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元代釉里红

2016-03-30沙燕君

收藏家 2016年2期
关键词:釉里红玉壶谷仓

□沙燕君



浅谈元代釉里红

□沙燕君

On the Underglaze Red Porcelain of the Yuan Dynasty

Sha Yanju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porcelain has great development in the Yuan Dynasty and has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 in the Chinese porcelain history.In particular, the success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he Yuan Dynasty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nd underglaze red become a new era of porcelain decoration.The article gives a introduction to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underglaze red porcelain of the Yuan Dynasty.

瓷器工艺在元朝有非常重要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陶瓷的转折点。元代瓷器在陶瓷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元代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的出现,开辟了瓷器装饰新纪元,打破了过去一色釉的单色局面。青花、釉里红的烧成,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的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景德镇元青花的精美成熟让人感叹,伴随着元青花瓷,元代釉里红也放出了异样的光彩。釉里红为釉下铜红彩绘,烧成难度较大,存世量也相当稀少,但它也是陶瓷史上重要发明之一。下面就个人的视角,浅谈一下元代釉里红的基本特征。

一.釉里红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一种高温釉下红彩,所不同的是釉里红是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已成型的胚胎上绘画,然后施一层透明釉,在高温(1200℃)还原焰气氛下一次烧成。釉里红最大的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其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稍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所以,元釉里红在烧制时对火候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二.元代釉里红的一些基本特征

1.元釉里红的呈色

元釉里红呈色剂氧化铜的含量比铜红釉高,且配方简单,主要依托是石灰质釉,在含有高岭土的瓷胎上,以高超的烧炼技术烧制而成。元代釉里红瓷器呈现红紫、黑灰、晕散等变化,主要是由还原气氛的强弱、烧成温度的高低所决定的。由于当时烧制技术不成熟,还原气氛的掌握程度不高,元代釉里红瓷器呈色常出现发黑、晕散等现象。

从元釉里红的呈色上看,主要色调是红偏紫黑色,鲜红者极少。一般为过烧产品,因为当时烧成的温度偏低,通常在1250℃以下,根据烧炼温度与铜红呈色原理,元釉里红少见铜绿色斑点(清代釉里红瓷中常见)。元釉里红色泽虽然鲜艳,但仍存在着间隔不均匀,不十分稳定的情况,浅红、红、深红的夹杂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晕散。早期的作品颜色晕散不鲜艳,常有变色流失的现象,阳面色鲜,阴面色暗。

2.元釉里红的胎和釉

元釉里红的胎质为二元配方,因高岭土含铁量的不同,有略白、略黑两种倾向。由于当时烧造釉里红窑温偏低,瓷胎有生烧现象。元釉里红胎质灰白,胎骨坚硬厚重,胎色白中微闪灰和白色两种。器面常见旋削痕及接痕,挖足者有刀痕,高圈足内及足边无釉,胎质细中见粗有火石红者居多。由于使用含铁泥渣饼垫烧,器型底足多有粘黑棕色铁砂底。

元釉里红的釉也有两大类:一类是影青釉,含石灰钙多,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气泡明显。一类是青白釉,釉中的氧化钙进一步减少,钠、钾含量增加,其釉里红发色相对稳定。釉面以青白釉为主,釉面明润光亮,常见有绿斑(因釉层厚烧不透所致)。采用正烧的器物釉色润泽,玉质感强。有的器物釉面不平滑,局部有积釉现象,积釉部位多呈黑绿色,并带有开裂痕迹等工艺缺陷。

3.元釉里红的造型

由于元釉里红烧制难度大,存世量稀少,因此发现的器物造型也不多。主要有壶、罐、玉壶春瓶、塔式四灵盖罐等,但以玉壶春瓶居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壶高34、口径8.5、足横26.5、足纵8.2厘米。(图1)壶圆唇,短直颈,弧肩,肩两侧各置双系,扁方腹,方圈足,底露胎,胎细白。釉色白中透青灰,介于青白釉和卵白釉之间,壶两面均刻龙纹,灵芝型云纹,火珠纹,如意云头纹和折枝花纹。花纹以外釉里红填地,此壶造型别致,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特征,工艺方面体现了釉里红瓷器初期的制作水平和艺术风格。

在元代釉里红瓷器中,玉壶春瓶较多。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玉壶春瓶。高28.6、口径7.8、足径9.8厘米。(图2)此瓶具有元代玉壶春瓶的典型特点:撇口、细颈、圆腹、圈足微外撇,造型秀丽,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灰,颈、腹之间绘有不规则的红斑纹,底施釉,无款识。玉壶春瓶由宋人诗句中的“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创烧于北宋,并成为传统器型延续至今。

罐类一般是上下两部分,在腹部最大直径处接胎,多配有盖。特别是1979年在景德镇凌氏墓出土的塔式四灵盖罐。(图3)此罐平口,短颈,溜肩,腹上部圆鼓,下腹内收,平底。罐肩至腹部捏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卷云纹、莲瓣纹。罐的盖为帽型,子母口,顶为塔形,塔下为六方形须弥座,塔基下四周饰灵芝等杂宝,罐身通体施青釉,用青料和釉里红绘彩。

4.元釉里红的装饰题材

元釉里红瓷器的装饰除采用铜红彩在胎体上绘画纹饰之外,还有涂抹色地及斑块等其它装饰方法。题材广泛,有四季花卉、图案装饰、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等。釉里红在表现题材上,有其概括、简洁等独特的艺术效果。

