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EC项目的制图类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6-03-30欧阳青
欧阳青
【摘 要】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双语专业人才,对于促进国家教育体制的国际化接轨及解决我国传统教育中的某些问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制图类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具体的基于ISEC项目的制图类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ISEC;双语教学;制图课程
【Abstract】The object of 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able Curriculum project(ISEC) is to cultivate the bilingual professional people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The proj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in solving some problems of our traditional education system.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Engineer Drawing course,aiming at solving problems of bilingual teaching existing in many universities presently.
【Key words】ISEC; Bilingual teaching; Engineering Drawing course
1 ISEC项目简介
随着当前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教育体系的国际化发展,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够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为: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使用多种语言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教育部在2001年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1],即提倡在大学教育中逐步推行双语教学模式[2-3]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相关专业人才。
“ISEC(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able Curriculum)”,即“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是由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国内外院校和国际教育专家,遵循国家2010~2020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通过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研发的面向国内本科院校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项目采用国际与国内高校教学标准相结合的教学大纲,通过与国际众多优秀高校学分互认的方式,为学生未来学位深造、职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笔者身为ISEC项目一线任课教师负责制图类课程的教学,觉得非常有必要对基于ISEC项目的双语教学进行探索,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与经验。
2 高校制图类课程双语教学概况
纵观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情况,总的来说主要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在三个层面获得提高:最基本的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最直接的是外文专业词汇和外文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是掌握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4]。而对于非语言专业学生双语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获得利用外语进行交际与思考的能力。
对于基于ISEC项目的制图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来说,双语教学所强调的核心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以外语作为工具来进行工程图样知识的传授,以外语为载体进行思维的训练,并反过来通过非语言学科知识的辅助来学习如何运用外语,从而进一步提高外语水平。也就是说,通过双语教学的施行,最终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够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考,能够在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地切换,使英语也像母语一样成为基本的思维方式,使学习者获得跨文化、跨语言交流的能力,从而在专业学科领域里获得更高的造诣[5]。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在实施制图类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目标定位狭窄、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双语教学适任教师以及双语教学方法落后等。具体表现为很多任课教师对双语教学的内涵认识模糊不清,只片面注重双语教学的形式,而对其质量并没有重视,对于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关心不够等。
3 基于ISEC项目的制图类课程双语教学实践
笔者作为ISEC项目的参与人员承担了制图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制图课是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其理论严谨,实践性强,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工程和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但此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在国内尚处在探索的阶段,在厦门理工学院甚至在重点高校都没有太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笔者通过实际的教学工作,对以下教学思路进行了实践。
3.1 理论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制图类课程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性,是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然而作为授课对象的大一学生并没有工程实践经验,抽象的教学内容容易一些学生失去兴趣。笔者于是将课内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使学生以生活实际为学习的起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到“常用件”时,如果只是以课件展示方式进行讲解,学生会觉得不好理解,尤其是双语教学中专业词汇的生涩更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此时笔者采用的方法是给学生展示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自行车配件,如螺栓、齿轮和轴承等,使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这种教学方法使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能对抽象的教学内容有更好的了解,这样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既扩大了知识面,也逐渐认可了双语教学。
3.2 精心设计问答环节,构建开放互动式的双语教学课堂环境
开放式双语教学课堂是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多种形式互相交流,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课堂。本课程由于采用了多媒体CAI课件,节省了板书耗时,笔者在保证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将更多的机动时间尽量安排课堂互动,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环节和讨论主题,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方式、节奏、中英文使用比例;鼓励学生用英语大胆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在这方面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强调“互动性”,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具体做法就是邀请或指定学生上讲台回答问题。邀请是指鼓励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主动举手,并对回答具有启发意义的给予一定的平时分奖励,而指定则具有随机抽查性,可以帮助老师了解班上学生对某知识点的平均掌握度。对于少数基础不好的学生,通过增设课后答疑时间,采取个别交流、辅导、当面批改作业等形式,使他们逐步适应这种教学形式。此外还增加了诸如qq群、微信群等更广范的师生间的课后交流方式,学生可以在群里自由发言、自由提问、自由回答,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为师生创建更良好开放的交流空间。
3.3 双语教学的ISEC课堂实践
按照ISEC双语教学要求,学生作业和考核都应以英文形式提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每当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讲完之后,都要布置给学生有针对性的综合性习题,学生可以通过英文解题过程,一方面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逐步熟练用英文来思考问题,提高其英文思维能力。此外要求学生按照小组分组,使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督促、相互帮助。有可能的话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陈述,在授课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讲解、大胆提问、大胆反驳,这样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既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又提高了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这种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利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ISEC制图类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
反思制图类课程双语教学实践过程,笔者觉得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教材问题,教材匾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制图类课程双语教学的瓶颈。教学直接采用原版教材不失为一种良策,但工程制图这门课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存在两个难题:第一,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采用的是第三角投影,而我国采用第一角投影,直接使用原版教材就意味着要按照第三角投影来讲授课程,这不符合国情。第二,各国遵循的国家标准都不同,美国采用A N SI 标准,日本为JIS标准,而我国采用ISO标准,标准的不同造成授课中存在许多障碍。目前多数学校采用高校自编教材,统揽这些教材,尽管在英文撰写上经得起推敲,但在编写思路上总脱不掉“中文教材的英文译本”的嫌疑,失去了原版教材的原汁原味,使学生没有接触到当前国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教学目的,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在对原版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的基础上与中文教材进行整合应该是将来制图类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葱仙.高校双语教学的多学科批评[J].高等农业教育,2005(9):60-63.
[2]赵丽,韩小茜.浅析我国的双语教育[J].文化教育,2005,34(5):196-199.
[3]孙超平,赵玮.高校双语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5):34-39.
[4]张全友.ISEC项目中的通识教育反思——以许昌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2(20):140-142.
[5]范头姣,吴焊,唐英.高校双语教学实施中的困境及对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3):123-125.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