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

2016-03-30熊礼杭

科技视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新素质高职学生教学改革

【摘 要】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本文在分析传统课堂教学存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弊端基础上,从转变教育观念、创新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提出了改革课堂教学,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新素质;课堂;教学改革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培养关键在于创新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课堂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1 传统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教师满堂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学评价制度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1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教师满堂灌的现象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者,课堂的自主权包括授课内容、教学进程好、教学重点、难点和授课方式等均由教师掌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尴尬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对知识的接受毫无兴趣,只能是应付了事,根本不能激发学生思维和积极参与,更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课堂由教师主宰,教师的教案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设计和实施整个教学过程,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热情、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以至于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学理解少;教师提的问题多,学生思考的少;教师讲课的积极性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和激情不够等现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主动思考和思索,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总想把自己领会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记住”即可,并且有的教师为了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让学生围着自己转,学生便成了被教师支配的活的木偶,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3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教学评价制度不科学的问题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考核教师的授课质量,科学地评价教师的工作量,为教师课时津贴的发放、职称的评聘和评优评先提供依据。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课程和毕业设计等内容,并且每项内容都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但是,这种评价制度缺乏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认知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测评和考核,不利于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2 基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法和途径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课堂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

2.1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观,立足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出发点,确立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和现代教育理论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以这个理念为先导,确立新的课堂教学目标,并组织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围绕这个目标开展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讨论,通过学习与讨论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建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机制,重点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手段、方式、方法实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2.2 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学生有着特殊的成长背景和环境,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社会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较高。他们虽然在较好的物质条件中生活,但一直处在繁重的升学的压力下,进入高职院校后又面临各种考证、专身本和就业的压力,如新的生活环境不适应,不会处理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学习方法不当,心理困惑、自卑等等。面对学生的这些困难和问题,教师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通过谈心、主题班会和心理咨询等方式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要把主动权留给学生,要让出课堂空间,让学生放手去做,去比较、归纳。不要怕出现错误,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自我控制课堂学习,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3 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激发课堂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主动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喜欢接触它,力求认识它,掌握它。教育者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进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学习动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是一个系统、紧张和艰苦的过程,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撑,他们是不可能自觉地、持续地学习。特别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个人意识很强、凭兴趣做事的人,如果要求他们不感兴趣或是不愿意做的事情,并且长期去做,这样只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根据高职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家庭教育背景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课堂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课堂自主性学习动力。教师和辅导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并把学习目的与意义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是,营造一个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校园文化氛围,激发他们强烈地课堂学习动机。高职院校创建一个优良的校风、学风和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生产实习、志愿者行动、团队活动、读书活动等,对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意义重大。

三是,组织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能力的讲座。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本专业的职业特点,聘请专家、教授或岗位成才的校友来校讲学,通过讲座,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以及今后的发展辨证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尚论.综合课程与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8.4.16.

[2]熊礼杭.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陈英杰.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主体行为的影响[J].高校教育管理,2013,7(3):116-118.

[4]熊礼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11).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创新素质高职学生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