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时压缩情况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16-03-30李玉峰张丽丽贾亮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李玉峰 张丽丽 贾亮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所要求的总学时数不断减少,电子信息专业新的课程体系如何构建才能在学时压缩情况下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要求入手,对学时压缩情况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模式探索,课程体系改革,实验实践的强化,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压缩学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10-02

近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等学校的改革正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方向发展。建立以学生本身为主体,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深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的能力成为高校的培养目标,为实现此目标,高校普遍出现了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做法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专业毕业学分为180,浙江大学相关专业毕业学分为168,其他高校大部分都已压缩到180分以下。但是如果学时减少,简单粗暴的砍掉内容的办法是不可取的,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必须在压缩总学时、整总学分的过程中,协调各们课程要素之间的关系,力求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有机结合,为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要做到在压缩学时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就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实践体系的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

一、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教学模式的选择是以增强教学效果为目的,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因学生、因课程内容等的不同来进行选择。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要使教学的过程具有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从而使教学目标快速高效的实现。在通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国家精品课程的教案,利用国家资源共享课的资源,以及采用翻转式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些课程还可以采用慕课的教学形式。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所教课程的需要来选择具体采用哪一种模式,但最终的目的都是缓解学时压缩与知识扩增的矛盾,达到学时压缩,但教学效果无压缩的目的。如电路基础可以采用清华大学的慕课教学模式,这门课程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意义重大,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兴趣,这门课程如果采用慕课模式,学生可以用较高的效率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学习过程更依赖于网络和群体的慕课模式中,学生主动研究探索的能力更能得到锻炼。

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课程建设总体思路为:以省级精品课和校级精品课为基础,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指引,进行核心课程群的整合与优化,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学和学习为课程资源建设的依据,以课程教学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充分开放共享为目标,做好课程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和生成资源建设。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努力实现各门课程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打破以单一课程为主导的局面,进一步加大课程模块的建设,实现相关课程的重组和整合力度,理顺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衔接。打破课程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的分类方式,对本专业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能力和知识点进行梳理,将课程分为工程数学、电路、数字系统和微处理器、信号与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获取与信息传输等几大模块,对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设置如C语言与软件技术基础、电路分析与模拟电子线路、信号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电路与EDA基础,微机原理与单片机原理等融合性课程,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每个课程需要设置专门的配套实验课程,实验内容与理论紧密。所有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围绕一个整体的电子信息系统、通信系统或计算机网络系统而构建,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当完成所有课程模块后,通过综合项目设计环节,将各课程模块实验内容加以整合,使每个学生达到可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电子信息、通信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水平。为了体现核心课程少而精、专业选修课选课灵活的原则,培养计划中减少必修课程数,增加选修课程数,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今后职业发展需要,灵活地选择专业课程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三、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有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围绕一个整体的电子信息系统而构建,实践教学比重作战比例增加,体现在实验中学习的理念。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加强实验课内容;在学科基础课结束后,进行综合课程设计和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内容注意根据学科发展情况,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当完成相关课程模块后,通过难度逐渐增加的课程设计环节,将各课程模块内容加以整合,使每个学生通过完成这种递进式的课程设计,达到可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的水平。本专业的课程设计递进顺序为C语言课程设计、软件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电子应用软件训练、数字电路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内容环环相扣,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确保学生完成这一系列课程设计之后能完成具备电子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的能力。在生产实习方面坚持发挥企业具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工艺、密切联系工程的专业技术、具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行业标准等的特长,将部分专业内容放到企业去学习,生动、有效的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使学生体验企业实际环境和基本要求,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学院与学生实习的企业共同确定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具体实习计划、培养标准和考核要求,共同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在企业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工程伦理与道德、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应该掌握相关知识、清楚相关要求。实践环节结束后,企业应向学院提交学生实践环节的证明和评价,根据学生的实践环节内容和完成情况,学院决定是否给予相应课程学分。本专业加强了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吉林航空维修有限公司、深圳市鹰之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沈阳航达机载公司、沈阳西子航空有限公司、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及电子产品生产工厂、公司的联系及合作办学,及时了解和掌握航空电子及民用电子发展动向,有针对性的掌握一些实用性技术。学生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鼓励学生到企业中进行毕业设计,按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要求,与企业实际研发与生产相结合,确定题目与内容,与企业合作指导学生,按照企业需求来做毕业设计,让学生获得综合训练。按学院对毕业设计的规定,采取企业导师指导、校内导师监管的原则,企业导师应该是工程师及以上的技术人员,校内导师参与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学生需要回学校进行开题报告和毕业设计答辩。

四、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

压缩学时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学院奉行“创新人才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性实践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的教育新理念。学校专门设立课外活动学分,举办学生科技竞赛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我校的实习实践教学活动以及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学院设立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的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设计大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近些年学院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参与的学生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的50%以上,使学生从中受益。

五、质量保障体系

针对学时压缩后学生的培养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从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课程教学的进行、实验实践教学的开展等环节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文档,并针对质量要求建立质量监控点,开展包括督导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互评等在内的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保证压缩学时后教学的顺利实施。

六、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学科研过程中,注重以老带新,采用灵活多样的师资培养模式,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科研梯队,使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从而加强教师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使教师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建设出一支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充满活力、富有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选派青年教师到工厂或研究单位学习,近几年学校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选派了多名教师去国外进行中短期学习、参加工程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发挥从沈阳飞机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外聘兼职教授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做专业前沿学术报告等;定期派遣青年教师到国外和国内重点院校进修和学术访问,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各类高等院校专业学术会议、教材与课程建设等学术活动,以提高学术与科研水平;发挥本专业教师的科研优势,吸收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课题研究,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学术研究能力。同时,引导全体专业教师积极申报高水平科研项目,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文强调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建立递进式的课程设计,加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从而达到在压缩学时情况下,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笑峰,唐志军,等.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7):67-70.

[2]胡晓,秦剑,刘长红.基于课程群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010,(10):175-176.

[3]张升义.电子信息类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6):71-75,107-109.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