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

2016-03-31李优优

福建茶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茶味茶香美感

李优优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巩义 451200)

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

李优优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巩义 451200)

遥看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茶与诗词的完美结合造就了极具特色的茶诗,它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将当时的茶文化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唐宋诗词文化达到鼎盛时期,同时伴随其中的茶诗更是为茶文化的发展带来生动优美的文学色彩。基于此,本文将对唐宋茶诗中茶的审美意象作以评述,借此弥补茶文化美学方面研究的缺失。

唐宋时期;茶诗词;审美意象

茶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早在汉魏六朝时期就已经有诗词中呈现出茶的意象,因茶文化发展到当时仍处于萌芽和准备时期,体现在诗词中也仅是寥寥几首中浅显的涉及。随着茶文化和时代发展,到达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文人雅士开始改追求外物为向往心境,茶自然就成为其精神寄托的重要实物,借茶的淡、洁、清、雅来抒发自身对平淡自然心境的向往之情。茶文化也借茶诗发展之力达到鼎盛时期。

1 茶文化与茶诗

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又是中国人民重要的生活成份。俗话说老百姓的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占末位,却又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可见茶文化伴随着中华历史的发展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传统中国文化形式的诗词上,茶文化借其清雅的特质成为文人雅士崇尚田园山水、恬然淡泊的生活情趣的寄情之物,茶诗也随之建成体系。

茶诗起源于三国时期,但当时茶文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茶在诗中的体现也仅停留在表面;到达唐代中后期,茶圣陆羽以《茶经》一书将茶文化系统的作以论述,稳固了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自此文人也因时代背景借茶的意蕴开启了茶诗的新时代。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以其宝塔的新颖格式成为茶诗中的经典之作,李白的《赠玉泉仙人掌茶》,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白居易的《茶山境会同欢宴》等茶诗也推动着茶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展现着唐代茶诗的兴荣之貌;茶文化发展到宋代到达极致时期,文人雅士对茶文化的极致追求甚至宫廷进贡都促使着茶文化走向高端,这当然也体现在茶诗上:苏轼《送南屏谦师》谈及茶道中的点茶工艺,尽显东坡居士对南屏谦师茶艺的赞叹,同样也是苏轼的一首《月兔茶》中描述“中有迷离玉兔儿”,可以看到当时茶的包装制品中展现出的精细奢华;后茶文化发展到元代再至明初为转型期,为炒青茶的发展作以铺垫;饮茶方式在明末清初得到转变,散茶在当时成为潮流进入到千家万户。

2 唐宋茶诗词的发展与艺术特点

唐宋茶文化的发展已小具规模,茶诗也逐步走向巅峰。唐宋两个时代茶诗的特点却有不同,先者文人向往茶的环境,追求茶的返璞归真,看中茶的情远意境,后者则随着茶文化的深入发展,将茶艺的讲究视作特殊的美感,感受着茶道的别样风味。

2.1唐五代的茶诗审美

《封氏闻见记》中写道:“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效仿,遂成风俗……”茶文化在唐朝因僧侣的饮茶习惯获世人效仿得以广泛的传播。陆羽《茶经》一书中更是对茶的采摘、冲饮以及茶具都有详尽描写,对茶文化的普及有着深远的影响。梅尧臣更是在茶诗中对陆羽的贡献作出肯定:“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像梅尧臣一样,文人雅士自此纷纷加入到品茶、咏茶的行列中,让唐代茶诗成为中国茶诗审美情趣的基石。

初唐时期,茶文化仍延续六朝的萌芽准备状态,在茶诗中的体现也是寥寥几处。到盛唐时期茶文化在民间得以深入,文人雅士也开始通过茶诗描绘茶事中的细枝末节,丰富了茶诗的表现形式。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并序》中“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就对仙人掌茶有生动入微的描述,此为采茶之需。

自中唐起,茶诗在数量增速上达到顶峰,在中晚唐阶段唐诗数量占到唐五代的大多数。作及茶诗的文人也是举不胜举,古今闻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茶诗作品,其中白居易更与皎然,陆龟蒙等诗人沉浸于茶诗创作。皮日休作有《茶中杂咏》,陆龟蒙有《茶具十咏》将对茶艺的详尽认识都写在了十首诗中,尽极对采茶、制茶、煮茶、茶具的独到见解和对茶艺的钟爱。

唐朝作为茶诗初盛之时,其诗歌体裁种类各式各样,且各有其特色和美感。最为独特的就是前文已经提及的《一字至七字诗·茶》,对其形式的探讨先放在后文。茶诗在唐朝最多的以无言律诗的形式呈现,七言次之,杂言亦存。茶诗在表现内容上也日益丰富,由前期对茶事活动的描写到后期对茶形态色泽等本身属性的描写,描写手法和侧重点也没有定式,对煮茶人,茶生长环境都有涉及。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中“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侧重对煮茶的描写因茶生怀。《茶山贡焙歌》“陵烟触露不停探,官家赤印连帖催。”却写尽农民清晨踏露采茶向朝廷进贡的辛酸。茶中有艺,茶中带泪。

