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研究

2016-03-30宗莉加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福建茶叶 2016年5期
关键词:采茶戏赣南唱腔

宗莉加(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研究

宗莉加
(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采茶戏是江西赣南地区特有的一个戏种,是在当地文化、历史、人文风俗的基础上赋予歌唱的形式表现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心情的一个曲调。赣南采茶戏的历史悠久,后经过代代相传和继承发展,形成了当地独特成熟艺术形式,并且作为传统艺术文化被国家列为保护对象。赣南采茶戏的唱腔是结合歌曲和戏曲两种形式的结合体,所以也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本文着重对赣南采茶戏的唱腔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以希望对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唱腔;特征

江西赣南是采茶戏的发源地之一。赣南盛产茶叶,每到阳春三月,当地的劳动妇女便开始上山采茶。在采茶过程中一边唱歌一边采茶,以此形式表达当时的喜悦心情。这种在采茶时唱的特色歌曲,便称为“采茶戏”。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采茶戏又分为不同的流派和唱腔,但是总体都是根据当地的生活故事和人物情节改编成的戏曲形式,时而欢快,时而悲伤,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当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其唱腔委婉优雅,郎朗上口的特点,成为广大劳动者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文就其唱腔的艺术特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1 采茶戏的起源背景及其发展

1.1 采茶戏的起源背景

经历史考究,采茶戏是由客家人在迁移过程中发展而来的,这也是古代民族文化迁移的必然成果。唐朝末年,朝代更叠频繁,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乱,只能迁移到丘陵山区休养生息,繁衍后代。面对丘陵地貌的条件制约,客家人只能依山种植,以茶谋生,所以丘陵地貌加上种茶文化造就了客家人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情怀。

赣南位于江西东南部,其地势大多以丘陵为主,群山环绕,加上湿润的亚热带气候,降水丰富,使得这里土地肥沃,环山郁郁葱葱,非常适合茶叶种植。到明代,这里已经盛产名茶,并且茶叶种植也已形成规模。采茶戏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赣南地区每逢谷雨时节,都是采摘茶叶最好的时间,当地的劳动妇女便集体上山采摘茶叶,一边采茶一边唱歌,于是便产生了“采茶歌”。最初的采茶歌只是人们在劳动时随意哼唱的歌曲,继而发展成一种有生活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征的一种小戏,由此便产生了采茶戏。

1.2 采茶戏的的发展

采茶戏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表现形式,而是经过两种艺术形式的演变发展而来的。采茶戏的发展历程大致经过:采茶歌—采茶灯—采茶戏的发展阶段。

1.2.1 采茶歌

采茶歌是采茶戏形成的最初阶段,是劳动妇女采茶哼唱的歌曲。最初的采茶歌没有伴奏,没有歌词,是劳动妇女随意哼唱的调调,后来有了歌词,无伴奏,是一个人清唱,再后来发展为众人联唱,以竹击伴奏。如“十二月采茶歌”就是典型的成熟采茶歌,在明万历年间,这种采茶歌被引进豪绅官吏府院演唱,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1.2.2 采茶灯

采茶灯是采茶戏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十二月采茶歌”以众人联唱,竹击伴奏的形式被广大百姓接受,后来逐渐被人们加入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使采茶歌的变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这时已经不再是采茶时哼唱的歌曲,而是逐渐被表演在灯节、庙会上的行列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间的发展,歌曲联唱的采茶歌加入扇子、花篮,手帕等辅助道具,使得原有的舞蹈表演更加丰富多彩,成为了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这时已经发展为“采茶灯”了。如清康熙年间吴震方的《岭南杂记》中就记载了正月元宵期间由采茶女、茶童和男伴共同表演的采茶灯片段。

1.2.3 采茶戏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铺垫,采茶戏逐渐发展成一种成熟的变现形式,内容一般是由两个采茶女和一个采茶童组成,采茶女主要在采茶过程中载歌载舞,诉说生活故事,采茶童手持花篮插科打诨,这就是所谓的“两旦一丑”的表演形式,所以采茶戏又名“三角班”。这时采茶戏内容更多加入了采茶生活中的故事情节,试着运用舞蹈形式变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采茶戏的唱腔也融入了当地多种方言,后续形成了不同地区之间的采茶戏唱腔,本文在第三章中会详细介绍。

2 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特点

唱腔,是戏曲音乐布局和结构的中心,也是赣南采茶戏中曲牌音乐风格的直接体现。赣南采茶戏中曲牌唱腔和其他剧种戏曲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研究赣南采茶戏的唱腔艺术特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唱腔的的构成

赣南采茶戏的主要腔调有三种:本调、凡调、和杂调。本调是采茶戏的基本腔调,旋律委婉曲折,后代的艺人逐渐在本调基础上加入了各种板式变化,如平板、快板、简板和散板等系列,使得本调变化更加丰富。根据剧种人物的设置不同,各个角色的本调唱法也不一样,大致分为:花旦本调、小生本调、老生本调、和小丑本调等。如著名的“斑鸠调”、“打鞋底”和“上山调”等都体现了本调唱法。凡字调旋律优雅动听,旋律起伏较大,虽然凡调没有行当之分,但是也有自己的板式变化,为采茶戏的表演形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杂调的曲调简单朴实,欢快风趣,玲珑甜美,虽然在采茶戏中不作为主要唱调,但是穿插使用,点缀情趣,往往也能起到新奇的艺术效果,一般采用分节形式或者反复唱调的形式来表现,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在人们口中相传,并且具有浓郁的地方风俗特点。

2.2 唱腔中的艺术特征

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特征也非常鲜明,风格丰富多彩,可塑性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赣南方言和地方民族歌曲的集中体现。赣南采茶戏在其表演过程中表现出以下几种特征:

