差,特别是早播麦田,播量大时,易造成大群体,麦苗旺而不壮,易受冻害,且受冻程度较重。

5.播种深度不适播种过浅,易出现缺苗断垄问题,分蘖节离地面过近,次生根无法形成或形成过晚,抗冻能力减弱,易引起冻害;播种过深,出苗过程中消耗种子中营养物质过多,分蘖推迟或不分蘖,麦苗生长细弱,而且植株内养分积累少,抗冻能力弱,遭受冻害,大量死苗。

6.肥料施用不足缺肥田块小麦幼苗黄瘦,叶片小,生长缓慢,分蘖小,积累的糖分少,不耐冻。

二、小麦冻害的预防措施

分析邓州市2015年小麦遭受冻害原因,可以说是“天造加人不为”。“天象不可控,人是可作为”。小麦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及早采用“抗”“防”“减”“保”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是预防小麦冻害发生的有效途径。其措施主要是:

(一)选用抗性品种

根据邓州市气候条件、生产水平、生产条件,品种利用的原则是以稳产、高产为中心,以抗灾、避害为重点,早中茬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选用增产潜力大、抗寒性好的半冬性品种;晚茬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选用高产、稳产性能好、抗寒性强、适应性广的弱春性品种;水肥条件较差的地块,选用稳产性好、抗旱抗寒抗逆性强的品种。

(二)测土配方施肥

小麦播种前,取土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做到“以地定产,以产定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因缺补缺,科学配比,合理施用”。目标产量每亩500公斤左右的田块,每亩总施肥量氮肥(纯氮)为10~11公斤,磷肥(五氧化二磷)4公斤左右、钾肥(氧化钾)4~5公斤。施肥方法上,要做到氮肥深施,部分氮肥、全部的磷钾及微量元素做底肥一次性施入,剩余氮肥可根据小麦需肥规律和土质特点分期施入,以减少无谓消耗,提高肥料利用率,为小麦健壮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三)实行机械深耕

按照“秸秆还田必深耕、旋耕田块必镇压”的技术要点,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千方百计扩大机械深耕面积,耕深25厘米以上。旋耕机作业的地块,要多次耙耱镇压,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一次。所有麦田都要耙透、耙实、耙平、耙细,达到上虚下实、土碎土细、地面平整,为小麦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地下环境。

(四)提高播种质量

小麦播种以培育冬前壮苗为目的,严格把握播期、播量、播深,做到适时、适量、适深、足墒播种。

1.足墒播种在小麦适播期内,“宁可适当晚播,也要底墒足”,若墒情适宜,可直接整地播种;若墒情不足,要提前造墒,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2.适期播种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邓州市小麦适宜播期:半冬性品种为10月10日~20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20日~30日。要弄清小麦种性特点,该早宜早,该晚宜晚,切莫混淆。

3.适量播种在适播期内,要因地、因种、因播期而异,分类确定播量。一般高产田每亩基本苗要求为15万~20万株,下种量7.5~10公斤;中产田每亩基本苗为22万~25万株,下种量11~12.5公斤;晚播麦田,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株左右,每亩播量最多不超过15公斤。

4.适深播种严格掌握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切不可过深过浅。

(五)加强冬前管理

加强冬前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是预防冻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1.培育壮苗冬前管理要因苗制宜,分类施治,促弱控旺保壮。对冬前已出现旺长的麦田,可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或进行深锄断根,以延缓麦苗生长;对小弱苗、独脚苗、渍害苗、药害苗、底肥不足的麦田,可在冬前结合浇水或趁墒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公斤,促其快长;对壮苗不追肥、缓浇水、浅中耕,以实现一壮到底,安全越冬。

2.中耕划锄中耕既可消灭杂草,使水肥得以集中利用,以蓄水提温,增温防冻,保护分蘖节不受冻害,减少病虫害发生,还能消除板结,疏松土壤,增强土层透气性,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和分蘖的发育。

3.耙耱镇压冬季进行耙镇压可以粉碎坷垃、弥合裂缝,使麦根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冷空气侵入而伤害麦苗。同时,镇压还具有提墒作用,可增加土壤表层的含水量,有利于缓和低温冷害和冻害。土壤暄松的麦田,可于晴天午后气温高时进行镇压耙耱,早上有霜冻时,不宜镇压,以免伤苗过重。

4.科学冬灌冬灌宜在日平均气温为3℃~5℃时进行,此时“夜冻日消,冬灌正好”。冬灌水量不可过大,以能浇透当天渗完为宜。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地面积水,遇到低温结成冰层,使植株地上部分受冻,麦苗窒息而死。冬灌后土壤水分充足,可以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还可以促进越冬期小麦苗的根系发育,巩固健壮分蘖,有利于幼穗分化,并为第二年返青期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另外,冬灌可以踏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可谓一举三得。

三、小麦冻害的补救措施

根据小麦冻害发生时期不同,可分为初冬冻害、越冬冻害和春季冻害,无论何种冻害,只要分蘖节不死,都不应放弃毁种,可通过中耕、追肥、浇水、叶面喷肥、病虫害防治等补救措施,及时加强管理,促其尽快转化,最终能把冻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取得一定的产量。

(河南省邓州市种子管理站肖怡焕)

猜你喜欢

春性冬灌邓州市
小狗的自述
邓州市
北疆超晚播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比较
果树冬灌 保温防旱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资源在春性环境下的利用价值
河南邓州一起涉嫌经济诈骗案陷批捕僵局
邓州市
苹果树冬灌好处多
我国科学家分离出春性甘蓝型油菜自主开花基因
小麦冬灌技术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