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文学中的茶文化

2016-03-31胡迎春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英国文学茶文化运用

胡迎春(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英国文学中的茶文化

胡迎春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而英国在短短200多年的社会积淀中形成独特的茶文化,成为西方茶文化的代表。英国茶文化大都是从传教士的游记、文学作品中挖掘整理而来。因此,本文选取英国文学中的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以英国文学为背景,分析英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突出中国茶文化对英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茶;英国文学;茶文化;运用

中国是茶的故乡,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而英国不产茶却是世界上饮茶最多的国家,他们把饮茶当作一种精神的享受,当作地位的象征,在社会的进步中形成了独特的英国下午茶文化。这一现象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一时间关于英国茶文化的形成,包括英国饮茶的起源、发展,饮茶的习俗、茶器,茶文化与社会、文化、哲学等的关系,以及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比较等方面的论文非常之多,而茶在英国文学中的运用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选取英国文学中的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以英国文学为背景,分析英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突出中国茶文化对英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1 茶叶在欧洲的发展

远古时代,除了中国之外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种植茶叶,中世纪欧洲还不知道有茶树这种植物。后来随着贸易、宗教、航海技术的发展,欧洲与亚洲发生了联系,人们从传教士的日记、游记中看到关于茶叶的相关记载。意大利人莱姆奇欧是最早知道茶叶的欧洲人,他在《航海与旅行》记载着:“在中国有种树叶子的茶,可用水煮,热饮最佳……,对治疗热症、头疼、胃疼、肋疼与关节疼等有帮助……。”[1]大约在1556年,葡萄牙人克罗兹神父游历中国尝到了红茶,其在《中国志》讲述到:“有人拜访体面的人家……,端上热的茶水……,为红色,有股药味和苦味……。”这是欧洲人最早对茶的了解,他们知道了茶的饮用方式、功效等,但这一时期还没有传入欧洲。

大约17世纪早期,随着海上贸易的频繁,荷兰东印度公司将茶叶带回了国内,大概物以稀为贵,一时间茶叶成为荷兰贵族的宠儿,继而扩散到整个欧洲贵族生活中,英国也在这一时期接触到茶。英国直到17世纪中期才对茶有了兴趣,但期间英国人对茶叶也有一段抵触期。第一位英国茶叶商人托马斯·加威最先销售茶叶,宣传茶叶的药用价值,受到众多医生的认可,进而中国茶叶在英国社会逐渐升温,尤其受到英国贵族、女人们的喜爱,贝德福公爵夫人为让客人不挨饿,突发奇想地在晚餐之前给大家喝点茶、吃点东西,后来逐渐形成英国特有的下午茶文化,不但在王室贵族间盛行,随着茶叶价格的走低,这一习俗也在英国平民中间流传开来。

1790年英国文学家迪斯拉利在《爱丁堡评论》上发表一篇《文学之珍异》文章,它简洁的语言概括茶叶在英国发展艰辛历程:茶这一植物的发展与真理发展非常类似,喝过都认为其十分美味,但茶初始被质疑,刚立足时被抵制,即将传播渐广时则被辱骂,经过时间考验和本身的美德优势最终取得胜利,从宫廷贵族到平民百姓都为其喝彩。”[2]

2 英国文学中的茶

茶与文学的关系,可谓是亲密无间,中国文学中关于茶的记载、茶精神的阐释几乎成为历朝历代文学的重要题材。虽然茶在英国年代稍短,但其已成为英国文学不可或缺重要部分,他们用不同的文学形式、不同的风格讲述着对茶叶的情感,用全新的视角丰富创作主体的思维。

2.1英国小说中的茶

早期英国人只知道茶的药用价值,到近现代才将茶叶作为一种国民饮品,形成高贵典雅的下午茶休闲文化。英国小说中到处洋溢着茶香,有不少学者将红茶视为英国文化的象征,将其比喻成艺术,1853年小说家夏洛特·勃朗特出版《维莱特》详细描述了英国下午茶背后社交文化内涵,小说从茶器具的精致、全面到点心诱人的香气等从细节之处突出主人身份地位的尊贵、优越。狄更斯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一方面尖锐地揭露英国底层人民穷困潦倒的生活现状,另一方面对资产阶级进行无情的批判,他在作品中曾说到,茶能给他的创作带来灵感,在其作品中也经常用饮茶来烘托人物的性格、情感。

威·梅·萨克雷在小说《潘登尼斯》写到:“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将茶叶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大自然创造了茶树,这是对妇女的极大宽慰……。”[3]同时,他也详细描述茶叶与英国人泡茶、饮茶以及场景布置等,通过现实主义手法将茶叶象征性的意义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也是研究维多利时代饮茶习俗的重要来源。现代作家凯瑟琳·曼斯费尔以茶作为题材撰写了优秀的小说《游园茶会》和《一杯茶》讲述了英国富贵人家下午茶的场景。还有小说家将茶叶与西方的占卜结合在一起,近现代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乔安妮·凯瑟琳·罗琳在《哈利波特》中讲述到:主人公在占卜学课中要求观察茶杯里剩下的茶叶,进而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这是英国小说中的创举。其实在当年的英国,利用饮茶进行占卜是很受欢迎的,茶叶经水冲泡后形成了一系列象征意义的符号,如三角形、皇冠、树木等寓意好事,枪支、牛、猫等象征坏事等等。[4]

