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图书馆陈列的茶学著作探究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的必要性

2016-03-31傅饶东北林业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农村图书馆

傅饶(东北林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从图书馆陈列的茶学著作探究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的必要性

傅饶
(东北林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摇篮。茶以其清新朴实之质成为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而茶文化也因其独特的文化气息为人所敬仰。唐朝陆羽的《茶经》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茶学著作,而后问世的一系列茶学著作都蕴藏着深刻的茶文化内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图书馆陈列的茶学著作为例对黑龙江的新农村信息建设进行了探讨。在简要分析了茶学著作对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的意义后,又指出了茶学著作在促进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中将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茶学著作;新农村;信息建设

1 图书馆陈列的茶学著作对于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的意义

1.1有利于茶文化在黑龙江新农村的传播与弘扬

图书馆的茶学著作里或多或少的会对茶文化有所宣扬,其内容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茶文化内涵。例如,赵国栋先生的《茶与社会》中鲜明地指出了茶对于社会生活的正面影响以及茶文化对于农村风俗面貌的塑造化作用,此书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茶文化对大众生活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也促进了茶文化在黑龙江新农村的传播。若论及茶学著作之最莫过于唐朝陆羽的《茶经》,其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茶叶的生产制作过程,并详细地介绍了煮茶饮茶方法以及茶道茶艺,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茶事活动,对茶文化进行了完整而具体的解析,该书对黑龙江新农村村民们茶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言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

1.2促进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的通达性发展

图书馆的茶学著作所囊括的知识包罗万象,不仅涉及到茶文化,也多多少少地涉猎到其他领域的相关信息,而村民们通过茶学著作可接触更多不同层次的文化资讯,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黑龙江农村的相对闭塞性,村民们可以茶学著作为窗口触摸世界的精彩,感知文化的魅力,享受信息通达的便利。例如,沈括的《梦溪笔谈》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茶的某些特性,在讲述茶的过程中,也对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进行了介绍,触及的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文学与医学等方方面面。黑龙江新农村的村民们通过这本茶学著作还可以增加对社会生活其他领域的知识与认知,从而促进其信息接收量的增大。

1.3推动黑龙江新农村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化

图书馆所陈列的茶学著作,对茶文化精髓的解析比较深刻,从各角度全方位地对茶文化内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释。而茶文化中的“重德”、“尚和”、“贵真”、“崇俭”等核心思想,也被各种茶学著作论述得淋漓尽致。从“重德”中领悟茶德——人品塑造的重要性;从“尚和”中习得人际交往信息交流的必要性;从“崇俭”中树立为人朴实为官清廉的价值观;从“贵真”中理解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在这些茶学思想的影响下,黑龙江新农村的政府官员以及村民百姓都会渐渐被其所浸染,村民们按照茶德要求来约束自己,加强其对于外界信息的关注度。而政府官员也在茶学思潮的引导下严于自律,恪守清廉淡雅的为官之道,以一颗淳朴之心对待工作,勇于公开工作信息,从而促进黑龙江新农村政府信息的透明化。

2 图书馆陈列的茶学著作在促进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中将面临的问题

2.1茶学著作中的茶文化内涵诠释不够深刻

琳琅满目的茶学著作对于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毕竟林林总总的信息总有一些能传递到村民们身边,也总有一些知识能对其产生影响。但是,在进行茶学著作文化资讯的传达时,茶文化内涵的展现并不充分。简而言之,茶文化在信息传递中的比重并不大,其分量甚至是微乎其微的。一方面,茶学著作中的“主角”——茶文化内涵被忽视,村民们在阅读了相关的茶学著作后,并没有领略到茶文化的精神实质,反而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文化元素上,忽略了茶文化的文化意义。另一方面,由于村民们知识水平的限制,其对于茶学著作中所罗列的茶文化内涵并不能进行深入理解,也无法加以揣测研究,也使得茶文化内涵被掩埋于尘埃中。

2.2村民们对茶学著作的阅读兴趣寡淡

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过程中,村民们对图书馆所陈列的茶学著作并没有预期的兴趣盎然之感,阅读欲望甚至极为低下。据调查,大部分村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并不高,阅读能力极为有限,一旦相关书籍稍有深度,村民们就看不懂了,更别提文言文式的茶学著作。因此,村民们只能通过简单的白话文来了解基础的茶文化知识,但是茶学著作中提到的茶文化专有名词对于文化水平低下的村民来说理解起来就颇为吃力,这也导致了村民们对茶学著作的阅读兴趣日益淡薄化。

