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教育规划:两个不同维度的思考
2016-03-31谭庆明
谭庆明
【摘 要】高等院校教育规划具有两个不同的维度,即规划制定活动本身与外在规划文本。据此,理应从这两个不同的维度来对高等院校教育规划进行深入探讨。应在充分理解高等院校教育规划深刻内涵基础上思考两个问题,即规划的关键要素及规划的核心要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明确高校教育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育规划;两个维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8-0010-02
一、教育规划活动与教育规划文本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活动与规划的文本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与认识两者的相互关系:
1. 规划活动是发展蓝图的谋划与绘制,规划文本则是这一蓝图的文字描述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活动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校教育发展愿景与实现愿景目标最佳方案和保障措施等的战略性谋划,是学校教育发展蓝图的预先整体勾画。然而,为了管理的需要与规划实施的方便,规划活动的结果又必须通过文本呈现出来,以实现其指导作用。规划文本是规划结果的载体,是规划的具体表现形式。
2. 规划活动是实施管理的过程,规划文本则是实施管理的法律文书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活动是教育管理活动与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所认为:“从最广泛的通用意义上讲,教育规划是把理性的系统分析运用于教育发展过程,使教育能更有效、更经济地满足学生及社会的需要与目标。”这就是说,一方面,规划活动是教育管理的活动与过程,没有规划活动与过程,就不可能有规划文本;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管理活动又需要规划文本来指导,与大学章程一样,是学校实施管理的法律文书。
3. 规划活动的实施是动态的过程,规划文本则是一个赓续改进的文件
从规划的本质来看,规划活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形成规划文本之前的规划活动阶段,即进行规划阶段;二是规划文本形成后执行规划的活动阶段,即规划的实施阶段。规划文本形成前,规划活动是一个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但一经形成文本并被相关部门批准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便进入下一个环节——规划的实施阶段。然而,受时空、规划者水平、学校内外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钳制与影响,前期的规划难免有计划不周或存在着纰漏,或严重失误等问题,这时需要对问题环节予以重新谋划、调整或修正。与所有客观事物的发展一样,规划文本本身也应该有一个循序改进的过程。
二、高等院校教育规划内容的关键要素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是通过科学而系统的分析、评估与论证,谋划学校教育整体发展愿景及其实施方略的活动和过程,以及呈现这一活动与过程结果的文本形式。高等院校作为极其重要的社会组织,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被赋予的地位、责任和使命,从未达到如此的高度,这就必然要求高等院校在宏观教育规划的指导下自主制定出更符合院校自身发展实际的教育规划。但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对教育规划的本质与作用、规划本身与规划文本的关系、规划制定的过程等问题认识尚不清晰,甚至存在严重的认识与实践误区。只有正确认识与理解教育规划的本质与内涵、地位和作用、规划活动与规划文本的相互关系,才能对整个学校教育发展予以科学的规划,最终实现科学的规划管理。
高等院校规划的关键要素是指可能影响高等院校内涵发展、改革进程的关键问题及主要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涵:
1. 学校发展目标、性质及功能
认识到高等院校在未来发展中的使命、责任与价值问题,即高等院校在未来发展中自身性质与角色定位、自身使命、责任与价值定位的问题。这是高等院校发展的行动指南、发展方向和办学基础。
2. 学科专业发展方向、特色及其结构
认识到作为高等院校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应用载体的学科专业,如何落实学校在未来发展中的使命、价值、责任等问题。
3. 师资队伍建设方向、特色及其结构
认识到如何落实高校知识创造、知识传播、教师队伍在学校未来发展中的地位、使命、责任和价值等。具体要素包括:①师资队伍建设方向:学科带头人所在学科专业领域的地位;②师资队伍特色:与学校发展目标、性质及功能定位相适应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创新团队的发展水平与程度;③师资队伍结构:以国内外社会来源为主,实现良性动态流动的教师队伍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的优化组合等。
4. 管理体制、机制及组织改革创新及其特色
主要要素包括:以公共管理理念为主导的学校公共治理结构的形成;以管理体制、规章制度、运行机制等软资源为基础的学院发展模式的转变;与学校发展目标、性质及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办学资源来源及其配置体制构建;办学资源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等。
三、高等院校教育规划的核心问题
1. 层次定位:院校对自己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位置的基本认识
从层次上划分,我国高等学校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从类型上划分,各院校因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不同,又可具体分为应用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研究型四种类型。在客观上,任何一所院校在高等教育格局中都有自己的固定位置。但在主观上,学校往往盲目追求升格,偏离方向。走出办学层次的心理误区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办学层次反映经济社会对劳动力需求层次。这几种人才类型之间并无层次等级的高低,而仅有功能及数量的不同。院校的层次定位的目的是要找准服务对象、需求空间和未来发展方向。
