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茶道对传统武术的启示

2016-03-30朱超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福建茶叶 2016年5期
关键词:修身养性静心传统武术

朱超(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论茶道对传统武术的启示

朱超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茶道和传统武术都注重品德修养,追求淡泊。茶道讲究的是心静自然凉的超脱心境,传统武术也要求练武之人静心,做到心神合一、全神贯注。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国家,茶道和传统武术在中国都发展得很好。本文结合中国的茶道精神和传统武术进行分析,解析茶道对传统武术的启示。将品茶悟出的人生之道,融合到传统武术的精神之中,领悟传统武术的精髓,从而更好地发展传统武术。

关键词:茶道;传统武术;修身养性;静心;启示

茶道和传统武术,一静一动,看似没有多大的联系,实际上二者的灵魂有相同之处。传统武术是形动而心静,而茶道不仅仅是品茶这个简单的动作,更重要的是通过品茶悟道。所谓道由心生,行动也是跟随心思,品茶悟道和传统武术都强调“俭、美、和、静”这几种精神。廉乃勤俭节约,美为形体神韵、仪态气质之美,和是心平气和,静则静心养德。茶道和传统武术的精神是统一的,“俭、美、和、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茶道和传统武术都是传统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本文将深入分析中国的茶道精神,将其融入到传统武术的精神中去,深入研讨茶道对传统武术的主要启示,更好地将茶道与传统武术融合在一起,将传统武术发扬下去。

1 茶道

1.1 茶道的定义

茶道是一种品茶的艺术,通过品茶悟出人生道理,探索人生道路。茶道分为三步,分别是审茶、观茶和品茶,审茶就是在审视茶叶,对茶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可以通过眼睛观察茶叶的形状辨别茶叶的种类和级别。观茶是指查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需要用与之温度相适应的水来泡开。泡制茶叶的器具也很讲究,一般选择玻璃器皿和瓷器。茶叶经水泡开后,会慢慢舒展开来,呈现不同的风姿,有的像花朵飘在水面,有的沉入底面。茶汤也随着茶叶渐渐有了不同的风味,汤色渐浓,香气四溢。品茶不仅是品尝茶的味道,还包括感受茶的香味,品茶需要细细地品出味道,小口细咽,口齿余香,香气萦绕在周围。

1.2 中国茶文化

1.2.1 茶的历史

中国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史,根据记录,在神农时期,书中记载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此后在各个朝代都有茶的身影,宋代和唐代比之前更为重视茶文化,明清时期,茶文化得到更大的发展。茶最早只是作为一种饮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和中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

1.2.2 茶文化

茶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表现在物质文化方面,比如茶的古迹、茶的文字绘画记载、茶具文化等,在精神文化方面,比如品茶养德、用茶敬师、煮茶静心、用茶养生等。因为茶文化的底蕴深厚,所以茶文化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华古代人民有用茶做药的,有用茶解渴的,有以茶敬长辈的,还有用茶招待客人的。

1.2.3 中国茶文化与传统武术的联系

茶文化与传统武术的联系不仅仅是精神方面的,在形式上也有联系。最具代表的是古代佛学将茶和练武结合起来,《大云寺茶诗》中有“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可见佛家的功夫和茶道同样强大,讲品茶的静态与练武的动态结合,体现出他们追求清雅、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在中国现代也有将二者结合的范例。2012年9月25日,由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广州市质量协会主办的“「中华茶韵」系列活动”在广州省的雅韵轩妙香茶道会馆拉开帷幕。在活动现场,伴随着动听的古铮声,精通茶艺的师父为大家表演了铁观音茶艺十八道;在锣鼓声激扬伴奏下,受邀来活动现场的广东省南派武功研究会武术队的武术师先后为观众表演了洪拳、铁线拳、棍法。茶文化把中国古典音乐和传统武术完美的结合起来,为人们献上了一场空前的感官盛宴。“「中华茶韵」系列活动”对发扬中国的茶文化和武术精神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并产生了长远的历史影响。

2 饮茶思意

2.1 苦中求真

茶水苦中带甜,苦只是表面,甜才是茶的本性。无论是茶的清香还是它的功效,都透露了美好的本真。品茶不仅是品味茶水的味道,也注重茶的精神文化,追求茶文化的启示。传统武术最终要的是领悟武学精神,追求本真,不是按部就班的一招一式,达到一定高度的练武之人需要灵活运用所学之术,并且有所创新,把传统武术发扬光大。

2.2 苦中求思

品茶的过程思考人生,做人的道理尽在一杯茶中。曾有一位失意的年轻人找高僧指点人生,高僧分别用温水为年轻人泡茶,结果年轻人嫌温水泡茶香味不够,后来高僧换了沸水,茶香四溢。高僧告诉他:“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水温到了茶自香,功夫到了自然成。”在传统武术的练习过程中,是辛苦而持久的,就像刚开始温水泡的茶不够香,只有水温够了,泡出来的茶才清爽怡人,练武也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成就。

