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与嫁接

2016-03-30孙红娟

大观 2016年2期

孙红娟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中原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文体研究》,项目编号:SKL-2015-874。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如何将皮影艺术与现代动画艺术相结合,使现代青年更好的接受和加深对皮影艺术的认知,是推动传统艺术融合现代艺术内涵的重要方式。文章主要分析了将当代动画角色结合传统皮影人物造型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充分展现皮影艺术的内涵,进而通过皮影人物造型与动画艺术相结合,基于动画《青凤》中的人物形象,探究皮影人物设计与动画艺术结合带来的影响,从而为现代皮影艺术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动画角色;皮影艺术;人物造型设计;融合与嫁接

皮影戏,又称为“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剪纸制成的人物剪影,在光源照射下在隔亮布上进行演出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在表演的过程中,皮影艺术家一边操纵皮影做出不同的动作,一边叙述或哼唱着当地流行的戏曲故事或民间传说,在打击乐和弦乐的配合下,能够让人感受到吗、浓厚的乡土风情。皮影戏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在汉朝流行,于宋代盛行,并在元代传至其他国家。

一、现代皮影艺术的现状

皮影属于一种濒危民间传统艺术,由于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个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热衷于学习西方文化,而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皮影戏融合了剪纸、戏曲、年华等多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在我国历史中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融合了传统文化特征以及宗教理念,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创作体系。皮影戏也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源头,并且国外著名文学家歌德以及演员卓别林都对皮影戏给予较高的评价[2]。皮影戏根据地域的不同可分为西北与东北两个流派,西北流派以陕西皮影戏为代表,其造型华丽、雕琢精细;而东北流派以河北皮影戏为代表,其造型淳朴、有繁有简。

二、动画角色与皮影人物造型设计融合的可行性

动画艺术被现代青年人所喜好的主要原因是其能够通过生动形象、性格鲜明的角色来讲述一个个或美好或悲伤的故事,动画角色造型也成为一部动画片最为重要的部分[3]。由我国传统动画造型艺术的起源分析,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形象的主要来源,例如《大闹天宫》、《山水情》等作品,宣传和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学艺术,成为中国动画史中重要的里程碑。自早期的《猪八戒吃西瓜》到今年的《桃花源记》,其表现方式以及角色造型均借鉴了皮影戏的表现特点。在《功夫熊猫2》中,在片头的皮影表现手法更是让人感叹,西方导演借鉴于东方元素,并使其拥有了动感与时尚[4]。皮影造型与动画造型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使传统艺术造型彰显现代艺术审美以及民族亲和力。

三、动画角色结合传统皮影人物造型设计的实践

《青凤》是一部根据我国传统文学名著《聊斋志异》改编的动画作品,并且在一些比赛中获得过较为理想的奖项。其是基于皮影艺术的基础上,应用现代3D动画技术,将皮影人物造型与动画角色相结合,其通过对不同地区皮影戏特色的对比和分析,选择了唐山、孝义以及陇东等地的皮影造型作为《青凤》中动画角色设计的参照,文章就其中实践结果进行分析。

(一)象征图像的融入

青凤是作品的主人公,其主要以女性造型、狐狸造型以及妖怪造型出现,其中女性造型主要借鉴于唐山皮影戏中的旦角形象,眉目维扬、下颚微翘都表现出现女性角色的风情,彰显了角色的魅力,能够为动画表演增添美感,并且为了更加符合作品主体,对面部线条以及五官进行了调整,并为了点明主旨,在头荏设计中,更是加入3条狐狸尾巴作为装饰物,以表现青凤的原型。

(二)意象造型的借鉴

皮影戏中的意象是通过对客观形象经过改造后符合表演主题的创造性意象。《青凤》中的耿生角色造型是参考了陇东地区的皮影人物造型,这个角色的内涵比较丰富,属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物类型,属于“生角”和“丑角”的结合角色[5],能够为表演赋予一些幽默的意象,其人物造型采用了方脸平额、平眉细目的五官特征,并以花卉图案进行角色服饰和头饰的设计,表现出节奏与韵律相融合的效果。

(三)传统色彩的保留

由于皮影戏的用色比较传统,《青凤》的色彩选择中也偏向暗色系,主色调为大红色,以绿色和紫色作为点缀,并通过红与绿的对比,凸显了作品主人公形象的鲜明对比,并通过填充色的方式增加人物形象的厚度。“耿生”的主色调为绿色,并且在作品中主要以冷色调为主,绿色在戏曲中一般是反派的颜色,反应了耿生是一个小人的内涵。

四、结语

皮影艺术与许多民间艺术都是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的重要财富,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文化结晶,并且能够为现代动画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施旖旎.试论民俗造型艺术的特征对现代动画设计的影响——以皮影人物造型为例[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15(7):95-96.

[2]党永杰.非物质文化遗产——陇东皮影的色彩与造型特色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5(1):90-91.

[3]唐睿.影幕上的华姿——略论四川皮影与川剧造型的相似性特征[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8(1):102-104.

[4]张东东.汉代帛画的继承与发展——皮影艺术造型[J].大众文艺,2013,16(5):2-4.

[5]张璐璐.探究陕西东、西、中三路皮影的艺术特色[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3,4(1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