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机遇期的中国中东大战略

2016-03-31

中国经济报告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东地区中东一带

中国应该积极关注中东事务。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都是中东地区能源资源的购买者,现在中国应该在中东地区有更大的作为

中国应主动介入中东问题

中国经济报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6年1月19日至23日对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三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外交2016年开篇之作,也是西亚、北非动荡后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到访这一地区。此次中东之旅被誉为是中国新中东战略期的开端。请问您如何评价此次中东之旅?

艾力克斯·尼尔:这次中国领导人的中东访问具有历史意义,但同时我不认为中国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在中东地区现有的所作所为。中国领导人已经注意到美国和欧洲势力是如何卷入中东地区的权力斗争,并在若干场合中“赌错了马”,导致灾难性后果。中国已经取得了一些让西方国家意想不到的成果,与每一方都能搞好关系——甚至与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也是如此。对中国来说,最好的策略是在各经济体之间建立一条中美——中东所特有的文化纽带。虽然古代丝绸之路将阿拉伯地区、波斯文明与中国联系起来,但中东国家可能还没有亲眼目睹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盖尔·拉夫特:全世界都注意到了习近平主席的中东之旅,必须承认中国的中东政策进展得比以往都要快。中东地区充满着巨大风险,同时也具有重大机遇。

在过去的14个世纪里,中东的穆斯林世界被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宗教冲突分裂,这种冲突大多数时候是非暴力性的。但在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并除掉了萨达姆·侯赛因,将伊拉克从一个由逊尼派控制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由什叶派控制的国家。这一分水岭事件打破了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微妙平衡,引起了今天发生在伊拉克、叙利亚、也门和黎巴嫩等地的流血冲突。在穆斯林世界里,由伊朗领导的什叶派阵营可能是少数派,但在世界大部分常规石油储藏所在的波斯湾地区,他们却占据多数。因此,必须认真对待什叶派的崛起。

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冲突升级,不仅对一半石油进口依赖波斯湾的中国来说是个威胁,对国际体系而言亦充满风险。中国是目前唯一一个与什叶派和逊尼派均保持良好关系的大国;美国和俄罗斯都没有这样的优势地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近期访问中东时,在逊尼派占主导的首都开罗和利雅得以及在什叶派占主导的首都德黑兰都受到了热情接待——而所有这一切恰发生在两派关系高度紧张的时期。中国能够平等地与两派相处,使其在该地区可以扮演重要角色——一个真诚调解人的角色。由于两派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且与宗教密切相关,所以中国可能无法解决这一冲突;但中国可以帮助降低冲突的激烈程度,防止局面失控。鉴于中东地区处于危险的核武器化边缘,调解人这一角色就显得尤为关键。

中国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取代美国成为中东地区的“守护者”。但中国的地缘经济优势和新的东方外交风格,可与美国的军事和外交努力相结合,共同确保该地区尽可能地保持稳定,确保该地区的能源运输不被中断。

中国经济报告:对于中国在中东地区成为负责任的大国,你有何建议?你认为中国是否做好了承担可能风险的准备?

盖尔·拉夫特: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更加愿意承担风险。大国应该足够自信且敢于冒险,而不仅仅是推动其切身利益的实现。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受到自身发展目标的驱动;但今后中国不应该再局限于自身利益,而应在可能不会对其产生太多直接影响的全球问题上承担更多责任。

中东问题肯定涉及中国的经济利益,毕竟中东是中国大部分进口石油的来源地。但中东正出现一些明显会影响国际社会秩序的问题,需要中国的参与和处理。例如,难民危机可能会改变欧洲的未来面貌,他们需要人道主义援助和经济援助,中国对此可以作出贡献。中国应努力与对抗伊斯兰国的国际联盟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目前,这一联盟包括65个成员,但中国并不是其中一员。宗教极端主义是恐怖主义滋生的基础,中国也可以在谴责和反对宗教极端主义问题上发表更多意见。

我期待中国能够脱离长期以来的不干预原则,根据自己的利益、道德和价值观,在冲突中选择支持的一方。中国希望与每个人都成为朋友,但在现实世界中,如果你想取悦每个人,最终谁都取悦不了。

艾力克斯·尼尔:其实中国并不孤单,英国和法国也面临着同样的梦魇。伊斯兰极端主义、伊斯兰国是一个全球性的威胁,中国可以参与处理这个问题,而且参与越多可能结果会越好。

中国应尽快明确其中东战略

中国经济报告:有人认为习近平主席的中东之行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也有人指出此次出访对于地缘政治的重要性。你有何评论?