茶成为英国小说的重要题材,其也成为诗歌、散文中的创作灵感,创作了不少著名的诗篇,如“茶诗两篇”、“茶桌诗”、“赞茶诗”、“茶诗三篇”等等。

2.2英国诗歌中的茶

中国茶诗歌非常之多,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也有很多爱茶诗人优美诗句至今,如唐代孟浩然“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等等,都表达对茶的热爱与痴迷,是中国文人的符号象征。英国也有不少爱茶之人痴迷于茶,如英国前首相威廉·格拉德斯通,“If you are cold,tea will warm you.……If you are excited,it will alm you”意为“如果你冷,茶将会温暖你,……如果你兴奋,茶将会让你平静。”诗人不仅表达直观地告诉人们饮茶的好处与自己的体会,而且折射出自己乐观豁达的精神,遇到问题何不积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彼得·莫妥借助西方诸神论战的形式,引出酒和茶的好处,创作了长篇的散文诗歌《赞茶诗》,最终以茶带给人健康、快乐、光明而获胜,在诗歌的结尾处也表达了自己对茶的喜爱,“Tea,Heav'ns delight,and Nature's truest wealth.That Pleasing Physie,and sure Pledge of Health:The Statesman' s Counncellor,the Virgin's Love,The Muse's Necetar,and the Drink of Jove.”意思为:“茶,上帝的喜悦,是大自然界最真实的财富,它是让人开心的妙药,是健康的保证;它是政治家的顾问,是少女的初恋,缪斯的甘露,也是朱庇特的饮料。从上述诗歌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英国人对茶的挚爱之情,其实,早在1663年埃德蒙·沃勒创作英国文学史上首篇《论茶》的诗歌就已经见出分晓,他也因此诗而闻名。《论茶》既是论茶诗也是祝寿诗,是诗人给当凯瑟琳皇后写的贺词,皇后非常喜爱茶叶,据说其陪嫁中就有茶叶。沃勒非常聪明将茶叶与对皇后的祝福融合在一起,用抒情和象征的手法既表达对茶叶的喜爱与珍惜,又称赞了皇后的美貌与品德。1700年英国诗人泰勒《灵丹妙药:茶诗两篇》,诗人运用轻松和戏拟英雄的艺术表现方式赞颂茶叶的历史及其功效,将茶叶比喻为灵丹妙药,茶叶能激发诗人的灵感等。

中国有茶圣,英国诗人也有将自己奉之为“茶鬼”,可见其对茶叶的痴迷。18世纪英国文坛泰斗塞缪尔·约翰逊,爱茶之心可以说是无人能比了,是典型的老茶鬼,每天至少要喝20杯的茶。他曾写道“黄昏时以茶为乐,夜深时以茶为慰藉,清晨又以茶来迎接新的一天。”[5]

2.3英国散文中的茶

茶叶小说、诗歌中留下了印迹,富丽堂皇的饮茶场景、精致典雅的茶具、美好悠闲的饮茶氛围,真挚热烈爱茶之情……,那么茶在英国散文中又留下了怎样回忆呢?

英国评论家乔治·吉辛在《四季随笔》通过仔细的观察与切身的体会,详细描述了19世纪下半叶英国下午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任何事情上都比不上午后饮茶这一仪式上,更为明显地的表现英国人是擅长管理家庭生活的天才……。红茶文化已经形成一种固定形式,……参加茶会成为社会流行的社交方式,公共茶会为众多社会人士提供平台,他们创造了美丽快乐的回忆。……工人阶层的下午茶朴实、真诚。”[6]

普里斯特利是英国散文学家,在1993年一篇杂文《英国纪行》的记述突出其感觉到茶室、饮茶潮流的变化之快。他还在散文中抒发饮茶的幽静雅典的环境气氛和茶叶的功能,也将茶叶誉为灵丹妙药。[7]最后,笔者将介绍一位英国茶叶专家,也是一位散文游记学家——罗伯特·福钧先生,在19世纪时期曾来过中国,他对中国的文化历史充满好奇,尤其是植物领域中,茶叶是他研究重要植物之一。福钧在《中国产茶区游记》游记中详细记载了中国茶叶的产区、茶树种子保存、种植情况、茶叶的加工生产运输、中国不同地方的茶俗以及中国人爱喝绿茶,但绿茶不适合国外等等内容,成为中英茶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3 结论

英国文学中关于英国下午茶、中国茶文化相关描述非常之多,本文仅仅列举了其中一小部分加以佐证。茶叶不仅给文学作品提供新的题材和内容,激发文学家的灵感源泉,同时也给英国画家、音乐家带来新的氧气,爱尔兰画家霍恩的《饮茶图》·威尔基的《茶事的愉快》等都是以茶创作题材,尤其是18世纪著名的画家雷诺兹在《邦伯里夫人像》画像中,陪衬侍女给女主人斟茶的动作,正是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真实写照。从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中,我们了解到茶在英国的坎坷之路,在英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会模式乃至精神方面的提升,同时,也体现出英国与中国茶文化的殊同。

参考文献

[1]陈椽.茶业通史[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l.

[2][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112.

[3][英]萨克雷著,项星耀译潘登尼斯(上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445.

[4]Peter,Beryle.The Etiquett EnglishTea.GreatBritain.copper Beeeh publishing.1995.51-54

[5]威廉·包斯威尔著.罗路枷莫洛夫译.约翰逊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52

[6]乔治·吉辛著.李野译.四季随笔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189-211

[7]普里斯特利著,林若译.普里斯特利散文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17-118.

作者简介:胡迎春(1973-),女,河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及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英国文学茶文化运用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集约化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