2.3茶学著作过于晦涩深奥

我国经典的茶学著作大多为古文式的典籍,异常生涩难懂,所运用的表达手法也与现代的表现手法大相径庭,通读完后仍然是一副不知所云的样子。村委会为了积极响应“茶文化与新农村信息建设”相结合的号召,其图书馆所添置的茶学著作大多为面子形象工程的产物——晦涩深奥的茶学古籍,完全没有考虑村民们的文化教育水平,进而也造成了茶学著作无人问津的现象。此外,村委会在添置茶学著作时,缺乏战略性眼光,没有对村民们的文化需求及阅读能力进行统一调查,盲目地被新政策所牵引,不切实际地引入徒有虚表的茶学著作。

2.4忽略了茶学中茶文化的净化作用

茶学著作中的“清”、“和”、“静”、“寂”思想对于大众文化情操具有一定的熏陶作用,甚至能重新塑造人的心性品格,其教化感召的功能不容小觑。但是,黑龙江新农村在进行如火如荼的信息建设工程中,却不大注重茶学著作中茶文化的思想净化作用,甚至直接忽略了其精神本质。政府官员一心投入到新农村信息建设中,对茶学著作中的茶文化内涵是直接无视,也没有意识到茶文化对于促进信息建设的重要性,而是将茶文化与信息建设完全地孤立起来,极大地抑制了茶文化感召教化作用的发挥。

3 解决图书馆陈列的茶学著作在促进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中问题的措施

3.1透过茶学著作深入剖析茶文化

茶学著作的重心是茶与茶文化,虽然有些茶学著作也会谈到其他的文化因子,但是其所研究的对象仍然是茶文化。所以,在阅读茶学著作时,要透过现象看到其隐含的茶文化寓意。为此,首先,村民们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加强对茶学著作的研读与解析能力,掌握茶学著作的正确阅读方法,从各种茶学著作中提炼茶文化知识,构建完善的茶文化结构体系,从而促进自身茶文化认知水平的提高。其次,农村基层政府也可以通过邀请茶学专家学者,下乡进村对村民们进行茶学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例如,举办茶学知识讲座、茶文化知识交流会等系列活动来帮助村民们加深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

3.2逐步培养村民们对于茶学的阅读兴趣

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进程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培养村民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提高对茶学著作的阅读能力。如果连基础的茶学文化都不知晓,又如何通过茶学著作来推动信息建设呢?所以,应从村民们的阅读水平着手。一方面,致力于村民们识字理解能力的提高,村委会可以利用空闲业余时间对村民进行简单的文化课程培训,以提高其文化水平。另一方面,村民们也应该树立“学到老活到老”的意识,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自身刻苦努力,不断拓展知识眼界,从而提高对茶文化内涵的领悟力。再者,黑龙江新农村的村委也可以通过组织茶文化知识大赛、茶学著作阅读心得分享会等活动来提高村民们对于茶学著作的阅读兴趣。

3.3基于村民们的文化程度配备不同层次的茶学著作

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建设过程中在引用图书馆茶学著作这一元素时,应该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村民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对茶学著作的添置进行有效性筛选。首先,村委会应对村民们的教育程度进行调查,在掌握了所有村民的教育水平后,根据其平均的文化程度进行茶学著作的添购工作。例如,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村民可以添置简单的茶学著作,对于文化程度一般的村民可以添置难度适中的茶学著作,对于文化程度高的村民可以添置难度较大的茶学著作;基于不同的文化层次挑选相应的茶学著作。其次,村委会应该摒除面子工程的恶习,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利益为宗旨,根据村民的文化需求进行合理地茶学著作配备工作。

3.4充分发挥茶文化中“清廉”思想的感召精神

图书馆中茶学著作蕴含的茶文化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一度被视为民族文化之魂,不仅具有修生养性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即其有净化心灵完善人格的意义。很多茶学著作都折射出一种“自然豁达、清新淡雅、清廉朴实”的人生观,对于大众情操的陶冶与自身修为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功效。因此,农村的政府官员应以此为指导,对工作始终持一种清廉朴实的态度,尤其是在信息建设过程中,敢于将政府的工作信息置于阳光之下,接受村民们的监督与质询。另外,政府也应该积极地利用茶学著作这一因素推动新农村的信息建设,尽一切可能加大其对该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与财政补贴额度。

参考文献

[1]沈佐民.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池州师专学报,2007(4):18-20.

[2]刘婧.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来自革命老区农民信息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情报知识,2008(7):70-71.

[3]刘吉祥,黄政,晏昭洪,王明,施建军.浅析茶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功能[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88-89.

[4]晏嫦妤,黄静,赵超艺,卓敏.弘扬茶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J].茶叶通讯,2009(4):45-46.

[5]巩玉双.简论“茶社会学”学科的构建——读赵国栋先生茶学著作[J].经营管理者,2016(2):35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4C024);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项目(项目编号:2015-B-004);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DGY2014-41)。

作者简介:傅饶(1983-),女,山东招远人,硕士研究生,馆员,研究方向:新农村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

猜你喜欢

新农村图书馆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四川新农村村落建筑空间环境现存问题分析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