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pus数据库研究综述
2016-04-02王继红肖爱华张贵芬洪寒梅
■王继红 肖爱华 张贵芬 刘 灿 洪寒梅
1)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金山东路1号 221008
2)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大学路1号 221116
3)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31002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科技期刊和科技论文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很多国际数据库看好中国期刊市场,纷纷进驻中国。这些国际数据库不但具有检索功能,还具有学术评价和期刊评价功能,给中国期刊走向世界搭起了桥梁,在促使中国期刊标准化、规范化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Scopus数据库(下文简称 Scopus)就是其中之一。Scopus由 Elsevier公司于 2004年 11月正式推出[1-2],在最初就利用SJR指标[3]作为期刊评价的主要指标,随后又于2010年将由Moed提出的SNIP指标[4]作为SJR的补充指标正式推出。Scopus有覆盖学科全面、数据来源丰富等特点,兼有检索、引文分析评价、超强链接等功能,集成了对学术期刊、书籍和网络信息以及图书馆本地资源的访问,提供全文、引文、摘要、网络资源、专利资源、图书馆资源之间的快速相关链接,能够保持与研究领域内的最新信息同步。Scopus目前收录期刊22245种,其中注册地在中国大陆的有800多种;收录的会议论文有7200000多种。
在国外,对Scopus的研究始于对它的定性描述和比较[5-6]。2008年,Visser与Moed[7]指出Scopus已经成为继WoS后,科学计量学研究中数据源的又一种选择;Neuhaus与Daniel[8]认为,与WoS相比,Scopus收录的期刊数量更为庞大,尤其是对开放存取期刊有着极为广泛的覆盖范围;后来研究重点放在了Scopus和WoS在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中的比较[9-22]。对两个数据库的比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两个数据库的覆盖面[9,15-18];对科研产出结果评价和对研究者、科研单位及国家影响力评价的准确性[9,19-20];期刊分类的准确性[21-22]。Moed、Leydesdorff和 Waltman等[23-25]研究了 SJR、SNIP、SNIP2等指标的原理和特点,使Scopus的分析评价结果更合理。Bazm与Sweileh等[26-27]基于Scopus数据库分析了某一学科的发展。
在国内,2004年由Elsevier公司供稿,在《图书情报工作》上发表了一则介绍性新闻稿。2005年相继发表了两篇介绍此数据库特点、检索方法、检索结果的处理及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论文[28-29]。随后,Scopus数据库开始引起中国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学者的关注,相关论文日益增多,对该数据库的研究也日渐深入。这些研究加速了Scopus数据库在中国的推广,拓展了中国学者对Scopus数据库的使用范围。
因为Scopus起步较晚,特别是在中国的覆盖面尚不够大,与WoS、EI和中国知网相比,大家对其的认知和使用程度尚不够高。笔者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做了一项调查,从调查结果发现,专家学者在查询文献时使用WoS、EI、CNKI和Scopus数据库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3.79%、31.90%、81.90%和16.38%(此调查项为多项选择)。虽然我国学者已对Scopus数据库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缺少对已发相关文献的定量分析和综述。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有关Scopus数据库的中国文献,发现中国学者对Scopus数据库认知发展变化,以期探索充分利用Scopus助推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可能途径和方法,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文献获取方法
本文是以2004年1月1日—2016年7月20日时间段内,以国内所有有关Scopus数据库的文献为基础,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并找出规律。因Scopus数据库于2004年11月才正式推出,所以检索时间起点定为2014年。检索方法是在CNKI和重庆维普中以“Scopus”为检索词检索全文,找出与Scopus相关的文献,除去重复发表的和研究内容不相关的文献后,得到目标文献。统计这些文献历年发表情况,包括论文的发文数量、内容和质量(论文质量从篇均被引频次和刊发在核心期刊的论文比例两个指标衡量)。
2 Scopus数据库相关文献分布特点
对目标文献的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知道,有关Scopus的文献共145篇,其中英文文献5篇。从2004年开始,到2012年达到高峰期,此时论文数最多,而且核心期刊论文比相对较高,作者分析的角度也很全面。说明至2012年,文献作者对Scopus已经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对它的应用也相对深入。从文献的篇均被引次数和刊发在核心期刊的论文比例上来看,研究Scopus的文献整体质量较高,多数都发表在行业核心期刊上。但总体来说文献量不够多,这与Scopus的使用权限有关,很多高校或研究所未购买此数据库。
