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采茶舞”融入体育教学实践策略
2016-03-31杨玉霞
杨玉霞
(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周口 466000)
民族传统体育“采茶舞”融入体育教学实践策略
杨玉霞
(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周口 466000)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体育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体育教学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采茶舞”作为一种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现代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促进了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提升。本文着重对民族传统体育“采茶舞”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了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为现代体育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提供参考。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采茶舞;融合;实践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传统的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传统民族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入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采茶舞”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认可,其对民族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1 民族文化“采茶舞”融入体育教学的意义
1.1拓宽了体育教育内容
现代体育教学大多以纯体育性质的课程为主,如篮球、散打、乒乓球等,着重强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缺乏生动性、丰富性。而采茶舞作为桂东南地区优秀的地方民族舞蹈文化,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一方面,“采茶舞”这一传统民族文化形式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对体育教学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民主传统“采茶舞”的融入能够增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
1.2弥补了体育器材、场地不足
通常,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与开发与区域的经济状况以及风土人情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课程的选择可以当地的文化风貌为依据,能够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或者贫困地区,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体育设施、体育场地不足,限制了体育教学的全方位开展,学生不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而将传统的“采茶舞”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体育教学课程资源与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1.3符合新课改要求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体制实现了一系列的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地方、学校”三方面管理的模式为学校的体育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体育教材与课程的选择拥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采茶舞”作为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不仅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和谐,而且顺应了新课改的教学改革要求,对当地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民族传统体育“采茶舞”融入体育教学的原则
2.1与地域文化规律相适应
我国的地域文化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的形成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体育教学中,可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能够体现地方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这不仅能够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而且能够为体育教学增添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采茶舞”作为一种优秀的地方文化,其背后隐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每个舞蹈动作都体现了采茶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有着一定的文化精髓。因此,在对体育项目进行改编融入时,需要注重对“采茶舞”文化内涵的传承与保护,在继承传统采茶文化的基础上,得到体育锻炼。如“采茶舞”舞蹈动作“扇子花”,其主要是在生产动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的。传统的炒茶艺术中,往往需要用扇子扇火,保持炒茶过程中温度的恒定,其对工人的速度、力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既不能过快又不能过慢,因此舞蹈动作的编排一方面要注重动作的美观,另一方面也要与传统炒茶工艺相符合,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得到锻炼,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传统炒茶工艺的理解与传承。
2.2与体育健身规律相适应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采茶舞”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不仅要达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目的,更要使学生得到有效的身体锻炼,这也是目前体育教学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民族传统“采茶舞”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体育教师不仅要了解采茶文化以及与采茶相关的各项流程,掌握熟练的采茶舞技巧;而且要对人体运动科学有专业的认识,能够将采茶舞与人体运动相结合,设计出能够真正使学生得到身体锻炼的采茶舞蹈动作,发挥其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作用。采茶舞为民间舞蹈,其最初是供人们劳动之余休闲娱乐以及情感抒发,力度上可能达不到体育训练的标准。因此,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可结合心率与呼吸指标,对舞蹈动作的力度、幅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一般情况下,运动后心率保持在120~150次为宜。
2.3与体育教学规律相适应
民族传统体育“采茶舞”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其最终目的仍是服务于学生,能够适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采茶舞”的基本特点与体育教学的特点,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另外,在“采茶舞”与体育教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等,并与当地的地域环境相适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给予难度适宜的采茶舞教学。采茶舞中有部分动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对这些动作进行有效的调整。如采茶舞中的“矮子步”,该动作需依据班级的特点进行难度设定,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可适当增加难度,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对于选修或常规体育教学则要将难度进行分解,便于学生掌握。采茶舞动作的设定要普遍化、大众化,能够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也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给予针对性教学,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技术教学,更要融入文化教学,使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同时,增强人文素养。
3 采茶舞与体育教学中的融合
3.1采茶舞特色动作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采茶舞蹈动作在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能够为体育教学增强新的生机与活力。采茶舞中融入了大量的民间工人采茶动作,主要包括正采、倒采、上下采、单手采、双手采等,且舞蹈动作以S型弧线为主,轻快落腰与柔美的动作相结合,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舞蹈动作中还包括碎步、钱尺花、十字步等,刚柔并济,与现代体育健身的标准相适应,因此,在对采茶舞进行改编的过程中,要注重舞蹈的文化内涵,能够在反映出特色文化的基础上,使学生得到相应的锻炼。
3.2采茶舞地域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采茶舞作为传统的民族文化活动,包含了服装、礼仪、姿态等多项文化元素,体育教学中在对采茶舞进行改编的过程中,可从地方礼仪、风俗习惯、行为心理等方面,将个性化的地域文化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将炒茶、摘茶、点茶等文化活动从地域文化中提取出来,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另外,在精神文化方面,体育教学要注重采茶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采用符号化、程式化动作,准确把握精神风貌,传达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价值观念。
4 民族传统体育“采茶舞”融入体育教学的实践策略
4.1文化讲解与技术练习相结合
民族传统体育“采茶舞”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不仅仅是体育动作训练的过程,更是文化学习与传播的过程,因此,在实施体育教学中,可引入文化讲解,向学生讲解民族传统体育“采茶舞”的起源与发展,并与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相结合,使学生对“采茶舞”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采茶舞与体育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投入训练。在具体的体育动作训练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采茶舞动作与技能,而且要将采茶舞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进行诠释,使学生在得到体育训练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如在桂东南采茶舞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当地的采茶历史进行深入讲解,带领学生认识采茶器具,增强对采茶舞的理解。
4.2情境教学法增强教学效果
所谓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具体到体育教学中,为了能够使民族传统体育“采茶舞”充分融入到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到当地民间村落进行走访,考察采茶区域的风土人情,接受文化熏陶,参与到当地的各类体育文化活动中,增强对采茶舞的认识。如在我国桂东南地区,多在一些特殊节日里举办采茶舞活动,教师可抓住时机,带领学生考察观看,形成自己对采茶舞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进而融入到体育教学实践中,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3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植入文化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为传统体育“采茶舞”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也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采茶舞体育活动的认识,教师可在课前从网络中搜取与采茶舞相关的视频、图片、文章等,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将茶园的自然风光、采茶流程、采茶舞等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学生对采茶舞的学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入,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民族传统体育“采茶舞”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不仅为体育课堂增强了丰富性与趣味性,而且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参考借鉴。
[1]孙庆彬,凌颖,周家金.民族传统体育校园化改编的方法探析——以民间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编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5):78-82.
[2]周家金,黄向平,孙庆彬.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探析--以桂东南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 [J].梧州学院学报,2014 (6):57-61.
[3]张勃,刘俊荣.民族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模式与思路分析——以采茶舞融入为例[J].福建茶叶,2015(6):224-226.
[4]唐锐.以采茶舞为例,探究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思路分析[J].福建茶叶,2016(2):176-177.
[5]兰玉珊.赣南客家民俗体育项目采茶舞的形成、演进与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BTY051)。
杨玉霞(1972-),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