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茶文化翻译人才的培养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016-03-31刘洋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刘洋(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中国茶文化翻译人才的培养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刘洋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从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开始,茶叶便走入人们的视线。中国的茶叶文化正是发源于此,至今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积淀。随着文化交流发展的需要,茶文化也从单一的我国文化开始流传,成为中西方甚至世界各国交流的媒介之一。凭借着茶叶和其本身延展出来的茶具和茶文化,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和深入,甚至会在传入国形成带有其本地特色的茶文化。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需要和文化软实力的提高齐头并进的时期。所以,作为我国文化重点组成部分之一的茶文化,更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翻译人才,来使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绽放出自己的风采。从而进一步带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翻译人才;经济发展

引进和对外,这两种方式都是中国目前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其中越来越重要的对外推出中国的文化,则是经济发展的稳健动力。对外交流,就意味着将我国的文化向外推介,达到交流和贯通的目的。作为对外宣传和中国文化之间的重要渠道,翻译人才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当今高校教育中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无疑是翻译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翻译人才的增长,我们必须将主要方向放在翻译人才如何培养和其应该需要的素质这两个重点上。

1 茶文化翻译人才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1.1我国经济发展大致状况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总量,已经不容世界小觑。由于经济迅猛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地的交流日益频繁,交流的领域也呈扇形状态发展,覆盖面愈来愈宽广。在此状况下,我国迎来了翻译人才需求的第四次高潮。

1.2茶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种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积攒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尤其侧重于指精神财富。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则是具有中国化特色的精神瑰宝。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汪洋大海中的涓涓细流,可的确有着其本身的内涵。儒家相信茶可以“修身”,而后达到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旨意。佛家则讲求以茶“养性”,追求宁静而致远。而道家,则认为茶可以泯灭人心中的滥欲,最后“得道成仙”。融入了“儒”、“佛”、“道”三家理念的茶文化,可谓在华夏儿女的心中积淀下了无比风致的意趣。由己及人,爱茶赏茶之人,往往从自身出发,将所喜爱的茶文化传播开来,在各式各样的茶事活动中不断地追索和探求,从而形成从生活本身凝练出的茶韵文化。

1.3两者之间的联系

当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上升到世界第二之时,中国经济的硬实力可谓达到了世界瞩目的地步。但这样的成就却紧跟着让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这一短板,成为了急需解决处理的问题所在。我国外交翻译人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同时这也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因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迅速席卷全球,得各国人民不得加速和加大规模地与外界交流协作,这是一股不可抗拒的风潮;另外,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之下,战争频发、资源殆尽,没有人不对平和、安宁的生活怀揣着无比的憧憬和希冀。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素,此时正好是解决这一经济与人类发展精神需求所渴望得到的心灵抚慰产生冲突时,最好的良方。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天人合一”、“宁静致远”的精神内涵,在传播和交流的土壤上,必定会开出极其妍丽的花朵,从而让经济的枝叶茁壮成长,最后生长成为我国在世界之林中最繁茂芬芳的参天大树。

2 茶文化翻译人才的素质

中国加入WTO之后,改革开放的程度进一步深化,海外市场也向中国打开。面对广大市场的需求,参与其中的求职者应该具有的素质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窘境。市场的需求量广大,但对人才的要求和挑选准则也相应地有了很大提高。如何在愈来愈广阔却高标准的市场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并为文化传播做出贡献,这就对茶文化翻译人才的素质提出考验。

2.1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首先,作为一个职业工作者,必须秉持着心中的天平,不能让职业操守倾倒向私人甚至违法乱纪的一方。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对于一个茶文化的翻译人才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本持着一颗公正无私,热爱事业的心,才会将自己的事业当成是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的崇高理想,从而让茶文化的交流更加纯净和广泛。其次,在翻译事业上必须怀揣着一种严谨的治学姿态,让从自己嘴中和笔下传达出去的信息都带有良好的准确性。若是因为个人的疏忽而导致茶文化在对外交流和宣传方面发生事故,那么随之而带来的不仅是眼前的小失误,其背后还会映射出我国在茶文化交流这一方面所投入的精力不足,留给他方不好的印象。

