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茶英译策略研究

2016-03-31夏古华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红河661400

福建茶叶 2016年7期
关键词:工夫译法音译

夏古华(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红河 661400)



红茶英译策略研究

夏古华
(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红河 661400)

本文挑选出红茶各类的词汇进行英译,解析红茶种类词汇进行英译时的基本策略,探讨出翻译策略的要素。中国茶文化传播时需对一些专用术语进行翻译,希望本文粗浅简要的分析对于红茶的一些术语翻译有帮助。同时对红茶外宣资料进行准确而合理的英译,可提高红茶海外市场的开发,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根据目的论的翻译准则及中西语言文化上的不同,可通过省译法、释译法及改译法等英译策略,为达到以上所讲的翻译目的提供可靠可操作的翻译渠道。

中西文化差异;红茶英译;英译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我国茶叶的出口量不断提高,其红茶也以各种方式出口到全国各地。准确的红茶英译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及爱茶人士了解和认识它,增强红茶的知名度,推进红茶产品的营销,提高红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翻译理论的领域内,最著名的理论是翻译目的论。它脱离了传统语言翻译理论的约束,突显出翻译活动时的交际作用,对于茶叶的外宣翻译活动十分适宜。翻译目的论所遵循的目的准则、连贯准则及忠实准则,对于红茶外宣资料的英译策略上有很大的帮助。

1 基础概念概述

红茶始于中国福建,是由当地的茶农所发现及创作,名为“正山小种”,被称为红茶鼻祖。它是全发酵的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材料通过传统制作工艺加工而制成,因其干茶的颜色光泽和冲泡出的茶汤其色以红为主色调,因而命名为红茶。红茶的种类、产地都十分广泛,中国的祁门红茶声名远播,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处处留香,高端红茶(金骏眉)使红茶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另外,随中国引种而发展起来的印度、斯里兰卡的产地红茶也十分有名。红茶的品种有正山小种Lapsang souchong、外山小种、工夫红茶Congou black tea(滇红工夫、祁门工夫Keemun Black Tea、浮梁工夫、宁红工夫、湘红工夫、闽红工夫(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越红工夫、台湾工夫Taiwan-Gong Fu Cha、江苏工夫Jiangsu kunfu tea、粤红工夫、宜红工夫、粤苏工夫等),其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三大红茶是祁门红茶(产于中国,英译为Keemun)、大吉岭红茶(产于印度,被称为“红茶中的香槟”,英译为Darjeeling)、乌巴(产于斯里兰卡,英译文Uva)。

翻译是指运用一种语言方式将另外一种语言方式所表明的信息内容给以重新组合的语言试验活动,其已有很长的历史,从而形成各种的翻译概念和派别。翻译目的论的形成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是德国最为著名的一个翻译理论。通过这一理论架构,让翻译不再是单一的两种语言间的相互转换,而是可以在文化背景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跨语境的文化交流。也就是指翻译活动可以当作是原文化向目标文化的转换,它们可以通过所有的形式进行相互转换。长久以来,目的论使翻译的内涵拓宽,翻译技术的适用领域也随着内涵的拓宽而扩大,从而使翻译者不再约束在一定的范围内,推进了翻译技术的实用性及发展。其所遵循的原则是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2 红茶英译策略研究

2.1音译、意译加音译及约定俗成的英译策略

对于红茶一些专用词汇进行英译时通常采取的方法就是直接音译,以便于爱茶人士理解。如功夫茶可直接音译为congou、小种茶souchong、武夷红茶bohea tea、Wuyi black teat等等;另一种翻译方法就是意译加音译,此类专用词语一般是在音译的部分加tea,如工夫红茶Congou black tea,红茶Black tea等等;还有一种翻译方式就是约定俗成的翻译策略,其约定俗成是指一些事物或东西的名称和社会风俗习惯,由于人民大众长期生活试验练习而形成确立的。如在对红茶进行英译时常常会译为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是因英国在17世纪时已开始在中国收购大量的茶叶,收购最多的茶叶是福建的武夷茶,看茶自身的颜色为黑色,就直译为black tea。而后又有茶学专家通过制茶的方法及特点进行划分,武夷茶冲泡后其茶汤的颜色为红色,将它划分归属为红茶类。但英国人已习惯将武夷茶定为black tea,而这一说法就一直这样使用下去,而后将其定为红茶(black tea)。

