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里的“工匠精神”
2016-03-31王华玉
王华玉
3月份最火爆的电影非《疯狂动物城》莫属了。这部迪斯尼动画片不单是攫走了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还创造了“零差评”的神话。
说来也巧,《疯狂动物城》首映之日,正是中国两会开幕之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而《疯狂动物城》正是典型的“工匠精神”产品。
先来看看《疯狂动物城》是怎么个精雕细琢法吧:
电影耗时长达5年,2年时间里剧本经过17次推倒重来,画了19万张分镜头,80%被丢进了纸篓;
为了确保动物皮毛看起来逼真,每一根毛都单独制作,小老鼠身上的毛超过40万根,而长颈鹿的毛则高达920万根;
电影制作人花18个月时间学习动物学,还请了世界上最好的动物专家,前往非洲肯尼亚研究动物……
够啦!18个月学习,多费事啊,在咱们国家,这个时间都可以拍出3部抗日剧了。这么一打算盘,大家就都重量轻质了。但3或6,甚至9,就真的能大于1么?可不一定。拿87版《红楼梦》说事吧。这可说是国内最经典的精耕细作型影视作品,其摄制之考究丝毫不亚于《疯狂动物城》。虽然极其耗时费力,但却成就精品长盛不衰,快30年了还在播出和售卖。如果我们像西方那样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那《红楼梦》赚的钱恐怕就很骇人了。
由此上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有“上海货”,单车、手表、缝纫机,制造精良,经久耐用;再往前走就更多了,苏绣,景德镇瓷器,大红袍茶叶,莫邪宝剑,等等,不胜枚举。“工匠精神”,在我们国家原本是源远流长的,只是最近一二十年我们慢慢把它丢在一边了。
舍弃“工匠精神”的后果,相信我们都看到了:许多产品明明是地道中国生产,却要注册“松本电工”之类的商标,因为傍日货才能让人觉得质量可靠;到去年,“哈日”又演绎了中国游客抢购日本电饭煲的新景象。而且,更大的隐忧还在后头,如果再粗制滥造下去,中国的出口会断崖式下滑。
所以啊,这个3月初,一个报告,一部电影,就像惊蛰时分的惊雷,给了中国企业当天棒喝:是重拾和光大“工匠精神”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