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生态旅游对我国茶产地旅游的借鉴价值
2016-03-31郭娜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郭娜(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国外生态旅游对我国茶产地旅游的借鉴价值
郭娜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外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与主要类型,提出我国茶产地对国外生态旅游的借鉴举措如下:加强社区参与;开展环境保护与茶文化知识的教育;加强规则的制定,引导和推广茶产地生态旅游与文化教育。
关键词:国外;生态旅游;我国茶产地;旅游;借鉴价值
生态旅游概念的出现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专业理论“生态学”,六十年代中期有了“生态旅游”的定义,至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兴起于工业文明大发展后的首次环境运动揭开了生态旅游实践的序幕,其典型是加拿大环境部门于1973年推出的生态旅行与环境教育活动,成为了最早对生态旅游具有现实指导性意义的有益尝试。经过约二十年萌芽与雏形的准备和发展阶段,直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一位专家在1983年明确提出了“生态旅游”的专业术语,并通过该组织在1987年正式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生态旅游终于由此具有了准确的定位,那就是“绿色环保以及可持续”的旅游,并开始了蓬勃兴旺的发展态势。
1 国外生态旅游的主要特点
1.1社区参与
在国外学者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中,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那些还未被人类污染或过度干扰过的自然环境,人们前往这些目的地进行旅游是为了学习、欣赏、赞美这些仍然保留了相对纯粹的野生状态的自然环境的美丽,以及这些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野生动物与植物及过去的与现存的文化等。更进一步的内涵则是除了研究与欣赏这些目标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景观、动物与植物资源及其文化,还包括通过生态旅游为这些目标区域筹措资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针对旅游公众并整个社会开展环境保护的教育,以此促进目标区域的环境保护并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
通过进一步的引申内涵可以发现,国外生态旅游一个较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参与。由于目的地本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能够最大限度扩大这一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旅游类型的社会影响力,故强调社区的积极投入与主动参与才能促进生态旅游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这三个效益的统一与融合才是生态旅游最根本的存在价值与意义。社区参与的重要性甚至让日本学者表示“缺乏社区参与的生态旅游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内涵既包括目的地居民从经济和社会方面参与到本地的生态旅游过程中,还应扩大到政治与心理等更广泛层面促进与推动当地的生态旅游行为与活动的全程。而当前生态旅游发展与推广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恰恰就是目的地社区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对生态旅游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十分有限,也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当地生态旅游的规模化发展与快速化扩张。
1.2环境教育
生态旅游本质上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对环境保护的教育。国外多数自然保护区在建设伊始就将自身定位在保护自然遗产与对公众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两个重要支点之上。比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十分鼓励员工加强对游客进行环保知识的普及与宣传,黄石公园在入园门口设立管制站与游客中心,既强调保护与管理在黄石公园的重要性和权威性,也利用中心加强游客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游客进入管制站与游客中心后会即刻收到全面而详实的生态旅游指导意见书,通过书面或其他各种形式强化游客的环保意识,提前预防游客潜在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公园除了禁止游客将园内的动物或植物资源随意携带出园外,还通过各种不同的辅助形式帮助游客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知识,比如黄石开展了晚间展示节目以及与导游同行等活动,既丰富了游客在公园内的活动内容,又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又比如澳大利亚在对生态旅游兼具环保教育功能的措施上就以立法的形式对各生态旅游目的地提出建立环境教育基础设施的要求,而澳境内各大生态旅游公司也都配备了专业人员负责对游客开展环保知识的解说与教育。
2 国外生态旅游的主要类型
2.1社区型
