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地方采茶戏音乐初探

2016-03-30刘杨四川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21

福建茶叶 2016年5期
关键词:采茶戏曲牌统治者

刘杨(四川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21)



中国地方采茶戏音乐初探

刘杨
(四川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21)

摘要:采茶戏是我国比较著名的地方小戏之一。其诞生于民间,并且在民间广泛的传播开来,采茶戏至今已经有接近百年的历史。采茶戏源于生活,题材也更加贴近于百姓的生活,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采茶戏当中的很多动作都是来自于百姓普普通通的生活当中,是对百姓生活的真实反映。采茶戏与地方民情有着密切的关系,采茶戏当中也融入了很多地方的方言土语等。本文即从采茶戏的曲折发展过程出发,探讨了中国地方采茶戏的音乐和剧目来源,从而更好的让人们了解和熟悉中国地方采茶戏。

关键词:地方采茶戏;音乐剧目;来源分析

1 采茶戏发展概述

1.1 采茶戏的起源

采茶戏最早起源于江西、两广一带,源于我国民间小曲和灯彩,采茶戏的题材主要源自百姓的生活,舞台动作主要以矮子步和扇子花为主,采茶戏表演起来载歌载舞,行当体制简单,比较具有地方特色。之后采茶戏的发展经历了比较曲折的一段过程,在我国的封建时期采茶戏由于将其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事物,从而遭到了统治者的禁止。统治者的禁止对采茶戏的发展影响颇为严重,但是在民间采茶戏深受大家的喜爱,所以一直被延续到了今天。

1.2 采茶戏从农村到城市的发展

采茶戏最早起源于我国封建时期的农村当中,直到民国时期才进入到城市,并且由于其与百姓生活相贴近所以很快受到大家的喜爱。采茶戏从我国的农村发展到城市最初是以唱堂会的形式进入的,采茶戏艺人经过简单的化妆或者裸妆进入到大户人家中进行演出。南昌是江西的省会,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比较突出,采茶戏最早进入了南昌市当中。

1.3 采茶戏演出的禁令

采茶戏的题材源于我国农村,贴近广大百姓的生活,采茶戏所表现的内容很多是对我国古代劳动者和爱情进行歌颂的,因此被我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之物,所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打压和禁止。更严重的时期会抓捕演员以禁止其进行传播,采茶戏经历了十分困难的一段时期。

采茶戏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被封建统治者严厉禁止演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封建统治者的观念相违背,内容不雅有伤风化。第二,认为采茶戏的传播会对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造成影响。第三,封建统治者认为采茶戏的演出会耽误农民的耕种劳作,荒废农业生产。在采茶戏风靡全国的时候,大批的百姓对采茶戏十分着迷,每天都花费大量时间观看采茶戏,从而耽误了农业劳作,因此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种说法,即“看了三脚班,扁担不用担”。其实这种说法夸大了采茶戏的影响。

采茶戏受到统治者的严厉禁止和打击,很多以此为生的采茶戏艺人的生活变得异常凄苦,受尽封建统治者的折磨,使采茶戏经历了一段心酸的发展时期。但是贴近百姓生活的采茶戏,在民间拥有众多的支持者,采茶戏并没有因此而绝迹,在民间一直流传至今。

2 中国地方采茶戏的音乐探讨

2.1 板腔体和曲牌体

板腔体和曲牌体是采茶戏的音乐两大类型。其中板腔体是源于各种曲调的基础上进行板式变化而产生,在一种曲调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变奏,从而可以构成一台戏。所谓“板”就是我们所常说的节拍,一板就相当于一个节拍。板腔体音乐主要有本调、川调等。曲牌体则是比板腔体复杂的一种音乐类型,曲牌体是建立在多首曲调的基础之上,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练,再进行演出形成的一场戏,称之为曲牌体。最为典型的曲牌体音乐主要有灯腔、茶腔等。

2.2 本调

采茶戏由最初的三角班发展到半班阶段经历了比较长的一段发展时间,并且题材的选取以及舞台演出特色都进行了改变,为了能够迎合观众的喜好,采茶戏的演出更加贴近生活,表达效果更加突出。在舞台表现方面,演员的服饰更加丰富、音乐伴奏更加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之下,本调逐渐风行起来。

本调可以称之为最基础的采茶戏腔调。本调也并非是单一的一种腔调,而是根据不同的演员所演出的角色内容进行细分,可以分为小生本调、小花本调等多种腔调。本调不仅是对三角班唱腔的继承,更吸收了多种剧中的唱腔,将多种唱腔于一身在进行融合,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江西南昌等地的采茶戏融合了下河调的唱腔,所以可以称之为下河调。下河调传入江西要追溯到曾经湖北和安徽两地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导致当地居民无法生存,流离失所逃难到江西,他们为了糊口将自己的地区特色编成小曲来卖艺,这就是最早下河调的传入。很多采茶戏艺人融入了逃荒艺人的下河调,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采茶戏本调。如清代何元炳《采茶调》云:“拣得新茶绮绿窗,下河调子赛无双。如今不唱江南曲,都作黄梅县里腔。”