2.2个人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

无论在哪一个行业,过硬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应对能力都是衡量一个人职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准则。除了一定的英语水平之外,在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和运用、汉语言素质的提高都是茶文化翻译人才都应该具有和不断丰富的。翻译是一个两种语言互相转换的过程,而搭建起中间桥梁的正是翻译人才对这两种语言的了解熟悉程度,和融会贯通以及应变的能力。另外,对于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创新的了解和运用都是茶文化翻译人才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

2.3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在文化上存在着太多的差异,所以在翻译工作的进行过程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很多在中国语言和文化中被大家所认同的观念和语言,直接翻译成英文或者其他国家的语言之后,会很难使得对方接受并理解。所以,深入的了解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翻译人才必须应该做到的事情。只有让翻译出来的茶叶文化,让接受的一方感觉到是一种美学和心理学上的享受之后,这才能达到茶叶翻译者的最高目标——即让茶文化作为一种美的文化,传播到别的国家和种族中去,成为各国之间联系和沟通的纽带与桥梁。

3 茶文化翻译人才的培养

了解和明确茶文化翻译人才应该具有的素质和能力之后,社会也同样地应该做出相关的支持和应对政策来。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才可以使茶文化翻译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向市场,为茶文化的传播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1国内翻译行业的现状

对外贸易额的逐年增长,拓宽了我国翻译人才的求职道路。同样地,也对他们提出了挑战。“走出去”和“请进来”成了我国翻译行业发展的两大主要方面。“请进来”,意味着引进国外优秀和先进的翻译人才、资料和技术,来提高我国国内翻译资源和人才的发展水平。“走出去”则意味着在中国的经济地位不断上涨,国外各地频繁掀起“中国热”之时,将中国的翻译文化与人才推向国外。用我们的文化来感染外国文化,以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根据相关资料报告,我国的翻译行业产值已经达到了130亿人民币的水平,这表明我国已经是翻译的“大国”,翻译的数量达标,只是在质量上还有所缺陷。市场上从事各类翻译职业的人员很多,但很多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工作者大约只占到总数的“5%”,可能更少。2007年之时,我国的翻译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并且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间段。我国应该采取更加完善的措施,来培养更加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锻炼和培育出更为专业、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翻译人才。

3.2高校培养翻译人才的现状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混淆不清。我国高校中对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不完全清楚,只是按部就班地依照老旧的方式方法来培育翻译人才。对于翻译人才培育的目标,过于概括和笼统,这导致教学材料选择、教学方式的采用和教学质量的高低都发生了很大的问题。第二,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的任务、进度、和每一个科目所占教学的比重,都会从不同方面影响到教学质量。在我国高校培养翻译人才的课程体系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真实环境下的高质量翻译练习不足;忽视翻译教学的理论;不注重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培育。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亟待考虑和行动。第三,教材建设呆板。如今,我国翻译教材都偏老旧,逐渐呈现出于时代脱节的趋势。第四,师资力量不够充足。因为翻译行业是新兴的产业,因此对教师资格的衡量标准就弱化了下来。很多教师都是从现役的英语和其他语言教师中生搬硬套出来,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

3.3构建适应国情发展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最为重要的,自然是制定符合国情和地区发展的培养模式,使得翻译人才的培养能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少浪费资源的情况发生。以更高效和高质量的速度与态势,来推进翻译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其次,建立起完整的教育课程体系。要注重翻译课程的实践性,不能只停留在书面文字和知识的教学上。还要关注课程完整性的设置,以求更好地完善课程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也是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必须相应地提高师资力量,这才可以使得教学由上至下地优化。除此之外,还可以自主编写适应地区发展的教学教材。为防止教学知识老化和多余,自主编写教材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情况。

4 结 语

全球化经济的态势不可阻挡,经济硬实力提升的同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显得尤为重要。将茶文化这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进一步地加强在文化方面的交流沟通,更有利于延展我国文化对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的地位日益拔高,绝对不容小视。我们必须将目光和实力投入进去,让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支突起的先锋军,打向世界市场,为中国文化的地位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来。而究竟茶文化可以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带来多大的推动力,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袁晓宁.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J].中国翻译.2013(1):93-97.

[2]王英鹏.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3]杨平.拓展翻译研究的视野与空间推进翻译专业教育的科学发展[J].中国翻译.2012(4):9-10.

[4]梁素文.中原文化走出去视阙下翻译人才的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196-197.

作者简介:刘洋(1982-),女,黑龙江海伦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