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耕作和播种方式对糯玉米浙糯玉7号生长的影响

2016-03-31谭禾平赵福成韩海亮王桂跃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东阳综合试验站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浙江东阳322100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糯玉米产量

谭禾平,赵福成,包 斐,韩海亮,王桂跃(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东阳综合试验站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浙江东阳 322100)



耕作和播种方式对糯玉米浙糯玉7号生长的影响

谭禾平,赵福成,包 斐,韩海亮,王桂跃*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东阳综合试验站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浙江东阳 322100)

摘 要:对糯玉米浙糯玉7号进行不同耕作与播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机耕效率远高于人耕,机播效率高于人播,但存在较高的重播率和漏播率。产量在不同播种方式下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产量以机耕最高,其次为人耕与免耕,机耕产量显著高于免耕,而人耕与免耕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糯玉米;浙糯玉7号;耕作方式;播种方式;产量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213

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多丘陵山地,单块田地面积小、不规整,极大地限制了机械的普及。然而随着劳动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为了最大限度减小农民的劳作强度,机械化发展必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设计适合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高性能播种机械,以此提高我国各区域农业播种技术水平与能力,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而提升我国的农业综合实力[1-3]。

针对我国南方玉米区生产由于劳动力减少对机械化技术的迫切需求,以及播前整地质量严重影响播种效率和苗全、苗齐、苗壮的问题,要选配套耕整机和玉米播种机械,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山地玉米播种效率、保苗率、适配性和产量的影响,为玉米机播技术的完善和配套农机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为此,进行了不同耕作和播种方式对糯玉米浙糯玉7号生长影响的试验,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在东阳玉米研究所东阳市城东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土壤为黄泥土,肥力中等偏上。试验根据当地主体模式接茬净作,前茬作物水稻。

参试品种为浙糯玉7号。土壤翻耕用山东泰安轮式旋耕机。机械播种用2BF-2精量双行播种机。

1.2处理设计

试验设2种播种方式:A1播种机直播,A2人工挖穴直播。3种耕作方式:B1免耕,播前对玉米播种带进行灭茬整理,不耕整; B2旋耕,播前仅对玉米播种带使用轮式旋耕机旋耕1次,表土细碎,地面平整; B3人工整地,播前对玉米播种带用人工深耕、破碎、整理,表土细碎,地面平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处理,耕作方式为副处理,共6个处理组合。小区面积40 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种植6行,行距0.83 m,行长5 m。小区间不设走道,重复之间留走道1 m,四周设保护行。施肥水平和方式按照当地高产水平实施。667 m2播种4 016穴,每穴播2粒,播种深度5 cm,苗期调查结束后单穴留苗。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有关测定在同一天进行,并按照记载要求的项目和标准调查和计算。

播前整地效率。单位播种面积整地所需的时间。

播种情况。调查播种效率、重播率、漏播率和播种深度合格率等指标。播种效率:单位时间播种面积。重播率和漏播率:根据每穴播种数的调查,以单穴2粒,0.2 m穴距为标准,计算重播个数和漏播个数,与总测定数的百分率分别为重播率和漏播率。播种深度合格率:在调查播种均匀性时,同时测定种子上部覆盖土层厚度,合格穴的标准为播种深度(5±0.5) cm,合格率=播种深度合格点数/总点数。

苗期调查。调查出苗时间、出苗率、出苗整齐度等指标。出苗时间以小区有60%穴数的幼苗出土高度2~3 cm的日期为标准记载。同时计算播种至出苗的天数。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以小区内60%以上植株4片可见叶时调查,在处理内随机选取5个点,连续调查20穴苗数和株高,并按下式计算:出苗率/% =100穴调查苗数×100/100穴播种粒数;出苗整齐度= 1/100穴幼苗株高的变异系数。

农艺性状及产量。株高、穗位高、茎粗:按照区试标准观测、记载。产量:小区实收计产,并折算成标准含水量(14%)的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包括穗长、穗粗、秃尖、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每小区取20个样穗考种。采用区试标准与方法调查。

1.4数据分析

使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水平定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作业效率