表1 来自知网、维普数据库的有关Scopus数据库研究文献统计表
利用CNKI的文献分析功能,得到目标文献期刊分布图(图1)。从图1可以看出这些文献的期刊分布相对集中,69.6%的文献发表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现代情报》《图书情报工作》等行业核心期刊上。而其作者分布相对分散,说明Scopus研究尚未形成有规模的学术团体,学者个体对其研究的延续性不强。从基金分布上看,非基金资助占据了83.3%的比例,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资助仅占9.7%,说明此研究多属学者个人所为,对于Scopus数据库的研究和利用尚未引起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当然,这与我国社科类的研究总体上受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比例低的现状是一致的。目标文献在CNKI中的H指数为13,关键词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Scopus(52次)、H指数(23次)、期刊评价(21次)、Scopus数据库(15 次)、SJR(15 次)、文献计量(12次)、数据库(11 次)、SNIP(11 次)、引文分析(10次)。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可以知道此方面的研究热点是H指数、期刊评价和SJR等,可见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将Scopus用于期刊评价,而其另一功能,即学科分析则相对较少。
图1 Scopus相关文献分布图
3 Scopus数据库相关文献内容特点
纵观国内Scopus相关文献,可以将其总结为四大类,即功能和应用介绍、与其他数据库的比较、期刊评价、学科分析。早期作者多出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图书馆。因为Scopus是二次检索库,它的出现最先是面向图书馆相关人员,方便他们检索文献,正所谓有了使用权才会有发言权。
3.1 功能和应用介绍类文献
功能和应用介绍类的文献主要集中在Scopus数据库出现的前4年,即2005至2008年。研究机构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图书馆,这些文章多发表在图文信息类核心期刊上,内容上多是简单地介绍Scopus的收录特点[30]、遴选要求[31]、如何检索使用[28-34]。2012年出现了对Scopus设计理念的思考[35],指出国内数据库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对自身界面设计、资源整合以及多方面的细节问题进行改进,以切实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可见当时研究内容相对浅显,鲜有实例应用研究。这与一个新事物的发展规律相符,一般来说,大家对新事物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
3.2 与其他数据库比较类文献
在2006年开始有了将Scopus与SCIE数据库进行比较的文献,最早的比较多为定性功能介绍型对比[36-37],普遍认为Scopus与SCIE数据库在引文检索方面相差无几,但在数据收录范围上Scopus略胜一筹。后来发展为对二者在评价期刊方面的实证对比研究[38-41],和利用H指数评价科学家的比较[42]。研究结果多认为两种数据库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没有一个指标能够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多种指标相结合,相互补充,才能促使期刊评价研究的不断进步。
3.3 期刊评价类文献
此类文献最早出现在2006年,鲍国海[43]对Scopus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地区分布、收录起始时间分布、学科分布和数据库分布等。2010年,顾东蕾和朱正唯[44]将Scopus数据库用于对中国期刊评价的实证研究,它以Scopus为数据源对药学信息学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H指数的角度确立了药学信息学的核心论文集和领航期刊集。此文献从实证角度,展示了Scopus及其评价功能的特点和优势。2011年学者们将Scopus用于馆藏期刊的甄选建设研究[45],以进行文献保障的实践指导[46]。此后,便开始了更多的将Scopus评价期刊的各项指标用于评价我国期刊的文献。王一华[47]以专家评价为“参照系”,比较研究了 IF(JCR)、IF(Scopus)、H指数、SJR值、SNIP值对学术期刊评价的效果,研究证明,SJR值的期刊评价效果更优,可以替代 IF(JCR)。魏瑞斌[48]以统计学方法分析了Scopus收录期刊SJR指数的分布规律,发现期刊SJR指数的分布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SJR指数的理论值与期刊序号的关系可以用回归方程表述,且具有很高的拟合度。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李雪等[49]将SJR指数的算法引入到CNKI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用来评价分析我国海洋科学类期刊的优劣势,并根据评价结果给出了该类期刊的发展建议。这是首次对Scopus评价指标的延伸应用。顾东蕾等[50]从Scopus收载的中国期刊的定量指标,即数据库平均引文势和数据库主题覆盖率的角度,统计分析了二者的相关性和意义,拓展了Scopus在国内的推广和使用的定量研究。2013年,耿鹏等[51]基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SJR分析了我国医学学报在国内外医学领域的地位,并指出应充分利用Scopus等国际数据库提升我国期刊国际影响力,说明学者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借助国际数据库平台提升我国期刊水平的问题。