3 茶道精神对武术的启示

中国传统武术向来追求“习武先养德”,德立而功夫深。自古以来,各个练武门派的门规戒律都注重培养习武之人的品德修养,对他们的要求很高,甚至是苛刻严明,但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武德精神,才让武术的精神得以继承和发展,武德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3.1 茶道中“俭”的启示

“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可见茶在古代就是勤俭的象征。西晋时期把洛阳作为国家的中心,永嘉之乱后,晋国王室南迁,绒族过江,这个时代,因为上层官僚阶级的追逐和影响,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的茶业迅速发展。西晋时期,皇家和世族大族时常比富,生活得很是奢华,王室逃亡到江南之后,部分人吸取了灭国的教训,开始改变奢靡的风气,提倡勤俭。比如当时的吴兴太守陆纳只设水果和茶招待大将军谢安。这时茶已成为一些官僚富贵之人用来彰显勤俭节约的代表物。

中国传统的习武之人,入门时需要敬茶拜师,可见茶是武术中尊敬师长的代表物,练武之人,一壶清茶,一件薄衫,勤学苦练,方成正果。可见传统武术将“俭”的品德融入其中,自律自省,是由心而发的。

3.2 茶道中“美”的启示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品茶之人的一举一动都是从容优雅的。“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由天。”茶道的本身就是一种美,以茶会友,从烹茶到品茶,整个过程都是美好的。

传统武术不但追求形体规范,又需要凝神会意,内外结合是中国武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内是指心、神、意等活动和气息运行;而外则是四肢、眼睛、身体等形体活动。中华武术“内外合一,行神兼备”这一特色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例如太极拳讲究身心同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形意拳需要“内三合,外三合”,少林拳也要求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另外武术套路在技术上也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内外的和谐统一得到动作的连贯灵活,有节奏感,富有美的形态。

3.3 茶道中“和”的启示

茶道中的“和”首先体现在茶的自然,茶叶和水都取之于自然界,属于天然的食品,其次品茶之人讲求心境平和,烹茶和品茶动作轻而雅,体现淡然的心境。一人品茶求静心,众人品茶追求的是一份淡雅的情谊,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互相尊敬。

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提高习武之人的精神风貌,还有强身健体、保卫自身、提高修养。传统武术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比赛,在比赛之前双方需要互相行礼,表示尊重对方、以和为贵。练武之人禁忌心狠手辣,武有武德,不可随意挑衅,仗势欺人。这与茶道中的“和”不谋而合,都是追求和平,在和谐的氛围中求共存与发展。

3.4 茶道中“静”的启示

“和”源于“静”,没有静心,就不会有平和的心态,不会达到追求和谐的思想高度。品茶是一个平静的过程,无论是品茶论诗还是以茶会友,都是平静美好的氛围。中国茶道重视静心养德,追求淡然超脱,是“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这样的“静”。能够体会到“静”字,可以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中常乐。中国古代的道家、佛家、儒家都追求“静”,文人雅士、得道高僧、武学之人都把“静”作为养德的必经之路。所谓“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静则明,静可虚怀若谷、明察秋毫。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静是一切动态的根本,传统武术讲究形动而神不动。比如据少林武术记载,少林拳起源于五禽戏,少林拳理论中是这样阐述动静关系:“灵魂欲其静而悟;躯壳欲其健而通;非静则无以证悟而成佛;非健则无以行血而走气。”再比如太极拳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指全身都在运动之中,又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整个身体处于平衡、柔和、放松的运动状态中,相对于其他快而猛的拳术来说,太极拳平静缓和。可见传统武术对“静”的高度要求。品茶论道中对心静的培养,和传统武术的要求一致,都是动由心生,心静如止水,行动自如。

4 结论

综上所述,把从茶道中领悟到的道理,运用到传统武术中,两者的结合相得益彰。品茶悟人生哲理,武术的精髓也是人生哲理的一种彰显。无论是形动心静还是品茶论道,都离不开心。茶道对武术的启示,就是追求精神的共性,神似而非形似,都是对自我的感知和领悟,其实不只是茶道和传统武术有相似之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都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在传统武术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汲取茶道的精神,还要学习其他方面的长处,取长补短,争取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严.论茶道之特性对传统武术的启示[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5,04:1-4+25.

[2]倪鸿博.中国传统武术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D].吉林体育学院,2015(05).

[3]朱海涛.我国传统武术传承方式对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105-107.

[4]张超.武术段位制与跆拳道、少林寺拳法联盟段位制的对比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3(05).

[5]周朋.对外汉语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与教学[D].湖南大学,2013 (04).

[6]乔凤杰.传统武术的道与术[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04:8-12+ 15.

作者简介:朱超(1990-),男,河南省温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与传统体育养生理论。

猜你喜欢

修身养性静心传统武术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云自习”:静心,还是云游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行走中的静心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Chinese calligraphy:the landscape beyond comparison
修身养性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修身养性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