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译目的论下我国茶产品说明书的英译

2016-03-31张倩黄淮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南驻马店市463000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翻译方法目的论翻译

张倩(黄淮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南 驻马店市 463000)



基于翻译目的论下我国茶产品说明书的英译

张倩
(黄淮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南 驻马店市 463000)

摘要: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茶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工作对于茶产品的宣传与营销至关重要。本文简单分析了目的论的内涵及原则,接着从语言表达、行文结构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茶产品说明书的差异,最后介绍了茶产品说明书的常用翻译方法,即省译法、增译法和改译法,以期为后续茶产品说明书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茶产品说明书;原则;翻译方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际市场日益接轨,很多民族文化产品、农副产品以及手工艺品等借助这一桥梁进入世界各地,凭借着其独特的地域风情博得了众多国际友人的青睐,中国茶叶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例。

我国是茶叶生产与消费大国,也是茶叶的发源地,茶叶出口贸易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初期。不过那时的贸易渠道非常单一,数量也极为稀少,大都是国外传道士或商人带一些回去供王室贵族享用,后来即便进入寻常百姓人家,受包装形式与宣传方式的限制,也无法实现茶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关联,因而与之相关的翻译问题并未得到太多关注。而现在,茶叶贸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与消费者“面对面”,茶叶包装及宣传方式更是千姿百态,它们成为茶商与消费者之间对话交流的媒介,承载着与茶产品相关的茶文化、茶理念等,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所在,也是吸引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核心力量。不过,由于中西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语言及文化上的显著差异,外国消费者并不能理解茶产品说明书的意义,必须通过翻译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对接,倘若翻译得好,消费者只看一眼便欲购买,茶叶品牌形象瞬间树立,自然是皆大欢喜;倘若翻译得不好,则会出现模棱两可、不知所云的情况,甚至会出现误解,从而会直接影响茶品的销量与企业的未来,可见翻译的技巧与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提出目的论学说,将翻译视为一种有目的的文化转换行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应当是翻译的目的,只要译文能够充分展现原文的目的,即可认为翻译行为是成功的。该理论跳出了传统翻译理论万事以原文为中心的藩篱,转而强调原文的目的性以及译文与读者之间的交互性,将读者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继而成为最受欢迎的翻译指导理论之一。

1 目的论三大原则

将翻译置于目的论视阈,需要遵循三大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弗米尔将翻译目的分为三类,包括译者的目的、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下的交际目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步骤的目的。译者若要充分把握翻译活动的目的,最为理想的状态是翻译委托方在翻译活动初期尽可能详细且准确地告知所预期达到的目的、译文面对的读者、时间、地点以及预期交流媒介等。如果委托方无法提供上述信息,那么译者应当根据原文内容自行把握。

连贯原则针对的是译文的语言结构,翻译是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有效转换,通过翻译,能够实现原文意义对译入语读者的传达,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遵循语内连贯的标准,确保译文能够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

忠实原则是目的论的根本原则,尽管该理论大大削减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原文的核心地位,但并未否认原文是译文意义的唯一来源,译者要积极发挥主体性,但不能对原文的意义与目的进行随意揣测,而要在遵循目的原则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忠实于原文。

2 茶产品说明书的中西差异

茶产品说明书主要涵盖产品基本信息、相关茶文化内容、企业品牌形象等,主要目的为宣传和营销。由于东西方在文化类型与语言结构上都具有显著的地域性、民族性及文化性特征,因而英汉茶产品说明书在语言表达、行文结构和文化内涵上都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从语言表达形式来看,中文茶产品说明书注重语言美与韵律美,常用比较抽象的修饰词以及概念式的套话,多用四字短语来营造一种简约的节奏感,字里行间透露着无穷无尽的想象,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似乎能够品味到茶叶的芬芳,以此来加深读者对文本的印象;英文茶产品说明书则修饰简单、实事求是,着重突出产品的现实特点,直切主题、简单明了。

其次,从行文结构来看,“形合”与“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的主要差异所在。英文结构严谨,逻辑细密,通常以丰富的形态标记与明显的连接方式来表达词句之间的结构关系,重在“形合”;中文则以词句的意义来贯穿全文结构,不需要明显的形态标记和连结方式,而又不会影响读者对原文意义的整体理解,追求“形散而神不散”,重在“意合”。

最后,从文化内涵而言,英文与中文两种语言隶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民族文化体系,拥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和文化传统,这些特征与传统在各自的语言应用中都有体现。我国是茶文化大国,与茶相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茶产品说明书大都乐于引用这些文化内容,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意蕴深厚;西方的茶文化历史尚浅,缺乏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因而在文本意义上大都直来直去,表面文字即为传达之意,通常不具备潜在的深层内涵。

3 目的论指导下茶品说明书的英译方法

在目的论原则下,译者翻译茶品说明书时,应当以原文为根本,以读者为核心,综合考虑以下几个要素:其一,说明书的英译是要把茶叶产品及其相关文化用译入语表达出来,让国外消费者能够了解并接受这些产品,实现原文的交际目的;其二,译文应当遵循连贯原则,用词用语符合国外消费者的语言表达习惯;其三,译文必须遵循忠实于原文的原则,译者不得妄自揣测、偏离本意,而应当在最大限度地呈现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自主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一般而言,为了实现原文的预期功能目的,翻译实践中译者较常采取的英译方法主要有省译法、增译法和改译法三种。

3.1省译法

中文茶产品说明书的一大特点就是喜用四字短语和并列长句,以形成一种气势磅礴的韵律之美。然而,这些词句在意义上多有重复,还会运用大量没有实质意义的虚词,仅为营造氛围而用,或出自特定历史典故,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在较短篇幅内难以解说清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采取省译法,设身处地地为译文读者着想,突出原文的交互目的,不必拘泥于那些空泛的经营理念。例如:公司的“元正”牌正山小种红茶是我国第一批获得德国BCS、日本JAS、美国NOP有机茶认证的茶叶产品。完成“原产地标志”注册,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全国放心茶协推荐品牌”等荣誉称号。其译文为:Yuanzheng Brand Black Tea is one of the first organic tea brands to be certified by Germany BCS,Japan JAS and America NOP.It is also registered the original marking in Fujian province.