史艳芬[38]利用SPSS软件证实基于Scopus数据库与JCR中的期刊评价指标SJR、SNIP与IF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且发现在某些学科领域的期刊评价中,Scopus数据库的SNIP指标与IF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014年,丁佐奇等[52]用Scopus的评价指标SJR、H指数、自引率和零被引率对江苏省38种科技期刊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要通过追踪学科前沿热点,约组优质稿件,提高稿件录用标准等措施,提高SJR和H指数,降低自引率和零被引率,此研究将对Scopus的利用提升至分析一个省期刊群水平的高度,并能为省期刊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决策依据。刘筱敏[39]从两年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刊均施引频次等指标出发,比较分析了 Scopus和SCIE数据库中学科之间的期刊指标,发现两个数据库论文数据的构成是期刊引用数据存在差异的可能因素。2015年,陈娟[53]研究发现,Scopus和WoS收录的OA期刊在各学科上的期刊评价指标均值低于非OA期刊,然而OA期刊相比非OA期刊在期刊评价指标的进步速度上更具有优势。
3.4 学科分析类文献
2009年开始出现将Scopus用于学科研究的文献,以帮助研究者和管理者明确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这也是Scopus的主要功能之一。学科分析包括了学科领头人物分析、科研机构分析、研究热点分析、发展趋势分析、区域科研评价等。范秀凤[54]以“微生物组”研究主题为例,利用Scopus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分析了微生物组的历史发展过程,并指出可以利用其保存检索式(Saved Searches)、检索通告(Search Alerts)、作者引文通告(Author Citation Alerts)、文献被引通告(Document Citation Alerts)等个性化服务功能及时掌握研究主题的研究现状和前沿。2010年,张静[55]对Scopus的检索功能用一个科研领域的实例进行了说明,启发研究人员可以利用Scopus追踪学科研究热点和趋势,发现前沿研究机构及潜在的合作伙伴。科技期刊可利用此功能进行科研分析和学科发展跟踪,帮助编辑把握选稿方向、组织热点专刊及发现潜力作者和研究机构。值得说明的是,2007年开始出现内容涉及Scopus数据库的硕士学位论文[56-57],这意味着此数据库的开放和利用已经引起高校学者的注意,并开始进行系统的研究。
4 结语与讨论
从Scopus研究在中国十余年来的发展历程可知,其发展进度基本与国外同步,学者对其的研究由浅入深,研究的范围逐步变广,对其认识也逐步加深。但国内由于数据库使用权限的限制,将Scopus用于学术评价和期刊评价的研究相比WoS而言,仍有可提升的空间。随着SCIE的易主[58],引发了期刊界对影响因子IF强烈抵制的热潮,Nature集团在线发表题为“Time to remodel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的社论,并以“Nature and the Nature journals are diversifying their presentation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为小标题,宣告Nature出版集团将重塑期刊评价方式,改造期刊影响因子[59]。作为能补足IF诸多缺陷的SJR、SNIP等指标,有望成为期刊评价新宠。其实期刊本身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学术信息的社会传播和学术评价[60],若能合理利用各种国际数据库,则可帮助期刊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对Scopus数据库也是如此。笔者认为以后对Scopus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
(1)目前对Scopus的认识和利用尚不全面,已有文献局限在Scopus的SJR、SNIP和H指数的分析和应用上,应该挖掘其更多的指标如学科标准化科研论文影响力指数FWCI(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Cite Scopus等指标,明确其含义,并合理用于分析和评价科技期刊。
(2)Scopus与WoS及SJR与JCR等指标优劣势的比较,需要有更多实例验证以说明其区别与联系。目前的文献实证研究不够多,且缺乏定论。
(3)虽然Scopus收录了部分中国科技期刊,但数量毕竟有限,比例只占中国科技期刊10%左右。各期刊应积极申请加入,并注重利用Scopus数据库的学科分析和学术评价功能为科技期刊选稿、选作者、选专家,帮助期刊制定发展方向。Scopus和WoS一样功能强大,需要科技期刊工作者潜心研究开发利用。
(4)我国现有的期刊和科研评价体系应考虑如何引进Scopus的指标,采用多种评价指标组合与权重,以使我国期刊和科技更加健康地发展。
总之,从对Scopus数据库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可知,该数据库方便科技期刊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和学科发展现状,并根据由Scopus数据库得来的期刊自我评价指标和学科发展评价指标为自身发展进行科学定位。Scopus数据库也为科技期刊提供了一个向国际展示的窗口,并使之能与国际期刊同台比较。故对于Scopus、WoS等国际数据库,相关各方应持正确的态度,既不盲目崇尚,也不能完全摒弃和批判,而是应该正确地、合理地、恰当地利用,帮助我国期刊和科技进行国际定位,为期刊和科技的发展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About Scopus[EB/OL].[2016-07-20].https://www.elsevier.com/solutions/scopus.