盖尔·拉夫特:这次出访非常成功,也是中国首次尝试触碰处于暴风骤雨中的中东,大家都在期待中国的后续动作。如果我们看到一系列商业交易而没有任何外交倡议,这将证实许多人的看法——中国对该地区的兴趣仅仅在于经济机会和经济利益,中国尚未准备好扮演大国的角色、承担大国的责任。除已在《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中列出的内容,中国应会很快阐明其中东战略。

对中国而言,最近的机遇应是叙利亚问题。叙利亚已成为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发动的代理人战争的战场。中国正处于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使其可以成为二者的调解人。几个月前,中国既接待了叙利亚的外交部长,也接待了其反对派。因此中国也许能在官方正式的和平谈判之外,与双方进行反向对话,这种反向渠道可以帮助缓和紧张态势。

此外,中国的新《反恐法》首次允许中国武装力量参与打击恐怖主义的海外军事部署和维和任务,让我们拭目以待中国政府是否会将此变成行动。

但是,也许中国最重要、最紧迫的角色应该是成为复杂的美—俄—中三方关系的调和力量。最近,华盛顿与莫斯科的关系非常紧张并持续恶化。俄罗斯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日前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美俄两国正迅速陷入一场新的冷战。冷战中的大多数时期,中东地区是这两个超级大国进行代理人战争的舞台。1973年,苏联与美国一度处于直接武装冲突的边缘。今天的中东过于混乱,已然经不起被拖入新的美俄代理人战争。虽然中国与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关系都一直不很和谐,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稳固而亲切的。美俄之间的裂缝给予中国新的责任——与其大国伙伴们一起合作,并鼓励它们一起努力解决地区问题,而不是互相削弱彼此。

艾力克斯·尼尔:我认为,中国应该积极关注中东事务,所以这次旅行的地缘政治重要性在于让中东领导人安心。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都是中东地区能源资源的购买者,现在中国应该在中东地区有更大的作为。

目前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地缘经济关头——美国在能源方面越来越依靠自给自足,而中东各国对多元化外交关系方面有着强烈的欲望。现在,我想很多中东国家都在它们的外交关系中“向东看”,而不是“向西看”。

中国经济报告:请问对中国的中东战略有什么建议?

盖尔·拉夫特:除了成为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间的真诚调解人,中国在该地区还可以扮演其他几个角色。中国利用自身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最有效方式,是将力量部署在其他大国失败或做得不够的地方。厨房里有太多的厨师是不明智的——每个大国针对该地区的不同问题承担不同责任,进行劳动分工是最好不过的了。

以利比亚问题为例,2011年,美国和欧洲均参与了北约对利比亚的干预,但很明显的是,它们都没有对这一破碎的国家给予足够重视。利比亚是一个重要的石油国家,在战略上位于北非地中海沿岸。结束该国内战的努力并未成功,并且由于缺少外国干预,伊斯兰国在那里不断获得力量。自卡扎菲统治时期以来,中国在利比亚就有许多经济利益。一旦达成政治解决方案,中国还可以在利比亚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可以决定加大其对利比亚的投入,在其他大国失败的地方取得成功。

艾力克斯·尼尔:中国是处理伊朗核问题的关键调解人。我认为其他的“P5+1”(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加上德国)国家也都欢迎中国作出的积极贡献。伊朗的能源生产能力多年来已经逐渐萎缩,而中东其他地区的生产潜力有所增加。如果伊朗能够遵守国际准则,它为什么不能在中国的帮助下走向繁荣?

“一带一路”与中国的中东战略

中国经济报告: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正积极进入中东,对此你有何看法?西方世界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有何态度?

