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农村居民消费效应与经济模式探讨

2016-03-31王海燕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

王海燕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经济学消费理论构建模型,借助空间相关性的分析,探讨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棘轮效应差异,来判断当下经济模式下消费习惯跨地区转变对于不同消费者之间的影响,讨论农村居民消费效应与经济模式的产生。

关键词:农村居民 消费效应 经济模式 消费习惯 空间聚集

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消费模仿型排浪式特征已经基本结束,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成为新潮流,只有采取正确消费引导,释放并激发消费潜力,才能真正促进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作用凸显出来。基于此,本文探讨农村居民消费习惯对于整体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讨论农村居民消费效应与经济模式的产生,以期为经济学实践层面提供参考价值。

居民消费效应与经济模式理论概述

(一)棘轮效应与示范效应

要讨论居民消费效应与经济模式,首先要从居民收入角度入手。经济学消费理论中,影响消费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收入水平,相关理论假说的差异自然也就存在于收入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中。例如,凯恩斯(1936)提出了绝对收入假定的概念。在他看来,居民消费水平由居民当前收入水平决定,用函数(1)表示为:Cn=β0+β1×Yn。在此函数中,Cn为第n年居民消费的总支出,β0为居民自发性的消费水平,β1为居民边际消费水平,Yn则表示居民的当年绝对收入。根据上述函数,凯恩斯将当期绝对收入作为影响居民基本消费支出的唯一的变量。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假定,杜森贝(1949)进一步指出了相对收入假定的基本概念,他第一次将习惯的因素引入到函数中,提出了消费的棘轮效应与示范效应。其中,棘轮效应指明的是绝对收入水平变动并非能够立即且必然地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动。原因在于,消费决策并非单纯的理想化的行为,而是一种取决于消费习惯的行为。又由于消费习惯受到类似于社会需要、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制约,个人收入预期、消费标准、消费习惯之间必然形成一种内在的逻辑链条。与棘轮效应不同,示范效应指明的是经济社会中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从众性,也即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自觉地受到整个社会群体消费方式与水平的影响。农村居民作为整个社会居民群体中的独特环节,自然也受制于上述效应的制约与影响。本文讨论新常态下农村居民消费效应与经济模式,重点也就是在探讨不同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的棘轮效应差异,并通过空间体验的指数分析,来判断当下经济模式下消费习惯跨地区转变对于不同消费者之间的影响。

(二)消费滞后模型估计与空间聚集

实际上,与城市居民的消费现状比较可以发现,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现状呈现出更多的不稳定性。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受制于前期收入的影响较大,而且消费习惯在对于农村居民基本消费惯性养成中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有的学者将农村居民消费体现出的特征概括为消费滞后现象。实际上,农村居民的消费滞后现象也印证了棘轮效应的相关模型设置。作为棘轮效应的度量范畴之一,消费滞后模型通过收入、消费预期等产生对于当期消费的影响,其基本函数(2)表示为:Cn=β0+β1×Yn+μ。在此函数中,预设的前提是农村居民基于自发性的消费支出在特定的时期内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基于此种前提,若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棘轮效应,则意味着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所包含的纯收入项、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加,而因为棘轮效应产生的随机项μ就增加了模型的解释信息。

此外,上文所述的示范效应会在空间层面发生聚集,进而造成地理意义上的相邻居民之间产生消费习惯的影响。消费习惯的此种相关性与地理距离的关系较为紧密,学者们的研究路数也相对分散,应用统计学、物理学等诸多研究路向都被作为模式因子引入到相关的研究中来。类似此种时空相关性的研究,经由学者克里夫(1986)演绎为时空自相关移动平均线模型(简称STARMA模型),对于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可以进行线性组合。所谓时空自相关指的是相邻区域中对于某种特殊位置值的相似程度。倘若空间变量越接近,则表示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反之为负向相关性,其基本调整方式要借助于空间权重矩阵,与本文相关的可以采用第一种相邻矩阵,相邻为1,不相邻为0。至于与研究相关的度量空间相关性的方法选择上,本文采用了Moran`s I指数法,在分析各个省市中农村居民消费的倾向性数据之后,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空间聚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新常态下农村居民消费效应与模式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1980-2013)、《中國农村统计年鉴》(2011-2014)以及各省报送的关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相关的统计数据。本文在具体的研究对象的选取上以全国31个相关省市自治区为主要数据样本对象(港澳台除外),参阅了相关省市农村居民消费基本数据。具体的数据指标选择上,主要择取年均纯收入、现金消费、人均消费支出及农村居民在吃、穿、住、用、行、通信、医保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

