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虹鳟山泉水流水养殖试验

2016-03-31葛玲瑞肖成武

中国水产 2016年2期
关键词:虹鳟山泉水鱼体

文/葛玲瑞 肖成武



虹鳟山泉水流水养殖试验

文/葛玲瑞1肖成武2

本文通过利用山区山泉水进行虹鳟的流水养殖试验,共收获7684尾,共生产成鱼10280kg,商品鱼平均达到1.3kg/尾,最大个体达到1.9kg,养殖成活率96%。其中虹鳟流水养殖适宜流速为6cm/秒~30cm/秒,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属于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大马哈鱼属(Oncorhychus),虹鳟对水质要求较高,只能在无污染的环境中生活,因此虹鳟是公认的天然绿色水产品,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虹鳟在北方已经有了一定的养殖历史,但在南方养殖还不多见,2014年~2015年我们在湖南浏阳山区利用山泉水进行了虹鳟的流水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1)试验用鱼

鱼种来自国内某虹鳟养殖场。挑选身体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鱼种共计8000尾,规格为10cm~12cm,平均体重50g/尾~60g/尾。

(2)水源

试验用水为养殖场北侧山坡涌泉,泉水清澈透明无污染,经年流量恒定,常年水温在 14℃~19℃之间,溶解氧在7mg/L 以上,pH 值为6.5~7.0。

(3)试验鱼池

在湖南浏阳神泉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内进行养殖试验,流水养殖池为新建水泥池9个,按梯度分为三级,每级3个,并联排列,规格为长12m、宽4.2m、池深1.4m;鱼种池4个,规格为各池都有独立的进水口、排水口,防逃栅栏,遮阴和机械增氧等设施。每个鱼池进水口宽40cm,共3个,有效控制水量使流水呈瀑布状进入池内,增加水中溶氧量。鱼种池4个,规格为长4m、宽4m、深1.4m,进水口设在养殖池上方,排水口在池底中央。

2.试验方法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6月14日用生石灰0.15kg/m2,按照常规的养殖方法进行清塘消毒、晾晒,杀死寄生虫和病原菌,6月29日注入流水,检测流水池运转情况。

(2)鱼种投放

7月2日开始投放鱼种,8000尾虹鳟鱼种投放在4个鱼种池中,放养密度尾125 尾/m3。投放前用0.5ppm高锰酸钾浸泡消毒30分钟。

(3)饵料投喂

本试验流水养殖中虹鳟的饲料全程使用虹鳟鱼饲料,在前期使用2.5mm规格饲料(粗蛋白≥44%、粗脂肪≥10%、粗纤维≤5%、粗灰分≤14%、赖氨酸≥2.6%),每天投喂4次,日投喂量占鱼总体重的3%,时间持续3个月。然后开始投喂3.0mm~4.0mm规格饲料(粗蛋白≥40%、粗脂肪≥12%、粗纤维≤5%、粗灰分≤14%、赖氨酸≥2.4%),每天投喂4次,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2%。3个月后投喂5.6mm~6.0mm规格饲料(粗蛋白≥40%、粗脂肪≥12%、粗纤维≤5%、粗灰分≤14%、赖氨酸≥2.4%。投食过程中,采用手撒方式定时定量投喂,并根据水温和残饵情况调整投饵量,提高饵料利用率,投食时观察吃食情况,八成饱即可停止喂食,每15天测量鱼体体重,适时增加饵料投喂量。投饵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池投饵率

(4)分池

在养殖过程中,根据鱼体规格大小,及时进行筛选分池,调整养殖密度,从鱼种养殖开始,每3个月进行分池,总共进行了2次分池,第一次分池后养殖密度为56尾/m3,第二次分池后养殖密度为26尾/m3~30尾/m3。虹鳟鱼体表面易掉鳞,分池时操作要注意方法,不能采用打网的方式,可采用围网的方式进行捕捞,渔捞使用棉纤维材质,尽量减少鱼体损伤。

3.日常管理

(1)光照管理

夏秋季光照强烈,用2层遮阴网覆盖养殖池区域;春冬季光照较弱,减少1层或完全撤除遮阴网,保持适度光照强度。

(2)水质管理

使用虹吸的方法,每3天~4天清除池底残饵与粪便,保持水体清澈,清理时先关闭进、出水口,然后用虹吸设备对池底进行清理。每10天~13天进行鱼池消毒,使用1ppm高锰酸钾全池泼洒,及时疏通进、排水口,清除栏鱼栅附着物,确保水流畅通。定期对水温、溶氧及氨氮含量进行检测,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安全度夏管理

