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构建“放心粮油”新机制、新体系
2016-04-02
四川:构建“放心粮油”新机制、新体系
近年来,四川省粮食部门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规划先导、协会督导”的思路,以“惠及民生”为出发点,创新构建“放心粮油”体系,确保粮油质量安全。目前,全省累计投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87亿元,撬动地方及社会资金15亿元以上,已建或在建18个粮食质量可追溯体系和质量监管平台、8个市开展了“互联网+放心粮油”试点,支持80个粮油加工企业开展技改和品牌提升、建设“放心粮油”配送中心82个、旗舰店79个、展示体验店16个、各类示范店1000余家。
“三多”并举,创建“放心粮油”新机制
针对全省“放心粮油”工程起步早、发展慢、不规范、亏损重的问题,四川省粮食局党组认真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混合经济的机制构想,果断打破原有“放心粮油”推广主体——国有粮食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超常规提出了四川必须走“多元主体参与、多重功能融合、多种资金共建”的“放心粮油”推广之路。
一是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放心粮油”工程建设,民营企业作为“放心粮油”建设主体的已占3/5以上。二是探索将“放心粮油”与粮油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有机结合。遂宁市粮食局质量监督检验站与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合作,建立了涵盖种植、收储、加工、配送、销售、监管等环节的“放心粮油”产品质量监管追溯体系。消费者通过扫描“放心粮油”产品二维码,可以获得产品从原料生产种植到加工流通的全过程信息,实现“放心粮油”产品的溯源。这种模式既发挥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又同步推动粮食质量监督检验、粮食信息化等领域的发展。三是探索将“放心粮油”体系建设与粮食文化、粮食科普相融合。遂宁市德胜商贸公司建设的“放心粮油”生活体验馆定位为功能性展示体验平台,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和社会团体开放。消费者在体验馆可以了解到粮食从种植到走上餐桌的全过程知识和粮食机械的发展变迁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小型榨油机、碾米机等,掌握粮油加工的基本知识。体验馆集科普性、趣味性、体验性于一体,丰富了“放心粮油”的文化内涵。
目前,中粮集团、北大荒集团等大型粮食企业已在川拥有500多家经销商、800多家终端形象店。由全省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四川军粮连锁”、“川粮便民连锁”两大系列已和全省粮食应急网点体系、四川地方土特产品系列有效接轨,深度融合,遍布全川。同时,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全国供销社“老邻居”网点建设等部门资金也积极支持“放心粮油”工程,并与粮食部门专项资金、民营资本形成资本叠加优势,促进了全省“放心粮油”示范工程步入快车道。
“四动”并行,编织“放心粮油”新网络
相比较以往单一依靠行业协会驱动“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常常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对此,四川省粮食局提出了“行政推动、协会驱动、政策拉动、企业联动”的四轮驱动战略,着力打破“放心粮油”网点“碎片化、无秩序、欠规范”的旧格局,积极编制“放心粮油”新网络。省政府将“放心粮油”工程列入“全省农业农村‘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将“放心粮油”工程纳入年终考核,制定了《四川省“放心粮油”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了全省“放心粮油”标识系统,制定了加强“放心粮油”示范工程建设的意见。四川省粮食行业协会成立了“放心粮油”分会,下发了《“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工作实施办法》、《四川省“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市场准入及退出管理办法》等文件,四川省粮食行业协会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分行签订了“全力支持四川省‘放心粮油’工程”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金额100亿元。2013年省粮食局会同省财政厅投资1000万元开展 “放心粮油”示范工程试点,2014年又在7个市、21个县的粮油企业全面推进“放心粮油”工程体系建设,2015年全省1亿多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全部用在16个市州的“放心粮油”体系建设上。2016年,省财政又投入0.4亿元,用于“放心粮油”体系建设。在财政资金的拉动下,有关部门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吸引各类主体、各种资金参与推进,涵盖种植、收储、加工、配送、监管、消费等环节的“放心粮油”工程体系建设。由35家国有及民营企业共同参股注册的四川鼎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已到位资金3.1亿元,已建“川粮”便民连锁店100多家,目前已成为全省“放心粮油”工程的主力军。中粮成都产业园携手新津、都江堰、盐亭等县粮食部门开展“放心粮油”进社区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六措”并施,创建“放心粮油”新体系
1.建立优质粮油种植基地。
四川省粮食部门积极引导粮食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适度流转农民土地、建立自营原料种植基地,2015年全省支持或参与建立了274个粮食专业合作组织,直接支持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35.9万亩。同时,各地粮食企业还按照优质粮油生产技术规程,在种子供应、测土配方、农药化肥使用、田间管理等方面建立管理制度,形成全程监管体系,确保种植环节粮油产品质量。
2.建立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为了保证收购粮食质量、解决粮食丰收后晒干难、收储难等问题,粮食部门充分发挥设施、技术、人才等优势,在105个产粮大县,投资1.66亿元,开展多方位、全过程的“川粮产后服务工程”,每年可减少农民粮食损失5%~7%。成都市大力支持农村专合社发展,集中省、市粮食行业、地方政府及专合社资金集中建设24个粮食烘储中心。
3.培育优质“放心粮油”产品。
近年来,全省投资70多亿元对260个粮油工业项目进行了新建或技改。2012年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支持粮油加工业专项资金6亿元以上,切实保障了产品质量。全省有3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3个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141个产品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全国“放心粮油”产品、50家企业分别被评为“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以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2014)四川农业博览会、第十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川渝(遂宁)精品粮油展示展销会为平台,大力宣传推广“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及产品。
4.构建现代粮油营销网络。
2015年全省粮食行业发展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5800个,今年上半年规范建设“放心粮油”配送中心82个、“川粮便民连锁店”669家、四川军粮连锁店120个。同时,按照每个乡镇、街道以及每3万人1个供应网点的原则,力争在2018年年底前在全省城乡全面建立“放心粮油”供应网络,确保销售环节粮油产品质量。
5.加强粮油质量日常监管。
一是各级粮食部门采取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的方式,严格检查原粮质量和化学药剂使用情况;二是把好出厂关,积极指导粮油加工企业加强产品质量自检;三是把好市场关,建立联合执法制度,会同相关部门对市场销售粮油产品进行检查;四是接受消费者监督,所有“川粮便民连锁店”公开承诺,保证粮油产品质量。
6.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
2013年四川省粮食局率先在遂宁市探索建立了粮油产品全程跟踪与溯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平台、消费者查询互动平台、企业内部自动管理平台等三大平台。目前已经有18个市(州)正在紧锣密鼓地加紧建设粮油质量监管平台及粮油质量追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