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奇之憾

2016-03-31管一明

上海采风月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话剧公寓上海

文/王 海  摄/管一明



乔奇之憾

文/王海 摄/管一明

华山路731号。一幢八字形楼房矗立在路边,外墙土黄,绿植攀援而上,充满西班牙风情。这是枕流公寓,是上海最知名的文艺界人士聚居大楼。著名的乔奇就曾居住于此。《上海文化年鉴》摄影记者管一明的家住在华山路803号6楼。站在自家阳台上,他可以和枕流公寓的乔奇遥遥相望。1990年3月13日,他去采访了邻居乔奇。

对于我们这些观众而言,乔奇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1990年的乔奇尚未及古稀之年,但已经是我们眼中那个慈祥敦厚的文化老人形象,之后直至2007年他以八六高龄辞世,形象几未大变——如果把时间线再朝1980年代回溯,甚至在那部国产科幻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里,乔奇也是“这副模样”——我们观众赋予他的某种定式,我们无缘见识他的倜傥少年、英俊青年的模样,但是他春风化雨般的祖父形象伴随了我们的少年、青年直到中年。

乔奇1921年生于上海,三岁丧父,原名徐家驹,笔名徐慈。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曾担任上海市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1939年参加中法剧社、上海剧艺社任演员工作。在话剧《原野》、《阿Q正传》等剧中参加演出。1941年演出了《桃花湖》、《地老天荒》、《红泪影》等电影。1942年起参加上海艺术剧团,担任《钟楼怪人》、《秋海棠》等话剧的主角。后因病于2007年6月29日晚23点15分去世,享年86岁。

26年前的春天,乔奇给我们留下一幅题字:情动于中,故形于外。意蕴凝练,点到即止。管一明先生当日拍摄的照片很棒,隔着枕流公寓偌大的玻璃窗,乔

奇侧身,微微凝视镜头,些许的忧虑,些许的淡定,仿佛万语千言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他清晰可见,却又无限遥远。他是不可复制的,我们却无可挽回地失去了他。

作为仪式感存在的乔奇,相帮完成的是某种“官家记忆”——在既定的某种话语体系中,熨帖地扮演一个既定的角色。哦,一名文化老人,代表的是这个城市文化的过去。在官史的宏大叙事里,乔奇中规中矩地扮演完了赋予他的角色,一如他曾经在舞台、银幕上创造的130余个角色,但是我更感兴趣的是,如果有一本“私家记忆”,乔奇会说些什么?

作为上海1930年代出道的话剧、电影演员中罕见的长寿者,乔奇的后半生的“仪式感”不言而喻。作为长达近70年上海文艺史的参与人和目击者,尤其是作为上海最有故事的大楼“枕流公寓”的资深住户,周璇、徐铸成、傅全香、沈柔坚、峻青等等等等的邻居给乔奇留下的故事,应该远远比我们今日能够看到的更为精彩。乔奇等到了86岁,我们只在搜索引擎里给他留出了一个页面。这究竟算谁的遗憾呢?

“私家记忆”也不必面面俱到,我想看的只是“枕流”一章。“枕流”二字出自于《世说新语》,取“枕石漱流”的含义。取此名,或许寄托了希望入住之人从此能暂避尘嚣过上枕石漱流般惬意生活之意。然而,“枕流”落成80余年的历史,却是一部足以与最精彩的戏剧“媲美”的悲喜大戏。乔奇身处其间,恍若戏中之戏,最后高寿谢幕,宛如波澜不惊的串场人物,抑或是不疾不徐的说书人,唯有他才有资格以上帝视角,细说“枕流”。然而,往事不可谏。世无乔奇,遂有谬说。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和乔奇有关的谬说最出名的即是:乔奇乔臻是父子。此传说肇始自《珊瑚岛上的死光》上映后。坊间总是乐于传说他们愿意相信的,况且,他们看起来真的那么地像。

“乔老爷”已经走了快十年了。说到“乔老爷”,自从《乔老爷上轿》公映后,全中国几乎所有上了点年纪有点资历的乔姓男子均自动升级为“乔老爷”——从乔冠华到乔奇。但乔奇却又和“乔老爷”有着无可置疑的联接——他的妻子孙景路主演了1959年拍摄的这部电影。

猜你喜欢

话剧公寓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数字公寓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