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与实干:民族复兴的两大支柱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七周年之际
2016-04-02单一良
文/单一良
自信与实干:民族复兴的两大支柱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七周年之际
文/单一良
导 读
67年来,中国人民甩掉了备受屈辱的“东亚病夫”的帽子;67年来,中国摆脱了“一穷二白”的困窘局面,逐步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不容忽视的是,快速发展累积的问题也开始集中释放。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必然需要自信和实干这两大支柱给予支撑,以应对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
岁月悠悠,六十七载风雨,弹指一挥间。67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人无不为之骄傲。每每在这一刻仰望飘扬升起的五星红旗,国人内心都会涌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来。
但是,伴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自身尚未完全解决的一些问题与外部世界羡慕嫉妒恨的双重叠加,让刚刚找到道路方向和自信感的少数国人又陷入另外一种“成长”的焦虑:我们的选择正确吗?如果正确,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问题?如果正确,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西方国家反对我们?
67年,对于一个人而言,已经进入花甲之年,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仅仅只是开始。特别是我们走出了一条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道路,很多尝试还在初级阶段,需要更多的自信支撑和更多的实干坚持。同时,67年来累积的问题现在也开始集中释放,为解决这些问题又需要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无疑又会触及既得利益者并产生新的不确定性。这时候,困惑与疑虑就会随着而来。缺乏方向意识和道路意识的人的表现和行为,往往就是缺乏自信和消极观望。
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际上要求我们既要内心充满情怀,能够仰望星空,自信满满地憧憬梦想,又要锻造强大能力,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梦想。否则,我们要么成为对未来失去信心、言必称“西方”的投降派,要么成为只会空喊口号、“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空想家,如果这两类人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主流,“中国梦”就只能是“空中楼”、“水中月”。
回顾中国共产党95年成长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67年奋斗史,我们发现,其中最大的成功经验,往往是具备了下述特质。中国共产党最为艰辛和惨烈的时期,是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这一阶段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正是有了自信和实干,在党领导下的红军指战员才能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苦难,最终摆脱了困境,取得了胜利。1949年后,受制于国际环境,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薄弱,人才匮乏,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拥有核武器和高端国防科技,妄图将新政权扼杀在摇篮中。但是,就在这“一穷二白”的现实环境下,我们自主研发出原子弹、氢弹等高端国防科技产品,并由此形成门类齐全且独具自主特征的国防工业体系。如今,无论是先进的歼-20飞机还是自主研发的航母、潜艇,无论是深水考察还是航天登月,我们已经不落后于世界强国。这样的成就,如果没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自信的决策,没有四五十年前那批深入西北荒漠的国防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实干奉献,一定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的国防建设也不可能跟得上世界的步伐。
回顾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需要自信和实干这两大“支柱”给予支撑。实现民族复兴,首先需要自信。有自信者,必是志向高远、坚韧执著之人。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着眼于世界潮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的巨大跨越,把中国推向最接近世界中心的时候,我们具备了参与世界规则制订,甚至有可能居于引领世界前行的能力。有了两个基础,便将中国梦由“一雪国耻”升华到“开创文明”的新境界,我们要有成为世界发展的参与者与推动者的高远志向,而不是躲在自家院子里“自娱自乐”,比如提出“命运共同体”与“共享中国发展成果”等世界级的口号。也就是说,民族复兴应该以现代文明和世界坐标系为评价尺度,以立身人类文明制高点起引领作用为指标。有自信,还要对自身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发展起来了,并不证明我们什么都正确,有了“有错必改”的自信,就不会害怕错误不期而至,而有了“殊途同归”的自信,就不用担心旁人对道路选择评头论足、妄加揣测,而是坚定不移地用事实说话。
当然,仅有高远的志向还不够,还要有为高远志向坚韧执著拼搏的信心和决心。大国的兴起和衰落,一般都经历漫长的过程,并且在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挑战,有时还尖锐到战争的程度。如今,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不必再通过残酷的战争来实现国家崛起的程度,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而非铁血道路。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远的志向有时也会走些弯路。因此,在心理上要有“持久战”的准备,要有设计百年计划的准备。只看重眼前利益者无法实现民族复兴梦,信念坚定、坚韧顽强、不怕挫折的奋斗精神,就必然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践行者的基本品质。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一次次陷入危机,但最终又能一次次渡过难关,靠的是中华文化所塑造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这正是民族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中华儿女坚定的文化自信。
实现民族复兴,还要苦干实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民族复兴事业前途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们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从来不欢迎那些只会耍嘴皮子、喊空口号,只会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人。古人云:为政贵在行。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族名士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影响一代风气。人们痛陈其害:“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
中华民族百余年的奋斗史,也印证了这个道理:靠着“节衣缩食、勒紧裤带”的奋斗精神,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鼓起“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勇气,用短短数十年走过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历程;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一心报国,“用生命擎起了舰载机起飞”;“最美乡村教师”格桑德吉不惧艰险,过冰河、溜铁索接送孩子上学,被村民誉为门巴族的“护梦人”,等等。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大飞机的研发历程实际上就是我们苦干实干的一个缩影。今年7月2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总装下线。至此,中国大飞机“三剑客”——C919、运-20、AG600已悉数登场。这一切,一定会让我们回到1970年的那个夏天,尽管我们国家的生活还捉襟见肘,但运-10项目还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上马,五湖四海各路精英云集,十余年里刻苦攻关,但在首飞之后,又迫于当时国家财力困窘而被迫下马。1993年再次上马奋进,几百个单位、无数科研人员参与,又是一次次探索试验和失败,二十多年艰苦付出,最终让项目在点滴成长中向前推进。这种坚持不懈的实干,终于让“大飞机梦”照进了现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正是千百年来历史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重要理念。
祖国六十七载历程,让我们在痛苦与喜悦中逐渐成熟起来,有了更多信心和实力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今中国,站在一个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更需要志向高远、坚韧执著的人,需要实字当头、以干为先的人。让我们能够充满自信地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变化,充满自信地面对质疑、压制与误解,充满自信地面对更多困难与挑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创实绩,共享人生精彩,共享梦想成真,共享国家和时代的成长与进步,最终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作者系《人民法治》杂志社执行社长、人民法治网总编辑,法学博士、管理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