说明书的翻译目的在于向译入语读者宣传该茶,提高该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认可度及销售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密切把握译文读者的心理,尽可能地省略那些容易造成不解或误解的内容。在上述翻译案例中,国际荣誉称号为东西方所共有,这类信息也可以展现出茶产品的国际知名度与认可度,对于树立产品的品牌形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当保留在译文之中。然而,对于福建省当地的荣誉称号,国内本身就没有统一的翻译方式,其实质意义也难以为译文读者所把握,在茶宣传中没有太大作用,在翻译中可以直接省略。

基于上述可以得出,在翻译我国茶产品说明书时,对于那些内容空泛、极具中国特色、难以被译入语读者所接受继而无法起到宣传作用的内容,译者可以直接省略,着力突出产品的宣传要点,直截了当地达到宣传茶产品、刺激消费的目的。

3.2增译法

茶叶是一种历史悠久、内涵丰厚的产品,其说明书势必会涉及到茶叶名称、制作工艺、茶叶产地、茶文化历史人物等信息。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不同的气候环境及水土条件的孕育下,茶叶的品种与质量也各不相同。比如,毛峰茶、岩茶、乌龙茶等喜高山之境,名山盛景之中生长的茶叶必然质量上乘、口感醇厚、气味芬芳。由于我国产茶地区众多,人们在命名时大都以地名、人名或制茶方法为依据加以区分,地域文化色彩较为强烈,应当采取增译法帮助译文读者理解。例如:特制金骏眉红茶;译文:Golden Junmei Black Tea(The tea leaves are picked when they are at their very best.With our exclusive tea-making skills,we have made this top-quality black tea all by hand.)

金骏眉红茶是以其制作工艺来命名的,倘若直接音译,难以达到突出茶叶品质、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效果,于是译者在音译名后面添加注释,说明这款茶叶是由高品质的芽尖原料经过纯手工特制工艺生产而成,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把握茶品的基本信息,对茶产生好感,从而达到提升茶叶市场认知度与销售额的目的。

纵观我国各大茶叶品牌,它们大都在茶叶名称中突出其独特的制茶工艺,文化气息浓郁,纯粹的音译难以让译文读者完全理解茶的内涵,译者在翻译这类茶的说明书时,应当采用增译法,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茶产品,起到宣传茶品、树立品牌、促进营销的目的。

3.3改译法

由于东西方文化体系不同,人们在思维方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中文茶产品说明书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营造出排山倒海的气势,往往采用先抑后扬、层层推进的表达方式,把逻辑蕴藏在字里行间,将要表达的主题信息放在最后。与之相对,西方人对话比较直接,喜欢开门见山,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针对这种情况,译者应当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表达习惯和接受能力,适当地调整文本顺序,使之符合西方消费者的思维方式。例如:包装古朴纯真,外形长圆柱体,均匀一致,茶体乌黑光润,叶片饱满紧实,口感醇香深厚,汤色橙黄明亮,是茶叶之中难得的精品。译文:A premium black tea is in a cylinder shoe in plain pack.The surface is jet-black,smooth and tight.Its flavor is rich and strong and the liquor is bright orange.根据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茶中精品”提至开头,开门见山,能够很好地迎合西方读者的审美理念和阅读形式,实现文本与读者之间的良好交互,从而达到文本的预期目的。

再者,英语重形合,句子主谓分明,即便有时候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谓语的词汇并没有实际意义也不能省略,否则就会导致句子不完整、语法不正确。而中文是注重意合的语言,通常会省略主语或宾语,着力突出表达主题。例如:采用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经手工筑制而成,在其特有的发花过程中产生一种有益真菌“冠突散囊菌”,能产生一系列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各类小分子化合物。译文:We choose the raw Anhua dark green tea and make it all by hand.Eurotium Cristatum is generated during its special budding,producing different kinds of healthy small molecular compounds.原文中缺乏主语,但通过上下文可以很快判断出动作的发出者是“我们”,在英译时根据连贯原则采用改译法,使译文主谓完整,符合英文表达规范。

4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日渐深入的今天,我国茶产品若要在国际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必须高度重视说明书的翻译,以正确而恰当的宣传方式提升产品和企业的国际知名度与认可度,努力提高销售业绩。在目的论视阈下,译者应当以原文为基础,以读者为核心,积极协调东西方在语言表达、行文结构和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针对不同的文本内容采取省译法、增译法和改译法等翻译方法,实现译文与译入语读者之间的有效交互。

参考文献

[1]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 [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2]文军,陈梅.从企业翻译的接受者看企业的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3(2)17-19.

[3]范祥涛,刘全福.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J].中国翻译,2002 (6):25-28.

作者简介:张倩(1983-),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翻译方法目的论翻译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剧字幕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