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重于黄金
2016-03-31
阳春三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又将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受全体公民的委托,检阅国家机构工作、商议国事、建言献策。
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恰如初春的天气一样,颇有些春寒料峭的感觉。我们期待着代表委员们汇集民情民意民智,为中国经济的良性运行、为中国改革发展大业的持续推进,指正方向、绸缪良策。
每当经济发展和改革形势较为低迷之时,我们总会想起一句老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当下,此话更显持之有故。即以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中国股市、人民币汇率走势来说,除去其他因素影响,人们的信心、人们的心理预期,无疑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催化作用。
事实上,如果我们把目光稍微放远一些,便会发现,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所开创的几十年发展繁荣的伟业,与其说是改革开放政策本身所铸就,倒不如说是改革开放的决策打破了羁绊民众身心多年的计划思维和计划体制、霍然提振了民众追求自由美好新生活的信心、激发了亿兆民众的创造性所致。
梳理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历程,不能不承认,有五次“三中全会”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4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中国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起基本框架。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在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加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这些关乎国运的党的重大决策,均先后成为全国两会上的重大议题,并经由全国人大的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得到了国民的拥护和践行。
回眸这30多年的峥嵘岁月,我们不难体悟,中国的前途系于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的前途则系于民情民意。人民信心充盈,则国家前途光明;人民信心匮乏,则改革道阻且长。
长久以来,中国改革发展之难,不在于顶层设计和底层创新;而是难在落实、难在行动。“知易行难”,即此之谓。即以上述几个关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而言,皆不可不谓是优良的顶层设计,然而,其中有多少圆满付诸实施了呢?
鉴此,对于2016年全国两会,我们最大的期冀和诉求是:上下同欲、凝聚共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锲而不舍、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