从全样本数据的角度来说,在农村居民收入方面,自1996年至2013年,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1%,达到了8903.45元。其中,由于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地等相关举措的提出,黑龙江、吉林、辽宁、四川、云南等省份的平均增长率都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之相对的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或者沿海发达地区、重要城市的平均增长率要略低于全国普遍水平。在农村居民支出方面,全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达到了6122.38元。从消费支出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东部发达地区与沿海城市的消费支出要远远高于东北三省与西部地区省份,内陆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自治区域中的消费支出增长尤为缓慢;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比重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消费支出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此种巨大差异又非短时间内能够得以弥补的。从年均增长的角度来看,居民年消费支出增长达到了9.23%。然而考虑到我国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所拥有的资源与人口优势,其发展空间仍然较为广阔,这也意味着在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市场动力、抵御外来经济风险的新常态下,保证其发展的政策空间仍然亟待提升。此外,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层面上,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从1996年的60.12%下降到2013年的35.48%,恩格尔系数明显降低。交通通信支出达到了10.11%,农村固定电话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大范围应用是主要的增长贡献极。医疗卫生与保健领域支出增幅达到6.23%,在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农村居民对于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正在呈现新的亮点。在某些特定的区域,例如中部地区的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增加比重甚至达到了6.22%,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标准的4.76%,显示出某些地区居住成本的增加对于消费支出的贡献。

总体而言,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在吃、穿、用、通信等方面的支出都呈现出较为良性的向好态势。当然,部分农民因为城镇化而逐渐成为城市居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测试样本的消费能力转移到城市中区,在某些领域拉低了农村消费的增量与增效。

(三)模型构建

首先,结合基本函数(2)Cn=β0+β1×Yn+μ可以进行参数计算,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棘轮效应与示范效益存在与否进行判断。按照相应的DW检验方法,得出结论,受到随机项包含的滞后变量的基本影响,我国大多数农村居民消费都存在棘轮效应。调查显示,通过对于各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分析发现,除去北京、重庆、海南、贵州等省市效应表现相对不明显以外,其他省市的棘轮效应较为明显。

其次,本文结合上述分析得出考量棘轮效应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函数。从各个省份消费支出函数估计中提取相应的收入与支出棘轮效应值。其中,收入效应值反映的是过去收入对于当前消费的影响。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因为不同年份收入的递增基本倾向,此处将上述系数纳入到棘轮收入效应中。研究发现,收入效应必然导致居民基于储蓄为基本路向的各种意愿的增加。同理,前一时期消费对于当下消费的诸多影响,这也就是所谓的支出效应。基于上述分析,得出了棘轮效应的支出函数(3):Cn=35.862+0.744Yn-0.449Yn-1。根据公式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居民消费水平的改观普遍受到既往的消费习惯、收入水平等的限制与影响。换言之,受到居民普遍意义上的对于储蓄的偏好,对于收入的种种预期必然对于消费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倘若居民的基本收入情况减少一元,则意味着农村居民的消费值相应地减少0.5元。同理,倘若从全国各个省份分别来看,各个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棘轮效应差异较大。

最后,关于农村居民消费棘轮效应的空间聚类层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倘若仅仅将研究触角放置于单个地理位置的显示情况,则会忽视相邻的各个省市之间地理亲缘的相邻关系的影响。基于此种考虑,本研究把地理相邻数据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处理,通过空间聚类方式予以解决。诚如上述,与本文相关的可以采用第一种相邻矩阵,相邻为1,不相邻为0。至于与研究相关的度量空间相关性的方法选择上,采用了Moran`s I指数法,在分析各个省市中农村居民消费的倾向性数据之后,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的空间聚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显示,收支棘轮效应的聚集区各有不同。其中,北京、上海作为收入棘轮效应聚集区是此领域的核心地带,而支出聚集区除去北京、上海之外,还存着四川、吉林两个重要的聚集热点。

显然,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说,上述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带有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通过Moran`s I指数分析可以看出,北京、上海之所成为聚集热点,在于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居民消费受到之前和预期的收入的影响较大。而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收入变动影响的范围和幅度相对较小,支出效应则处于高集聚区的核心。

新常态下农村居民消费效应实证分析结论

农村居民消费削弱了收入增加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作为调查样本的省市中,大多数农村居民消费都受到棘轮效应的影响,而且基于棘轮效应的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基本是相同的。例如,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构成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即便是在同一地区内部的不同居民,也存在因为需求不足而导致的消费倾向与消费支出的差异性与盲目性。倘若出现农村居民当前收入低于既往的水平,则为了维持农村居民形成的消費倾向,就必须提高当下消费的收入占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即便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正处于较高的层次和较快的增长通道,农村居民整体消费倾向也存在下降的路向。

基于各省市区的农村居民消费棘轮效应地区差异较为明显。作为幅员辽阔的中国各个省市区,经济发展层面上存在着较高和较低两种截然不同的水平。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较高层面的生活水平养成的消费习惯拉高了棘轮效应系数,居民消费成为经济跃升的持续动力。然而,尽管其棘轮效应系数较高,依靠收入增加引起的消费增长却并不显著。相反,某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收入水平与消费支出等棘轮效应较低,储蓄意愿也就相对欠缺,因为收入增加而产生的消费增长就更为显著。新常态下,要增加各级财政对于农村居民的投入力度,形成农村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建立并改善农村各型社会保障体系、拓展农村居民就业就会,就会促进农村地区居民各项指标体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杜海韬.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状态下的预防性储蓄研究—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特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1(1)

2.聂红隆.现代消费理论主要流派观点评析—兼论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J].新余高专学报,2010(4)

3.叶阿忠.平行数据模型的设定和估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4.刘建江.财富效应的消费函数视角[J].商业研究,2013(2)

5.张黎萍.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6.殷善福.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21)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2017年山西省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大增
我国北方35岁及以上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慢性病控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