盖尔·拉夫特:作为东西方之间的陆地桥梁,稳定的中东是“一带一路”战略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中东如果成为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会对中国联接亚欧大陆的努力形成威胁。中东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得到保护。然而,如果那些国家缺少法治和稳定的政权,伊斯兰国便能轻易制造破坏,吓走外国投资者。

为了确保贸易走廊的连通性,中国需要寻找办法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一旦“一带一路”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不被中断、能够不间断运行的经济走廊将关系到中国的切身利益。

确保中东稳定是符合中国与美国共同利益的一个目标。美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和兵力投送能力,在保护关键基础设施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此外,通过在逊尼派和什叶派国家之间建立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中国可以将“一带一路”作为减缓该地区紧张程度的机制。伊朗—巴基斯坦管道、阿拉伯海岸的瓜达尔港,以及通过中亚逊尼派穆斯林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连接新疆和德黑兰的丝绸之路高速铁路等项目,都能建立共同的经济利益,从而成为增信释疑的举措。

艾力克斯·尼尔:我们看到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逐渐发生微妙变化。例如,中国同伊朗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都发展了外交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应该偏离其不结盟的立场。“一带一路”计划本质上属于地缘经济战略,而不是地缘政治战略,习近平似乎也在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地区都奠定了实施该战略的基础。中东地区对“一带一路”的压力测试显示:如果动荡的政治和不稳定的局势影响“一带一路”计划,那么另一个国家或文化就会更受到青睐,完全可以取而代之。

为避免安全性问题,中国的战略就是提供经济发展的机会。这一考虑的逻辑在于:如果人们赚的钱更多、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那么安全性也会提高。此逻辑同样适用于喀什、设拉子或廷巴图克等地方。“一带一路”政策表明的是:通过改善连通性及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助于改善跨文化的连接,可以解除区域共同体之间长期存在的隔离。这些隔离滋生了太多不满情绪、误会和隔阂。

不可否认,目前西方世界仍然对“一带一路”计划持“等待和观望”态度。有些人甚至认为该计划只是中国在亚欧大陆从事新型交易的宣传口号,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是中国将国内过剩的产能转移到国外的一大战略。但是,从西方国家积极参与亚投行可以看出,它们至少愿意尝试“一带一路”计划。

中国经济报告:“一带一路”战略必将带动中国西部地区发展,也给新疆等省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请问对此战略尤其是国家安全战略有什么建议?

盖尔·拉夫特:随着中国协调发展的推进,新疆的稳定比任何时候都要重要。许多“一带一路”项目横穿这一地区,没有安全的环境很难吸引外商投资。分裂主义分子的自决野心不会实现,但中国应尽最大努力防止当地群众被进一步激进化。最重要的事情是控制新疆极端伊斯兰分子的活动。中国应该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加强与国外的合作,比如收集伊斯兰国在亚洲的活动情报。激进的原教旨主义是一种残忍且不具有妥协性的思想,毒害着人类的发展进程和全球安全。许多国家不愿点名批评这种思想,担心会冒犯温和的穆斯林。但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因为大部分极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受害者都是穆斯林本身。只有当我们“通过牛角制住公牛”,并意识到问题不在于恐怖主义,而在于为其提供肥料的思想意识时,我们才有机会消除其根源。

最后,要促进新疆的稳定,中国必须想办法改善自身与土耳其的关系,因为土耳其向西方的突厥语系群体提供强大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如同该地区的其他国家,土耳其的对外政策也在经历戏剧性变革。它与俄罗斯、伊朗的关系并不稳定,经济也比较低迷;同时,土耳其也是连接欧亚地区重要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且,它还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之一。这就要求中国重新设定与安卡拉的关系,要更加重视对土耳其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一带一路”的投资,以换取中土两国更有力的安全合作。

艾力克斯·尼尔:我认为新疆虽然曾出现一些零星的暴力事件,但并非是不可缓解的危机。我们注意到,在萨拉菲斯特思想的影响下,部分新疆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分子变得更加激进,在叙利亚加入圣战者的行列,必须对他们提高警惕,防范一切恐怖主义暴行及任何有可能威胁到中国在中东地区利益的因素。

(王艺璇译)

猜你喜欢

中东地区中东一带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中东地区未来商业航空领域缺口巨大
中东地区硫磺报价继续上调
中东地区9月份硫磺合同价格上涨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中东地区当前的宗派地缘政治格局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