养殖场所用山泉水春秋季水温在16℃~17.5℃,冬季水温14.4℃,夏季水温达19℃,养殖试验过程中,在泉水源头搭建80m水管至养殖场,并用2层遮阴网覆盖养殖池区域,避免水体受阳光照射升温,影响虹鳟的正常生长。减少饵料投喂量至与体重的1%,降低鱼体新陈代谢。把每个养殖池的3个进水口全部打开,加大换水量,使流速达到26cm/秒~28cm/秒,使用叶轮式增氧机搅拌水体,降低水温并增加溶氧。每天中午定期加注井水,降低水温。

(4)勤于巡池

观察鱼情、水情,特别是早晨、黄昏和下雨更要坚持巡池,观察鳟鱼活动及摄食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

4.病害防治

虹鳟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主要以防为主,坚持鱼体入池消毒、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提高池水溶氧量,保持水体清洁卫生,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多维等,增强鱼体体质,每天每斤鱼加大蒜素0.15g;及时捞出池中死鱼,避免水质污染,发现病情及时整治,对于病鱼要隔离单独饲养;做好饲料储存工作,避免受潮发霉,杜绝霉变饲料投入到鱼池中。

二、试验结果

1.收获情况

本次试验从 2014 年 7月 3日开始到 2015年6月23日结束,经过为期 12 个月的精心养殖,收获7684尾,共生产成鱼10280kg,商品鱼平均达到 1.3kg/尾,最大个体达到1.9kg,养殖成活率 96%,共投喂饲料20000kg,饵料系数2.0。

表2 试验池起捕情况

2.水质

图1 水温变化

图2 溶氧量变化

图3 氨氮浓度变化

从图1发现,水体温度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养殖场所用山泉水水温全年保持在14℃~20℃之间,适宜于虹鳟的生长;从图2的变化来看,水中溶氧处于7mg/L以上,全年波动不大,说明山泉水中含氧量较高且稳定,能满足虹鳟对于溶氧的需求;从图3的氨氮浓度可以发现,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偏低,这说明养殖过程中流水带走了大量的有机杂质和有害物质,使水质保持清新、无污染的状态。

三、讨论与小结

1.经过对虹鳟一年的养殖与试验,证明在南方山区利用山泉水流水养殖虹鳟是可行的。山泉水水温低、水质清澈、流量恒定,非常适合虹鳟的养殖。同时流水池的占地面积小,适合山区崎岖地形,养殖场的修建可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山区资源。

2.虹鳟在养殖过程中,鱼体大小会出现差异,应视个体差异程度及时选别分池,一般每隔10天~15天分选一次,保证池内虹鳟个体整齐一致,有利于虹鳟的摄食和均匀生长,提高饵料利用率。

3.虹鳟属于冷水性鱼类,适宜水温为12℃~18℃,最适生长温度为16℃~18℃,需氧量高,水体中溶氧量不低于6mg/L,试验地点位于南方山区,随着夏季的到来,水温升高,溶氧量减少,为保证虹鳟有良好地生长环境,安全度夏,本试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养殖池上方加装遮阴网,减少阳光直射,在泉水源头出开始铺设水管至养殖场,保证水温稳定;减少饲料投喂,降低鱼体新陈代谢,加大换水量,及时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溶氧量,保证不因水温过高而导致鱼病的发生,提高成活率。

4.流水池规模要依据水源流量进行科学规划,本试验所在养殖场的修建规模为9个成鱼池,4个鱼种池,养殖面积500m2,与山泉水流量(78m3/小时)相适应,保证了鱼池水量的供应,水流量大的地区适当增加养殖规模,虹鳟养殖适宜流速为6cm/秒~30cm/秒,水流的刺激有利于鱼体新陈代谢,增加食欲,促进生长,同时较高的流速可以将水中的杂质、废物快速冲走,保证水体清洁。

作者单位:1.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湖南浏阳神泉生态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猜你喜欢

虹鳟山泉水鱼体
井冈的山泉水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轴流泵内鱼体的运动行为与撞击损伤分析
淡水鱼水平往复振动头尾定向输送方法
河北承德矿泉水(山泉水)资源优势分析
听蝉
淡水鱼腹背定向装置设计及试验
虹鳟人工繁育研究综述
揭秘山泉水
海水工厂化养殖虹鳟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