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大象”轻装才能起舞
2016-04-01关育兵
文/关育兵
建筑业“大象”轻装才能起舞
文/关育兵
背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首先从工程建设领域入手,清理和规范各方面过多过繁的保证金,包括清理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中需缴纳的各类保证金,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在工程建设领域新设保证金项目,转变保证金缴纳方式,规范保证金管理等。这些措施初步估算将盘活建筑业企业近万亿元资金。(6月18日中新网)
建筑业对中国有多重要?2015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8.08万亿元,占GDP近27%,从业者超过5000万人,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相关研究表明,全球建筑业平均年增长率未来15年内将超过3.9%,超过同期全球GDP增长预期1个百分点。而且,美国的经验表明,即便城镇化红利消失,但建筑行业仍可迅猛增长。这意味着,发展建筑业,对当下“大工地”的中国来说,不仅是发展的最重要动力,即便将来,也是发展可以依赖的支柱。
然而,我国建筑业这头“大象”,却未能跳出优美的舞蹈。究其原因,就在于保证金“大山”“压力山大”,把“大象”压得喘不过气来。以浙江省某建设集团为例,2013年缴纳各类保证金33586万元,年末流动资金34.59亿元,工程保证金占流动资金的比例达9.42%。按银行贷款年利率7%计算,仅银行利息就要支付2351万元。据估算,全国建筑业沉淀甚至沉没的保证金达万亿元。保证金种类繁多,保证金投入总量大,回收周期长,沉淀过多,把本就属于微利行业的建筑业,逼进了狭小的生存空间,行业产值利润率不足3%,企业负担沉重,利润水平不断下降,转型发展困难。
保证金名目繁多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法律规范、没有明确标准、各地甚至同一地区缴付品类、数目不同。我国《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大多并未明确规定工程建设行业保证金的收取种类、比例、返还等。企业注册保证金、安全生产保证金、工期保证金、优质工程保证金等大多根本没有上位法支持。但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费用,犹如一块块巨石,不断地加码在建筑企业头上。没有章法、乱立规矩,不仅建设单位如此,一些相关部门、单位也向建筑企业伸出“黑手”,对施工企业管理从“一条线”变成“一张网”,绊着大象的四脚。连动都不容易,更莫说起舞了!
还要认识到的是,建筑业的从业者,大都是农民工。建筑业在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必将难以保障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而这又间接影响了城镇化的步伐,阻碍了农民的增收,迟滞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建筑业仍然前途无量。清理和规范各方面过多过繁的保证金,依法行政,公平交易,解决部门职责交叉、重复许可、中介服务收费高等问题,发展信用经济,规范清查“来路不明”的保证金,降成本、增活力,建设统一市场,促进公平竞争,才能让建筑业这头“大象”,带动我国经济更健康更有力地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