2.2两宋的茶诗审美

两宋初期延续了唐末茶文化的盛行,茶叶生产状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饮茶风气更加盛行,体现在文人诗作上更是如此。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众多著名诗人纷纷作诗聊表对茶文化的心意。唐朝茶诗的兴盛让宋诗在形式体裁上很难有所超越,但宋诗中凭借其思想的层次让茶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达新的高度。王安石《寄茶与和甫》中“彩降缝囊海上舟,月团仓润紫烟浮。集英殿里春风晓,分到并门想麦秋。”虽言寄茶却在诗中未提茶字,而实际上诗人以月为喻,将当时的茶饼比喻为明月,呈现出茶给饮者带来的静谧和安逸。在思想上唐茶诗因时代背景更倾向于诗人作来表现远离世俗的节气,而宋词更结合生活,更贴近政治。宋诗体现出更多文人的爱国情结和对世事民生的关注。以爱国诗人陆游所作的《临安初雨初霁》为例,诗中“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写茶表面呈现安逸的氛围,实则在风尘叹中看出茶的反衬,表现出诗人不满统治,谨记国耻的黯然感悟。

3 唐宋茶诗词中茶的意象解读

意象即“寓意之象”,是寄托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存在,是诗人寄情于物的主要方式。茶独具色、香、味、形等外在条件,其天然的形色之美引人喜爱,在茶文化发展的最兴盛时期唐宋更是成为诗人借物抒情的首选。

3.1形色之美

茶形色之美不仅体现在茶叶自身形态色泽的美感,也体现在茶成品的制作工艺上。茶芽的美感通过粟粒、麦粒等意象来表现。茶芽初成,开出细小枝桠的状态用“粒”来呈现,手捧麦粒既是对茶芽的细小形态的爱惜又是表现茶尤粮食般必要的珍惜。“苍条寻暗粒,紫萼落轻鳞。”展现出是人在入山采茶时的欣喜愉悦,对采茶活动的万分期待。不仅对初长成的茶芽,诗人对绽放开来的,成长肥美的茶芽也有描述,前者将意与象融为“蕊”,琼蕊、茶蕊、蓓蕾均将茶芽绽放如花的状态体现得淋漓尽致。后者用“笋”来表现茶叶成熟后肥美之态。“茶香飘紫笋”中紫笋虽并非诗人所加意象,却是因为其叶色微紫、背卷如笋壳而得名,给人以饱满的美感。再谈茶制成品的美感。前文提到苏轼《月兔茶》中将成品茶饼比作圆月,唐宋时期茶多被压制为饼状,其意象自然与圆的形态有关,多被誉为“珪壁”、“圆月”、“玉饼”。

3.2茶香之美

茶香因茶的种类和成分而各具特色,有的单为茶自身的香气,有的则与其他香物混合相辅相成成就新的感官刺激。茶香寓于诗中多于花香有关,宋代有诗写道“香于九畹芳兰气”茶的香味清幽,绵远流长传送到远处,沿途人多为之情迷。茶香的绵远亦是为诗人称道之处“饮罢清风生两腋,余香齿颊犹存。”茶香如酒令诗人沉浸其中,香气在口中蔓延四溢,经久不散。虽有夸张却也让读者也感受到这茶香的流传。

3.3茶味之美

唐代茶艺初盛,文人雅士多重茶事的描绘和茶味的浅显品味,随着茶文化的渐渐推新和完善唐宋文人对茶味的品读也突破了茶的苦涩清甘,品味到了更多的茶外之味。“故人气味茶样清”是杨万里用茶味对好友清美廉洁的赞扬。柳宗元“犹同甘露饮”意茶味为甘露,更有词人将茶味寓于“琼浆”此茶味胜过酒味好过醍醐,是唐宋时期诗人对茶味的高度赞扬。晚唐社会动乱,著名诗人皮日休与陆龟蒙一起将茶味寓于诗中,借品茶只由表心向心向田园,避世归隐之意。又有“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是诗人对年事已高尝尽世事苦难的感慨,亦是对沧桑往事的淡然。相反有刘禹锡“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一反前者的凄凉之味将茶味表现的生气盎然,丰盈饱满。儒家道教兴盛的当时,茶的清苦味道也多与禅结合,杜牧《提禅院》中“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极致的展现出茶与禅的合一,禅院的缕缕茶烟伴随禅者心中的宁静构成一幅恬淡的美景。可见茶味同茶香一样,伴随着唐宋诗人的仕途命运有着不一样的生机与味道。

4 结语

茶如山水一样凭借其天然的形色之美进入唐宋诗人的视野,却比山水之境来的更加立体。于唐宋诗人眼中,较静物多了清幽的醉人之味;较酒饮多了姿态多变的形态美感;较山水多了流转持久的清香气味,带动着人的众多感官感受,建立着属于茶的文化美感。当然除尽茶带来的感官冲击,更多的其展现雅静淡薄的气韵。文人咏茶,品茶是其价值取向的表达,更是对美的不懈追求。

[1]闫谨.从苏轼的茶诗中看出宋代茶文化的特点[J].文学研究,2010 (3):111-113.

[2]周圣弘.满瓯似乳堪持玩应缘我是别茶人——白居易茶诗述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44-46+111.

[3]程荣.论唐代茶诗审美情趣之嬗变[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211-213.

[4]朱海燕,刘仲华,刘德华,施兆鹏.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J].茶业科学,2008(2):67-69.

[5]林家俪,杨健.唐五代茶诗的发展演变极其文化风貌[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1(4):11-13.

[6]徐家麟.我国古代茶诗的成就与不足[J].茶博览,2015(3):42-44+ 192.

李优优(1984-),女,河南洛阳偃师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茶味茶香美感
浮生遇到你茶香舍
茶味人生
Song in a cup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四季茶香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好好的路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来一杯午后茶香
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