40 m2的小区机耕需时为2.5 min,而人耕(1 人)需要150 min,从耕作效率来看,机耕是人耕的60倍,在大面积耕作的情况下机耕效率还应更高。播种1个小区,机播仅需3 min,人工播种则需12 min,播种效率,机播是人播的4倍。

2.2播种效果

表1表明,机播存在较高的重播率和漏播率,重播率达到40%以上,漏播率也在10%左右,播种精度还无法达到人播的要求。播种深度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等受耕作方式的影响较小,3种耕作方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播种深度合格率,在机播情况下,在不同耕作方式间差异显著,机耕播种深度合格率最高,其次是人耕和免耕;在人播情况下,播种深度合格率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差异不显著。

2种播种方式对玉米出苗、出苗率及出苗整齐度等没有显著影响,3种不同耕作方式的差异亦不显著。

表1 不同耕作和播种方式播种效果及玉米出苗情况

2.3株型性状

表2表明,株高在不同播种方式下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机耕、人耕显著高于免耕,而机耕与人耕差异不显著。穗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机耕、人耕显著高于免耕,而机耕与人耕差异不显著。茎粗在不同播种方式下差异不显著,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差异达显著水平;机耕、人耕显著大于免耕,而机耕与人耕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耕作和播种方式对玉米植株株型性状的影响

2.4产量与果穗性状

表3表明,产量在不同播种方式下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机耕最高,其次为人耕,机耕产量显著高于免耕,而人耕与免耕没有显著差异。在人播情况下,不同耕作方式下产量无显著差异。

表3 不同耕作和播种方式对玉米果穗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玉米果穗性状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在主副处理下差异均不显著。穗粗在不同播种方式间差异不显著,而在耕作方式间差异显著。在机播情况下,穗粗在机耕与人耕间的差异不显著,而机耕与人耕处理均显著大于免耕;在人播情况下,穗粗在不同耕作方式间差异均不显著。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显示,机耕的作业效率及出苗效果均明显高于人耕,且在机耕情况下更适合于机械化播种,这可能是由于机耕相对于人耕使土壤更加细碎和平整。从目前的人工成本以及农业的发展看,人耕已经不切实际。尽管免耕节省了人力物力,但土壤翻耕有助于产量的增加。因此,有条件地区应采用机械翻耕的方式以获取更高产量,也可以根据投入与产出比进行合理的估算,来选择适当的耕作方式[4]。

机械播种效率明显高于人工播种,但本试验所采用的播种机械存在较高的重播率与漏播率,这将加大后期间苗补苗的工作量,此外机械的运输、油耗等成本使得小面积播种并不合算。播种机与拖拉机的衔接不恰当使得播种机转弯时不灵活且容易侧翻,这些均限制了播种机的推广使用。在南方等丘陵地区,为适合小地块作业的要求,播种机械应尽可能小型化,操作方便化,同时要提高播种精度[5-6]。

参考文献:

[1]张国利.玉米机械化栽培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J].农业科技装备,2014 (7):75-76.

[2]谢宇峰,许剑平,李存斌,等.国内外耕作机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9 (11):238-240.

[3]周晓艳.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2012 (4):42-43.

[4]桑利民,盖颜欣,孙吉茹,等.玉米高效机械化播种技术的设想[J].耕作与栽培,2011 (1):10-20.

[5]刘曙光,尚书旗,杨然兵,等.小区播种机的发展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1 (3):237-241.

[6]李慧敏,姜连花,谷在兴.玉米机播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农业工程,2012 (9):14-16.

(责任编辑:张才德)

通信作者:王桂跃。

作者简介:谭禾平(1979—),男,江西宜春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特用玉米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工作,E-mail:heping_tan @163.com。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2);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农业项目玉米新品种选育(2012C12902-4)

收稿日期:2015-12-12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6)02-0187-02

文献著录格式:谭禾平,赵福成,包斐,等.耕作和播种方式对糯玉米浙糯玉7号生长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 (2):187-189.

猜你喜欢

糯玉米产量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糯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加工利用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北方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研究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浅论糯玉米苗期田间管理
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