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要有好状态

2016-03-31庞清辉

财经国家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科技型天津企业

庞清辉

刚刚过去的5年,天津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2.4%,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列。中央对天津寄予厚望。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加快实现中央对天津定位、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天津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五大战略机遇叠加,发展潜力巨大。

天津是经济强市,也是金融中心,虽然增速较快,但经济总量相比上海、北京仍存在较大差距,做大经济总量一直是天津长期的发展理念。怎么保持优势,补齐短板,迎头赶上?

对此,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对于天津的下一步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黄兴国提到的第一个举措是“狠抓大项目”。在他看来,大项目能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做大经济总量,引领中国制造业发展。“协调发展既要补短板,还要强优势,把优势做优,特色做特,强势做强。”

另一方面,黄兴国也很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十三五”期间,天津着力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0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00家。“高端化、个性化、定制化、小型化,是一种发展趋势,是符合供给侧改革要求的。”黄兴国举例说,德国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产品质量精、特、专,它们是德国经济发展的隐形力量,未来“天津也要走这条路”。

黄兴国还谈到天津另外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发展楼宇经济。“这是从天津实际出发,天津市中心城区现在空间已经很少。”截至2015年底,天津运营中商务楼宇达707个,税收超亿元的楼宇达170个。“最高的创新大厦一栋楼税收13亿,相当于一个小开发区。”黄兴国说。

当前,我国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仍然严峻复杂,世界经济还在深度调整,实现复苏的整体动力仍然不足,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发展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黄兴国认为:“适应新常态、贯彻新理念、要有新作为。”

“新常态没有好和坏之分,它是一个客观事实。”黄兴国认为,不能把新常态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把许多概念搞混,也不要把新常态作为借口,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新常态必须要有好状态。”黄兴国说。

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财经国家周刊》: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落实好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黄兴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完成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新常态是大逻辑、新发展理念是总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抓手,落实好中央要求,必须提高认识,深刻把握,结合本地实际,形成具体的工作安排和政策举措。

我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展优势,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中高端、绿色供给。简单讲,就是围绕土地、资本、人力、制度、科技等要素,既要去去去,也要来来来,去的是产能、库存、杠杆,来的是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先进服务业。

《财经国家周刊》:天津有哪些主要举措?突破口在哪里?

黄兴国: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结合天津实际,确定了今年8项重点举措,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一是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天津港口优,空间大,离首都近,高校多,政策特,开放条件好,比较优势突出。尤其是要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必须有一批重大项目支撑。所以要坚定不移地抓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围绕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各项服务,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二是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今年的重点是做好“升级”的文章,推动小升高、小壮大、小做强,实现小巨人发展能力、规模、服务全面升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催生新的发展动力。

三是发展楼宇经济。楼宇经济是“立起来的开发区”,现在中心城区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必须立体式发展,向空间要效益。天津去年的亿元楼达到了170座,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积极开展腾楼换企,提升内涵,推行“专家+管家”服务,确保全年亿元楼宇达到200座以上。

四是推进万企转型升级。市财政拿出30亿元,对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更新先进装备、实施智能化改造,给予5个百分点的租赁费用补贴,促进企业尽快提高装备水平,实现转型升级。经测算,今明两年可以引进600亿元左右的先进设备。

五是继续开展“一助两促”活动。去年我们开展了助小微促创新促创业活动,主要是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对企业不良贷款给予50%的财政补贴。今年的政策又进行了优化,扩大了覆盖面,前移了补偿时点,将科技型企业、外贸出口企业、涉农企业风险补偿比例提高到70%,目的是让银行更放心地放贷,更好地促创新促创业,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是实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按照中央要求,我们推出了第一批降成本的20项措施,总的考虑是,通过降税减费、金融机构分担、深化改革消化、企业挖潜压缩等4条途径,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人工成本、融资成本、能源资源成本、物流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科技型企业成长成本、生产经营成本和管理费用,使企业成本明显降低,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初步测算,全年可为企业减负480亿元。

七是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工程。实施工业固体废弃物、再生资源等综合利用十大重点工程,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加快完善和推广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我市将全面推动高耗能行业和各类园区节能改造,积极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示范中心,着力完善产业体系,努力把天津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八是深化“十个一”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强调从制度创新入手,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天津这几年在制度创新方面推出了“十个一”改革,效果比较好,今年要确保所有措施全部到位,同时大胆探索,积极尝试,在原来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力争走在全国前列。

小企业成就大事业

《财经国家周刊》:天津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了“铺天盖地、顶天立地”的目标,抓得比较早,请问五年来成效怎么样?又有什么新的措施?