2. 特色定位:院校对自己办学水平的深层认识
一个学校的特色是办学中长期积累并形成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学科专业、管理方式方法等。特色不等同于优势,一些学校得益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府政策,形成规模优势、生源优势、资金优势,但这不是特色。特色是院校办学历史中精华的积淀,是质量的表现,也是学校向社会打出的品牌。特色可以成为学校的优势,特色定位就是要认识自己的特色所在,坚持、发展和扩大自己的特色,把特色转化为自己的办学优势。endprint
3. 环境定位:认识和把握制约学校发展的外部因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学校的发展受政府计划和市场调节的双重制约,学校一方面要接受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同时又必须遵循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规律。与国家直属院校广阔的办学空间不同,区域所属高等院校环境定位受到局限,要更多地研究本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自己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周边环境、区域环境、国内外环境都是学校办学定位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4. 人才培养定位:学校办学定位的始源与终极
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人才培养,这是学校一切活动的出发与归宿。人才培养定位是在对学校层次、特色、环境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对经济社会人才需求做出的回应。人才培养定位要落实在人才的规格、质量、特色和数量上,是学校内部资源优化和社会人才评价最佳效果的选择。人才培养定位的表现形式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制定与执行也是实现最佳培养效果的应有之义。
四、高等院校教育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乔尔·罗斯认为,没有规划管理就好像没有舵的航船一样只会在原地转圈,又好像个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可见高等院校教育规划与运筹在院校教育管理运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1.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
高书国认为:“教育规划是为实现确定时限内教育发展目标而自主制定的一种愿景、路径和行动设计,特别是要在战略层面不断加以改进和提升,以保障教育发展与其目标的实现。”教育家罗伯特·卡尔森和凯瑞·沃尔德曼认为:“教育规划旨在为个人、团体、组织和社会创造一种美好的未来,规划涉及到哪里去、为什么到那里去,并为决定什么时候到达提供基本准则。”可见,高等院校教育规划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整体计划,它谋划了学校教育发展的愿景、使命以及完成使命、达到愿景目标的具体途径、方法与措施。
2.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基本管理法规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居于大学章程的之下,如果说大学章程是学校的根本大法,那么学校教育规划则是学校教育发展与运行的具体法规,是学校教育发展与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所认为的那样:“从最广泛的通用意义上讲,教育规划是把理性的系统分析运用于教育发展过程,使教育能更有效、更经济地满足学生及社会的需要与目。”高等院校教育规划是学校教育运行的基本法规和保障。
3.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决策活动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大学章程以及学校的具体实际,通过科学而系统的分析、论证与评估,设计与确定学校教育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与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方案与保障措施的活动与过程。可以看出,高等院校教育规划制定本身就是教育管理决策活动。实际上,高等院校教育规划的制定,从对每一项资源的盘点,到每一个细节的谋划,都是在决策。
4. 高等院校教育规划是学校教育管理实施的过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所认为:“规划不应该被视为一种技术,而应该更多地被视为一个长期的过程。”换言之,规划本身就是管理过程,而且是一个持续改进的管理过程。整个规划是由各个动态活动组成的环节过程,互相串联的环节过程共同构成整个规划的过程系统。从这个意义上看,规划和规划管理必须采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系统的方法”方能谋划出科学的蓝图,收获实际效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规划基础[M].丁笑炯,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 谢仁业.浅论高等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8,(1):3-6.
[3] 赵健,齐二石.论高等教育规划制定中的三个核心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36-238.
[4] 高书国.教育战略规划:复杂—简单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编辑:秦俊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