2.3 强调

江西地区的采茶戏的强调主要有灯腔、茶腔、路腔等几种唱腔,在这几种唱腔当中灯腔和茶腔是本地逐渐发展起来的,而路腔则是最初由湖南逐渐传入江西的,属于一种外来腔,由于来自湖南所以又被称之为“湖南腔”,路腔在保留原有特点的同时又被赋予了赣南客家的风情。茶腔的发展主要来自于杂套戏,杂套戏的命名主要是为了区别于灯戏,在早期赣南艺人为了丰富采茶戏的内容,自己创作或者吸收一些其他剧目内容,这些自己创作的或者吸收的剧目就被采茶戏艺人称之为了杂套戏。“斑妈调”、“牡丹调”、“劝夫调”等曲牌是茶腔当中最主要用的曲牌,这些曲牌都赋予了丰富的民歌风情。

由于不同地区的采茶戏发展现状不同,所以唱腔的发展也各不相同,江西北路地区发展较快已经达到了半班阶段,本调是该地区的主要唱腔。中路发展也比较快,也发展到了半班阶段,但是中路发展的采茶戏保留了三角班时期的特殊。相比较北路和中路来说,南路发展较慢,仍然是曲牌体音乐,主要以三角班时期的体制为主要演出风格。

3 采茶戏的传统剧目来源

采茶戏发展已经几百年历史,剧目种类繁多,难以用数字进行统计。其中赣南地区采茶戏剧目种类大概约有七十多种,最具盛名的是大家所熟知的“四大金刚”和“四小金刚”。相比较赣南地区来说,高安地区的采茶戏种类更为繁多超过了一百种,最负盛名的当属《孙成打酒》、《王婆骂鸡》等一些著名剧目。《孙成打酒》所讲述的内容是一名叫做孙成的主人公,因为师傅爱喝酒经常去一家酒馆打酒,与酒馆老板王桂英日久生情,最后两人结成了幸福的家庭。

江西采茶戏种类繁多,题材来源也十分广泛,具体来说有来自小说、民间传说等改变来的,有来自其他剧种的移植,还有的来自真人真事。

3.1 民间小说、历史故事的改编

江西采茶戏当中的很多剧目来自民间小说、历史故事的改编等。比较著名的采茶戏《唐伯虎点秋香》就是来自民间小说的改编,《昭君和番》、《甘罗拜相》等著名的采茶戏则是来自对历史故事的改编。

3.2 其他剧种的移植

来自其他剧种的移植也是采茶戏的一种体裁来源方式,比如京剧、换没戏、赣剧等。来自京剧的移植曲目主要有《秦香莲》、《李三娘》、《白蛇传》等剧目;除了来自京剧的移植之外,黄梅戏、赣剧等也是采茶戏主要题材来源之一,比如来自黄梅戏的《李应卖女》,来自赣剧的《王婆骂鸡》等著名曲目。采茶戏同其他剧种的融合为采茶戏的内容丰富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初采茶戏与其他剧种的融合主要是由于封建时期采茶戏受到禁止,采茶戏艺人为了养家糊口被迫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从而吸收了大量其他剧种的内容。

3.3 来自于真人真事的改编

南昌采茶戏来自于真人真事改编的剧目最为著名的是《南瓜记》、《辜家记》、《鸣冤记》和《花轿记》为代表的“四大记”,这些剧目是来自于真人真事的改编。《南瓜记》的历史原型是乾隆年间的朝廷重臣朱拭,再一次回家为母祝寿期间,经过南昌市看到富豪王寿挺为富不仁、作恶多端,抢占他人妻子,并与地方官吏勾结,鱼肉乡间。朱拭则在为母祝寿期间,亲自审理了王寿挺一案,严惩了贪官污吏。此戏来自真人真事的改编,原先共有八十多场,后来压缩至了三十多场。

总而言之,采茶戏是江西以及两广地区的地方特色,采茶戏的音乐和剧目是其重要的标志之一,并且在发展过程当中注重了对其他剧目的吸收和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目前所传唱的采茶戏。

4 结束语

采茶戏作为一种深受百姓喜爱的地方戏曲,有着其独具特色的内容。在民间主要是由民间小曲和灯彩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并且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广泛的吸收了各种民间曲调,丰富了采茶戏的音乐类型。但是采茶戏经历了一段相当曲折的发展过程,由最初的深受大家喜爱,到受到封建统治者的严厉打压,再到响应政府号召重新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采茶戏结合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以百姓生活为题材,进行了采茶戏的改编,丰富了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采茶戏作为一种娱乐,也有着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地方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正是由于采茶戏的特点,当今社会发展当中仍然能够从采茶戏当中感受到百姓的生活风貌,从而对地方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同时,由于时代的改变,采茶戏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因此,国家和政府应当采取一定的文化保护措施,保障采茶戏能够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熟知和了解。

参考文献

[1]李浩.场域、资本与文化传承[D].云南大学,2010.

[2]冯光钰.采茶戏音乐的生发、传播与变异[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04:5-14.

[3]欧阳旭.赣南民歌与赣南采茶戏的演唱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4]欧阳绍清.赣南客家采茶戏研究现状及启示[J].大舞台,2012,02:158-160.

[5]陈孝余.博白客家采茶戏音乐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01:16-24.

[6]朱黎明.江西采茶戏的起源与流派[J].农业考古,2011,05:201-212+ 218.

[7]詹纯.吉安采茶戏音韵研究[D].南昌大学,2010.

作者简介:刘杨(1982-),女,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民族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采茶戏曲牌统治者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曲牌园地】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