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奔腾,留下折痕
2016-03-31尹俊国
文-本刊记者 尹俊国
时光奔腾,留下折痕
文-本刊记者尹俊国
没有了老人家的团圆饭桌,永远都不再完整。
家里那张吃年夜饭的圆桌,已用了不知多少年。这张饭桌是在中国家庭中特别常见的那种,平时折叠起来立在墙边节省空间,吃饭时候才打开来。我从小到大吃过的年夜饭,绝大多数都是在这张桌旁。围坐过的人,留下过的故事,不会忘。
小时候吃年夜饭,享受的是味道,体验的是热闹。长大以后吃年夜饭,回味的是记忆,品尝的是成长。成长中的苦涩和忧愁,也给年夜饭添了更多复杂滋味。
漂泊游子,更盼过年,盼除夕夜那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电视里那几个小时的莺歌燕语,和压轴的本山大叔。似乎年就应该是这样过才地道。
对我来说,年夜饭意味的成长,是奔腾而去的时光在我心中留下的折痕,以及开启的省悟。有一个重要的标记,便是每每想起吃年夜饭这件事,或者看见那种饭桌,就会想起一位老人家,我的姥姥。有她在的年夜饭,一定是一家人围坐在她的身边,挨个向她敬酒。这是传统的凝结,更是团聚的意义。
我是被姥姥带大的。前十八年的记忆里,有一大半属于和她在一起的时光。最无法忘记,每天放学走到楼门口,一仰头,就能看见她坐在窗边,向楼下张望着我们是否回来了。若看见了,她便慈祥一笑。那笑容,就像个天真的孩子。若回得晚了点,她就开始焦急,絮絮念着,怎么还不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长大了,繁忙的学业让我无暇细细咀嚼亲情。面对因为患了奥兹海默症而日益变得迟钝沉默的姥姥,青春期的我竟一次次选择了视而不见。如今想来,懊悔不已。
高二那年,姥姥已至耄耋。父母决定利用春节这个时机,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亲戚聚起来,给姥姥祝寿。到了祝寿那天,亲戚们已陆续赶来,一屋子人欢声笑语,姥姥坐着上位,接受着儿孙辈的祝福。彼时,姥姥对别人所说的话,已经很少做出什么回应,许多人都已不认得。可就在这桌上,她竟极少见地主动要喝一小杯白酒。
那顿饭,比任何一年的年夜饭都更热闹,给我的记忆也最深刻。
过了几年,我在京上大学的时候,老人家在深夜里静悄悄地溘然长逝。我并没能见到她最后一面。当我终于自立于社会,经历多了些,竟发现过去的记忆竟日益强烈。每每在一个人的时候,忆起老人家还在时的一幕幕,心里……
子欲养而亲不待。没有了老人家的团圆饭桌,就像被贪嘴的孩子啃去了一角,永远都不再完整。
也许,人总是要有所缺憾和失去,才会真正有所领悟和成长。也只有在天长日久的记忆反刍中,失才变成得。
也正是因为这些记忆,这些遗憾和不舍,年夜饭的味道才变得更厚重,我们才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光奔流中,让心回了家,才渐渐学会了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每一秒钟,学会了淡然收下岁月的安排,让一切得失,最终反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