比较常见的类型,也是较容易提高当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类型。利用社区积极参与生态旅游,同时融入当地的文化旅游,使生态旅游在为当地社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同时宣传和推广当地的文化与传统,让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成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2森林旅游
森林旅游是最主要的生态旅游类型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二战后形成热潮并逐渐影响到欧洲,继美国后,德、法等国也相继开始兴起森林旅游模式。作为最原始的自然环境类型,森林有着其他自然环境难以匹敌的优势。在这里开展生态旅游有相对有利的先决条件,比如新鲜的空气、水、土地等自然因素更能凸显回归野外、放松身心的种种影响。多数发达国家已经针对森林旅游形成了完备的立法以保护这一最典型的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2.3科普型
比较新潮的生态旅游模式。强调对环境的体验式旅游,常采用科学模拟或科技知识普及的形式开展,比如美国的“地震”旅游及“火山”旅游等。这些都是相对时尚且符合当前人们思想发展状态的旅游模式,近些年来被广泛推广开来。
3 我国茶产地对国外生态旅游的借鉴
3.1加强社区参与
正如国外生态旅游十分强调的目的地社区积极参与一样,我国茶产地旅游也应当大力借鉴社区参与的模式,尤其是那些既是茶产地又是旅游风景区的目的地更应当最大程度发挥生态旅游的绿色、环保概念。比如福建漳浦、广东英德等地区,前者有天福茶博物院与石雕园,后者有茶趣园,这些地区既有相对原始的茶生态自然环境,又不缺乏过去的和现存的人文茶文化的积淀,既满足了国外生态旅游定义中“未被人类污染或过度干扰的自然环境”的条件,又能够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通过旅游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物质与精神财富。这些地区应当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茶山、茶园与人工建造的茶文化设施大力推进当地生态旅游活动,最重要的是让本地社区全力投入到建设与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居民中普及茶文化知识,让每个当地的社区居民不仅是辛勤的茶产业从业者,更成为优秀的茶文化导游与解说。前往这些地区的旅游者不仅在自然美景中欣赏与赞美绿色环保的茶景观,更通过与社区中居民的接触感受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茶文化的熏陶,使茶产地的生态之旅成为给旅游者外在提供自然美景、内在提高精神境界的物质与文化的双重旅游过程。
3.2开展环境保护与茶文化知识的教育
借鉴国外生态旅游同时兼顾环保教育的做法,中国茶产地旅游同样具备这样的软硬件条件。应当结合社区参与的模式同时进行环保与茶文化的教育,包括福建漳浦、广东英德在内,以及浙江杭州、昆明世博会等各地在内,这些地区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美景,又有诸如茶博物院、博物馆、茶园、茶趣园等大量承载了茶文化历史与文化的知识宝库。在这些地区同时进行生态旅游与环保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在专业人员带领下游览茶园、茶山,参与茶博物院、博物馆,游客通过解说了解和学习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茶的生长环境,茶的健康生长需要有安全、无污染的自然环境支持与保障;而中国古人种茶除了是一项经济与生活行为外,还通过种茶、制茶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爱护环境、与环境和谐共生等的环保意识与哲学理念。
另一方面,除了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形式,开展环保与茶文化教育还可以深入到茶农的日常生活中。游客与茶农零距离接触,通过在茶农家中住宿、生活、劳作,与茶农共同进行茶的采摘、杀青、揉制直至最后成为成品茶。以这样最直观、具体的体验式生态旅游的形式,游客既亲身进入了茶在自然环境中的真实状态,感受到环境与茶互为依托、互相影响,又能切实体会到中国几千年茶叶种植历史形成的厚重的文化积淀。同时,在与茶农共同劳动的同时,茶农的言传身教也能让游客最真切地感受到无污染的土壤、清洁的水与空气对优质的茶产品的形成具有多么至关重要的影响,环境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导致茶叶的品质优劣;而茶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回馈给自然和人类更多的财富。
3.3加强规则的制定,引导和推广茶产地生态旅游与文化教育
借鉴国外将生态旅游上升到立法层面的作法,有关地区和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法律条例等引导和推广茶产地的生态旅游与文化教育。对于具有相对原始的野生茶资源的地区,应当视情况将茶资源地区划归自然保护区,参考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立法的模式制定保护茶资源产地的法律法规。应规定对保护区的开发必须遵循生态保护为第一的原则,通过大力推动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的国民经济发展。在确保茶资源保护区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可适当进行茶产业开发,通过社区参与生态旅游与共同进行环保教育的模式打造当地的“绿色生态经济圈”。
参考文献
[1]李华.近十年来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状况分析 [J].世界地理研究,2009(2):111-120.
[2]刘静艳韦玉春黄丽英等.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J].旅游科学,2008(4):59-64.
[3]钟永德.国外生态旅游研究的新进展[J].旅游论坛,2008(8):41.
作者简介:郭娜(1983-),女,河南长葛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