黄兴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代表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可以说,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未来。2010年以来,我们通过政策聚焦、工作聚力、服务聚心、筑巢聚才、宣传聚势等五个方面聚集发展力量,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培育一大批“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

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7.2万家、小巨人企业3400家,总产值已占到全市工业的半壁江山。特别是去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小企业成就了大事业,小巨人展现了大作为,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生力军,可谓功不可没。

我们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要达到10万家,小巨人5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工业小巨人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增加值率、成长性和税收贡献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标,“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每年投入50亿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工作推动力度,努力实现创新能力、企业规模、政府服务全面升级。

一是能力升级。将重点聚焦实施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小升高”工程、高端人才引进培养工程。支持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建设研发平台、培育品牌,加快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升格为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形成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二是规模升级。重点实施“小壮大”工程、并购“双百”工程、企业上市融资工程。支持企业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创新、开展国内外并购和股改上市挂牌等,帮扶小巨人企业实现倍增式发展。

三是服务升级。重点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技术平台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和园区服务。强化“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提供更具针对性、更加实打实的服务,让企业获取政府服务更便利,获取创新发展资源与要素更高效,持续创新、持续发展更有保障。

《财经国家周刊》:去年全国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天津在省级层面率先出台了支持政策,在推动创新创业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目前进展如何?

黄兴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强国富民之道,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动力源泉。天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去年4月研究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全市四套班子领导深入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就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创新创业进行了集中宣讲,产生了强烈反响。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一是深入开展“一助两促”活动。中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但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重点难点问题,2015年天津开展了“一助两促”活动,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市区两级政府拿出60亿元,对合作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和技术改造类项目贷款,尤其是首笔贷款和信用贷款,形成的本金实际损失补偿50%,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有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着力构建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是大众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是年轻人精神的“会客厅”、思想的“梦工厂”,能够帮助创业实现从“0”到“1”的飞跃,对于培养年轻人创造性思维,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去年初,国家出台了支持政策,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制定了10条硬邦邦、实打实、含金量高的政策,重点解决“在哪创业、谁来服务、钱从哪来”等问题,政府拿出5亿元支持众创空间建设,鼓励大学生、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降低创新创业门槛等。

三是精心打造“双创特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是自贸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之一,也是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园区之一,从北京坐高铁到这里不到1小时,具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为发挥好创新创业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在中心商务区建设了创新创业“双创特区”。

汲取“8·12”事故深刻教训

《财经国家周刊》:天津港“8·12”事故已经过去半年时间了。这起事故对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事故发生后,天津在安全城市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明确提出建设安全天津的目标,有哪些具体措施?

黄兴国:我们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亡羊补牢,举一反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安全生产,努力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

一是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我们集中4个月时间,16位市领导同志分区包片,带队深入区县、企业,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进一步强化监管执法和严打重查,推动各类问题整改落实。

二是实施危化品企业安全整治行动,出台政府规章和实施方案,用好“蓝、黄、红”三张表,“一企一策”推动整改,“关、停、迁、转”问题企业,努力实现全市危化品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三是加强安全基础工作,探索建立“5+1”的安全监管举措。第一个是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是第一责任人,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要设立专职安全工程师,下属班组要配备专、兼职安全员。第二个是制度规范。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每个班组、车间、职工都要了解技术规范和标准,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第三个是设施建设。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完善安全设施。第四个是全员教育。对企业进行全员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第五个是科技支撑。构建全市安全监管“一张网”,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把部门、行业、企业都连起来,实现24小时动态在线全程监控。还加个“1”就是专家检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开展专业检查,提供专业化服务。

四是制定实施《安全天津建设纲要》。总体的内容包括明确一个目标,强化三个责任,推进八项工程,完善六个体系。工作目标就是到2020年,建成经济健康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安全型城市,主要安全指标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三个责任就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属地责任,形成分工科学、任务明确、职责清晰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八项工程就是推进危险化学品、工业重点领域、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公共场所、城市公共设施、食品药品、公共消防等八项安全工程建设,着力打造本质安全型行业。六个体系就是完善法规制度体系、空间规划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安全文化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等,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科技型天津企业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天津之眼》
贵州省59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入库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控制权配置机理及仿真
天津宝成博物苑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