[2]张建,张苏.Scopus数据库的特点与功能[J].情报探索,2007(3):67-69.
[3]SCImago Research Group.SCImago journal&country rank[EB/OL].[2012-05-16].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rank.php.
[4]Moed H F.Measuring contextual citation impact of scientific journals[J].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0,4(3):265-277.
[5]Jain N C.Scopus(TM) has w ider scope than Science Citation Index[J].Current Science,2005,88(3):331-331.
[6]Burnham JF.Scopus database:a review[J].Biomedical digital libraries,2006(3) : 1.
[7]Visser M S,Moed H F.Comparing Web of Science and Scopus on apaper-by-paperbasis[C]//Gorraiz J,Schiebel E.Excellence and emergence:A new challenge for the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Proceedings of the 10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Vienna:Austrian Research Centers(ARC),2008: 23-25.
[8]Neuhaus C,Daniel H D.Data sources for performing citation analysis: An overview[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08,64(2):193-210.
[9]Meho L I,Rogers Y.Citation counting,citation ranking,and hindex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researchers:A comparison of Scopus and Web of Science[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59(11) : 1711-1726.
[10]ArchambaultÉ,Campbell D, Gingras Y, et al.Comparing bibliometric statistics obtained from the Web of Science and Scopu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60(7):1320-1326.
[11]Leydesdorff L,Moya-Anegó F,Guerrero-Bote VP Journalmapson the basis of scopusdat a:acomparison with the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of the ISI[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2):352-369.
[12]JoséI, Granda O,Adolfo, etal.Which data base should we use for our literature analysis?Web of Science versus Scopus[J].Archivos de Bronconeumologia.2011,47(4):213.
[13]Carmen L,Félix M, Henk FM.Coverage and citation impactof oncological journals in the Web of Science and Scopus[J].J ournal of Informetrics,2008,2(4): 304-316.
[14]Gorraiz J,Schloegl C.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y journals:Scopus versus Web of Science[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08,34(5) : 715-725.
[15]López-Illescas C, Anegón F M, Moed H F.Comparing bibliometric country-by-country rankings derived from the Web of Science and Scopus:the effect of poorly cited journals in oncology[J].Journal of Informetrics Science, 2009,35(2):244-256.
[16]Mongeon P,Paul-Hus A.The journal coverage of Web of Science and Scopus:A comparative analysis[J].Scientometrics, 2016,106(1): 213-228.
[17]Norris M,Oppenheim C.Comparing alternatives to theWeb of Science for coverage of the social sciences'literature[J].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07,1(2):161-169.
[18]Harzing A W, Alakangas S.Google Scholar, Scopus and the Web of Science:A longitudinal and cross-disciplinary comparison[J].Scientometrics, 2016, 106(2): 787-804.
[19]Bar-Ilan J,Levene M, Lin A.Some measures for comparing citation databases[J].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07,1(1):26-34.
[20]Meho L I,Sugimoto C R.Assessing the scholarly impact of information studies: A tale of two citation databases—Scopus and Web of Scienc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60(12):2499-2508.
[21]Wang Q,WaltmanL.Large-scale analysis of the accuracy of the journal classification systems of Web of Science and Scopus[J].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16,10(2): 347-364.
[22]Leydesdorff L, Moya-Anegón F,Nooy W.Aggregated journal-journal citation relations in Scopus and web of science matched and compared in terms of networks, maps,and interactive overlays[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67 (9):2194-2211.
[23]Moed H F.New developments in the use of citation analysis in research evaluation[J].Varia-scientometrics,2009, 57(1) : 13-18.
[24]Leydesdorff L.Scopus's source normalized impact per paper(SNIP) versus a journal impact factor based on fractional countingof citation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11): 2365-2369.
[25]Waltman L,van Eck N J, van Leeuwen T N, et al.Some modifications to the SNIP journal impact indicator[J].J 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3,7 (2): 272-285.