2.2.1 高音起腔,这是民间戏曲的一种常见的腔调形式,旋律高起低落,用在开始来吸引观众注意,这种唱法也和当地的山歌非常的相似,如《牡丹调》的开头:牡丹哟开花叶哟连哟...就是运用高音起腔的唱法。

2.2.2 结束句高调结尾,这在戏曲中也是常见的表现形式,最后一句的高音处理给观众一种圆满结束的感觉,如《绣红鞋》的结句和《摇篮花开》的结句都采用了这种形式,这也是赣南采茶戏的一个曲调亮点。

2.2.3 融入当地方言民歌,采茶戏的发展过程中融入当地的方言和民歌旋律,或在原有旋律基础上加入客家方言的元素,或是山歌的旋律演唱原有的曲词,无论是哪种形式,采茶戏和当地的民俗风情都密切相关,这也使得采茶戏具有浓郁的乡土人情气息。

2.2.4 音乐伴奏,伴奏的主要乐器是“勾筒”(类似土制二胡),它用正反弦顺腔伴奏,用客家方言和赣州官话念白和演唱,表演铺垫背景,十分逗趣。

2.2.5 衬词的广泛运用,在赣南采茶戏唱腔中,不论是哪种腔调,均广泛运用到衬词。如“哟喂”、“哪嗬嗨”、“哎嗨哟”等,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唱腔都离不开衬词,甚至有些衬词的作用比唱词还要重要;

2.2.6 运用润腔处理,润腔是一种较为高深的唱法,一般采茶戏艺人是需要几年功夫才能熟练地运用润腔的唱法,这也是采茶戏艺人需要不断追求的目标。润腔没有标准的唱法,是需要艺人在表演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一种唱法,所以研究对采茶戏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不同旋律和情节,润腔大致分为三种:装饰性润腔、勾腔和滑腔。

2.2.6.1 装饰性润腔。装饰性润腔是在演唱过程中加入装饰性唱腔,简而言之,就是用装饰音对旋律进行润色,以增强旋律的感染力。装饰性润腔最常见的就是泣腔和抖腔,泣腔是用了前倚音修饰,使用的数量,长短,频率都不是固定了,是表演者根据故事情节自我把握的一种艺术修炼,因此常常会形成具有表演者的特色的表演。抖腔是用了回音修饰,表演者根据情绪即兴添加,抖腔更加给人一种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共鸣。

2.2.6.2 勾腔。《牡丹调》中“本当里格做生意”在“意”字上就运用了勾腔,它是一种短暂性装饰音,或上勾,或下勾,主要突出活泼,诙谐的表演效果。

2.2.6.3 滑腔。滑腔是运用滑音在结尾句,来表达劝戒,感叹的效果,所以常用在劝戒的采茶戏中,不仅如此,含有大量的感叹词的戏份,表演者也常运用滑腔,因为滑腔和感叹词的连用更加能渲染表演效果。

正是这些特征使得采茶戏具有浑厚的生活和劳动气息,深受广大百姓喜爱,是当地人们最喜听乐看的戏种。

3 不同地区采茶戏唱腔的比较

采茶戏唱腔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加入方言元素,一般以“赣州话”和“客家话”居多。大型表演场合所表演的采茶戏都是“客家话”演唱,而在小型的民间演出中采茶戏多以“赣州话”演唱。粤北也有采茶戏,和赣南采茶戏差不多,总体风格和特征是一样的,但是在细节处理上又有着不同之处,比如有的地方高音处理,有的地方低音降落,有的地方旋律起伏较大,有的地方带有说唱元素等。赣南有河东采茶戏和河西采茶戏之分,河东的采茶戏基调是抒情,优雅,委婉,旋律浮动较小,伴有说唱部分,而河西的采茶戏旋律则是慷慨激昂,跌宕起伏,强烈地旋律表达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但是河西采茶戏的大多是欢快明朗,轻松活泼的。上述总结的唱腔特征也是在河西采茶戏唱腔基础上分析研究出来的。同一个采茶戏曲牌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变现形式,比如《牡丹调》,在赣南和粤北的变现形式就会有所不同,相同之处是同一个曲牌,同一个旋律,在高潮部分都是慷慨激昂,跌宕起伏,都是变现其欢快,明朗的一面,但是仔细辨别,却发现:赣南采茶戏擅长用华丽的语言包装,在唱腔中的装饰音运用较多,整体风格豪华,富丽;但是粤北的《牡丹调》却没有过多的修饰,语言简单质朴,唱腔委婉悠扬。这就反应了采茶戏在交流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的照搬过来,而是更多吸收当地的民俗文化,使得采茶戏更加具有多元化的色彩。

4 结语

通过对赣南采茶戏的分析研究,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一个戏种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古代人口迁移,产生发展,到后来的迁移交流,每一步都是采茶戏的重生和蜕变。采茶戏的唱腔特点是人们根据社会发展和艺术追求的完美结合,最重要是反应了人们当地生活的原始风貌,人们在生产生活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和提高,反映了当时人们安定生活的精神风貌。采茶戏是古代艺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艺术财富,在大力发展文化复兴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这些流传的民间戏曲,更应该传承和研究,创造出更好的,赋予新时代内涵的采茶戏。

参考文献

[1]李舒辛.江西赣南采茶戏唱腔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学术版. 2012(24):103-104

[2]欧阳旭.赣南民歌与赣南采茶戏的演唱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14)

[3]吴春红.赣南传统采茶戏的艺术特点概括[J].戏剧之家.2013(11):58-58

[4]吴洁,舒洁.赣南采茶戏唱腔特点分析[J].戏剧之家.2015(23):35-35

作者简介:宗莉加(1981-),女,四川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采茶戏赣南唱腔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