花卉一般多以菊花、莲花、灵芝纹等折枝花卉形式。以白描勾线为主,如玉壶春釉里红瓶。人物题材多与山水结合,人物小而精炼,融入风景之中。龙纹、凤纹多用刻划手法,刻出主题纹饰,辅以釉里红装饰。以书法诗句为题材的,如景德镇出土的一件高足转杯,是以铜红诗句为题材装饰。以捏塑动物为题材,涂绘釉里红,如景德镇出土的釉里红塔式盖罐。

5.元釉里红的纹饰特征

元釉里红瓷器有3种不同的装饰方法:

一是釉里红线绘,即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的图案花纹。这是釉里红瓷器最主要的装饰方法,但由于高温铜红烧成的条件比较严格,往往会产生飞红的现象,所以细线条描绘图案花纹的釉里红器烧成比较困难。

二是元代釉里红瓷采用“白地红花”或“红地白花”(即拔白),两种装饰方法的基本手法都是大面积平涂釉下红彩。无论是白地红花,还是红地白花,都是剪影式纹饰或斑状纹饰,为了克服平涂釉下红彩不能表现纹饰细节的弱点,增强釉下红彩表现纹饰细节的能力,一般要在胎上刻、印纹样或采用堆塑、贴塑等立体纹饰,并在立体纹饰上平涂一层红彩料,烧成后图案花纹即在周围红色之中以胎釉之本色显现出来。

三是釉里红涂绘,以铜红料成片、成块地涂绘成一定的图案花纹。釉里红拔白及釉里红涂绘,这二种方法都能减少线绘容易产生的飞红现象。

釉里红彩料在高温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稍低温度氧化气氛中呈绿色,主要是高温还原气氛很难控制。元代烧窑没有温度计,很难控制窑室内的温度,常烧成灰暗发黑的釉里红,俗称“败色”。积釉部位多显黑绿色,常带有开裂痕迹。彩料中的铜离子在高温条件下易挥发,以致呈色很浅或没有,这种工艺缺陷叫“飞红”。故元代釉里红纹样很少用细线画,只能采用平涂画法在胎上划、刻纹样,在立体贴塑上施彩。后来,烧成工艺进步了,才改用釉里红料画出纹饰。

图1 元 釉里红拔白云龙纹四系扁壶

图3 元 釉里红塔式四灵盖罐

三.青花釉里红

釉里红有单独装饰的,但大多数是与青花相结合在一起进行装饰而称为“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这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装饰方法。其特点表现为,既有青花的“幽靓雅致,沉静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丰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因此,青花釉里红瓷器成为我国珍贵的瓷器品种之一。

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一件瓷器上,成为一个新的艺术精品,这是元代景德镇陶瓷艺人的一项创造性成就。釉里红颜料只有涂的达到一定厚度才能呈红色,而且一旦呈色,颜色都比较浓,它不能产生颜色深浅的层次变化。青花的呈色,类似于水墨画,随着颜料涂布厚度的变化,可以产生由淡到浓的各种颜色效果。因此,青花弥补了釉里红呈色层次变化的不足,而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瓷的色彩。

从烧成技术上看,要得到好的釉里红和青花颜色,各自都需要在特定的烧制制度下进行。要将两种颜料在统一的烧成制度下烧成,必须寻找在同一制度下烧成釉里红的配方和青花的配方。青花釉里红瓷不仅在工艺上体现了它的名贵与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青花釉里红艺术瓷是素雅与艳丽的和谐统一,它犹如牡丹,叶青花红,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它的色调具有可变性,或浓妆淡抹或写诗写意,都意境深远,巧夺天工。这正是中国儒、释、道以及伊斯兰文化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体现。

由于青花和釉里红在烧造过程中对所需要的气氛要求不完全相同,青花和釉里红是性质不同、烧成条件不同的两种釉下彩,要使青花和釉里红都达到呈色鲜艳的程度,烧制工艺难度很大。江西省博物馆藏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图4)是一件极为珍贵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此件谷仓为冥器,外观仿江南楼阁式戏台建筑。通高29、横宽20.5厘米,由二层主楼和两侧二层亭楼构成。这座楼阁式谷仓为重檐庑殿顶式建筑样式,是前后两面皆为舞台的立体式建筑。这件瓷器设计考究,制作精巧。正面以青花书写对联“禾黍丰而仓廪实,子孙盛而福禄崇”;左右两侧墙壁以釉里红书写(图5),左书“五谷仓所”,右书“凌氏墓用”;背面底层正中以青花书写长篇墓志铭。这篇墓志铭讲述了墓主人的身家背景,并说明了此件谷仓的用处。

这件瓷器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事死如生的丧葬习俗。而这件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精美程度也体现出墓主人尊贵的身份。这件谷仓采用重檐楼阁式建筑样式,气势雄伟、造型独特,是目前仅知唯一存世重檐庑殿顶谷仓。同时集青白釉、青花、釉里红等高温釉彩于一器,在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中也属罕见。在装饰方面,采用堆塑、贴塑等立体纹饰,人物制作生动、精巧。

因其珍贵的文物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2002年,这件青花釉里红瓷仓进入了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单。

参考文献:

1.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

2.耿宝昌、叶佩兰主编《瓷器鉴定》,福建美术出版社。

3.王国丙主编《元明清瓷器鉴定口诀》,中国书店。

4.《故宫陶瓷馆-上册》,紫禁城出版社。

5.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精华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责任编辑:刘昱)

图4 元 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

图5 元 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侧面

猜你喜欢

釉里红玉壶谷仓
叶建新与釉里红
刘 威作品精选
脑洞大开
石维文
张勇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谷仓山
釉里红与青花釉里红
玉壶
成功需要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