而在这之中英文“black tea”的问世是早于中文的“红茶”,英国著名的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觉得当时“black tea”并不是特指红茶,而是半发酵类的、福建武夷山出产的暗色茶,即武夷茶(black tea),也便是指乌龙茶。同时在最早阶段的英语当中“black tea”不单专门指的是中国的“红茶”,也有可能指的是除绿茶之外的所有干茶色偏黑、茶汤的色泽偏红的所有茶产品。而把中国的“红茶”翻译为“black tea”只能作为俗语词来用,不能作为专用词来用。通过制茶的工艺和其茶汤的颜色上可将红茶翻译为red tea,祁门红茶也可翻译为Keemun red tea,其在祁门还具有一类世上特有的茶品安茶,不少的专业人士将其归为黑茶类,因而将祁门红茶翻译为Keemun black tea时,安茶的英语翻译就无法定义了,所以祁门红茶也可翻译为Keemun red tea是没错。

2.2在翻译目的论的理论引导下对红茶外宣资料的英译策略研究

红茶的外宣资料具有特定的应用性,因而译文通过翻译目的论的指导,能够达成很好的红茶宣传效果。而为了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通过翻译目的论的理论知识及实际翻译经验,提出了三种主要的英译策略,有省译法、释译法及改译法。

第一,省译法。红茶外宣资料的汉语表述,常常会运用许多的四字词语或并列结构的句子,来创造一种唯美的语言艺术,但这种表述方式在进行英译时,常常会失去其中的韵味。同时红茶的汉语外宣资料也会列举一些医用功效、古诗词及地域特色等等,来展示出它的功效好处,提升红茶在爱茶人士或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但以上所说的并不适宜于用英语语言进行表述,尤其是极富中国特色的茶文化理念,很难被跨语境下的消费群体所体会及接纳,因而在翻译时可采用省译法。如以茶结友,以茶联谊,以茶结缘,甘传天下,可译为 Tea can be served as a tie of friendship with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我们改变原有的句型结构,由繁转简,从而使之简洁流畅,更方便读者了解。

第二,释译法。红茶产品的生产与外销是一个企业的主要工作,因而其资料会牵涉到很多茶名的英译。由于红茶产茶区的面积、品种广而多,与此相关的红茶企业文化也会有所不同。出于对企业自身品牌的提升目的,常常会配制不同的制作方法。因而在此对红茶英译时采用直译的方法是不行的,会造成跨语境下消费者理解上的困难,可用释译法来进行适当的增译。如特制金骏眉可英译为Golden Junmei Black tea(Use the best materials,and are made of the tea master hand),因这类茶是以制作工艺来定名的,在进行英译时应在音译名之后对其材料与制作手法进行必要性的阐述,以方便消费者,促进茶叶的营销。

第三,改译法。由于中西文化上的差异,其思维模式也会有所不同,红茶的外宣资料简介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唯美,为突出主题常常会把重要的信息内容放在最后。而西方国家的人对于情感的表达形式较为直接,一般会直入要旨,直截了当,常会把要旨放在开头的部分。因而我们在进行英译时,其策略可选用改译法。如祁红红茶,主产地是安徽祁门,已有很长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工夫红茶中的著名品牌,常以香气芳香浓厚,其叶醇厚浓烈、鲜美爽口,成茶条索紧细,匀齐挺直,因制作工艺精细而闻名于国内外的市场,被誉作“祁门香”。其可译为Black tea black tea is famous for“qimen county”.Is leading producer of qimen county,anhui province has a long history,is the famous brand in China's traditional time black tea,often in aroma fragrance thick,laid strong,tasty and refreshing,mellow into tight and thin tea bar,YunJi straight,is famous for its fine craftsmanship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3 总结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其茶叶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若红茶企业要想持续性的发展下去,必须加强对红茶外宣资料的英译。其外宣资料是对于红茶作用的概述,在进行英译时最初要考虑到的是消费者的想法、观念、接纳程度及想到达成什么样的效果。而由于中西文化及语言的不同,两者语言在进行转换时其结构、表达形式、文化背景等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因而根据翻译目的论的理论与准则,灵巧的运用省译法、释译法及改译法这三种英译策略对红茶英译,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除此之外我们也可通过音译、意译加音译及约定俗成等英译策略对红茶的茶名进行简单的英译。

[1]柳菁.目的论指导下的茶名外宣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04)

[2]陈栋,卓敏.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红茶生产和贸易的演变与发展策略思考(续)[J].中国茶叶.2009(02)

[3]巩志.中国红茶 红遍环宇——《中国红茶》前言 [J].农业考古. 2004(04)

[4]刘玉芳.工夫红茶发酵适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J].中国农学通报. 2011(04)

[5]王霓.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J].人民论坛.2011(34)

夏古华(1972-),男,云南普洱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英汉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工夫译法音译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工夫”与“功夫”
一杯热茶的功夫
“诗内”与“诗外”工夫
“功夫”和“工夫”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英汉音译规律探微*
“快”字的不同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