[26]Bazm S,Kalantar SM,mirzaei M.Bibliometric mapping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of Iranian papers on reproductivemedicine in Scopus database(2010-2014)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productive biomedicine,2016,14(6): 371-82.
[27]Sweileh W M,Shraim N Y,Al-Jabi SW,et al.Assessing worldwide research activity on probiotics in pediatrics using Scopus database:1994-2014[J].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Journal,2016(9): 25.
[28]朱兵,吕淑萍.从Scopus看文摘和索引数据库的发展态势[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10):86-89.
[29]江惜春.全文数据库Scopus的检索与利用[J].现代情报,2005,25(9):148-149.
[30]冯玉.Scopus文摘数据库及其检索利用[J].情报科学,2007,25(3):401-403,414.
[31]冯颖,李晶,朱诚.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的期刊遴选[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61-63.
[32]阮伟娟.Scopus“一站式”学术研究导航平台应用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5):49-53.
[33]邓桂英,黄春燕.从Scopus看国内外数据库的个性化服务[J].现代情报,2007,27(5):64-66.
[34]邱均平,叶晓峰,熊尊妍.国外索引工具的发展趋势——以Scopus为例[J].中国索引,2008,6(1):2-14.
[35]王凡.Scopus数据库评析及启示[J].情报科学,2012,30(4):579-582.
[36]樊怡菁.SCIE和Scopus引文功能的比较分析[J].现代情报,2006,26(3):80-82.
[37]樊怡菁.SCIE和Scopus数据库之比较[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106-108.
[38]史艳芬.基于SSCI&Scopus对比分析期刊评价指标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12):119-121.
[39]刘筱敏,孙媛,和婧.Scopus与SCI来源期刊影响力差异化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171-1177.
[40]付中静.国际期刊评价指标的实证分析——基于 WoS和Scopus数据库对比视角[J].现代情报,2015,35(4):112-117.
[41]王丽伟,牟冬梅,王伟.Scopus数据库的期刊评价功能及其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09,27(6):864-868.
[42]王华华,潘卫.不同数据库H指数的差异分析及改进[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1):36-39.
[43]鲍国海.国外著名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6):1069-1077.
[44]顾东蕾,朱正唯.基于Scopus的药学信息学文献计量学分析[J].现代情报,2010(11):97-101.
[45]黄镝,汪婴鹰,彭佳,等.基于Scopus引文分析的馆藏期刊评估[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1(3):33-37.
[46]武海东.基于Scopus的文献保障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1,31(7):156-159.
[47]王一华.基于 IF(JCR)、IF(Scopus)、H指数、SJR值、SNIP值的期刊评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6): 144-148.
[48]魏瑞斌.基于Scopus的SJR指数分布规律研究[J].现代情报,2011,31(10):100-106.
[49]李雪,张潇娴,邱文静,等.我国海洋科学类期刊评价中的SJR指数应用研究[J].编辑学报,2012,24(5):506-510.
[50]顾东蕾,郑晓南,程启厚,等.Scopus数据库收载中国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767-770.
[51]耿鹏,汪勤俭,郭建秀.我国医学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SJR网站的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29(6):494-498.
[52]丁佐奇,缪宏建.Scopus收录期刊文献计量指标的分析及思考——以江苏省38种科技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8):1068-1074.
[53]陈娟.Scopus和WoS收录开放获取期刊的定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4):405-413.
[54]范秀凤.利用Scopus数据库助推科学研究[J].现代情报,2009,29(9):117-120.
[55]张静,黄文龙.Scopus与药学科研热点跟踪[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1):34-37.
[56]周英博.国际基础科学领域核心期刊H指数分析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17-18.
[57]陈红光.H指数及其适用性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14-17.
[58]Thomson Reuters.Thomson Reuters Announces Definitive Agreement to Sell its Intellectual Property&Science Business to Onex and Baring Asia for$3.55 billion[EB/OL].(2016-07-11) [2016-07-17]http://thomsonreuters.com/en/pressreleases/2016/july/thomson-reuters-announces-definitiveagreement-to-sell-its-intellectual-property-science-business.htm l.
[59]Time to remodel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Nature and the Nature journals are diversifying their presentation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EB/OL].(2016-07-27)[2016-07-29].http://www.nature.com/news/time-to-remodel-thejournal-impact-factor-1.20332.
[60]王浩斌.国家、市场与社会:学术期刊变革中的三维结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